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iguai妈 2012-10-18 09:43
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 父亲服毒欲自杀
[url]http://zj.qq.com/a/20121017/000040.htm[/url]
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据调查,这个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41岁的苗卫芳,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如今却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他真的是“读书无用”的注脚吗?他为何会选择回家种地?他的悲剧背后有怎样的隐情?本报记者走近苗卫芳,解读这名“农民研究生”。
研究生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
5月25日晚上10点,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乡柳树沟村。
苗卫芳63岁的母亲睡了一觉后醒来,发现67岁的老伴苗风山还在沉睡,她连推了几把他都昏迷不醒。她害怕了,叫醒隔壁的大儿子,忙把苗风山送往阜平县中医院。医生检查后,建议送往省城的大医院。
当夜,苗风山被送往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抢救。血液检测发现,他的血液中安眠药成分≥3.9mg/L,而达到2.0mg/L即为中毒。所幸抢救及时,苗风山起死回生。
事后,家人才了解到,此前,苗风山趁到城南庄乡女儿家走亲戚的机会,在药店购置了一瓶100片装的安眠药藏在身上,回到家后趁老伴睡熟时服下。
10月12日,回忆起这件事,苗风山坐在院子里,愁眉不展。苗家坐落在半山腰,四间平房被烧柴做饭熏得黑乎乎一片。为防山洪,房子地基以上1米的墙体是砖砌的,再往上便是泥胚子。家徒四壁,一台冰箱显得十分扎眼。
苗风山指了指冰箱:“这是借钱买的,老伴儿有糖尿病,每天打三针胰岛素,药物要冷藏。”
他的老伴儿从炕上努力挣扎着坐起来,反驳起丈夫:“还说我呢,你现在连个烧火做饭的柴也捡不回来。”苗风山前几年腰椎脱落做手术后留下后遗症,现在两腿走路乏力,丧失了劳动能力。
苗风山说,自己寻短见,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缠身,无钱医治,更是因为儿子苗卫芳。
2008年,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时,曾是太行山深处这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的骄傲——他是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
苦读三年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到村里种地。
街坊邻居议论纷纷难以理解。村民苗西平说:“这孩子这么多年学白上了,学的专业与种地也不对口。”还有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苗风山老两口也“后悔供儿子念书”,他们原本期望孩子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可到头来他又回到村里种地。面对村民的闲言碎语,他们感觉压力很大。
“我想着一死,烦心事再也看不到了。”苗风山说。
“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
1971年,苗卫芳出生,因家庭条件贫困,读到高二年级被迫辍学。他曾在当地槐树中学做过代课教师,那时,每月代课费只有240元,除了自己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
于是,苗卫芳开始四处找工作。他曾应聘到灵寿县护驾疃中学、行唐龙州中学任教,每月工资能拿到1500元左右,但他并不满足,尤其是在龙州中学这所私立学校,每到放寒、暑假,学生放假了,老师不教课工资也停发。
那时,苗卫芳很羡慕公立学校的老师,捧着“铁饭碗”,寒、暑假里工资照拿。
苗卫芳说,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便想到只有发奋图强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苗卫芳边教书边开始了自学考试。三年时间里,他拿下自考专科学历,而后凭着一股韧劲儿,五年时间取得自考本科学历。
考试中,苗卫芳最怕英语。自考专科,英语课目不是必选;但自考本科,英语课目是必选的。苗卫芳第一次考了50多分未及格。于是,每天5点多,他跟任教学校的学生一起起床,拿着卡片写下单词,拼命背。第二次考试,他终于通过了。
2008年,苗卫芳报考河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一举成功,被录取进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那一年,教育部也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但2009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开始扩大了。
在校读研三年,除了写作一部学术专著完成毕业论文,苗卫芳业余时间还写出长达30万字的以代课教师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二月兰》,由于没有更多费用买书号,目前只印刷了1000册作推广。
二月兰,是太行山区的一种蓝色小花,生命力极强,而且每年阴历二月就怒放,花期持续数月才凋谢。“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梦,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苗卫芳说。
理想中的“铁饭碗” 仍未找到
研究生三年毕业后,苗卫芳原本想着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且工作环境又适合实现写作梦,然而,这样的工作他至今还未找到。
在苗卫芳看来,他理想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但是,公务员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他毕业时40岁的年龄一下子关上了通往公务员岗位的大门。每当听说有事业单位招聘,苗卫芳便准备好简历和资料,然而往往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
苗卫芳曾到保定七中应聘教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试讲阶段被淘汰了,他认为招录“不公平”。
保定七中校办工作人员回忆,今年春天学校招聘教师,印象中确实有苗卫芳这个人,今年春天前来应聘,安排苗卫芳试讲了十几分钟,最后没通过的原因是,他的仪态、形象不佳,口才不好。“我们知道苗卫芳肚子里有知识,但作为一个教师,口才表达能力很重要。”该工作人员说。
经熟人介绍,苗卫芳还曾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负责校报编辑和领导讲话稿写作,但上班十来天就辞职了。
该校办公室的杨老师说,苗卫芳离开的具体原因不大清楚,“人家是研究生,可能是这里容不下人家”。而苗卫芳说,他离开的原因是该校领导总是骂人,他也没有一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今年7月份,灵寿县护驾疃中学得知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主动联系他回到该校教书。苗卫芳曾在灵寿护驾疃中学教过两年历史课,之后辞职前往另一所私立学校。
该校负责人白祥虎说,学校给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苗卫芳要求2800元,否则不来。学校认为苗卫芳纠结于300元的差价,情商不是很好,就未答应他的薪酬要求。苗卫芳最终也未得到这份工作。
经历一系列求职挫折后,苗卫芳又回到了原点,回村种地。谈起这种选择,苗卫芳说自己有一定的耕读情结,“这是一种逃避,一种退缩,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呢?或许是兼而有之吧。”.
guaiguai妈 2012-10-18 09:52
要改变命运,仅靠知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
meia 2012-10-18 20:32
?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3 22:27 编辑 [/i]].
Hatty_1218 2012-10-19 09:20
没觉得苗是眼高手低,只是大部分人不理解他的追求。
求学的路上,有多少人能有他的毅力和坚持呢?.
jenny老妈 2012-10-19 12:21
“研究生三年毕业后,苗卫芳原本想着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且工作环境又适合实现写作梦”,这就是眼高。谁都梦想一步成功找到好工作,在好工作来临之前,要边积累经验提高自己边找机会,至少要让家人安心。
即使满腹经纶,“口才不好”,对“教师”一职也算手低。
不可否认,求学路上的毅力和坚持有目共睹,值得提倡和学习。为什么学成了反而找不到定位,自己家庭的状况又不是不知道,成年人了要学会承担。坚持理想和信念没错,在有人主动联系他工作时,为了养家糊口“屈就”一下有何不可?
世上埋没的人才千千万,大多不会回家种地让家人担心。.
Hatty_1218 2012-10-19 16:45
做老师需要口才好么?上课又不是辩论。 说到口齿清晰,很多教授口齿都不清,说话稍带点乡音再正常不过了。老师更需要的责任和爱心。上一门课,开始可能讲不好,慢慢地多实践就自然讲的好,只要你想讲好。另外喜欢写作的人,表达能力会很差吗?怎么见得是“手低”。“手低”的人一般是虚荣的、好吃懒做、不愿付出的一类人。
我觉得有如此毅力和信念的人,不可能做不好工作。除非他不想,人家追求不在这里。
再说,现在愿意种地,能把地种好的所谓读书人,有几个?读了书,为什么就不能选择耕作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不耻于种地,这才是问题所在。.
双鱼阳 2012-10-20 10:45
现代人对功名利禄、对物质的追求真的太过了,安于清贫、追求精神生活怎么就那么难!?.
小德班妈妈 2012-10-20 13:31
家里困难为什么他不做那份2500元的工作?尽管和自己心里的期望不符合。----这是他自己分不清事情轻重。
如果他确实喜欢种地,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这时的他就把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当做生命体验,以后也可以边种地边进行文学创作。但是,他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啊。他作为成人,还应该赡养父母,抚养小孩。
知识应该可以改变命运的,不是说一定要专业对口,拿一份稳定的工资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了那么多,起码为人处事和做事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会有提高。.
jenny老妈 2012-10-22 12:39
回复 8楼Hatty_1218 的帖子
本来不想回复,实在没忍住。
我们常说大学生刚毕业就要高薪,是眼高手低,主要因为他们没有经验积累,可没说他们一辈子会这样。就像你说的,实践多了就会讲了,那也是经验积累,是以后的事情,那个时候就不算手低。
喜欢写作,也不见得会讲,不能混为一谈。把口才认为辩论也太狭义了,好口才还包括能很好的传达个人的见解,并让别人认同和得到益处。所以口齿不清,带点乡音也不一定口才不好。
我们是缺少喜欢种地,并能把地种好的人。但明显他是迫于无奈才种地的,他的目标是“铁饭碗”。
其余的,小德班妈妈讲得很好,我就不多说了。.
SHINE-ON 2012-10-22 13:29
我对这个家庭很同情,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压力,中国人的毒舌足以把他们吞了。.
fcfld 2012-10-22 16:34
命运捉弄人
现实中也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怀才不遇是对他们的形容
根子上我觉得是无法适应社会
命理上,唉~~可能老天爷打算让他种地,可他非要读书.........
小羊羔妈妈 2012-10-23 20:26
我知道一个小伙子,国内top 10前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有一年忽然回农村老家了,说是跟公司领导沟通不好。这一呆就是好几年,很少出门,一个人在家里。父母也是有很大压力。不过这个小伙子有专业技能,可能在网上接些项目做,自己也比较用功。第一年说是给了父母5万元钱。后来听他爸爸说,也是一直有收入的。去年终于谈定了一家公司,20~30w年薪,又重出江湖了。如果一直在职场,收入应该会更高些。但是好在他没有完全跟社会脱节,废掉功力,所以还能再出来工作。.
小羊羔妈妈 2012-10-23 20:34
从我的感觉来看,一个凭自学考试一步步走到硕士研究生这个阶段的人,对接受正规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会抱有较高期望的。这个可能跟他对社会的现实不是很了解有关系。比如公务员,即使他在35岁以内就有机会了么,近现代史毕业,一般也是做老师的多。读个博士,到一个很普通的高校,收入也不会很高,以后也要不断搞科研写论文做项目才能慢慢提高。.
junhuayang2005 2012-10-23 21:53
我女儿前几天给我说,为什么把你的希望强加到我们身上呢?(六年级的孩子,不是针对这件事情说的)
我想这位自杀的父亲这样做,让这个研究生背负了更多的罪责,情何以堪呢?
对于孩子,父母只要尽到心就行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要求回报的。孩子自己选择的路就让他自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