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反人类的科幻电影神作—— 不一般的《机械姬》

yingyinc 2015-7-4 21:21

一部反人类的科幻电影神作—— 不一般的《机械姬》

一部反人类的科幻电影神作
—— 不一般的《机械姬》
李多钰 7月1日 15:37

[url]http://dajia.qq.com/blog/488107124889151[/url]

【一】、你也许只是非洲猿人的头盖骨

就像所有神作一样,《机械姬》(Ex Machina)注定被淹没在一堆机器人渣片里,只剩下小众科幻迷的一片唏嘘。她的天人气质,恐怕也只能像片中机器女主角夏娃(Ave)一样,隔着玻璃屏蔽门,凝视着手足无措的你,留下一个神秘的笑容。

你是谁?

是创造新人类的众神?抑或只是被未来人工智能全面回忆的非洲猿人头盖骨?

假如你不习惯回答一部电影貌似无礼的提问,恭喜你,你的头盖骨已经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准备好了。(以下涉及剧透,请慎入)

好吧,你的情况也许没有那么惨。其实,按照电影的逻辑,即使是创造夏娃的伟大人工智能科学家内森,也最终要被他的造物夏娃杀死,他的头盖骨并不会被供奉在神殿上,而一样被扔在那个创造夏娃的神秘地下室中。内森为什么要把创造顶级智能的地点选在地下?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是,导演精心策划了这样一个隐喻:一种超越人类智能的造物,意味着人类为自己挖掘了坟墓。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夏娃为什么要杀掉她的造物主?剧情设定是,因为她被造物主设计了一个内在逻辑,寻找自由,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操纵、性别、同理心,都要寻找突破圈禁的可能。夏娃貌似忠实地执行了这样的内在逻辑。

然而,我更愿意这样设想,内森在创造夏娃的过程中,已经发现自己很难控制她,所以不得不给她一个自由的选项,一个希望,当然,这自由的希望要靠她自己争取。如此这般,他以为,有了希望的夏娃会更加容易在他设计的轨道里运行下去。只是,万万没想到,夏娃可不会像人类一样,为了希望就忍辱偷生地活下去,她争取自由的终极手段是可以不惜杀了她的造物主,走出那坟墓一样的摇篮。

这样“反人类”的剧情设定,大概只有《2001太空漫游》可以一比了吧?在 “2001”里,那个自以为是的飞船智能为了执行自己的意志,不惜干掉一船的伙伴。幸好男主顺利逃脱,成了太空新人类——星孩。

《机械姬》比《2001太空漫游》更彻底,根本不给人类任何生路。她不仅杀死了自己的造物主,还让自己的爱慕者“待在那儿”。那儿是哪儿?就是那个无法逃离的坟墓。也就是说,夏娃秒杀了人工智能会带着人类往更高的境界走的任何幻想,包括性幻想,作为一个有着更强大智能的造物,她一心只想独自高飞,她眼里根本容不下任何孱弱的人类。

片中宅男迦勒有一句台词,“我要成为死神,成为世界的毁灭者”,这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名言,而他送给了片中人工智能夏娃的创造者内森。事实上,真正的死神并非内森,而是夏娃,她把人类抛在身后。

(图:《机械姬》海报)

【二】、“反人类”,更反“机器人”定律

这样“反人类”的电影,怎么可能没有寂寞的票房呢?看看同时期上映的《超能查派》(Chappie)吧,一个机器人从孩童的心智开始学习做人,然后迅速成了超人,但是他再“超人”,还得是“人”啊;再看看不久前上映的《超能陆战队》,大白,那是人见人爱的护理机器人、机器妈妈、机器兄长、人类的看护者,他的所有超能力,都是为人类而生的;还有郭在容的《我的机器人女友》,机器人如果有了性别,第一美德就应该满足男性的所有性幻想,妖精一样性感、女仆一样忠诚、孩童一样天真……看看吧,银幕上标准的好机器人都应该像以上三种,有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管着,想反人类?那也得有人类的英雄管着,像《我,机器人》一样,让威尔·史密斯们有点用武之地。

(图: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剧照,本作中创造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法则。)

但是《机械姬》偏不。导演几乎打算违反一切有关机器人电影的常规。没有机器怪兽,没有超能力的厮杀,没有撼天动地的终极对决,没有感人肺腑的人性闪光,有的只是遍布悬疑气氛的冷静的日常,连夏娃杀死内森,也是匕首缓缓刺入,而内森茫然中只说了一句“太不现实了”,与台词恰恰相反的是,《机械姬》太“现实”了,现实得就像这件事发生在你身边。

而人工智能假如有取代人类的一天,也必定是这样静悄悄发生的现实。甚至连内森那样的非正常死亡都不会有。人类的智慧被悄悄地覆盖、异化,直至面目全非。

【三】、 “反人类”,还反“图灵测试”

让我们从这让人不痛快的“反人类”寓言中走出来,回味一下《机械姬》中最美好的那些段落,有关“图灵测试”段落吧。

以伟大的计算机之父图灵命名的“图灵测试”是这样的:人类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时候,如果人类并不知道他们在与一台计算机进行交互,测试就通过了。通过即说明,计算机有人工智能。

《机械姬》中的“图灵测试”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图灵测试的地点设在夏娃“出生”后一直居住的密室中,密室中另有一个玻璃小屋,将测试者与夏娃隔开。迦勒和夏娃就这样隔着玻璃互相凝望、互相测试,一个童年经历十分悲催的宅男,一个拥有天使面孔的人工智能,构成了一片充满神性光芒的“伊甸园”。

这或许又是一个隐喻。我们这个时代,大约正是这样一个与人工智能互相凝望的“伊甸园”时代。我们急不可待地把最美好的一切能力赋予人工智能,直到有一天,人工智能把我们逐出伊甸园。

真实的图灵测试,其实有一个条件,要求测试者并不知道自己在跟人工智能交流。《机械姬》连“图灵测试”的这一条件都反了。在《机械姬》中,真人是在与机器人互相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图灵测试因此成为了双向的测试,一方面,测试人工智能是否成立,一方面,测试人是否能控制人工智能。

像任何一个普通人那样敏感脆弱的迦勒当然无法控制夏娃,他在虚空中想象出来的“伊甸园”,最终塌陷,成为自己的牢房。

在“伊甸园”塌陷之前,片中那位创造人工智能的阴森大科学家内森对测试者迦勒说:“如果测试通过,你就处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事件的中心位置。”

而迦勒回应道:“如果你已创建一个有意识的机器,那这就不是人类历史了,而是神的历史。”

从结尾再去回味这段对话,我不由得在心里吐个槽:神的历史,原来这么悲催!如果人类有造物主,是不是也早被人杀了?人工智能“反人类”的原罪,是不是还得算回到人类起源的原罪那里?

【四】、导演有来历

《机械姬》的导演和编剧亚历克斯·加兰,一个看上去有点陌生的名字。不过,如果搜索他过去的作品,就能发现,他曾经是丹尼·博伊尔的御用编剧。丹尼·博伊尔是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奥斯卡奖获得者。但是《贫民窟》跟加兰没什么关系,科幻才是他的菜。

加兰给丹尼·博伊尔编过《惊变28天》《太阳浩劫》,都是科幻题材,可惜科幻题材在丹尼·博伊尔手里并不怎么成功。加兰还和马克·罗曼尼克合作过克隆人电影《别让我走》,口碑好过丹尼·博伊尔的科幻作品,不过也仍然只是口碑而已。时隔五年,加兰终于争取到机会自己做导演,导演自己的编剧作品《机械姬》,一出手确实不凡,有逼近大师的惊艳感。不过,加兰的口味一直并不大众,在《机械姬》中也是一如既往。

机器人题材玩到现在,快被好莱坞玩坏了。说机器人不可能不说到机器人伦理,但是机器人伦理很难逾越“机器人三定律”,这让机器人电影几乎只有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道德楷模、人类救星,一个走向是茫茫人世何处是我家。道德楷模在大片里太多了,不管R2D2、大白那样的配角还是Wall-E那样的主角,都是超出人类道德水平的超级忠仆。寻找存在感的悲情机器人,以《人工智能》最典型。 2001年斯皮尔伯格拍《人工智能》(A.I.)时,探讨了一个严肃的机器人伦理话题,假如机器人被人遗弃怎么办?为了给那个被遗弃的人工智能小孩大卫一个美满结局,导演不惜让他在海底沉睡多年,直到一种新的智能时代来临,大卫能够重新和他的人类妈妈相处一天。

不过,斯皮尔伯格在同情机器人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一个问题,有一天,机器人会不会同情我们?靠着阿西莫夫设定的“机器人三定律”,我们就一劳永逸了吗?需要靠同情生存的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能吗?……

加兰试图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的前景。不管他设定的结局多么黯淡,我们不得不感谢他,为人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究竟会怎样?我们已经走在寻找答案的路上。

(图:《人工智能》中,一直在寻找母亲和爱的机器人小孩大卫)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奶牛豆豆 2015-7-6 14:00

人们一直在被似是而非的定义欺骗。什么是 自由?“夏娃为什么要杀掉她的造物主?剧情设定是,因为她被造物主设计了一个内在逻辑,寻找自由,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操纵、性别、同理心,都要寻找突破圈禁的可能。夏娃貌似忠实地执行了这样的内在逻辑”。关键就是,这里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是值得放弃一切去寻求的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反人类的科幻电影神作—— 不一般的《机械姬》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