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5-4-15 13:33
撒切尔夫人:拒绝弱者
撒切尔夫人:拒绝弱者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ino.html[/url]
武志红
去年这个时候,英国前首相、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去世,此后为《心理月刊》写了一篇关于撒切尔夫人的稿件,现在发上来,与大家分享。
————————————
我不是一个代表民意的政治家,我是一个有执着信念的政治家。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四月份去世的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不仅深刻影响了英国,也影响了世界。
然而,当我多次试着找一件最能代表她政治理念的事件时,我脑海中第一时间跳出的,都是一件小事:
1970年,作为教育与科学大臣的撒切尔夫人,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
做这一决定,是为了削减教育开支。但这种政策,对政治家的声誉有极大挑战。看起来,它收益很小,代价却很大,会得罪大多数人。
事实上,它也的确引来了一连串示威,撒切尔夫人因而收获了一个绰号“牛奶掠夺者”。
当时,45岁的撒切尔夫人才首次入阁一个月,怎么就有胆气,做出这种貌似政治自杀的决策呢?
答案是,撒切尔夫人有清晰的政治理念,她做决定时,考虑的并不是公众怎么看,而是她自己的信念。她曾说:“我不是一个代表民意的政治家,我是一个有执着信念的政治家。”
撒切尔夫人:拒绝弱者
从自己的信念出发,而不是让公众高兴,这是任何领域的第一流人物的共同特点。在民主国家的政界,能做到这一点尤其不易。第一,人民选你,你怎敢不让人民高兴;第二,政治必然会构建出一个权力体系,体系有生命,有自己的逻辑,它会逼迫你按照体系的固有逻辑来思考和行事。一本写西方潜规则的书《硬球》因而建议:永远不说错误的话。
假若按照《硬球》所说的那些潜规则来行事,那么,你可能会成功,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但是,那又如何?光说英国二战后的那些来来去去的首相们,除了丘吉尔与撒切尔夫人,你还能记得谁?
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会貌似说错话做错事,但历史却常常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譬如,在苏联问题上,撒切尔夫人与丘吉尔如出一辙。上世纪70年代,当整个西方对苏联持宽松态度时,她却呼吁强硬对付苏联。1981年,里根成美国总统后,他们两个在政治上有了心灵默契,而联手压制苏联。
但同时,她却又是态度最灵活的一个。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她又是第一个向他表达友好态度的西方领袖。
强硬而灵活,这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你有自己的立场,你能坚守自己的立场。这是撒切尔夫人能让世界铭记住她的关键之处。
因这样的态度,她从不惧怕公众示威。掠夺牛奶所带来的一连串示威,只是她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小意思。至于各种绰号,她也不在意。当苏联国防部的报纸《红星》称她是“铁娘子”时,她却爱上这一称号,以此自居。
掠夺孩子的牛奶,也源自撒切尔夫人的政治信念。撒切尔夫人信奉“经济新自由主义”和“政治新保守主义”,她反对大政府,反对高福利,拒绝让政府做人民的超级妈妈。她说:
我们想要一个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犯错、持有宽容及同情心的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社会。不是一个国家要负所有责任,而没有人为国家负责的社会。
掠夺孩子的牛奶,只是一个开始。1979年,“牛奶掠夺者”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随即,她开始“掠夺”大多数人的蛋糕,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当时,她的行为招致激烈的反对,但现在看,高福利正在吞噬法国与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活力,到 2050年时,福利体系的开支将超过它们的GDP,但英国却无此忧虑。
并且,因撒切尔夫人做了推土机式的工作,其后任可以继续做削减福利的工作。1997年,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进一步做福利改革时,宣称“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利”。在法、德等国,政治人物做此宣言,等于是政治自杀。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他也像是不管不顾的推土机,甚至违反宪法的事也敢做,但当他想对高福利开刀时,却还是被民意击败而却步了。
能做到这一切,既是因撒切尔夫人有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也是因她有睿智的策略。譬如,她想“掠夺”工会的权力时,先修改法例,接着做足煤的储备,然后推出强硬政策。结果,当全国矿工联合会发起罢工时,政府因有足够的煤储备而不缺电力,人民的生活没受到大影响。并且,工会方先是违反了新法例,加上武力胁迫工人罢工,而失去了舆论支持,所以撒切尔夫人可以放开手脚使用强力手段对付大罢工,最终令全国矿工联合会无条件投降。
如何理解撒切尔夫人的这些做法?她为何要如此坚定地削减福利?民主社会,政治家不是要考虑民众的声音吗?当一个政治人物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对抗时,难道不怕被选下台吗……
对此,可以有很多解释。
首先,从政治信念上看,撒切尔夫人被称为是哈耶克的信徒,认为个人的自主性是整个社会的基石,所以既反对大政府,也反对工会有太大的权力,认为这些权力都会妨碍个人的自由选择。
其次,从社会文化上看,西方社会有这样的思想基础——谁都不需要为别人过度负责。可以帮助弱者,但不需要成为弱者的照顾者。
对此,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称,中国文化是集体制造自我萎缩者,也即自我脆弱者,然后又要政府或圣人或好人为弱者包办一切,而西方文化则崇尚自我强大,自己搞定自己的一切,并警惕为别人负责。
撒切尔夫人对此也有经典论述。1987年,她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说:
他们正在将自身的问题归咎于社会。世界上没有社会这么一说,只有独立的男性、女性和他们的家庭。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政府不会有任何作为,但每个人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事,然后再去照顾你的邻居。
自由绝不仅仅是权利,自由也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个人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事”。自由,绝不是自己为所欲为,而政府或社会却为你自身的问题买单。
但至少同样重要的,还有撒切尔夫人的家庭教养。
撒切尔夫人:拒绝弱者
1925 年,撒切尔夫人出生于英国一个小城市,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其父阿尔弗雷德·罗伯茨经营杂货店,对政治非常热情,后当选市长。
罗伯茨家族本是工党的支持者,认为它更代表自由,但阿尔弗雷德认为,工党已被集体主义侵蚀,保守党更能代表“老派的自由主义”,所以转而支持保守党。由此可见,撒切尔夫人与其说是哈耶克的信徒,倒不如说,她首先是父亲的信徒。
罗伯茨一家家风严谨、勤奋,拒绝懒散。在自传《通往权力之路》中,撒切尔夫人回忆童年的生活说,“楼下开店楼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难尽,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特点之一就是你永远都在上班。”并且,“我们家强调勤奋工作,我们在家里从不懒散……我们就是这类人。”
“这类人”的一个特点是不会滥施同情,甚至拒绝同情。有人曾抨击撒切尔夫人漠视失业劳工的状况,认为她“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具有同情心”,而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则说“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中”。
这并非仅仅是罗伯茨一家的情形。孙隆基称,在中国,自我脆弱者是社会批量制造,并被社会文化认可,所以尽管自身痛苦,但还能得到社会包容,而不容易成为心理疾病患者。但在西方,自我脆弱者不会被社会文化认可,社会尽管会给你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不会得到社会情感上的理解与接纳,结果,他们的自我反而容易崩溃,而患上心理疾病。
所以,撒切尔夫人能在英国强力削减福利,也是因西方文明有这样的文化传统。
内在世界,决定了外部世界。撒切尔夫人的内在世界,决定了她做首相11年时的政治风格,并让英国深深地打上了她的烙印。
但反过来看,也可以说,英国的外部世界,呈现了撒切尔夫人的内在世界。
撒切尔夫人现在毁誉参半,她的功劳是恢复了英国经济的活力,缺陷是让英国贫富分化更严重,失业率也一直高攀不下。评论家因而说,撒切尔夫人分裂了英国,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这也是撒切尔夫人的内心写照,她一生都在展现她强大的自我,但她的脆弱却从未在她的意识中呈现,但这份脆弱,还是抓住了她。
电影《铁娘子》中,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梅丽尔·斯特里普着意展现了撒切尔夫人的晚年:已被老年痴呆症所侵袭,总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常感觉挚爱的丈夫丹尼斯还在世,但其实他已去世……
撒切尔夫人不可能接受对她的这种描绘,她直言说不喜欢斯特里普。
因为,在生活中,她从未做好准备,迎接她的脆弱。女儿卡罗尔说,她在替母亲整理衣橱时,发现一大堆落上灰尘、没有熨烫的正式套装,问:“妈妈,你平常穿的衣服呢?”
撒切尔夫人则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平常就穿这些,我永远不会买一件休闲款式的衣服。”
公众从来无缘看到穿便装的铁娘子,这是真实原因。
卡罗尔还说,母亲曾说过,她绝不会原谅那些赶她下台的人。那是她第三个任期,撒切尔夫人在经济政策上一意孤行,被党内人士反戈一击,最后被迫提前辞退。她可以不在意民众和敌人的反对与嘲讽,却无法承受党内人士的背叛。
这是强力人物的通病。权力,总意味着控制,以及对脆弱的恐惧。撒切尔夫人只能接受属下的赞同,而不能容许属下的反对意见,在任期后期,她随意地撤换大臣,遭到了党内人士和评论家的一致反对,但是,她还总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这不再仅仅是意志坚定,而是她不能接受脆弱。
她不能原谅那些赶她下台的人,她永远都穿着制服,一直到死,这都是要活在强力掌控中的表现。
其实,脆弱是非常珍贵的一面,甚至是最美好的部分,它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排斥自己的脆弱时,他也就排斥了情感的部分。
撒切尔夫人一直在无意识地抓住这一部分。她尽管是强硬父亲的信徒,但她却选择了温和、细腻而包容的丹尼斯做丈夫,丹尼斯不仅给了她初期的金钱上的帮助,毕其一生,都给予了妻子情感上的包容与精神上的支持。
撒切尔夫人的一些崇拜者认为,美国前总统里根,才是她最佳的伴侣。他们在政治上有着心灵的默契,在他们联手下,苏联被逼到绝路。但政治的默契,远抵不过情感。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政治上的强人,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或许,老年痴呆症,是他们作为控制狂的一种归宿。穷其一生,都在控制,都活在大脑的高速运转里,但最后,大脑不断出漏洞,最后干脆不再好好运转。
我真的不够科学地想,如果他们都能接受自己的脆弱,也许可以逃脱老年痴呆症的折磨。
撒切尔夫人:拒绝弱者
撒切尔夫人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因她有着自己执着的信念。她不像常见的政客,如现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容易讨好民众。所以,在风格上,她首先更像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政治家。
譬如,1998年,智利前臭名昭著的独裁者皮诺奇特在英国被软禁,撒切尔夫人却公然去探望他。因为,她将皮诺切特视为好朋友。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在福克兰群岛爆发战争时,皮诺奇特作为南美的领导人,却站到了撒切尔夫人的这一边。
一个政治家,或者说一个标准的政客,是不会做这种行为的,但撒切尔夫人却做了,所以说,她更像是一个人。
然而,她仍然是在政治的范畴,将皮诺切特视为朋友,即,皮诺切特在关键的战争中给了撒切尔夫人支持。而在生活中,撒切尔夫人却缺少朋友,她77岁生日时,只收到了4张贺卡。
美国另一位前总统小布什,可以是退休领袖们的榜样。同样是强权人物,同样是有自己的信念,同样是不理会民众的看法,但与撒切尔夫人不同的是,小布什退下后,从一个政治人物,变回成了一个人。
据最新的报道,远离政治的小布什,生活色调丰富,在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球,在伍德村狩猎、捕鱼、探险,并且爱上了画画……他说:“我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我的生活还没有结束,我要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
小布什的密友则说:“他这个人非常享受他的生活,他又做回了自己,就像他从前一样。”
如此说来,小布什也只是在轮回他的人生。在40岁前,他是一个酒鬼、不负责任的丈夫,虽然也是州长,但却不是一个将生命都投诸到政治中的男人,40岁时,被妻子劳拉比离婚相逼,被迫戒酒,戒酒后,起了政治野心。但现在,他又做回一个人。
撒切尔夫人也是在轮回她的人生。从小就被父亲培养成一个强人,从小就拒绝做弱者,而她的性格中也从未有像小布什那些漏洞——酗酒与说错话,她也拒绝让自己的政府为弱者考虑太多……如此一来,她让英国深深地打上了撒切尔主义的烙印。
但再放远来看,这也正是英国历史的轮回。其实,英国一直与欧洲大陆国家有着诸多不同,它从来都拒斥民粹主义,而一直崇尚个人的自主性,它虽然有过许多罢工,但从来没有过法国大革命那种东西。
所以,到底是撒切尔夫人重新塑造了英国,还只是将英国又拉回到它本来就常走的轨道呢?一个伟大的人物,其实从来都是他的个人之心,与集体之心的碰撞与呼应。
ql7788 2015-4-17 22:04
从自己的信念出发,而不是让公众高兴,这是任何领域的第一流人物的共同特点。在民主国家的政界,能做到这一点尤其不易。第一,人民选你,你怎敢不让人民高兴;第二,政治必然会构建出一个权力体系,体系有生命,有自己的逻辑,它会逼迫你按照体系的固有逻辑来思考和行事。
真的没几个民主选举上台的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撒切尔夫人真的是救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