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的大学泡沫终将破裂(WSJ 2014-1-9)

ljj 2013-12-9 11:47

美国的大学泡沫终将破裂(WSJ 2014-1-9)

美国的寄宿制高中真的靠谱吗?

教育,首先发生在家庭中。[b]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体制”,往往造成了不负责任的家长和索求无度的孩子。[/b]最终,他们不愿意努力回应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试图花笔钱解决问题。教育,特别是留学,也由此就变成了消费。

  《华尔街日报》对留美读寄宿高中的报道中,主人公是位来自武汉的男生,就读于将近4.96万美元一年的圣玛丽高中。这笔钱中,其实有1.12万美元是学校用来支付一家在波士顿附近的教育公司的中介费。中国小留学生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利益链。

  不过,这条利益链能够运作起来,最终要靠学生和家长自发的意愿。这位来自武汉的男生,在对《华尔街日报》解释自己为什么来读如此之贵的学校时,讲了这么一番话:中国的大学升学战是一考定终生,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认为我有机会进入一个顶尖的学校”。于是,他和他的家庭作出决定,到美国读寄宿高中,为进入美国的好大学锁定有利位置。

  这番话,显示了这位年轻人的思想与现实已经脱节到了多么离谱儿的程度。不错,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确实很不合理,考生们压力确实很大。但是,中国的大学扩招已经有十几年。即使一流大学数量有限,这些大学的招生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特别是一些名校吞并了若干地方院校后,规模大为膨胀,容纳的学生增多。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老化,各大城市高考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多年持续下降。低层级的大学,几乎是什么考分的学生都收,高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是精英大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起三十年前父辈那代人来也不可同日而语。哪里有什么“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回事?

  想出国、想在竞争中抢跑,又不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于是就要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编造出一系列“离谱儿”的现实来,为自己向父母不停地索取制造理由。这大概是这位年轻人睁眼说瞎话的原因。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家庭,往往对这样的行为相当配合,甚至予以鼓励,把孩子打扮成最大的受害者。

  可惜的是,这种靠烧钱在美国大学抢滩登陆的计划,最终还是会落空的。圣玛丽这种几次濒于破产的学校,难以让他在起跑线上抢先一步。看看现实就知道:几年前寄宿学校的中国学生还比较少,“英语环境”还比较好。那时的学生现在正好在大学里读书。可惜他们在学术表现和适应力上,都没有显示出什么寄宿学校的优势。如今寄宿学校的中国学生已经增长了五倍以上,而且上涨势头仍然很汹。中国学生越来越扎堆,学英语的条件越来越差。连那位武汉来的男生也开始抱怨班上的中国学生太多、没法练英语了。

  校园里有20%以上是中国学生,这个数字确实太高了。但这并不构成没法练英语的理由。毕竟他和另外80%的学生群体交流还是要用英语的。关键问题是,[b]这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往往是最喜欢找借口的一族。他们在中国抱怨“应试教育”的压力,出了国则抱怨周围中国学生太多。[/b]但恰恰是他们自己喜欢找中国同学扎堆。如果你再下去,他们学不好英语的理由,恐怕是美国学生排斥自己。我在大学里就碰到一些中国学生这么说。老实说,我在美国读书、教书快二十年,见的、经历过的都不少。排斥外国人的美国人并非没有。但整体上美国人还是比较开放的。高校中有些美国师生特别喜欢和外国学生打交道。我最好的一位美国学生,一直努力学中文。她总希望和中国学生搭伙交换:她教中国学生英文,中国学生教她中文。但她给相关的中国学生群体电子邮件发遍,学校里那么多中国学生竟没人回应。而这些中国学生的英语,往往是一塌糊涂,阅读错得离谱儿。我们也可以想象:再过几年这些中国学生毕业回国,自己的英语程度交代不过去,或出于心理上的挫折感,或出于糖塞烧了大笔钱的父母之需要,他们恐怕还是会编出一些故事来:要么是周围中国学生太多、没法练英文,要么是美国学生排斥排斥中国人,种族歧视。其实[b]留意一下微博就能看出,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海外愤青已经很成阵势了。[/b]

   许多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把私立寄宿学校视为贵族教育,甚至以此相高,却往往忘记了:美国社会对寄宿学校其实有相当的看法,并影响着各大学的录取政策。最顶尖的寄宿学校,因为自身的入学竞争激烈,学术要求严格,教育资源充足,毕业生确实高人一筹,即使大学录取办公室对这个群体提高录取标准,他们还是非常有竞争性。但是,如果你一年让家长花四五万美元上个普通的寄宿学校,最终不过是个平平之辈,大学录取办公室就可能觉得你已经享受了许多别人都没有享受的机会,仍然不成器,未来毫无潜力可言。除非是那些只是盯着收高额学费的学校,有竞争力的大学,对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敬而远之。

  如今国内的教育环境确实不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应试口号确实吓人。但是,没有人生活在理想社会中。当今这代孩子的父母,自己当年所处的教育环境恐怕更糟糕。如果对现实不满的话,家长更应该激励孩子:你怎么想办法改变?你怎么奋斗摆脱?重点还是培养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现实的能力上。花大笔钱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寄宿学校,则仿佛是家长向孩子许愿:你自己别操行,让我来给你个好环境!这种许愿,不仅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也培养着只会索取、总是企求别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

[[i] 本帖最后由 ljj 于 2014-1-11 09:07 编辑 [/i]].

ljj 2014-1-11 09:05

美国的大学泡沫终将破裂(WSJ 2014-1-9)

长期以来,美国的政治阶层都坚持认为高等教育是个人和国家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奥巴马政府将大学称作“中产阶级门票”,包括教育部部长邓肯(Arne Duncan)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前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在内的诸多政治领导人,也都把高等教育视作为改善经济境遇的最好办法。家长们和高中辅导员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然而尽管有着上述言论的规劝,美国高校新生人数自2012年以来还是下降了1.5%。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数量的减少?虽然人口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生率下降)部分地解释了这一转变,但它被外国学生数量的强劲增长所抵消。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攻读大学学位的收益在减少,而成本却在增加。

衡量学位收益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潜力,而就这一数字来看,本科毕业生相比于高中毕业生的优势在减弱。自2006年以来,25岁以上、从事全职工作的男性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中值和男性高中毕业生收入中值的差额减少了1,387美元,降幅为5%。同一类别下的女性大学毕业生情况更糟,其收入中值与女性高中毕业生的差额减少了1,496美元,降幅为7%。

大学学位的价值缩水,在美国年轻人群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收集到的数据,在25岁至34岁的年龄段中,男性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从20,623美元下降至18,303美元,降幅为11%,同年龄段的女性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额更是大幅下降19.7%,从18,525美元降至14,868美元。

与此同时,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高等教育学费指数,按2012年的美元价值计算,攻读大学的成本自2006年以来上涨了16.5%。尽管高校大力度削减学费的举措压制了上涨势头,但仍不足以冲抵剔除了通胀因素后的费用增长。更为严重的是,颓靡的经济形势还导致了家庭收入水平下降,限制了美国家庭供养子女读大学的能力。

这一现象导致了“大材小用”现象的产生。在笔者和同事罗布(Jonathan Robe)进行的一项名为“2013年大学费用负担力及生产力报告”(The 2013 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Report)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如今供职于零售部门的大学毕业生比美国军队士兵数量还多,拥有本科学历的门卫比化学工作者还多。1970年,不到1%的出租车司机拥有大学学历,而40多年后这一比例突破了15%。

出现这样的情况,大萧条和未能带来就业增长的糟糕公共政策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术部门的竞争,各家大学纷纷大手笔兴建豪华宿舍、攀岩 ,提供运动员津贴,行政机构也大大膨胀。更重要的原因是,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被送入大学,超过了专业领域可容纳的范围。

1970年,只有11%的美国成年人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有学位的人当时被认为是整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如今,30%以上的人拥有学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与普通美国人没什么两样——并没有明显地更聪明或更自律。学术水平下降以及分数膨胀令雇主越发认为,拥有大学学位并不代表其为就业做好了准备。

其中也有例外。顶级大学的申请人数大增,因为雇主认可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将成为我们社会未来的创新者和领袖人物。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持有者的收入差距近年有所扩大,持有研究生学位的人被认为更聪明、更负责任。

但除非大学计划提供清扫工专业之类的硕士学位,否则它们必须进行变革。目前大学并无改革动力,因为它们常常受制于大学教职规定,享受着政府和富有校友提供的补贴,它们感兴趣的是更琐碎的事情——三流学者进行的二流研究、各种体育竞赛等等——而不是传授知识。然而未来五年内,对大学所生产的“产品”需求下降造成的可怕财务紧张状况将推动两种类型的改革。

首先,大学将必须控制成本。传统的寄宿制大学教育不会消亡,因为大学时光很有意思,而且可以让人实现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轻松过渡。但教育机构必须缩减开支。在行政人员、教授终身职位和其他成本高昂的配备方面的过度开支必须大刀阔斧地予以削减。

第二,大学必须顺应评估其价值的新标准。随着电子学习的出现(包括可影响全世界成千上万学生的低成本电脑课程和在线课程),市场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激烈。新的测试正在设计,以向雇主确保学生都为就业做好了准备,并帮助招聘人员辨别哪些机构进行了最优异的学术训练。例如,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已经与盖洛普公司(Gallup Organization)联手创建一项指数用于考察毕业生,向大学和雇主提供包括收入数据在内的详尽信息。

这种教育创新带来了创造性破坏正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希望。众多得不到捐赠的不知名院校可能会一败涂地,但当年马车制造商因为汽车的兴起而纷纷破产时,美国实现了繁荣发展。这样的大清洗对于仍然与其中世纪起源相关的高等教育系统来说是好事,对于受这种教育系统掠夺的学生来说也是。

本文作者Richard Vedder为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兼职学者、美国大学学费与绩效中心(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主任,并任教于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Christopher Denhart是俄亥俄大学学生。
[url]http://cn.wsj.com/gb/20140109/opn150451.asp?source=mostpopular[/url]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花溪江 2014-1-27 19:59

谢谢楼主提供的信息。我家孩子几年以后也面临出国留学,对出国留学,希望不仅仅是随大流,而应该有理性的思考,看到此事的孰优孰劣。.

嘎嘎的妈妈 2014-1-27 21:21

为什么没人写一篇中国的高校终将沦为民工的摇篮来危言耸听一下呢?.

diena 2015-4-2 10:46

中国普通高校难道没有在逐渐沦为民工的摇篮吗?
美国就业形势的确不是很好,而且大学毕业薪资优势的确并不明显。
在一般大学里,就传授知识而言,美国普通大学教授的教学能力并不一定比中国教授要突出多少。
可能美国大学的优势可能是不同背景人才的思想碰撞而形成的科研环境。不过这优势需要读硕士博士才能充分享用吧。

老虎mama 2015-4-2 12:26

现在的大学的确是扩招了,可是有没有去了解下高中的录取率呢?那些进入职校、技校的孩子最终在学校学到了什么?高中没有考取、职、技校的风气不好又学不到技术作为父母能怎么办?谁会愿意花着大把的血汗钱忍受骨肉分离去赶这个时髦?

嗲虫妈 2015-4-2 13:08

如果连国内的高中都考不上,那真没有必要出国读书了

smartzoe 2015-4-2 13:34

这个也是客观资源的问题,我第一次听到上海的普高只能录取一半初中生的时候也蛮吃惊的。

smartzoe 2015-4-2 13:35

美国大学的优势主要还是体制吧

mingchenjing 2015-4-7 15:25

[quote]原帖由 [i]嗲虫妈[/i] 于 2015-4-2 13:08 发表 [url=http://321ww.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748792&ptid=4861896][img]http://321ww.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连国内的高中都考不上,那真没有必要出国读书了 [/quote]
这个也不能绝对的。
国外教育发掘学生的长处,我们考察学生是看各门学科的总评。
不同的评估体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henxiaomeimei 2015-4-7 15:40

体制没有责任吗?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应试的指挥棒下晕头转向,靠单薄的少儿之力能改变什么?

rainbow123 2015-4-8 12:24

回复 11楼chenxiaomeimei 的帖子

体制是表象, 根本在于专制的教育思想是愚民。 苏格拉底讲的。

diena 2015-4-15 03:30

其实吧,不管专制思想是否愚民,一个国家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愚蠢的,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要不然,怎么管理啊。有时候,愚蠢的人过得还是蛮幸福的。所以,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还不好说啊

KATHY1 2015-4-15 07:26

回复 13楼diena 的帖子

:handshake

花儿心藏的妈妈 2015-5-6 13:06

回复 13楼diena 的帖子

说的很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的大学泡沫终将破裂(WSJ 2014-1-9)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