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MM 2013-5-26 12:50
转:《特别狠心特别爱》
昨天参加了有机俱乐部组织的犹太教育讲座,听沙拉女士分享她的犹太育儿心得。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相当精彩,振聋发聩,但还是不能解渴。毕竟不同于身处犹太教育环境的沙拉,在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乱象面前,有志于为孩子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教育的父母们,要想获得心灵上的淡定,还需要找到切实的出路。
沙拉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犹太后裔,这是一个现代版的西天取经的故事。她去父亲的故乡,以色列,取回来的是教子圣经。
她取来的真经,是我们这个应试教育体制中缺乏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正如沙拉在书中所说,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这些并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
在她的新书《特别狠心特别爱》,[url]http://baby.sina.com.cn/z/henxinai/[/url]中,我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启示。
下面,我节选一些内容,希望吸引更多家长一起阅读和探讨,更重要的是,行动!
附:《特别狠心特别爱》简介
本书作者沙拉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这是一部怎样将子女培养成亿万富豪的教育手记。作者的有偿教育机制不仅挖掘了孩子的造富潜质,造就了孩子善于编织人脉的本领,也培养了孩子心理调适与自我约束的良好素养,沙拉还意外获得了三个孩子送给她的三把钥匙:别墅、豪车与珠宝箱的钥匙。
这是一部有助于讨论、探究与解决当下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书。那些一味地超量满足孩子的家长将从本书中学会“延迟满足教育法”,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除此之外外,“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炼意志,砥砺对人生的期许,变得更有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3:26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6 12:51
寻找遗失的爱子秘籍
上个世纪30年代,我的父亲立维·伊麦斯逃离苏联,一路颠簸流离,来到中国上海,这也是继“二战”后,没有家园的犹太人第二次客居上海。
父亲立维·伊麦斯来上海20余年后,凭借犹太人的韧性与智慧闯出了一片天地,过上了富足平安的日子。年幼时的缤纷记忆中,我住在一个花园般的院子里,四周绿色的草坪,上面点缀着鲜花,童年时代的我最喜欢在院子里采花追蝶,喜欢在头上带着花环,像西腊古典少女一样,生动美丽。我接受的教育是混杂的。在外面,我和普通的小朋友一起接受社会主义小学教育,信仰共产主义,能说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苏北话。在家里,我接触的都是犹太人联合会里的犹太人,我和他们用英语交流。父亲还教给我一些犹太礼俗和宗教信仰,还有“衣地喜”(一种古老的希伯莱语)。
在我12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了,童年的甜美顷刻间化为乌有。1971年,我进了上海铜厂,做了一名靠体力吃饭的女工。但是,我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后来,我像其他中国女人一样结婚,生儿育女。我的三个孩子分别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子以华、次子辉辉和小女儿妹妹。
90年代初,中以建交。我想到父亲生前魂牵梦萦的故乡以色列去看一看。另外,我还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我听说犹太人的教育观享誉全世界,我想去以色列取教子经。当时,我刚离婚,是个失败的妻子,但我想做一个成功的母亲,于是,我带着三个孩子从上海回到了以色列,这一去就是十余年,我的三个孩子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以色列度过的。
回首来时路,我很感恩。感谢中国和以色列两片睿智的土地,让我在得天独厚的跨国教育中,在世界上最爱子女、胎教文明开展最早的两个民族的对话中,懂得了爱子女的真正价值。
当年,因为我是第一个从中国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受到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
拉宾总理跟我说:犹太人爱子女,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他让我相信这片土地会让我找到爱子秘籍。
以色列人的爱子秘籍是什么?
我说它并非是以色列特产的锦囊妙计,它其实早就蕴藏在我们智慧的中国大地。是时代变迁让我们丢失了这个秘籍。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父母以及新生代的父母才在爱的教育中困惑。我们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牺牲精神、爱孩子爱的最无私、最赴汤蹈火的父母,但是,我们父母的教育误区出现的也最多。“啃老族”、“草莓族”、“孩奴”成了社会问题,“中国妈妈”作为一种标签上了美国词典,暗喻为对子女包办一切、关怀强迫、过分热心的妈妈形象。
如果我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爱子秘籍,如果我在44岁那年没有改变爱孩子的方法,今天的我可能还是昨天那个“事事包办”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妈妈。我的三个孩子,以华、辉辉、妹妹,他们也不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华2001年结束服兵役后,进了以色列劳工部,现在在香港工作。辉辉在以色列国防部服役3年后,成为钻石商人。小女儿妹妹马上要读大学了,她的梦想是读政治经济专业,将来做一名外交官。
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已成为千万富翁,而我做了富翁的母亲。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3:29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6 13:02
孩子们给了我三把钥匙
人生之路漫漫,家长之爱殷殷。三个孩子成长的比我想象的还 优秀。
大儿子以华,二儿子辉辉是“70后”,小女儿妹妹是“80后”。子女们在十六七岁时,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叽叽喳喳地围绕在我身边对我说:“妈妈,您给了我们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和宽容。我们三个人也要给妈妈三把钥匙!”
以华说:“妈妈,我要给您一把车钥匙,您的脚总因为骨刺疼,我要让您不再那么辛苦。”
辉辉说:“妈妈,我要给你您一把别墅的钥匙!我们全家人都可以住在一起!”
妹妹最小,也抢着跑过来说:“我是女人,一定给妈妈一个保险箱钥匙,里面装满珠宝首饰!”
让我感动的是,三个孩子有梦相随、行动最美,能拥有这样的儿女,也是我为人母不想掩饰的自豪。
2002年,23岁的辉辉交给我一把位于上海张杨路的别墅的钥匙,别墅是他用自己工作上发掘的第一桶金买下的。
辉辉的人生有太多的精彩,是一个英雄少年自我拼搏的奋斗史,由他自己单独写成一本书会更好看。他曾受到微服私访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的青睐,被推荐到情报部工作;他经过重重考验,获得世界钻石之都——特拉维夫顶级钻石公司老板的OFFER。读大学期间,他就已经是上海滩崭露头角的钻石小犹太。大学毕业后,他用从小学学会的投资理念,自己创业获得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完美切割钻石生产商的合作伙伴,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合作伙伴遍布全世界。在30岁前,他实现了成为世界富豪的梦想。
以华也把他曾许诺的汽车钥匙交给了我。他知道我热心社会事务,就让车子帮我代步。以华原本性格内向,放在今天就叫“宅男”。在犹太家教方法下,我当起他的社交训练师,在家里给他上待人接物模拟课。结果,内向的以华让我们大开眼界,他在学校开设了“走进中国”的讲座,凡是购买门票的同学都可以免费品尝中国春卷,他用创意营销扩大了我们家的春卷生意的影响力。以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人品也是众人称赞。在以色列服兵役期间,他年年都捧回模范士兵的奖状。服完兵役后,以华通过及其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成为了以色列政府的劳工部官员,这对中国青年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2007年,而立之年的以华想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新一轮的挑战,选择了钻石领域。现在,从其产品受欢迎的程度看,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女儿——妹妹,她想送我给一把珠宝箱钥匙,她正在锻造中。今年,她就要读大学了,她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想,我离握到这把珠宝箱钥匙的日子不远了。
孩子们的感恩之心让为人母的我甚为感动。但是,对于做父母的来说,他们不需要儿女送给自己多少房子、车和珠宝,如果天底下的孩子都能善解人意地对父母,就已经是父母们最大的欣慰和满足了。
常有朋友对我说:“我真羡慕你,不是羡慕你的儿女们是亿万富翁,可以给你买别墅,买车子,而是羡慕你培养了让人省心的儿女!”
每当这时,我都会跟来取经的父母分享每一个爱子秘籍。做客《鲁豫有约》时,我曾对天下父母说,不是我做了富豪的母亲,而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儿子的富豪梦。而且最让我放心的是,孩子们从来不以钱为目标,他们更看重人生的智慧与阅历。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3:30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6 13:02
别把那种教育带到以色列
[color=#000000][size=10.5pt]日子像往常一样一天天过去[/size][/color][color=#000000][font=Verdana][size=10.5pt],三个孩子依然围绕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我做饭。直到有一天,隔壁邻居大婶来家里串门,看到我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她实在看不惯了,心直口快地说:“孩子们,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你妈妈忙忙活活,也不伸把手帮帮妈妈呢?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等着妈妈来伺候你们呢?”[/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size=10.5pt]然后,邻居大婶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size][/color][color=#000000][font=Tahoma][size=10.5pt]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size][/font][/color][color=#000000][size=10.5pt]”
[/size][/color]
[color=#000000][size=10.5pt]邻居的话很伤人,三个孩子都很难受。我安慰孩子们说:“没事的,别往心里去,妈妈能撑住,妈妈喜欢照顾你们,一点也不累,你们还小,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就是最听话的孩子了。”[/size][/color]
[align=left][color=#000000][size=10.5pt]邻居犹太大婶心直口快,她看不下去我包办孩子的一切,无微不至地伺候已经超过14岁的孩子。这也难怪,到了以色列后我才发现,以色列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在以色列,没有中国人“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在以色列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爱。[/size][/color][/align]
[align=left][color=#000000][size=10.5pt]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所以,犹太大婶对我的批评,我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她会这么一针见血、直截了当。[/size][/color][/align]
[align=left][color=#000000][size=10.5pt]犹太大婶不留情面地跟我说:“沙拉,不要把你这种落后教育方式带到以色列来。不要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你这样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你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可你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这样,就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时,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一个无责任感、无价值感的孩子,尽管坐在书桌旁,却可以心猿意马地不做关于学习的事情”。[/size][/color][/align]
[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犹太人是个非常尊重知识的民族,即使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读很多书。邻居大婶虽然不是博士、教授,但是她说的这番话让我醍醐灌顶,至今仍回味无穷。[/font][/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沙拉呀,[/fon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但父母却不能代替孩子长大。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份爱是要有质量的。有的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渴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了;而有的爱则好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font][/align][/align][color=#000000][font=ˎ̥][size=10.5pt]邻居大婶还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Tahoma][size=10.5pt]后来,我跟很多妈妈聊天时,也常常讲起这个故事:[/size][/font][/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一只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母狮子对两只小狮子说:“孩子们,现在我要教你们捕猎。好了,辛巴,高福,现在就开始去追兔子吧!”[/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她话声刚落,两只小狮子就开始奔跑起来。突然,稍大的一只因为跑得太快摔倒了。母狮子心疼地对它说:“孩子,你以后就不用捕猎了。”每天,母狮子都带老二去捕猎,让老二吃饱了之后就把剩下的肉给老大吃,老大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大和老二都长大了,母狮子有一天病死了。老大和老二只好出去捕猎。追着追着,他们俩走散了。老大想找食物吃,可是它什么也不会。过了三天,老大倒下了。它对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恨你!”[/size][/font]
[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其实,我对邻居大婶的教育并不陌生。在小时候,我爸爸也这样教育过我。[/fon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年迈的爸爸总是在喝完早茶后,一边听《蓝色的多瑙河》、《静静的湖泊》,一边跟我轻轻诉说:[/font][/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沙拉。你千万不能因为爸爸现在在你身边照顾你,就把这种照顾当成习惯,因为爸爸不是总留在你身边。你必须随时告诉自己:今天我能做‘豌豆公主’,明天我也能睡柴房;今天有爸爸来喊我起床、接我放学、把衣服帮我整理好,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慢慢收拾东西,明天爸爸不能来接我,我也能改成早早利用时间,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干净。只有这样,你才能‘能屈能伸’;只有这样,爸爸才能放心。有一天,你离开家,就不会吃大亏。”[/font][/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沙拉,你将来一定会去学校过集体生活。你记住,一定要勤劳。你要主动打扫你周围的环境,别忘了环境是大家都要用的。要多给别人的暖瓶打水,每个人都要喝水,帮别人多做事,你会赢得人望。”[/font][/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爸爸担心我不能面对生活的无常,怕我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成习惯,他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就是怕我不勤劳,成为懒丫头,不受大家的喜爱。他更怕有一天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我没有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font][/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color=#000000][font=ˎ̥][size=10.5pt]犹太人在让孩子学习知识之前,都会让孩子获得一些做事情的基本能力。在犹太人看来,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size][/font][/color][/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color=#000000][size=10.5pt]就拿我们在[/size][/color][color=#000000][font=Verdana][size=10.5pt]谢莫纳小镇上的一家[/size][/font][/color][color=#000000][size=10.5pt]犹太邻居来说吧,我们家住三楼,隔壁那家经济条件不错,他们家跟我们住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房子正在装修,临时租借了我们隔壁的房子住。尽管经济上挺宽绰的,他们家仍然让10岁的儿子看家里的账目,让孩子知道在现阶段生活要花掉多少钱,让孩子明白家里需要很多钱来付帐单。[/size][/color][/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邻居解释给我听,原因在于他们想让孩子明白,“谁都喜欢玩,但这需要你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有工作、有生存的能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玩具。”[/font]
[/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font=宋体; mso-bidi-font-size]尽管,我潜意识已经认同了犹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也看到了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孩子在谋生处事方面比我的孩子强出一大截儿。可是,让我改变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我还是百般犹豫。[/font][color=#000000][font=新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size=12.5pt]我担心这种入乡随俗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万一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万一他们跟我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怎么办?[/size][/font][/color][/align][/align][align=left][align=left][color=#000000][size=10.5pt]但是,老大以华和老二辉辉很懂事。一方面,他们从上海来到以色列后,也亲身体会了以色列“生存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式,感受到同龄的朋友比自己更勇敢、更坚强、更有目标和生存能力。他们觉得邻居大婶对他们的批评有道理。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想能像个小男子汉一样,帮妈妈承担家庭的责任。他们兄弟俩跟我说:“妈妈,也许邻居阿姨说的没错。妈妈,让我们试着去锻炼一下吧。”[/size][/color][/align][/align] [font=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size=10.5pt]身处以色列,耳濡目染系统的犹太家庭教育,邻居犹太大婶不留情面的批评,都促使[/size][/font][font=宋体; LETTER-SPACING][size=10.5pt]我思考:我过去的爱子方式是不是感情用事、不科学,有落后之处?这会贻误孩子的未来吗?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去建立母亲的价值,重新去思考自己满腔的母爱?这些思考[/size][/font][font=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size=10.5pt]像一根根火柴,点醒我、擦亮我,促使我去比较中国母亲的爱与以色列母亲的爱的不同,它们又有什么相似?这些异同会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什么的影响?[/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3:06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6 13:15
爱子秘籍:父母的自我检验
爱孩子,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儿童。任何一位理智的父母都不愿意送给孩子这“最可怕的礼物”,更不想“毒死孩子”,不愿做“最坏的教育者”。
国外将中国的“直升机妈妈”写进词典,并非有意丑化中国妈妈,而是对中国“直升机妈妈”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在我和以色列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的孩子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比如聪明好学、理解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孝顺父母。但是,这些孩子共同的缺点是缺乏谋生处事的技能,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责任心不强、不会与人合作,心理承受能力弱以及习惯性啃老,这恰恰是爱子不当引发的教育失误,是爱的低质量的标志。
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我们可能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全然不知道我们的爱也有可能是目光短浅的短线投资。
看到很多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高分低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看到很多年轻人30好几了,还要靠父母积攒了一辈子的工资买房、供房、结婚,我真的有一番对所有父母都要说的话,但却如鲠在喉。孩子在社会上扎根难,不能全怪社会竞争环境高精尖,想一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手有没有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有没有因为自己所谓的最伟大、最奉献、最越俎代庖的家庭教育,反而辜负了孩子的信任和寄托?
身为父母,不担心你不爱孩子,就怕你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教孩子!当你爱孩子的愿望像啤酒沫一样往上蹿,而你爱孩子的理念和技巧却还停留在愚昧落后的阶段,那你就是世上最没有成效、最可怜的父母。
我们今天的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怎样才爱得有价值、有意义、有作为?是我们中国父母应该自我检验的时刻!.
晴晴MM 2013-5-26 13:17
有些爱,欲速则不达
以色列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后,家长绝对不会盘旋在孩子头顶,虽然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他们更多是在暗中守卫孩子,但不会越过自己的职能范围。在以色列学校里,专门设有家长项目主管,他的职责是定期召集一定区域的父母和教师见面。我儿子所在学校的家长项目主管给出的建议是:参观(但不要太频繁)、交流(也不要太频繁)、别(过于)担心、期待变化、相信他们。即从孩子身边向后退一步,做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包办他们。
犹太的富裕阶层更高瞻远瞩地点明了这一点:未来后工业化社会的一切竞争都是全球性的。要想保证下一代犹太孩子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优势地位,只从事高度技术性的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CEO管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人文价值等综合性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孩子尽早树立价值观、判断力、人生坐标、独立思想,家长根本不可能为孩子做出所有的选择。尽管家长们富有宝贵的人生经验,但是,后工业社会的价值变动光怪陆离,聪明的家长不是越俎代庖用他们的价值观为孩子做决定,而是应该给孩子提供原动力,启发孩子去思考:孩子,想想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分在哪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否准备好了终生学习的态度?
在我订阅的以色列教育刊物上,我拜读过以色列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团队发展国际公司顾问苏俊维的一篇文章,他说,“只有让孩子学会‘我要学习’,‘我有这个兴趣’、孩子才有能力去学习、去思考!”
我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有一位做医院院长的好朋友。有一天,我和他聊起了孩子职业选择的话题,他对我说:“我不会跟孩子说,医生收入高,所以你报医学院吧。因为,他如果只是为收入而做医生,迟早会后悔的。医生行业极其辛苦,没有治病救人的理想,只是受金钱力量的驱使,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位好医生。所以,我想让他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后再作出选择。”
这种后退一步让孩子挺身而出做选择的爸爸在以色列很普遍。犹太父母正是因为爱孩子,为孩子人生大计着想才选择退居二线,以此锻炼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让他们建立坐标能力、寻找自己的价值能力。他们说,如果孩子没有自主性,就算家长这边吹响了冲锋号,孩子们那边却可能是鸣金收兵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分析孩子们的特质,做他们的参谋和军师,帮他们尽快找到兴趣和愿景。然后,自己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代替自己焦灼的身影,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更富有理想的世界。.
晴晴MM 2013-5-26 13:19
爱孩子,还是害孩子
有一句话这样评价中国的家长们: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
中国父母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那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溺爱是一种后患无穷的爱,它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线!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难怪不少人都在高喊:慎防“养儿啃老”颠覆中国人多年来的“养儿防老”现象。
文章总结说:“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我遇到过许多家长对孩子付出一片爱心却收效甚微: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父母,偶尔还是小昏君,并且出现啃老苗头。可是当我们透过这种表象就会发现,导致这个问题的并不是子女,而是父母。是父母在伟大的爱子光环中走进了误区,才不小心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是中国新一代父母养儿育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理≠艺术教育
症状:国内近年来流行“素质教育”,可惜的是,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这种素质,名牌学校、高级辅导班都没有精力和义务去培养,只有那双推动摇篮的父母之手才能给孩子这份价值连城的礼物。
缺陷:好分数=好学校,好学校=好文凭,好文凭=好工作,但是,好工作 ≠ 事业成功。在孩子小的时候,好成绩确实能说明他是个好学生,可当孩子长大成人,需要离开学校走入全球化竞争,问题就出来了。未来后工业化社会需要人才具备财商、管理能力、逆商等多种生存技能,光会读书没有这些技能的孩子就会很吃亏,包括很多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出了校门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谋生处事,甚至前途堪忧,更别说成家立业了。结果,养儿“啃”老颠覆了中国人多年来的养儿“防”老。
误区之二: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
症状:主要表现为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父母是孩子的提款机。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的越多,表明父母爱得越深。这直接导致幼儿和青少年消费日益攀高。一个4岁的幼儿园的小孩,身着米奇的外套、巴布豆的T恤、丽婴房的裤子和阿迪达斯的休闲鞋,整套装备下来要上千元。父母成了“孩奴”,孩子成了“啃老族”。
缺陷:“钱是从爸爸兜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如此想法不是孩子的悲哀,而是中国父母教育的悲哀。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劳动的价值,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这将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今后的婚姻生活。
很多中国家长觉得教育孩子不看重钱是一种美德,这没错!不过,教育孩子不看重钱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他们在金钱上的虚荣心和攀比风,而不是让他们不在乎钱、大手大脚、坐享其成,当下的“啃老族”就是鲜活的例子。
而且,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容易养成孩子我行我素、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感恩的个性。
误区之三:知爱而不知教
症状:爱子对家长来说发自人伦天性。动物尚且舔犊情深,人类爱子的例子更是俯首即拾。但是,爱子不是家教的终点,爱而不知教更耽误孩子。我们现代中国父母,把“爱而知教”的家训演绎的怎么样呢?应该说,我们更重视了教育,但却没有领略“爱而知教”的内涵。“爱而知教”是家范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慎始教育。而不仅仅是音乐、美术、书法、跆拳道、智能、英语、奥数教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镜头: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端着饭碗追着已经半大的孩子喂饭,被追的孩子往往手里还拿着什么玩具,吃一口,玩几下,跑一圈,再吃一口,直到饭凉了,还有一大半没吃。而家长会感觉特别心疼,因为宝贝没吃饱。
缺陷: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明确规范的家庭,家中的长辈都争着对孩子施爱,唯恐孩子不快乐、受委屈,但是却忽略了给孩子从小“慎于始”教育的家庭,往往就是这样的家庭,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放肆,那么不理解父母。你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他越会巧妙地借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你。
误区之四:过度抚养:Over-arranged ,关怀强迫、过度热心(overzealous)
症状:妈妈们过度介入进孩子的生活,在孩子上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而孩子的想法经常成了泡影。“关怀强迫”的妈妈们反对其他人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任何意见,她们觉得她们和孩子最近,所以最了解孩子、最关心孩子的人,无疑也是她这个母亲。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食谱的搭配,从学习音乐、绘画、运动量的安排,到玩具、小伙伴、游戏的内容、活动的限制,甚至连人生目标、道路选择都要一手包办。
另外,他们经常会因孩子的失败,而过度的忧伤、哭泣,较多负面的想法、较少的愉悦与生活满意度。他们还不敢减速,甚至愈管愈多,生怕一减速,就摧毁了自己与孩子的人生。
缺陷:这个误区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灵侵犯,也是对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忽略,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孩子越不适应,家长越去过度保护,这样长期恶性循环,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坚忍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等孩子稍大后,毛病就日趋明显,做家长的还时不时地指责道:“你看看你,这么大了,还是不懂事,还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给急死了!“然后,还要去尽力而为地过度保护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家长们付出了辛苦的代价,却收获了对孩子的唠叨与担忧。
过度抚养是一种把握不好情绪的母爱,它导致的结果往往危害无穷。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过度抚养教育风格会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自理能力弱,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乏劳动自觉性,交往能力差,既缺少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能力。甚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不知所措,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向父母求援或是自叹自怜。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或多或少都涉足了这些误区,即使是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
乍看起来,满足、关怀、热心、爱,都仿佛有伟大的牺牲奉献的味道,因为从症状上看,陷入爱的误区的父母正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父母们爱的误区让孩子的未来毁于一旦,也让自己的牺牲付诸东流。
为人父母总是艰难与伟大同行,辛苦与幸福同在,世上歌颂这种亲情的文字俯首皆是。但是,就如高尔基所说的,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爱孩子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波及全球,世界上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现代教育学对家庭教育更给予了特别关注。前文提到过,犹太人家教传统与中国人家教传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犹太中产阶级家庭,更针对怎么把母爱变成篝火,充分利用优越的经济条件,发挥有利的教育因素,演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爱子秘籍,并将它传授给后代。这套爱子秘籍是什么呢?我把它总结起来,就是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
晴晴MM 2013-5-26 13:32
教育拒绝培养“啃老族”
犹太人以“培养孩子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
犹太家长不光是嘴上说说这些理念,还会身体力行。就拿我在特拉维夫的邻居来说吧,他们家的小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不是中国家庭的“小皇帝”。孩子们经常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房间、做简单饭菜、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犹太家长认为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程。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富爸爸们对这项口号更是鼎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在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正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别误会犹太孩子是帮父母做家务,或者是自己出去打点小工,是受钱的驱动,是把家庭关系退化成金钱关系。在犹太父母看来,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犹太人对孩子的培养重视长线投资,他们不会担心,孩子今天去练摊了,就代表他要一辈子都会练摊。品尝了生活的真实味道,寻找到人生的坐标和榜样,更激发了孩子们树立人生理想的愿望,相比之下,锦衣玉食的孩子反而更不容易树立目标。
而且,家务劳动、有偿生活机制、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并不是说犹太人不尊重知识。相反,犹太家庭一贯以产生博士为荣耀。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类专业人才,其人数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
对犹太父母来说,他们愿意支持孩子读博士、博士后,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拿到一纸文凭,而是帮助孩子拥有实现美好人生的能力和素质(反观我们这几代中国父母,把学习成绩视为教子成功的终极体现,根本不把孩子的生存能力放在心上,或者认为生存能力等有了高学历之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反正有自己这个“老奴才”在嘛!结果呢,当惯孩奴,最后培养出“啃老族”。)
让孩子远离“满足陷阱”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一片爱心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家长越理解孩子,越体恤孩子,越满足孩子,孩子反而不理解家长,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呢?
在犹太家长看来,这是家长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造成的。犹太家庭教育之所以成功率很高,就在于他们很重视从小给孩子建立家范。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范、尊重家长,他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很多小技巧:比如说家长们就特别建议学校组织一些“了解家情”活动,配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体谅父母持家的不易,从而学会珍惜和责任。
我儿子所在的中学就曾经组织过“爸爸妈妈的一天”的社会调查,调查爸爸、妈妈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所做的事情,这让儿子和他们的同学感触颇深。儿子回来跟我说,在调查总结课上,好多同学都哭了,他们没想到,爸爸妈妈挣钱原来这么不容易。一个曾经跟妈妈要名牌溜冰鞋的同学,在他亲眼看到妈妈在嘈杂的机器声中忙碌的背影后惭愧地说:“调查那天,我看着妈妈的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他为自己平时不珍惜妈妈的劳动果实而惭愧。
犹太家长认为,大人适当地向孩子通报家情并非坏事。这样,孩子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珍视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劳动,不再把父母当成是银行的提款机。对家情知之甚少的孩子,则会对父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感到习以为常。
我非常喜欢参加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感到受益匪浅。跟国内的家长会不同的是,在家长会上,老师鼓励家长们多说多问,并邀请一些家教专家给各位父母现场答疑解惑。我很多教育理念的转变都是来自这些恳谈会,比如“在爱的名义下做好家范”。以色列的教育学家认为:锦衣玉食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从而产生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理,你再给他定什么家范,都是无济于事。
以色列家长有一个教子谋略特别有趣,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要创造什么条件呢?原来,不论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们都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唯恐孩子缺乏家范走上“伪贵族化”的歧途,很多犹太富爸爸们还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
通过和以色列朋友交往,我发现,犹太家长苦心孤诣地模拟家庭情境或者送孩子去一些特别的贵族学校去吃苦,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不陷到“超量满足”、“超前满足”的甜蜜陷阱中,因此,犹太的孩子们常常是人才辈出,成为遍布全世界的精英,这都是在犹太人的家教传统中受益的结果。.
晴晴MM 2013-5-26 13:33
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展开他们的事业。在犹太家长看来,学校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技能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网球等运动,都是孩子必须的成长养分。但是,这些教育并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生活经验训练场。在教育问题上,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捣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
这种做法对于任何孩子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效果更加明显。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每个孩子都比父母想象得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财富意识、自我管理仪式、责任意识。
犹太家教恳谈会常常讨论如何实施有偿生活机制的问题,他们认为仅仅学业优异的孩子,人生未必成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能在未来的生活中顺畅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有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
晴晴MM 2013-5-26 13:36
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之举动。
以色列家长常跟孩子沟通对话,听孩子谈谈他们对延迟享受的理解。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们常常对“学会拒绝”的家教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著名犹太教育家弥塞亚早就鲜明指出:“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不仅如此,“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包括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
晴晴MM 2013-5-26 13:37
教育要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犹太家长珍藏在爱子教科书中。他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家长为什么放手难?当新生儿呱呱落地的时候,他与母亲相连脐带、血脉相连,这就使放手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犹太家教法则告诫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更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
在犹太父母看来,不肯撤退、不肯放手,把孩子培养“超龄婴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是父母对一个美好生命的辜负,是父母教育的失败。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自己要向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而不是冲锋在前,一手包办,挡住了孩子展望未来的视线。
犹太父母认为,如果做父母这份工作可以用绩效来考评,一手包办、越俎代庖的100分父母不见得是成功的标准,换个思路,撤退得当、放手不放任的80分的父母可能会取得更好的业绩。
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父母退居二线,鼓励孩子挺身而出,寻找兴趣和愿景,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付诸实践。以自己的速度朝着或许平凡却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尽管一开始飞得慢,却能续航到终点。
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
犹太民族并不见得比别的民族更聪明,不过,以仅占世界人口0.2–0.3%的比例,诞生出那么多不胜枚举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弗罗伊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1982年开始设立的诺贝尔奖,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32%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它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培养出这么多世界顶级人才呢?在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上,家庭教育帮助犹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父母还没有懂得爱的艺术,可能会说,“特别狠心特别爱”对孩子是不是太狠心,太残酷,太没有人情了?
其实并非如此,“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以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它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得更理性、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迷茫。
有的家长担心:“特别狠心,特别爱”会不会破坏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这种想法没理解犹太家教“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精髓,没悟到它隐藏在狠心后面特别爱的那部分。实施“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犹太家教,强调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只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通过对犹太孩子的观察,我发现“特别狠心特别爱”并没有隔离开犹太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血脉情缘,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凝聚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犹太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黏糊着呢!就拿我的教育实践来说吧!
1.我在家里实施有偿生活机制,锻炼他们的家务能力,培养他们的财商和生存能力、管理能力、责任意识,但同时,我也要用爱经营好家庭,让全家人心心相印。我会跟女儿相约公主茶室,共度温馨美妙的母女时光;我会跟孩子一起做“时间旅行”,享受黏黏糊糊的亲子之乐。当他们留着最甜的橘子给我吃,当他们抢着把鸡翅放在我碗里,当他们郑重地许愿,要交给妈妈一个灿烂的明天,要给我三把钥匙时,我真是百般滋味涌在心头。
“有偿生活机制”是一把篝火,激发了孩子们的生存潜质,在他们脱胎换骨的改变中,我们的亲子之情不仅没稀释,反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更感激母亲的良苦用心,更钦佩母亲的智慧。
2.同样,爱也是“延迟满足”最重要课题。当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时,作为父母,你是接受还是拒绝?你怎样能让孩子懂得感激而不一味要求?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
我也曾经拒绝满足孩子们的超额要求,但是,我会花费很多心血,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拥有的,从爸爸妈妈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体会到爱的浑厚与深沉,爱的绵长与体贴。
3.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不是对孩子放手不管、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相反,保持爱的距离,并不代表马放南山。我就是远隔千山万水也跟他分享心事;不越俎代庖,不是撒手不管。相反,我们每个周末都召开家庭会议,一起晒晒太阳,聊聊烦恼,持家比做生意更需要用心经营;我退居二线,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愿景,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相反,我更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办事更要从孩子的前途和长远发展着想。我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对孩子加以引导,诱发孩子进行思考。因此,三个孩子也拥有了好口才和判断能力,在脑海形成“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以后要做……”,一步步实践下去,成功随之而来。
是否要根据“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爱子秘籍改变自己的爱子方式、爱子质量?改变与不改变是家长的选择,这个选择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家长的价值观念。
不过,21世纪,孩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未来竞争,从小具备自信心、健全的思维模式,具备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管理事务的能力,将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就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未来。而这些能力的大敌就是溺爱的育儿方式。溺爱是种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相信这一点天下父母都有共识。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深陷在溺爱误区中的父母,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干将,自己正在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但是,“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爱子方式,放在经济宽裕的家庭,执行起来就需要更高的境界。
我的两个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们很能体会妈妈的艰辛。在我对孩子们的生存教育和理财教育中,更让他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庭责任。
在小女儿妹妹的成长过程中,家里已经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但是对她的生存教育却让我感到纠结、矛盾。
妹妹16岁生日时,我请她在上海的味千拉面吃生日面,因为她喜欢吃那里的骨汤拉面。我们点了两碗骨汤拉面,服务员给我们倒好了免费供应的大麦茶。然后,女儿伸出小手一招,叫过来服务员说,给我再来杯鲜榨橙汁。我劝女儿说:“妹妹,这里有免费的大麦茶,很好喝,妈妈认为不需要橙汁了。”
那时候,女儿也正处于青春期,她马上就生气了,站起来转身就要走。我喊住她,说:“妹妹,如果你要走,你把妈妈给你准备的生日礼物一起带走。”女儿想了想,又回来了,我把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和生日红包一起给她,礼物是一件她向往已久的东西,红包里另外装了1600块钱,寄托着我这个做妈妈的祝福:一帆风顺。
等女儿的脾气消了,我慢慢跟她讲道理,“妹妹,一杯橙汁18元,妈妈不是买不起。但是如果你要的任何东西,妈妈都满足你,你会当成是一种习惯,习惯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可是,社会上的每个人并不都是你妈妈,他们能给你所想要的一切吗?今天你16岁的生日,妈妈专门挑了这一天,拒绝你,让你扫兴了,妈妈跟你说声对不起。但是,妈妈这样狠心,就是想要你记住,如果我无限宽容你,你走向社会就会吃大亏。妈妈今天如果帮你擦了这次眼泪,将来就要帮你擦一辈子的眼泪。”
拒绝女儿喝橙汁这件事,我在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里讲述过。当时,参加那期心理访谈的嘉宾、心理学专家杨凤池先生也提到了他拒绝女儿的一件事,他说:“我给我女儿做饭,她那时候很小,刚刚上小学吧,我太太出差,我这人做点饭本身就是费劲,又是大热的天,做好饭摆上来,我女儿噘着嘴不吃,我说怎么不饿呢?女儿说:‘我要吃麦当劳。’爸爸给你做饭了。‘我不想吃爸爸做的饭,就想吃麦当劳。’我说不可以。她说为什么,难道爸爸没钱吗,我说爸爸有钱,爸爸不缺钱,但那是爸爸赚的,你要愿意吃麦当劳,将来你赚了钱你买一麻袋麦当劳天天吃爸爸都没意见。”
父母爱孩子的心意是永恒的,但是,这种爱的质量有没有考核标准?犹太父母对这个纠结的心理问题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高质量的父母之爱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是让孩子终生受益的爱。.
sunying 2013-5-26 14:04
好文章.
桃色小妖 2013-5-26 14:28
你现场记录的?这也太牛了吧?.
晴晴MM 2013-5-26 14:48
回复 13楼桃色小妖 的帖子
当然不是,这本书在新浪读书频道上有部分内容转载,树给了链接,我选择了一些转帖过来。
昨天沙拉签名售书,我矜持了一会,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冲过去,结果等我和沙拉拍好合照,和胡豆妈妈寒暄几句,再赶到门房时,一本不剩了。
今天边贴,边觉得是难得的好书,正是我们大家需要的,马上去当当买书啦!:victory:.
晴晴MM 2013-5-26 14:53
昨天同去的围裙妈妈很厉害,讲座刚结束,她的听课笔记就第一时间在有机俱乐部的QQ群里发布了:
2013-05-25 听课分享
孩子,今天你怎么成长?
主讲:沙拉 详见《特别狠心特别爱》
正统、传统的教育与流行的社会的冲突
修养的重要性
真善美的重要性
打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转移给孩子,只为教育
品德教育:挑水果,要买点残缺,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买水果蔬菜时的功德:感恩别人,敬畏大自然赐给我们的食物
每个人都有强项,欣赏孩子,发现并鼓励孩子的长处
我们给的爱与压力太多,要给出纯净的爱
孩子也可以说谎
大人别忘记给孩子的承诺
要把孩子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尊重孩子。
因为不自信,所以才攀比,才喜欢名牌
我们没有办法扳倒这个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充实自己
只有夸别人是好人,才能激发每个人心底的善良
我们要对孩子“静心”,不要因孩子成绩高低而高兴或生气
一定要发现孩子的亮点
我们跟着社会,把自己丢了
新一代太多的啃老族 草莓族——太脆弱
制度比教育重要
孩子身上需要有技术与艺术的爱
语言为万物之源,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沙拉会宁波、杭州、上海、苏北、广东等各地方言
学会的东西,别人拿不走
我们给孩子的纯净的“关爱”太少
友谊脆弱,亲情稳固
教会孩子珍惜友情,做善良的人
勇敢大胆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由衷地夸奖别人
关于婚姻
离异不是洪水猛兽
我只是不喜欢他,也不想看见他,暂时分开
阴影一定存在
人不靠捏出来,靠哄出来
抓米在手的故事
想办法过好日子
以色列军队的选择
五分钟 洗澡或者打电话的选择
把自己的困难灾难自己承担,不要告诉孩子
孩子十三岁生日
孩子六小时喂药
不能让孩子发现自己被遗忘
饭后文字游戏?促进母子亲情,文字能力
眼癌
和平眼科医院
经济与诚信直接相关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4:54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6 15:10
听过讲座的人,看到围裙妈妈记录下的这些要点,马上能回忆起来现场的内容。不过那些没有去现场听讲座的人,看了还是不明白。
我今天在线阅读了这本书,发现和听讲座比起来,还是听讲座生动,再生动的文字,也没有现场的讲述和肢体语言那么丰盛。
我试着回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啊。
[color=orange][b]挑水果,要买点残缺[/b][/color]
沙拉带着孩子回到以色列,所在的地方,每周会有农民集市,沙拉会带着孩子先挑一些有残缺但还不影响食用的水果。
小朋友觉得很奇怪,水果上有洞,难道妈妈看不到吗?
沙拉解释说,这些水果都是可以吃的,如果你也不挑,他也不挑,那么这些水果不就卖不掉了吗?
沙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学会体谅别人,同时,也学会感恩和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我自己的体会
我们在中国,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菜市场里随处都可以看到把挑三捡四的家庭妇女。这些精明的家庭主妇为了让自己家吃上好菜,好水果,不惜把蔬菜水果翻来翻去,然后还要挑挑拣拣,骂骂咧咧才买回家去。我母亲也是这样,菜场里要兜好几圈,货比三家。这或许也是过去贫困生活逼迫我们的母亲养成的习惯。
沙拉说得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讨价还价,特别是不要当着男孩子的面,这样会把你家儿子别成小男人!
呵呵,上海这样的精明女儿和小男人遍地都是!
[color=orange][b]千万不要松开推动摇篮的那双手[/b][/color]
[color=black]这个标题是我给加的。沙拉喜欢讲故事,在讲座的开头,她给我们讲了刚刚发生的一个故事,上外附小有一群孩子来上海犹太纪念馆来参观。孩子们那么可爱,那么有活力,沙拉忍不住走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color]
[color=#000000]——你们好,我是《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沙拉,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合个影吗?[/color]
[color=#000000]接下来一个男孩的反应,是沙拉万万想不到的。[/color]
[color=#000000]一个男孩,马上诘问道:“你是来推销你的书的吧?”[/color]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沙拉非常地气愤,一个65岁的老太太,在太阳底下,走过来微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那样友善,竟然会遭致这样的回应![/color]
[color=#000000]沙拉说,她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学校教出来的这群孩子,将来可以考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但他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大器!甚至说,他很有可能将来会在同学的水中投毒![/color]
[color=#000000]反思一下,现在很多父母费尽心机把孩子送到名校,去上各种补习班,但是名校和补习班里,永远不会有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些教育,只能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提供,所以,妈妈们,永远不要松开你自己曾经推动摇篮的那双手![/color]
[[i] 本帖最后由 晴晴MM 于 2013-5-26 15:27 编辑 [/i]].
牛宝天天 2013-5-26 22:31
水果买点残缺,?!
比如:刚进货来的荔枝30元一斤
放了几天的卖25元一斤
水果买点残缺?30元一斤的,没有残缺的
商人以次充好,那是商人的品性不好。
要知道,中国水果店里,同一批货进来
上货架基本分三个价位:个大好看新鲜的,个不大新鲜的,有点残缺的.
牛宝天天 2013-5-26 22:36
这本书很好,我唯一读了第一次就做笔记的育儿书
而且还看了第二遍
准备过阵子看第三次(这次看笔记和相关的章节).
子玖妈妈 2013-5-27 18:35
很有启发,献花了.
子玖妈妈 2013-5-27 20:43
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
说得很好,可这怎么教呢?.
晴晴MM 2013-5-27 21:45
回复 2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上旺旺网,有机教育俱乐部;P.
waiwaimeimei 2013-5-27 22:29
[quote]原帖由 [i]晴晴MM[/i] 于 2013-5-26 15:10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40156&ptid=4851366][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听过讲座的人,看到围裙妈妈记录下的这些要点,马上能回忆起来现场的内容。不过那些没有去现场听讲座的人,看了还是不明白。
我今天在线阅读了这本书,发现和听讲座比起来,还是听讲座生动,再生动的文字,也没有 ... [/quote]
不要松开摇篮的手
气愤什么 要教育呀
再说了 一个小孩的回答 就代表了这个学校出不了高尚的人?家教的体现
关键是家教 现在的教育是家教重要 学校里能传授知识罢了 教人育心?哼哼 不说也罢.
heart 2013-5-28 09:39
哈哈!沙拉和上外附小的学生对话值得有回味啊!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犹太之光啊,怎么沙拉会不同感?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啊!闪光投射出影子啊!
[[i] 本帖最后由 heart 于 2013-5-28 09:50 编辑 [/i]].
晴晴MM 2013-5-28 10:05
回复 23楼heart 的帖子
我女儿听说了这个故事,也说不会和一个陌生人合影,不清楚她要干什么,但是会礼貌地拒绝,比方说,马上要去哪里做什么事啊。
上海小朋友警惕性高,不好骗的,呵呵.
双鱼阳 2013-5-29 12:42
以前看过这本书,是小朋友班主任推荐的。但看完并不十分赞同,觉得那个妈妈只学了犹太人的皮毛,培养了孩子对金钱近乎崇拜的热爱并取得了一定收获。我羡慕的是那种把孩子培养成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伟大贡献的妈妈,譬如爱因斯坦的妈妈。.
Tiger2005 2013-5-31 09:27
第一次买了四本,自己看的同事也会推荐给身边的爸爸妈妈。.
Tiger2005 2013-5-31 09:51
回复 16楼晴晴MM 的帖子
这位沙拉太牛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次这样的讲座。感谢晴晴MM分享。给您送花!.
jjjnet 2013-5-31 10:21
回复 25楼双鱼阳 的帖子
我在其他场合也听过沙拉女士的讲座,很多内容也是不敢苟同。觉着她尽是夸奖她的2个孩子多厉害多厉害,没有实质性、普遍适用的东西。.
Tiger2005 2013-5-31 10:34
回复 28楼jjjnet 的帖子
是么?请教一下您所说实质性、普遍适用的东西是指哪些方面,能够具体展开一下么?我怎么看着贴出来的这些还是很有价值的。.
jjjnet 2013-5-31 10:42
回复 29楼Tiger2005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因为当时直接听的讲座,在听的时候的一个感觉。
这个书我没有看过。
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合适,就当我没有说。
为了慎重起见,我看了LZ贴的内容,内容是没啥不好。估计是我不喜欢那种演讲的样子吧。
[[i] 本帖最后由 jjjnet 于 2013-5-31 11:13 编辑 [/i]].
Tiger2005 2013-5-31 11:03
回复 30楼jjjnet 的帖子
没有没有,我也是真诚请教。讨论而已,不同的观点应该对大家都会有启发的。.
jjjnet 2013-5-31 11:18
回复 31楼Tiger2005 的帖子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听了后的感觉,是本身她作为犹太人的后裔,他的子女的成功或多或少得益于他们的这种身份。
书里说的一些道理都是对的,关键是我觉得我们要深刻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那大概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往往我自己就没有这种高度,有时候连自己都不了解。所以很是困惑,总是希望能碰到一个高师手把手、针对自己的孩子指点一下就好了。.
Tiger2005 2013-5-31 11:33
回复 32楼jjjnet 的帖子
嗯,你说的很对。其实,如何把这些好的原则应用到自己身上是一门更大的学问。生搬硬套有时候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晴晴MM 2013-5-31 12:28
楼上的妈妈们讨论得很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目前我们国内这一块做得很好,所以别人的经验,可以学习一下。
但是怎样拿来,还是要有所选择,有所转化的。
沙拉的个性确实非常强,但是她是第一个会以色列的上海犹太人,她做选择,适应新环境,教育孩子的能力,还是令人佩服的。.
SHINE-ON 2013-5-31 12:49
不知道沙拉的妈妈是不是上海人,我觉得她的教育,带着早年老上海人的味道。.
汪洋大海 2013-5-31 12:59
咳咳,有了生日礼物,还有1600红包,乖乖。
顶着锅盖再问句,这和她所提的那些宗旨矛盾吗?
我家小子,手头的零花钱,没有一分不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的。
不过还是谢谢晴妈转了这篇文,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的教育方式。
顺便说下沙拉和小学生的对话,提醒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待人接物时,一要用善意对待别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但也不要用恶意看待别人;二要学会婉转的表达方式,学会怎样礼貌拒绝而不伤害别人。校园伤害事故现在屡见不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孩子没有学会和人相处的方式,求大同存小异,学会妥协和善意。
但是反过来说,沙拉碰到这样的孩子,也不用马上下断言如何如何,人生的路很长,将来,每个人有的是挫折可经历,我们不也是在社会上,头破血流后,慢慢成熟起来吗?关键是,当时身边有没有合适的长辈来引导,自身有没有不断学习和反省的决心与意识。
[[i] 本帖最后由 汪洋大海 于 2013-5-31 13:10 编辑 [/i]].
SHINE-ON 2013-5-31 13:03
不知道沙拉的妈妈是不是上海人,我觉得她的教育,带着早年老上海人的味道。
上海人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实际还是很功利的,这是文革结束后出现的状况,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包办状况,这几年越来越严重。像我妈妈那一辈,家庭教育和犹太人教育相似,家庭富裕与否,大带小,父母先孩子后,老人为大,自己动手,富人家孩子家务活也能干,女孩手红很厉害,能和各类人相处,我大姨妈就嫁给家里的帐房先生,过贫民生活孩子都很幸福。所以上海人早年出国的,家境非常好的,出国后一下即使落差很大,也能上能下,能把日子国的出色。现在上海的教育,已面目全非了,好好日子不过,以折腾孩子为业。
这本书,很值得读和思考。
[[i] 本帖最后由 SHINE-ON 于 2013-5-31 13:06 编辑 [/i]].
散光兔 2013-6-2 21:25
[quote]原帖由 [i]SHINE-ON[/i] 于 2013-5-31 13:0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349136&ptid=4851366][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知道沙拉的妈妈是不是上海人,我觉得她的教育,带着早年老上海人的味道。
上海人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实际还是很功利的,这是文革结束后出现的状况,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包办状况,这几年越来越严重。像我 ... [/quote]
不算上海人,曾是他们家的保姆,来自苏北。以前听她提过。
逆境能催人成长!.
xhl5623 2013-6-3 09:49
回复 25楼双鱼阳 的帖子
:handshake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她的访谈,非常不喜欢,尤其有一段嘲笑巴勒斯坦人愚笨怎么打得过以色列人,让我对其文化内涵产生质疑。.
lulukitten 2013-6-3 16:45
总结:穷养,学做家务。.
Tiger2005 2013-6-3 22:12
书终于到了。已看三分之一,打开就被她爱国爱党的卷首语给震惊了。
感觉上,她的两个儿子的成功,更多地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为合适。
不过,书中所讲很多理念依然值得我们仔细琢磨和实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