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晨曦 2015-5-21 14:17
孩子是如何申请到哈佛大学的 (连载)
[align=center][/align]关东 MIT硕士
哈佛大学,世界顶尖学府,每年本科录取的中国人不足10人。Kylie,河北衡水女孩,被哈佛大学(数学系)等9所美国名校争相录取。这位“幸运”的学子,我们的辅导,明确方向,丰富经历,从中国普通高中飞跃太平洋,抵达世界顶尖学府——相信这段纪实揭秘,将带给您震撼与思考,也将帮助莘莘学子在留学道路上乘风破浪,迎刃而上。
Kylie的风云日历
2014年2月1日:旗开得胜
相比于普通申请人的4月录取季,Kylie提早2个月拿到密西根安娜堡大学(综排28)录取通知书,并且获得特优荣誉Honor,她的邮件流露着难言的兴奋:
“I got my second admissions letter to college! It is UMichigan followed by UIUC, and now I can apply to its honors program! YEAH!!!! This email stayed in my spam box for days, but I just saw it. LO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helping me.
Kylie”
2014年3月9日:燃眉之急
三月初,Kylie虽然已经获得密西根大学, UIUC,UCLA等公立名校的录取, 可是她最心仪的哈佛大学还没有消息。哈佛录取截止当天,我接到Kylie的电话:“关东哥,我上周参加了科学奥林匹克锦标赛, 刚刚获知得到第三名, 我想给学校补送一个获奖证书, 可是哈佛大学要求邮寄并且今天就截止了!快递最快也要下周一才到,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我当机立断,收到她材料后,直接找到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亲手将资料按时送到了。这决定性的一步竟带来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
2014年3月16日:鱼跃龙门
“关东哥,Harvard,MIT和Stanford都给我录取通知了!”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Kylie满载而归,获得了无数名校的认可。看着她发来的感谢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一刻, 我仿佛回到了自己获得MIT录取的那一瞬间——鹰击长空,鹏程万里。四月初春的波士顿,我和Kylie第一次在MIT校园见了面。
第一节 初识Kylie
2012年底,Kylie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我们的。第一次和Kylie通电话,感觉她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与懂事。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Kylie非常上进, 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的同时还对生活富有热情,待人接物方面也很讲礼貌。
Kylie的爸爸非常希望Kylie高二就可以到美国去读高中, 但是她的妈妈担心孩子缺乏足够的独立能力, 所以希望Kylie在国内读完大学再出国深造。 针对父母给出的不同意见,我结合Kylie在衡水中学就读的情况,对目前她面临的这两条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两条路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的列举。当时Kylie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她开始申请的时间晚,并且没有SSAT和托福成绩,而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是非常难的,这也就意味着Kylie很难申请到美国顶级的高中。另一方面,就读美国高中的费用是和大学持平的,提早出国将要花费更多的开销。权衡利弊后,Kylie还是决定高二转学到美国。
让Kylie的父母决定送她高二出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Kylie的成绩在衡水中学虽然很出色, 但是面临河北省竞争异常激烈的高考,她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考取清华和北大。第二点,Kylie并不喜欢衡水中学军事化的管理,她认为“在这里人和机器没有什么区别”,与衡水中学截然不同的美国高中,将会给具备出众才智的Kylie 带来更好的发展。最后一点,早出国可以更轻松地融入美国的社会,为Kylie今后在美国的学业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当时对高中申请不太了解,所以主要帮助Kylie分析了去美国读高中的利弊,并向他介绍了美国的读书环境和高中申请的流程。
[[i] 本帖最后由 浩海晨曦 于 2015-5-21 14:22 编辑 [/i]]
浩海晨曦 2015-5-22 14:45
回复 1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第二节 美国高中 St Gregory Preparatory
随后Kylie来到了St Gregory Preparatory School读Grade 11 (相当于高二),该学校地处美国亚利桑那州。该校毕业生SAT平均分是1859,托福入学最低要求只有60分,这样的学校在美国只是众多普通高中当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如果Kylie不是最后时刻决定转学到美国读高中, 而是从初三就开始规划,是肯定可以申请到更好的高中的。
和其他留学生一样,刚到美国读高中的Kylie遇到了许多困难。 离开了父母只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就是食物上的不习惯,其次是语言上的不适应。而最让Kylie难过的是老师对她的不信任。 中国的孩子一般数学基础都非常扎实,以Kylie的数学功底,她明明有能力上高等级的数学课,但因为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达数学术语老师以为Kylie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把她分配到了低等级的数学课上。 这让Kylie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内容早就已经学过了,只是她无法用英语讲出来。
独自一人离开朋友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可想而知Kylie面对的种种挑战。我想起了自己刚到美国留学的头几个月, 于是我开导Kylie,其实每个留学生都是这样的,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多认识一些朋友,你就不会觉得孤单了。 上课的时候多留心学习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低级的课程更有助于你获得好成绩, 稍微落下一点点课程并没有关系。我还讲述了自己通过多参加课外活动来了解学校和老师,逐渐适应新环境的经历。 随后, 这个自强上进的姑娘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很快参加进了学校的体育和课外活动中, 和当地的学生成为了朋友, 还参加了Community Service(社区活动), 每周都去医院帮助残疾人。
悠优 2015-5-22 19:30
回复 2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有解题能力而无法用英语表达。国内去的孩子也遇到同样问题呀~而且还要应付体制内的考试,压力比她大多了。。。
浩海晨曦 2015-5-23 10:57
回复 3楼悠优 的帖子
所以现在人家留学往低龄化走呀~~~老早把体制内考试扔到一边去了
浩海晨曦 2015-5-23 11:02
回复 2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第三节 前期规划:软件和硬件
时间来到了2013年, Kylie以全A的优秀成绩完成了在St Gregory的第一个学期。我们还安排了另一位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学长张景舒共同辅导Kylie的大学申请。
一份申请分为两部分, 硬条件和软条件。 硬条件包含所在学校的平时成绩, 托福和SAT或者ACT成绩。平时成绩也就是常说的GPA ,在硬件中是重中之重。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硬件成绩大体决定了可以申请什么水平的学校。 同时,软条件也非常重要,优秀的软条件可以弥补硬件分数低的缺失。
在硬条件方面,随着机构有针对性的考试培训的盛行, 中国申请考生在对自身硬件分数的要求上也一年比一年高。尤其近年来, 名校有更侧重于依靠平时成绩和软件来衡量学生的趋势,当申请人的托福成绩达到105分,SAT达到2100分,ACT达到31分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重视申请人是不是有更高的分数。 对硬件分数的过度追求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个误区, 美国的学校体系不是应试教育,并不是学生得了高分就一定有好的录取,学生的分数只要高过一定标准后就足够了。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学子,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追求更高的分数上, 而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会来丰富自己的软件。
软条件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它是向面试官展现孩子特点的最好途径。不同于中国由试卷上冷冰冰的分数来决定孩子未来的录取体系, 美国的招生官非常重视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右边的示意图所示,可以给申请人带来加分的软条件种类非常之多。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 申请人的软条件种类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没有突出点以及能不能在众多的申请人中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 硬件的准备有明确的要求和培训资料, 对于聪明和肯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难事。 而在软件的规划和准备上, 就没有一个既定的章程可以遵循。对于如何提升软实力这方面,浩海的顾问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
硬件上,Kylie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们根据她的优缺点和个人的意愿,推荐她以数学为主线进行提升,同时我们向Kylie介绍了美国大学对Academic Excellence(学术能力)的预期和学校里教授们每天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情况。 软件上, 虽然Kylie已经参与了很多学校活动, 但是我和张景舒一致觉得这些活动不能够充分突出她的特色,建议她去争取跟大学教授做数学方向研究的机会。
当得知Kylie暑假打算和其他朋友一起参加新东方的培训班来提升考试成绩的时候, 我们否定了她的计划, 转而建议她去申请哈佛的暑校。 因为Kylie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对她能够考取非常高的分数有十足的信心。 如果把申请前最后的假期用在提升考试成绩上, 实在是太浪费了。 哈佛的暑校不仅可以让Kylie提前获得大学学分, 获得知名大学教授的推荐信, 更能让她接触到学校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果申请成功, 我们希望Kylie届时要在课上多回答问题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她甚至有可能获得跟教授一同做科学研究的机会。
不出所料, Kylie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Summer School(暑期学校), 并且选修了高难度的数学课程Multivariable Calculus(多元微积分学)。 在暑校的学习中, Kylie坚定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更令人欣喜的是,Kylie结识了华人数学家泰斗——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教授,Kylie将自己对数学的热情以及渴望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告诉了丘教授,经丘教授的推荐她成功被Sunny Stone Brook 大学顾险峰教授破例收到门下,共同研究3D曲面拓扑学和3D打印的结合。
这一切就像冥冥中有人安排一样,有人也许会说Kylie她好幸运,怎么一个高中生就能跟着教授做研究?! 其实不然,我和张景舒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得以在麻省理工深造仅仅成绩好是不够的,还要有同龄人没有的经历。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也是鼓起勇气去找完全不认识的教授说我要和他做科研, 一个教授不同意就去找下一个,发邮件得不到回复就到办公室去找, 办公室总没有人就查好那个教授教的课程到课堂去找。 聪明的Kylie从我的经历中获得了启发,努力加运气让她获得了学术泰斗丘成桐的认可。
从Harvard Summer School(哈佛暑期学校)结束暑假的Kylie受益颇多,同时也变得更加忙碌。 在参与科研的同时, 我告诉Kylie还要坚持抽出时间去参加社区活动,很多大学不希望看到一个只会学习只会考高分做学问的书呆子。世界顶尖大学意在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而不是做题机器。学校要求申请人的学习成绩好,只是用来确认这个申请人是否足够聪明和努力,当过了这关后,招生官更愿意录取有意思,有特点,有思想的人。针对Kylie的情况,如果能体现Leadership(领导力),Compassion(公益心),Social Impact(对世界的影响)这样的元素就完美了。 和Kylie一番讨论过后, 我们认为如果要体现Leadership(领导力),Kylie就不能加入现有的这些学生组织, 而是要亲手建立一个新的组织, 来Lead(领导)美国同学。刚好Kylie说她在适应了环境之后经常在课余时间给美国学生补课,尤其是数学的辅导。 就在这一刻,一条Kylie申请的主线就呈现了出来。主题是Kylie对数学的热爱,这一点由她优异的成绩和师从学术大师做研究的经历来体现。配合主题,Kylie可以在学校创建数学学社,由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给数学相对较弱的学生补课,并且共同讨论学习方法和前沿科学。学社的建立 既配合了热爱数学的主题,又体现了Kylie作为创始人的创新,领导力,管理能力以及帮助他人的公益心。
制定好方案之后, Kylie马上行动了起来。当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她需要向校长和老师提议这个计划并且获得批准,接下来要说动其他学生加入进来。Kylie忙前忙后,终于成功举办了第一次Seminar (研讨会),虽然人数不多, 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 随后其他学生发现学社里的人很有意思,Kylie又非常热心的提供辅导,参与进来的同学人数就越来越多,学校的老师对这个中国来的姑娘刮目相看,一个刚来美国的外国人,居然这么快就可以管理和领导同学了。
另一方面, 为了体现出Kylie对数学的执着,我们建议Kylie去参加一些竞赛。如果获得了奖项那是最好的,若是没有获得优秀名次也没有关系, 只要Kylie有参加过一些比赛的经历,就已经对招生官展示了超越同龄人的Exposure(阅历)。 Kylie对自己能够获得奖项没有信心,不愿意花精力去准备和参加比赛。 我对Kylie说,比赛也分竞争激烈的和比较容易的, 都去试一试总会有好结果的。 果不其然,Kylie参加的一些比赛因为没有相关的竞赛经验而折戟沉沙,但是在JSHS青少年人文大赛的比赛中,Kylie幸运地获得了Arizona(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名。说幸运是因为该州并不像马萨诸塞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一样有非常多的优秀学生,亚利桑那州只有30名学生参加比赛,在这30名学生中Kylie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 随后,Kylie越来越有信心,她带着自己跟随顾险峰教授的3D打印研究项目参加丘成桐竞赛的决赛,并成功获奖。
Kylie在软件上的种种准备, 在竞赛中获奖,参加哈佛的Summer School(暑校),跟随大学老师做研究,这些都印证了 这个女孩对数学的追求以及对Academic Excellence(学术能力)的自我高要求。 而创立数学学社,帮助后进同学,则体现了Kylie作为一个热情洋溢的年轻女学霸而非书呆子的积极形象,她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使她成为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的一个人。 这样一套有突出主题的提升软实力的规划和执行,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特例。这是长期规划(提前一年以上)和辛勤努力的成果,也是亲身经历过竞争激烈的名校录取过程的浩海顾问们可以手把手教孩子的经验。
悠优 2015-5-23 13:02
回复 4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嗯,同意的。这孩子继续走衡水之路恐怕出不来的。
悠优 2015-5-23 14:18
回复 5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这段极好,学术能力,这也是装不出来的。
浩海晨曦 2015-5-24 11:55
回复 5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第四节 确立目标 选择学校
Kylie的成绩非常出色, 毫无疑问,她是要冲击顶尖名校HYPMS(Harvard哈佛,Yale 耶鲁,Princeton普林斯顿,MIT 麻省理工和Stanford斯坦佛)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 确立目标选择学校可谓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对自己的目标认识不够准确, 甚至会出现申请全部失败,导致没有学校可以读的尴尬境地。我们推荐申请2-4所冲刺学校,4-6所目标学校,2-4所保底学校。同时我们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成绩,软件经历,今后学习和就业发展方向和家长意见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选定申请学校。遵循的申请准则是在参考学校排名的同时,不过度依赖排名。比如,有的孩子毕业后要回国发展,那么申请的策略是要优先考虑排名在前的学校。有的孩子目标是在美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学校的排名就次要一些, 而地理位置和专业的考虑就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有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专业目标,那么这时候学校的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就需要共同考虑。 总之,参考排名但不以排名为唯一依据, 从孩子未来发展的角度,帮助孩子和家长明确方向,最终确定申请的学校名单。
第五节 最后冲刺:展现真实的自己
在充足的前期准备后,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来了——创作文书。 文书是唯一可以和招生官直接沟通的机会,也是展示自己软条件的唯一窗口。 Kylie在软条件上长达一年的规划和付出,最终只能在600字的主文书和每个学校要求的小文书中体现。文书提交会使用Common App的申请平台, 所有的学校会共同看到一篇主文书,而小文书则会根据每个学校的要求分别递交。 对于优秀的申请人而言, 如何在这么少的字数要求下,最有力地展现自己呢?
主文书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所有学校的申请成败,而小文书的好坏只决定某一所学校的成败。 通常文书的创作流程是先了解孩子,挖掘孩子的特点后进行头脑风暴,然后按照几个主题去试写,待最终确定一个主题,经过反复修改和添加删减后定稿提交。 我们从一开始就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提升软条件准备的指导,这样在写文书的时候可以水到渠成,而不需要临时牵强地东拼西凑。 但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孩子的特质,我让Kylie头脑风暴了几个主题,并让孩子先写出初稿,我和张景舒确定最终主题。
Kylie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很快发来了四篇文章: 一篇围绕社会贡献为主题,描述了她照顾残疾人和残疾篮球运动员的友谊以及在他身上看到的坚韧的精神品质。 另一篇的主题则是围绕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面对不同文化语言差异的挑战,以及最终如何乐观积极地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 第三个主题是描述她创立数学Club(学社)的过程。最后一个主题则体现出她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对于如何学习的描述以及做的科研项目。 让Kylie吃惊的是,我和张景舒否定了全部四个候选方案。原因在于第一个方案只能看到她的Compassion(公益心),第二个方案体现了她的独立却没有特点, 因为很多孩子都很独立, 都能独自一人面对挑战, 第三个方案中Kylie只体现了领导组织能力和对数学的热爱,而最后一个方案只着重展现了她的Academic Excellence(学术能力)。我们建议Kylie把第三个和第四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但是这样字数就远远超出要求了。
有写文章经验的人都知道, 初始境界是可以写很多内容,而要精进则要把文章写短。 最优质的文书风格各有不同, 但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短小精悍。篇幅不长,但是内容往往读后让人印象深刻。 在写文书风格方面,一个通常的误区是故意通篇使用华丽辞藻,大量引用典籍,使用生僻词汇来体现自己高超的英文水平。实际上,这样的文章往往不受欢迎,因为很难显得自然,缺少感情。真正优质的文章是在朴实的语言当中,娓娓道来,把自己的特点,对未来的规划以及过去的经历汇聚成一个能打动人的富有感情的主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创作一篇出色的文章并非易事,这就是为什么申请者需要有经验的,在美国经历过系统写作培训的顾问来辅导孩子进行创作。
文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各个学校的小Essay(文书),短的100字,长的500字。小文书的要素主要有两点。第一个要素是体现学生和学校文化的契合度。在这一方面, 我们会根据对学校的深入了解, 针对学校文化在小Essay(文书)中进行体现。 比如, 加州伯克利大学UC Berkeley的橄榄球吉祥物是Bears(熊), 学校口号是Go Bears(小熊队加油), 在文书中的适当地方加入学校的口号来体现申请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如果某个学生非常了解这个学校的文化、历史和教授, 是否也体现出这个学生非常渴望到这所学校就读呢?假如招生官看到两名差不多的申请人,一位体现了对学校的了解,而另一位没有,那么往往获得录取的是前者。再举个例子,MIT的课程、专业和教学楼都是没有名字的,而是相应的用数字代替,比如Course 15(课程15)就是商学院,Course 6(课程6) 是电子工程学院等等。在小文书中体现这样鲜为人知的小典故, 无疑会给申请人加分。小文书的第二个要素是考察学生某一方面的特质。例如芝加哥大学的小文书往往都会出些非常文艺的题目来审查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理解。 对于这两个要素的把握,如果能有一位非常了解这所学校的顾问来指导则将事半功倍。幸运的是,我们的顾问遍布美国前50牛校,他们有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分享给孩子。
帮助Kylie反复修改Essay(文书)的细节就不在此赘述。 回过头查了一下邮箱的记录, 我和张景舒总共与Kylie发了217封邮件对文书进行不停的改进和润色,让文章变得越来越有感情,一直到递交文书截止时间前的两个小时才终于定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只有通过一遍遍的修改和一点点的改进,才能打磨出更优质的文章。 在这里推荐一个很有帮助的小建议,在反复修改文章的过程当中,要学会版本控制,对每个版本的文章都在命名中加上时间,例如Harvard_Essay1_20131104, 就是哈佛文书13年11月4号的版本。将所有的版本这样保存,可以找到过去的每一个灵感。
悠优 2015-5-24 13:17
回复 8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这个作者蛮实在的,掏心掏肺写了许多细节,有些小缺陷也不避讳噢,不错。
浩海晨曦 2015-5-24 14:03
回复 9楼悠优 的帖子
这位家长您好,具体有哪些缺陷呢?我去和作者沟通下,以免误导别人~~
悠优 2015-5-24 14:19
[quote]原帖由 [i]浩海晨曦[/i] 于 2015-5-24 14:03 发表 [url=http://321ww.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762057&ptid=4879807][img]http://321ww.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位家长您好,具体有哪些缺陷呢?我去和作者沟通下,以免误导别人~~ [/quote]
譬如她写了四个主题的设想,辅导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合并三和四,这就很好建议,作者毫不避讳诚实托出这个思考过程,我个人认为挺实在,不是每个大神肯做到的。看了太多虚浮华丽,这个细节我由衷赞一个。
浩海晨曦 2015-5-26 17:32
回复 8楼浩海晨曦 的帖子
第六节:哈佛求学路
Kylie入读哈佛大学后, 也和我保持着沟通。 因为波士顿地区很多留学生活动都是在MIT(麻省理工)和哈佛举办, 我时常在各种大会和活动中碰到Kylie。 Kylie的宿舍位于哈佛校园中最古老的楼,这栋楼非常有历史和文化韵味, 只是因为建筑年代久远,楼内的住宿条件并不是很好。Kylie的宿舍距离著名的John Harvard(约翰.哈佛)雕塑只有200米。 第一学期开学前, Kylie还特意和我商量了她选课和选专业的规划。 我向Kylie介绍了我自己亲身在工程专业学习的经历, 在硅谷和华尔街工作的体验,以及在MIT自己承担科学研究课题发表论文的心得。 我并不会建议Kylie选什么专业或者今后向什么职业发展, 只是告诉她华人在美国不同行业工作的状态, 让她提前获知这些宝贵的信息,从而做出最适合她的选择。 除了上课外, 大学的社交活动也至关重要。 我告诉Kylie, 她不能死读书, 要继续参加或举办活动。 再一次,Kylie没有让我失望,2015年3月,我收到Kylie的邀请涵,参加哈佛中国论坛。 当年的懵懂的小Kylie现如今已然成为了哈佛中国论坛的筹办成员之一了。 在2015年的哈佛中国论坛上,我再一次见到了Kylie, 现如今已是大学生的她更成熟了。 她告诉我哈佛的课程量繁重, 大家的学习压力都很大。 暑假呢,Kylie选择去法国参加义工, 顺便学好法语。不得不感叹,哈佛的学校资源和提供给学生的教育,都是世界上最好的。
时间的车轴不偏不倚,不紧不慢地缓缓向前进着。我和Kylie都会继续成长,我也相信我们都会在我们各自的道路上追求卓越,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没齿不忘与苦难辉煌。教育之迷人处何尝不在于此—你看着在你指导帮助下的雏鹰羽翼渐丰,终于振翅高飞,而你能和他/她一同见证三千大千世界的绮丽瑰冠,跋山涉水,万难不辞,互相扶持,互相鼓励。既如此,夫复何求?
rachel.y 2016-6-6 20:17
回复 11楼悠优 的帖子
*** 该贴被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