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挪亚》的狂野想象——到底《挪亚》是大烂片?还是有思想深度的好电影

yingyinc 2014-4-15 12:58

《挪亚》的狂野想象——到底《挪亚》是大烂片?还是有思想深度的好电影

《挪亚》的狂野想象——到底《挪亚》是大烂片?还是有思想深度的好电影?(王星然)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fab8c0101k005.html[/url]

本文原刊于《举目》网站“言与思”专栏



据说今年是好莱坞圣经年,继《上帝之子》后,Darren Aronofsky执导的史诗大片《挪亚》,千呼万唤,隆重登场,在北美上映一周,立时登上票房冠军宝座,许多教会朋友欢呼庆贺,奔走相告,手拉手前往朝圣……






结果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发现自己痛苦地坐在电影院里挣扎,兴奋之情逐渐变成了焦燥不安,满心期待最后转为生气抱怨,有人甚至看完片子,愤怒到当场要求退票。脸书上不少人开炮,后悔花钱看了一部DLP(大烂片),显然这部电影大大地冒犯了许多弟兄姐妹!



也许我应该顺应民情,写一篇文章,引经据典,列出这部电影诸多与圣经记载不合之处,把导演和编剧痛骂一番,然后结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网络上,大概你很容易找到一打像这样的文章。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基督徒认为好莱坞应该拍一部让我们爽的电影?



《挪亚》是罪人吗?



当然,我不否认《挪亚》极尽狂野想象之能事,但导演Aronofsky毕竟不是省油的灯,整部作品其实有许多很深刻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花点时间来讨论的。例如,有一幕戏令我感到十分地震撼,至今仍深印脑中挥之不去:挪亚潜入敌人的世界,观众借着他的眼睛,看见什么叫作《创世记》第6章里所描述的“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导演Aronofsky把那个弱肉强食,你争我夺的人类社会,拍得很露骨,很有说服力……忽然间,其中一个作恶的人回过头来,挪亚吓得倒抽一口凉气,上帝让他看见那个作恶的人竟是他自己!








导演想藉这一幕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罪恶淊天,天理难容,甚至包括挪亚自己。因此,上帝毁灭这个恶贯满恶盈的世界,绝对是一场公义的审判。电影中的挪亚很清楚:上帝之所以拣选他,非因他道德完美,乃是有任务要给他──保护整艘船的动物,在新时代来临时生命得以延续,而当使命完成,挪亚一家就可以养老以终了(等死了),他们也不会有后代(注2),到时人类一族就按着上帝的公义审判全都死光,罪的工价乃是死!



不料,船上诞生了两个女婴,打乱了他对上帝心意的理解,因此他痛苦挣扎、经历严重的认知危机、信仰濒临崩溃。至此,挪亚成了导演Aronofsky最拿手的题材,Aronofsky擅长处理哲学家人格类型的角色,在电影《黑天鹅》(注3)里,他深刻描绘善与恶的内心激烈冲突,他让一个天使般的乖乖女一步步走向黑暗邪恶,至终崩溃,Aronofsky成功塑造了一个矛盾徧执,精神分裂的芭蕾舞者……这个神经兮兮的角色为Natalie Portman赢得2011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电影里的挪亚压抑、愤怒、不安,看起来就像是个有躁郁症的病人。挪亚方舟从来就不是某些儿童主日学所描绘的“卡娃伊”动物园,它也绝非快乐逍遥的加勒比海爱之船七日游。挪亚面对的是:空前绝后的种族灭绝和大屠杀,一整个世代就要在他眼前消失,其内心之巨大冲击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这给了导演一个尽情发挥操作的空间。



电影《挪亚》的冒犯



“只要扔一根绳子到船外,就可以救几条将要溺毙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狠心?家人向挪亚的抗议合情合理,反倒是公义的上帝显得残酷无情?还有,家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挪亚相信上帝拯救他全家,还要让他们在洪水后,绝子绝孙含恨而终?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觉得自己挺不错的,配活着,配得救,像我们这样的好人,值得上帝保守,本该世世代代,绵延不绝,这是挪亚家人的想法;但电影里的挪亚有不同的看见,他知道所有人都得罪了上帝,没有人配活着,洪水审判的时刻到了!圣洁公义的上帝怎能容忍罪恶继续蔓延?



因此,儿子媳妇与他敌对,连妻子也不谅解他,挪亚为了“顺服上帝”,成就上帝的“义”,付上很大的代价。这一段家人与挪亚的冲突,拍得很有意思,电影为圣经没有记载的部份提供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活到九百多岁的挪亚为何只生了三个儿子?为什么除了闪、含、雅弗,洪水后挪亚再无子嗣?是因为妻子与他交恶从此形同陌路吗?还是他和妻子成功避孕了几百年?还是儿女们让他太失望,所幸不生了?为什么洪水后的挪亚赤身醉酒?他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内心有太多的痛苦和纠结,家中无人可倾诉吗?



电影里挪亚的“义行”不仅冒犯了他的家人,更直接冒犯了买票进场的基督徒。在戏院里,我们看到一个十分陌生的挪亚,为了成就上帝的“义”,为了让人类一族彻底灭绝,竟然疯狂到要去杀婴,义人与丧心病狂只一线之隔?虽然,剧情安排最后挪亚放下了屠刀,选择了爱与怜恤,但这场痛苦挣扎的天人交战,究竟是太扯太反动的剧情?还是合理的其情可悯?这实在让观众伤透了脑筋!很多人看到这里,毫不犹豫将《挪亚》直接归入DLP之列。义人挪亚竟然企图杀婴,导演编剧在这里玩得太过火,太任性,太自我沉溺,当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保守回教国家禁演这部电影,并不意外。



对于圣经伟人,很多人心中早有定见,他们的优质形像不容污蔑,我们习惯性地把圣经人物看得太过简单平面化,除非圣经直接记载他们的罪、软弱、和复杂,我们通常倾向于把他们“美”化,“简”化,彷佛圣徒在信仰上从来不挣扎,心理从来不冲突,成长过程从来没缺陷,都不会和家人有矛盾,他们总是家庭和乐,美满健康的典范。《挪亚》注定要成为一部冒犯我们的电影,不单是因为这部电影部分情节与圣经记载有所出入,更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在他们的狂野想象中,把圣经里的信心伟人拉下宝座,变成了会痛苦挣扎,会误判情势,有血有肉的凡人。



神义论的深度探索



什么是义?为什么圣经说挪亚是义人?《希伯来书》告诉我们挪亚的义是从“信”而来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7)圣经提到挪亚的义,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他“与神同行”,挪亚与上帝有很亲密的关系,他的义是一种来自关系的义。很可惜导演对这部份毫无发挥,上帝在整部电影里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怀疑Aronofsky的上帝观是没有位格的),祂远离尘世,不发一语,只透过梦向人说话,祂的存在十分单薄,我认为这是全剧最大的遗憾。






所幸,电影里的挪亚很清楚自己是罪人,导演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道德高超的完人,挪亚得救非因道德上的义,不是因为他积了功德配得救赎,这样的处理值得喝釆。



身为犹太裔导演, Aronofsky似乎对“义”这个题目特别有兴趣,他告诉《Christianity Today》,他认为义(righteousness)就是“公义与怜悯的完美平衡(a perfect balance of justice and mercy)”,当人想要坚持秉行绝对的义,必然带来无尽的痛苦。镜头下的挪亚,一方面对于彰显上帝的公义是那样的热心,几乎到了疯狂徧执的地步,但另一方面,在面临大义灭亲的天人交战时,他痛苦地向上帝双手一摊,承认无能为力。



面对公义,怎能谈怜悯?这是千古难题,对挪亚而言太沉重。然而矛盾的是,冰冷而严峻的公义,若没有怜悯与慈爱的平衡,就无法真正成就上帝的义。一个非基督徒导演,能有这种体会和见识,我想给他拍拍手!



古往今来,只有耶稣才真正地成就了上帝的义,慈爱与公义看似形同水火,却能在恩典的十字架上完美交会。基督受难成就上帝的义,比起 Aronofsky 的挪亚挣扎杀婴,更加疯狂,更加荒谬,其惊人的程度何止千万倍?在受难节期看《挪亚》这部电影,让我们再次思考那为你我在十架上受苦的基督──“奇异的爱,怎能如此?我主我神,竟为我死!(注4)”







注1:除非特别说明,本文里提及的挪亚是指电影里的挪亚,而非圣经里或历史上的真实挪亚。



注2:还想看电影但还未看的,可忽略这个剧透。电影里挪亚进入方舟时,他的三个儿子,除了闪有妻子外,含与雅弗都还未婚,但闪的妻子不孕,所以挪亚认为他的下一代都不可能再绵延子孙。人类的命运,到他们这一家就终止了,电影里的挪亚认为这是上帝的心意。岂料上帝医治了他的儿妇,使她怀了一胎双胞的孙女,挪亚担心家人破坏了上帝的计划。



注3:电影《黑天鹅(Black Swan)》是导演Darren Aronofsky至今最成功的作品,它获得2011年奥斯卡金像奬五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



注4:这一段歌词节录自生命圣诗《奇异的爱》(And Can It Be That I Should Gain),由Charles Wesley作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挪亚》的狂野想象——到底《挪亚》是大烂片?还是有思想深度的好电影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