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韩寒VS郭敬明:他也配?

yingyinc 2014-7-25 21:10

韩寒VS郭敬明:他也配?

韩寒VS郭敬明:他也配?
—— 两个人走向两极,像仇敌却总在默默关注对方
毛利 今天 09:38
[url]http://dajia.qq.com/blog/414484042105832[/url]

据说如果把《小时代》和《后会无期》放在一起比较,两个导演都会不高兴,分别觉得对方占了自己的便宜,完全可以想象这两人暗地里像后宫妃嫔一样,捏着小手绢翻着白眼道:他也配?



幸好观众是公平的,付出不到一百块,即可轻松看上两场电影。我好奇的是,当我三十岁时,同样三十岁的男人在想些什么?郭敬明,生于1983,今年31岁;韩寒,略长,32岁。他们眼中的世界到底如何?是你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吗?



不,截然不同。

如果说《小时代》描绘的世界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初中女生过家家般的富豪生活,《后会无期》则让我想起了那段古怪、漫长、不可理解的青春期。前者是刚刚摆脱童稚时代,无知即无畏般要吞噬世界的小朋友,后者一个两个,都是一副死样,看全天下都不爽,唯有我最特别的叛逆少年。



这时候你才想到,那句话果然没错,男人起码要比女人晚熟二十年。也就是说,五十岁前,他们都将保持着童稚状态。



不忍心责骂爱跟女生一起愉快玩耍的郭导,重点来谈谈《后会无期》,为什么我会觉得它难以忍受?



去年《私人定制》上映时,写过一篇影评,认为整部电影都是老男人式的意淫,五十来岁的男主角一如既往勾搭上了年轻漂亮的姑娘,仅仅因为他说话很逗。这回韩寒带来几位男演员,无一例外,像是从垃圾堆里爬出来,脏,好脏,特别脏。

胡子拉碴,头发蓬乱,穿得邋里邋遢,简而言之,是韩寒本人的样子。要命的是,他似乎觉得这样很帅,对,是不可抵挡的帅,一种区别于精致体面光鲜的帅,一种落魄漫不经心自成一体的帅。总之,这个三十岁的男人觉得这样的状态好极了,男人味极了,比起那位不断整形不断催着阿玛尼定制西装的郭导,这才叫男人懂不懂?



但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我时时刻刻都想爬进屏幕里把陈柏霖的一头乱发扎起来,胡子剃干净,衣服掸掸灰。或者干脆利落地,拿出高压水枪给这帮自命不凡的臭男人冲个痛快。



《破产姐妹》编剧曾开过一场单人脱口秀,里面她无情地吐槽各位男士,总是觉得自己很帅,无论自己是什么鬼样子,哪怕跟女人一起洗鸳鸯浴也能自如地开始小便。因为他觉得这样很酷,是真的,虽然你站在尿液中十分想殴打这位男士,人家可一点都没有收敛的意思。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会无期》中出现了那么多次野外小便的画面,或者说男人为什么如此中意随地小便,不肯轻易臣服于文明带来的厕所。因为这于旷野中露出下体,解放自我,收获自由与满足的一刻,真的是不重复几遍你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开心。



但已经进入文明进化的女人,看到这种小便后随处乱摸的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再跟男人握手,谁知道这双手到底什么时候碰过一手尿?



出乎意料的是,电影中女人占据的比例相当之少,少到你还在期待这些角色的下一次出现,她们却像风中飘过的花儿一样不知去向,还没有一只狗占据的时间长。一想到三十多岁的男人已然对女人不感兴趣,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天下这么多女人找不到适龄男友,后者宁愿玩一只狗也不高兴跟你多说两句。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乏善可陈,跟《小时代》一样,你多少有点盼望着快点结束,好明白这所有的镜头到底在讲些什么。跟《小时代》不一样,你可以大骂一部拜金主义的电影,但是当一部电影以理想为卖点,以上路为躯干,倘若上去骂两句,这是什么玩意儿?很可能就会成为腰斩理想的庸俗大妈。



叛逆少年的理想多简单,只需要走到世界尽头。一路遇到了些什么?韩寒有时候不高兴说,有时候懒得去说,他怕如果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看上去太没见过世面,跟郭某某似的,他也怕加入狗血的爱情让理想变得迅速廉价;跟郭某某似的,他更怕认真的样子看上去就不酷了,吊儿郎当永远像个痞子才帅,难道跟郭某某似的西装笔挺每天抹八十层护肤品睡觉?



两个人走向两极,就像中学时因为一言不合分开的仇敌,却总在默默关注对方。想让一个女人去做少女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不谙世事特有的娇羞永远一去不复返。但是你多少能发现,想让一个男人做少年真是件容易的事,他永远爱着青春期时的自己,永远像少年一般飞驰。



那些跑去电影院看上一场《后会无期》,就开始大谈青春,理想,上路的人,他们谈的从来都不是电影,而是那场漫长的青春期。

(原标题:《这场连绵不绝的青春期》)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smartzoe 2014-7-28 15:22

我怎么没觉得这个片子跟性别有特别的关系啊。我是女性,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感受着自己的生活像一列火车轰隆隆的向前,不会回头,经过一些风景一些人,但后会无期,所以还蛮认同这个片子的主题的。我想如果韩寒是女性的话,也一样可以拍出女性角度的后会无期的。

至于青春期的说法更加不认同,青春期发生在初中高中,学校的生活总是漫长而相对固定的,而这种无法回头一路向前的感觉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主要出现在出社会以后成家安定之前。这是其一。其二是人生中的很多阶段当你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总是已经到可以回头看的时候了,所以按韩寒的年龄来说,拍这么个片子并不矫情,挺合乎成长规律的。人总要脚踏实地的活在当时当地,该干啥事儿的时候干啥事儿。

总体感觉这篇影评言之无物,博眼球之作。.

EG77 2014-7-28 15:32

看来儿子是趋向韩寒的,看上去脏不垃圾的头发,自己还觉得特帅:Q.

美酒加咖啡 2014-7-28 16:35

:lol [quote]原帖由 [i]EG77[/i] 于 2014-7-28 15:32 发表 [url=http://www.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660967&ptid=4870825][img]http://www.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来儿子是趋向韩寒的,看上去脏不垃圾的头发,自己还觉得特帅:Q [/quote]
:lol 我家对郭敬明一点也不喜欢,说那是极其幼稚的,他们班男生都是挺韩寒.

麦兜兜 2014-7-28 22:09

估计男生喜欢韩寒,女生喜欢郭四

[[i] 本帖最后由 麦兜兜 于 2014-7-28 22:10 编辑 [/i]].

tequila_qq 2014-7-29 02:51

郭敬明就是个商人啊,从这点来说,他还是成功的。.

pp_dream 2014-7-29 07:32

这两部电影PK结果如何啊?哪部票房多?

小四同志都31岁啦?岁月催人老啊~ 小四居然每天抹八十层护肤品睡觉:lol :lol :lol.

hong07 2014-7-29 11:12

这么一说,的确觉得韩寒很邋遢的样子。我本来很讨厌郭,但是看了小时代2,觉得也不是一无是处。
儿子很喜欢看ONE,但对韩寒或小四无感。他们会有他们的偶像的。.

浅紫 2014-8-7 17:08

个人觉得小时代一点不好看.

俐瑶 2014-8-8 12:56

谢谢郭敬明,把上海拍的这么美。.

mingchenjing 2014-8-8 23:23

原来老觉得韩寒和郭敬明是完全不一样的,后来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罢了。我觉得有道理。.

万宝全书 2014-8-9 21:29

网上看过小时代,简直看不下去.

jiajia0108 2014-8-14 08:54

影院看《后会无期》也很无聊,一点也不好看,没主题、没特色也没美人美景,养会眼都不行~浪费.

yooky 2014-8-21 12:47

韩寒的没看过,郭小四的小时代尝试了2次但真的都看不下去:L.

F爸爸 2014-8-22 04:03

时空是一个很诡异的概念,而人的生命,必然是在时间轴上,向往前游离,那种无奈和孤寂,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凋零期待和希望,梦想和欲望!

小韩和小郭,二部电影,放在一起PK,似乎PK的是风格,各自眼中的世界,当然,更多是对这世间的认知和格局!因为同是出道上个世纪末的新概念作文大奖,这十几年来,经历过风雨洗涤,尤其是韩寒,人生之路似乎走的更远,更宽,当然也为之陷入更复杂困境!对于艺术创作,把握时空的度,或许是更深邃的审视,那么,韩寒似乎更能理解时空概念!当然韩寒把人生触角伸向自己喜欢的人生枝条,其实也在拓展时空,更多是理解人性弱点,挖掘欲望背后的延伸!当郭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泼墨这个时代漂浮的光影,韩却跳出城市,隐入真正生活,使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他拓展的是人性弱点!

回到时空,没有人性的时空,其实就像地球外面的宇宙,当时空加入人性,表现人性弱点,其实也就注入艺术生命。因此,韩寒的电影,欣赏者会体会到年轻人生命流逝中的苦涩,煎熬,纠葛,追求,叛逆,欲望,激情和冲动。作为一个新生代艺术创作者,韩寒更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涵!对于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这是最难能可贵之处!这也是韩寒过去十几年来,转型成功之道!.

yingyinc 2014-8-24 16:01

韩寒不是人,只是一件工具
[url]http://dajia.qq.com/blog/427590073030097[/url]

杨早 8月22日 09:10

我自己看看这标题,觉得你愿意怎样解读都可以,肖鹰教授说韩寒是反智主义的招牌,招牌自然是工具喽;反过来,挺韩的人们,把韩寒当作“有野心的青年人”的代表,是他们用来“反体制”的偶像,又是不是在工具化韩寒呢?



事实就是这样复杂。



我在前年编《话题2012》时,收入了两篇看上去立场截然相反的专题文章:一篇是施爱东的《“寒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一篇是断桥的《破壁人——“韩三篇”风波》。两篇文章我都欣赏,都推荐,因为只有两篇合而观之,你才能看出“韩寒”这个符号,在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复杂面相。



韩寒,这个年方卅二的年轻人,身上已经附着了太多的内容,美誉与污名,追捧与嘲骂,选择不同的立场,有时甚至成为亲朋戚友之间的分界线,断交点。但这种站队毫无意义,就像那些毫无意义的比拟,说他是张铁生?是遇罗克?那真的只是你自己创伤记忆的投射。



韩寒只属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他是时代的英雄,也是时代的小丑。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敬明不配做韩寒的一生之敌,因为郭只有商业上的成功可以夸耀。



我已经故世的老乡陈三,曾经在《小时代Ⅰ》上映时发过一条微博,以支持富顺二中校友的名义,承诺凭电影票根可以来餐厅打个折啥的。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亲朋都劝他收回,三哥,咱们是清白好人家,犯不着跟那谁绑一块儿,丢人。三哥赶紧就删帖了。试想,将郭敬明换成韩寒,挺他劝他的,想必是一半一半,断不致是这样一边倒的场面。



这说明什么?说明郭敬明还没有被彻底工具化。或许他在某些“利益集团”眼里,是一棵摇钱树,但在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眼中,他无法用来表达一种理念或立场。“我喜欢郭敬明”或“我讨厌他”或许只显示一种年龄的区隔,“我喜欢韩寒”或“我讨厌他”却意味深长,可以引申出无穷的含义:对体制的态度,对大众的态度,对科学主义的态度,对媒体的偏好……当“韩寒”两个字能够衍生类似“上海人”、“河南人”的标签化效应时,他就已经不是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一件用来表达立场与理念的工具。



这一点也可以从两位80后偶像与粉丝、对手的关系上看得出来。当郭敬明挺身应对周黎明等影评人对《小时代》的质疑时,他的反应与其粉丝对周黎明的围攻是高度一致的,水平一致,表达也一致,完全可以视为教主与信徒的一体。即使是《人民日报》上出现对《小时代》的批评,也不会产生“路转粉”的效应,郭敬明永远不会成为批评体制的一面旗帜。而韩寒就不一样了。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如果单独看待“韩寒制造”的各种产品,小说,杂文,电影,访谈……我都可以云淡风轻,一笑置之。他虽不是我的菜,但可以是别人的佳肴。只是一旦韩粉与韩黑构成对峙(这种局面十年来无数次上演,而且愈演愈烈,肖鹰与中青报只是最近的一次),他们的言论总让我怒从心头起,恶往胆边生,而且效应总是相反的:挺韩的,类似“高级黑”,说的话常常让人耻于与之为伍;倒韩的,如方舟子与肖鹰,却更像是韩方的卧底,马上就能让人觉得韩寒又受到了不公正的打压,又遭到了体制的威胁,于是韩寒又还原成了一个无助无辜的小镇青年。



难怪有人说“郭敬明是中国的现实,韩寒是中国的理想”,是因为前者卖名牌,后者卖情怀?殊不知名牌可以是一种情怀,情怀也当然是奢侈的品牌。在我看来,他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同样代表着中国从小镇到都市这条漫长的生活风景带的现实一种。郭敬明代表着忽略与遗忘,他只负责“个人梦”,靠自己打拼努力上位成功,用物质彰显理想的终端;而韩寒代表一种回归的姿态,纵然他比绝大多数同龄人都过得丰裕,却仍然会用“屌丝”、“臭公知”给自己贴牌。前者以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自豪,后者以不与平庸妥协为傲。他俩适应着从小镇迈向都市的这一代中国青年不同的欲望与情绪,向上爬有郭,回眸处有韩,像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儒道互补一样,韩郭互补,一个既向往名牌,又崇尚情怀的“中国青年”便跃然眼前。



方方问过韩郭“将他们的粉丝带向何方”,我觉得这话问反了,不是韩郭创造了时代,而是时代塑形了韩郭。今日的韩寒与郭敬明,不再骂人,不再自辩,他们上综艺节目,搞粉丝见面会,一切按照这个时代习见的商业规则来。但他们的粉丝不会因此放弃语言暴力,从情绪党变成理中客。他们的偶像,是他们的工具,旗帜、招牌、符号,用施爱东的话说,他们才是“韩寒史诗”的吟唱者,“韩寒的史诗或许结束了,唱颂史诗的土壤还在,矗立神像的基座犹存,新的史诗还会塑造新的神像”(《“寒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而反过来,当有人批评韩寒与郭敬明时,他们粉丝的极端反应,又会变成这两位偶像的原罪——双方在“工具”这一问题上,其实有着隐形的共识,挺他们不见得是真挺这两个人,批他们,也未必是真要跟两位本尊过不去。



因此,我建议双方都不要再纠结于“真伪”、“反智”这些伪命题了。“韩寒”就是一道时代的投影,如果它是完全依赖“商业运作”获得今日之地位,那它将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运作案例。只可惜它不是。有什么样的读者,才有什么样的作者,有什么样的观众,才有什么样的电影。韩寒是不是一个团队的产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施爱东预言的韩寒史诗的结束,似乎尚未到来。没有专业人士对《后会无期》有多少肯定之辞,但绝大多数买票的观众也不在乎购买了一堆段子与风光。倒是方方说得豁达:“我们是时代落伍者。年轻人贴着时代走,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社会。现在是他们指导我们的事。”其实年轻人也指导不了上一代,彼此各言其是,各行其是,不是很和谐吗?孔夫子说他“恶紫之夺朱”,他并没有将紫色从色谱里抹去,他讨厌郑卫之声,删《诗》的时候也不曾完全去除“郑风”。我们应该学习孔夫子。



站在启蒙理性的角度,将人作为工具是不对的。康德有言:“每一个人应该作为自身是一个绝对的目的来加以尊重,为某种外在的意图利用他作为一种工具,便是侵犯他作为人所有的尊严的一种犯罪行为。”这话放在当下,似乎有些迂腐了,因为韩寒的工具化,更像是一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多方的合谋。在《话题2012》中有关韩寒的文字里,我最喜欢的,是另一位老乡、读易洞书店老板邱小石的诘问:



——“我更关心的是,究竟是谁歌功颂德放大了一个人的虚饰,然后又是谁用罪恶的定性绑架了一个人的虚荣?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断矗立和推翻神像的土壤?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如此紧张的对立?公众的参与与喧哗出于什么动机?谁在里面获得了娱乐和发泄?谁又在旁边偷着乐?是土壤吗?谁是这对立两极真正的朋友和敌人?是韩寒吗?我觉得不是。韩寒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寒VS郭敬明:他也配?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