yingyinc 2015-10-30 07:40
上帝会发怒吗? | 保罗•华许
上帝会发怒吗? | 保罗•华许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E5NzQyNA==&mid=400243247&idx=2&sn=f97081470c0d7bb3be6dc91e5f754598&scene=1&srcid=1030K1mBFU6F6Nw0uQ0GfNm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url]
提到上帝的忿怒,我们必须明白上帝的忿怒不像人那样,上帝的忿怒不是失控、不理智、自私的情绪,而是上帝圣洁、公义、仁爱的结果。这也是神圣统治的必要元素。因为上帝是上帝,所以上帝必须反对罪。因此,恶人厌恶上帝,而上帝拒绝与恶人相交。上帝是爱,上帝热爱一切良善。这种对公义的热爱表现为对一切邪恶的痛恨。爱之深,恨之切。因此,上帝的爱与上帝的忿怒并不矛盾;正好相反,上帝的爱和上帝的忿怒彼此印证。上帝是公义的,因此,上帝必须审判邪恶,谴责邪恶。如果上帝向人发怒,那是因为人先藐视上帝的主权,违抗神圣的旨意,自作自受。
因他是圣洁、公义和仁爱的,所以上帝恨恶罪,用他忿怒反对罪,他的怒气常常导致难以想象的可怕结果。他一发怒,山崩地裂。列国经不起他发怒,他一恼恨,无人能站立得住。(耶10:10;鸿1:6)哪怕是最强壮的人,甚至天使,都在他面前熔化,好像高炉面前的蜡像一般。
今天,很多人拒绝这个教义和相关的教导,他们不相信上帝发怒,他们觉得一个仁爱怜悯的上帝不能发怒,认为上帝不能审判人、定人的罪。他们说,这种想法是原始人类的错误结论,因为古代人认为上帝是敌视人类的、复仇的、甚至是残忍的;而我们是基督徒,应当拒绝这种可怕的教义,因为它不谈上帝的怜悯,让上帝显得残酷无情。然而,关于上帝的忿怒和审判,圣经有明确的教导,我们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圣经里多处提到上帝的忿怒,上帝的忿怒和上帝的仁爱、良善、怜悯一样,是圣经的重要主题。
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但他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为他圣名的缘故在他所造的人中间伸张正义追讨罪。(出34:6-7)他必因自己的美德,践踏一切悖逆的人,用怒火烧灭他们,好像糠秕一样。(出15:7)连新约也说上帝是烈火,他向人降大怒,恶人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羔羊的忿怒”。(来12:29;罗3:5;启6:16)“因此,使徒保罗说,不要被人欺哄,要住在真理的光中,要晓得上帝的忿怒必临到悖逆之子。(弗5:6)
很多人常说上帝不是忿怒的上帝。这是假话,不能给人带来任何真安慰!一个见了邪恶无动于衷的上帝,一个看人作恶也不发怒的上帝能给我们什么安慰?!假如上帝面对奴隶贸易、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免得麻烦”的名义屠杀几百万未出母腹的婴儿这些事情而不怒火中烧,他凭什么是善良、仁爱的?他根本就连人都不如!我们听见这些惨,心里也因伦理而感觉怒火难平。不仅如此,倘若有人面对这些惨无人道的事感觉无所谓,我们就会觉得他和始作俑者一样畜生不如。那么,我们竟然敢腆着脸说上帝是不会发怒的上帝?我们到底在讲什么?我们怎能说我们有权向邪恶发怒,却剥夺上帝的这个权力?
当代传道人用花俏的语言让上帝迎合那些属肉体的世人,但圣经教导我们,那位无限圣洁、公义、仁慈的上帝是一位忿怒的上帝。他绝对不会对邪恶无动于衷,他心里的怒火是不灭的。他的怒火向罪人发作,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作恶得罪上帝。“看哪!耶和华的名从远方来,怒气烧起,密烟上腾。他的嘴唇满有忿恨,他的舌头像吞灭的火。”(赛30:27)“锡安中的罪人都惧怕,不敬虔的人被战兢抓住:‘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赛33:14)“看哪!耶和华的忿怒,好像暴风已经发出,是扫灭的暴风,必转到恶人的头上。”(耶30:23)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要自欺,以为上帝不灭的怒火仅仅向最可憎的大罪发作,或仅仅除灭我们当中最可耻的坏人。在上帝心里,并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罪:一种让他发怒,另一种不让他发怒。圣经告诉我们,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约壹3:4;撒上15:23)凡是犯罪的,都招致上帝的忿怒,上帝的忿怒常在悖逆之子身上,而罪的工价乃是死。”(弗5:6;罗6:23)
我们祖先的罪,以及它所招致的上帝忿怒,清楚证明一点:不管罪的性质和形式如何,都是罪,都是上帝所厌恶的。吃一个禁果,与人类历史上此起彼伏的惨剧和晚间新闻骇人听闻的头条新闻相比,看似小事一桩,但这一个悖逆的行为足以招致上帝的忿怒,全世界都受咒诅。如果这给我们什么教训,那就是:在一位圣洁公义的上帝面前,一切罪都是可憎的;并且,凡是犯罪的人都是上帝所恨恶的。(弗2:3,5:6;西3:6)
(选自《福音的大能和信息》,杨基译,改革宗经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