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yinc 2015-2-16 20:22
我若是路易,如何宽恕酷虐我的渡边?
我若是路易,如何宽恕酷虐我的渡边?
鄢烈山
[url]http://weibo.com/p/1001603810906634080953[/url]
路易为何宽恕酷虐他的渡边?
鄢烈山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第二部电影Unbroken,大陆译为《坚不可摧》(台湾意译为《永不屈服》,香港译作《非凡生命历》),1月30日起在内地上映。
它是根据一部同名的二战题材的传记故事改编。据悉作家历时7年,对主人公路易·赞佩里尼采访75次,并查阅大量资料,还原了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该传记在美国畅销,被誉为“感动整个美国的励志巨著”。原书副题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重庆出版社2011年出版时译作“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这就是电影的香港译名来由。
电影虽长达137分钟,仍然舍弃了传记的第五部分《战后:救赎之路》。从传记的第二部分《二战:绝命飞行》开始,讲述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17年出生的路易参加美国空军,成为轰炸机上一名投弹手。在执行轰炸和海上搜救任务的过程中,分别回忆起儿时在家乡托兰斯,作为意大利裔移民后代受欺负和顽劣少年被排斥的经历,以及战前在哥哥的鼓励下成为长跑健将,参加奥运会获得名次的阿甘式光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影片用了相当长一部分讲述海上坠机后“孤海求生”,漂流47天2000英里的故事(海上迷航,饥渴交加,躲避鲨鱼和日寇空军的扫射,台风大作),没有虚构的《少年派》的浪漫和唯美,只有死里求生的艰毅和智慧。
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影片的重心部分《战俘营:不屈岁月》。二战电影中与战俘有关的电影不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胜利大逃亡》、《逃往雅典娜》、《黑狱枭雄》、《哈特之战》,乃至《桂河大桥》都是故事片,都没有像这部《坚不可摧》用主要篇幅纪实战俘营里的生活。球王贝利与明星史泰龙主演的《胜利大逃亡》,可以说是战俘题材的足球喜剧片;而根据法国人小说改编的《桂河大桥》,意在表现美英日三国军人的文化性格,虽然泰缅边境真有这么座桂河大桥及死亡战俘公墓供我们游览。
路易与菲尔在海上漂流,昏迷中被日本海军俘虏,关在海岛上的场景不多,主要表现他在东京大森和直江津两个战俘营的故事。冤家路窄,路易先后关的这两个集中营,日军长官都是渡边睦弘(从中佐到大佐),战俘们给他取的诨名叫“猎鸟”。这个魔鬼长得比中国影视剧《红楼梦》里演美少年贾宝玉的演员都要俊美。他给路易的下马威就是狠揍,因为居然敢用眼睛“瞪”他(其实只是对视,没有怯懦地讨饶神情)!
令人发指的一个场面是:路易同意在日本电台对家人讲话,告知自己没有死去,且在战俘营得到了“人道”待遇,但拒绝接受诱惑为日本人从事欺骗宣传工作,被押回战俘营,渡边命令200多个战俘排队,上去一人给他一耳光,开始他还朝不忍心出手的难友吼叫,后来……他曾想与日本鬼子拼了,袭杀复仇后不就是一死吗?但美军长官(曾经的军衔最高者得公认)劝阻了他。
在直江津战俘营,从事码头背煤上轮船的苦役,监工曾把他从台阶上推下去;后来渡边惩罚他,让被饥饿与劳累折磨得摇摇晃晃的路易,把一大段枕木举过头顶站立不动。两人对视的那一段,渡边的头部特写出现时,我真恨不得对这个魔鬼的喉咙捅一刀——看过那么多影视作品,我从来没有这么恨日本鬼子的!同时,在这场精神对峙中,渡边崩溃了,虽然最后路易昏死在夜色笼罩的操场上。
日本鬼子这么残酷地虐待战俘,日本右翼说这是污蔑,宣称要抵制朱莉这部电影进日本。事实上,1945年9月2日参加受降签字仪式的美军中将温莱特和英军中将帕希瓦尔,世人都看到了他们被折磨后的衰弱体貌。温莱特中将关在台湾的战俘营时,因为不肯向日本士兵鞠躬而遭毒打,英军少将贝克武斯则被毒打致死。
地狱般的战俘营生活,给他留下难以医治的心理阴影。归国后路易面临“创伤后压力症侯群”的折磨,摆不脱噩梦纠缠,人生险些被怨恨摧毁。他是怎样走过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结束苦难的呢?
传记第五部分给出了答案,除了自身的坚强不屈,还有诸如妻子和福音传道者Billy Graham的帮助,等等。电影则只讲到,战后他结婚生子,80岁那年圆了青少年时的梦,到东京参加了奥运会,并参加了长跑(当然是象征性的了),同时宽恕了早被特赦的“猎鸟”渡边,而渡边却不肯与他晤面。
我感兴趣的是路易·赞佩里尼为何会宽恕酷虐他的仇人渡边睦弘,并且主动向他示好?路易要求二人晤面,肯定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羞辱对方。这种“报复”早已实现,从战俘被解救那一天起,双方就“换防”了,渡边成了战俘,由美国士兵看守,路易若要报仇,打渡边几耳光容易得很。他是基督徒,要实践的是“宽恕你的敌人”。
本文要寻究的,并不是真实的路易为何会宽恕酷虐他的仇人,其心理历程书上都写了;这里要以一个非基督徒的身分来猜想,我如果是一个美国战俘,会怎样来说服自己“宽恕”渡边们呢?
电影中有个场景是,路易被从大森战俘营转移到直江津时,在被美军轰炸过的东京街区行走,断墙残垣满目焦黑,陈尸累累一片凄惨。面对这种情景,不免会对人类心生悲悯,会想战争没有赢家,战争就是罪恶。央视播出的《长沙保卫战》,有个叫和部一郎的少年,父亲战死在中国,母亲感于东条英机的慰问,鼓励他上了战场,母亲思儿心切到长沙来做慰安妇,一家人都死了。这就是军国主义教育的孽果。
战后,路易应该知道了更多的信息。
从国际法上讲,日本政府虽然签署了1929年版的《关于战俘问题的日内瓦公约》,但国会并没有批准加入。后来迫于国际压力而妥协,也只同意“事实上”执行日俄战争时期的战俘待遇原则。如果从文化上讲,日本人虐待战俘是合乎其“武士道”逻辑的,战士就该“宁死不降”,正如东条英机所说“作为战俘活着,就该没有丝毫尊严”;强迫战俘做苦役,则是日本人“以战养战”战略的一部分。
如果说日本虐待战俘是出于“武士道”支配下的战俘观,在“巴丹死亡行军”(让美菲战俘从投降地在烈日下徒步120公里到集结地,行进时不给食品,不许饮水)中虐杀15000多名官兵,是出于消耗敌方有生力量的存心,那么美军打到德国本土后,设立拘押德军战俘的“莱茵大营”,其酷虐程度令人发指,野蛮不逊日本人:头两天不给饮食,长期不配给衣物,长达4个月的就地露宿……1945年5月4日,艾森豪威尔向美军下令:把在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被缴械的敌军”(DisarmedEnemyForces)而不是“战争俘虏”(PrisonerofWar)对待。此命令于8月22日又扩展到在奥地利向美军缴械的德军。(参看《二战德军回忆美军战俘营:约有75万人被虐待死去》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detail_2011_01/11/4220397_0.shtml[/url])
不承认他们是战俘而只当是“被缴械的敌军”虐待,目的也是为了消耗敌方潜在的有生力量,防范他们重新投入战斗。这与两千多年前秦国的白起将军先后坑杀赵国和楚国的降卒是一样的思路。
在战争对抗的激情中,人会丧失理智,乃至陷入疯狂,即中国人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红了眼”,也会迁怒于人。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政府曾不公平地对待日裔美国人,这种猜疑显然有种族(民族)仇恨情绪做心理基础。在欧洲,据说犹太裔的美军士兵对德军战俘最严厉,这也不难理解……
战后,反省这一切,不以他人行为的野蛮作为自己实行野蛮的理由,走出以暴制暴、冤冤相报的循环,让人类达成和解,宽恕是必须的。不信上帝的和平主义者“路易”可以这样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