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怎么啦怎么啦,“严父慈母”竟变成“慈父严母”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12-2-24 20:28

怎么啦怎么啦,“严父慈母”竟变成“慈父严母”

怎么啦怎么啦,“严父慈母”竟变成“慈父严母”

2012年02月24日 07:42        来源:文汇报
出席家长会的,清一色是妈妈,爸爸要是去了,很容易成为“稀缺动物展出”;每逢节假日,在网上吆喝着组团旅游、制订线路的,也总是妈妈,如果爸爸参加,那纯属友情出场;在外面,板着脸给孩子做规矩的是妈妈,一脸“老好人”表情打圆场的是爸爸;送孩子补课充电,更是妈妈打头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认知中的慈母严父变成了慈父严母。但是,这样的改变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成家庭父亲缺位家庭教育

中国家庭一直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便形成了爸爸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妈妈温婉亲切的慈母形象。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主外”的爸爸忙于在外打拼,将更多的家庭责任交予妈妈,很多时候家庭教育都是妈妈说了算。于是新情况出现了:妈妈一派严格,而爸爸则会宠爱孩子。其实,这并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久前,一份对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三成家庭,父亲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在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亲教育为主,父亲只是辅助角色。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父爱与母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而且父爱和母爱是有“分工”的。父亲的爱和接纳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父爱与母爱相结合,给予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孩子成年之后能够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爱与接纳。在父爱母爱平衡的家庭里,母亲更多承担了哺育、照料、安抚的任务,父亲则承担了供给、保护、教养的任务。

但是,现在很多时候,母亲除了承担哺育和照料、安抚的任务外,还承担了教养的工作。但是,母亲由于长时间事无巨细地养育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高,所谓“付出更多,期望也更多”,荷花池幼儿园的园长宋青说:“父亲因为工作原因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会对孩子有一种补偿性质的宠爱。只要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尤其是女孩子的家庭,父亲对女儿的溺爱甚至会比母亲更加极端。”

当然,这或许也是父母刻意的“角色扮演”。宋青认为“这就好像是唱戏里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且由于父母的个性特点差异,导致母亲更严格,父亲更放纵。因为女性较为细心,且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照顾的更多,也正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会更高,这是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无意识所显现出来的。母亲通常会关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对于孩子的培养要求自然就上升,因而成为一名严格的母亲。而男性不一定会有如此精细的观察和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父亲对孩子要求不高”的原因。父亲会对孩子的调皮不以为然,显得比较纵容,从而演变为慈父形象。


“严母慈父”未必是好的教育模式

“父亲勇敢、坚韧、宏观、大气等品质,会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持。如果缺乏这些经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不少心理学专家认为:“严母慈父”现象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较大。

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做对了孩子才肯学》的作者郑委说,相对于父亲的理性来说,母亲更感性。而且母亲对于孩子照顾的过程中,往往会事无巨细,样样要管。“很多妈妈常常抱怨自己太累了,但是越累的妈妈越不是好妈妈。问题是很多妈妈不愿意做‘懒妈妈’,总是无意识地要对孩子全面包办,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都承担了。这就是父爱和母爱的差别带来的管教孩子的差异。”

更糟糕的是,“现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女性为主,男性比例极低。”华师大心理咨询师王慧老师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亲往往会因为工作原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位置后移,而这种现象对于幼儿的成长不利。它会造成孩子的性别认同有所偏差,尤其对男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它会导致男孩子的性格过于女性化,做事不够果断、懦弱、不敢突破创新且缺乏英雄气质,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

王慧称,心理学很早就得出结论,在孩子的早期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比母亲更为显著。因此家庭中父性缺失的现象也应当及时予以改变。“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千年来认同的观念,因此“家庭教育模式还是严父慈母较好,严母仅可在适当时候作为补偿,男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应当更为凸显。”

父亲应当是每个男孩的第一榜样和偶像

其实孩子孕育、出生和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年男性作为丈夫与父亲的亲身参与,这个家庭的三角形(如果是一个孩子。多个孩子则形成多边形)才是完整、平衡和稳固的。幼儿在一定时期和母亲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但是这并非意味着父亲可以不参与,只有父亲从幼儿出生后就参与教育,才有可能使孩子到了学龄期顺利地从母亲走向父亲,在精神上“断奶”。

小巫说,男孩子在学龄期,都需要逐步和母亲分离开,解脱那种紧紧纠结在一起的情感纽带,走到父亲那里,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以父亲为榜样,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归属感、有道德感、尊重女性、热爱家庭的成熟男性。而女孩子也一样,在学龄期,需要解脱与母亲的情感纽带,走到父亲那里,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异性相处和沟通的技巧,以父亲为偶像,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自信自立、情感成熟的女性。在青春期后期,女孩子在情感上需要与父亲分离,再次回到母亲这里,与母亲建立更加深厚、互补的感情纽带,为自己今后成为合格的母亲打下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比女孩子需要更多的榜样和偶像。父亲当然是每一个男孩子的第一榜样和偶像。而当一个孩子看上你做他的偶像时,他给你的是真爱,因为这是他自由意志的选择。所以对任何成年人来说,这都是莫大的殊荣,也是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中父亲是缺位的,那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当然,宋青称,如果家庭教育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慈爱、一个严格的形象,那么也可以不打破这种平衡,但是即便父亲是慈父,也不能是从不参与到孩子家庭教育的“慈父”,也就是说不能因为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参与少而充当慈父。

“这是一种平衡,而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平衡:孩子的学习方面和成长方面。很多家庭会把这种严格仅仅体现在对孩子的课业学习上,这是不可原谅的。”宋青举了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但对孩子生活习惯等太过放松的例子,认为这样显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不论‘慈父严母’还是‘慈母严父’,家长的这种做法都不可取。”家庭中的严格和慈爱,一定要都存在,这是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帮助。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全面严格和全面慈爱也要保持并重,这是孩子身心智力各方面共同健康成长的保证。(刘国颖)
[url]http://edu.people.com.cn/h/2012/0224/c227696-1052222687.html[/url].

混凝土 2012-2-25 14:20

父位缺失已經很久了。。。一部份原因是經濟發展的代價,另一部份原因是責任心.

XGBB 2012-2-25 19:20

有多少做父亲的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管孩子学习,现状是大多数都是妈妈在管孩子的学习。如果做爸爸的愿意参与,我发现这样的家庭孩子的学习一般不会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么啦怎么啦,“严父慈母”竟变成“慈父严母”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