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慢吞吞 2011-11-30 14:44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url]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54021[/url]

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品质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像力与惊奇感,教育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让他们身心自由成长,孩子的学习对象是自然与社会,到自然中去学,在社会中学,在生命的体验中成长,不断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这正如乔布斯所说的,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那种初学者的心态,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与惊奇感。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但是,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进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清华。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教育悲剧吗?.

ATCG 2011-11-30 14:59

对读经一直持保留意见。看到有的人把孩子送到松江的私塾,就是读经背诵,理解都不需要,我真是不能接受.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09

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但是,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进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清华

有逻辑关系吗?俺们从来没想去北大清华(也进不进去:funk: ),但也读经了。脑子就坏掉了?这人还是教育学硕士,有研究报告吗?.

慢吞吞 2011-11-30 15:11

回复 3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他们才有可能".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11

俺家孩子怎么没有好奇心、想像力与惊奇感了?.

慢吞吞 2011-11-30 15:13

回复 5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跟正常孩子比;P
我回想了一下,确实有这个风险,比如告诉你,守孝要三年,起码一年! 君子是如何的,小人是如何的。。。之类,干吗不让孩子自己思考发现决定?.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14

 说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孩子的记忆力未必会比成年人好。

这位教育专家胡扯吧。我看《大学》很多现在都忘了,我儿子现在都还记得,不知道意思是真的。这篇文章要表达观点可以,但走极端,也没依据就错了。.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17

回复 6楼慢吞吞 的帖子

守孝三年是有历史环境的。现在孩子食古不化,那就有问题了。其实儒家经典不到三四十岁,没有人生阅历很难体会其中智慧的。小孩子能记住的其实是些浅显的道理,青春期还会吐出来。现在孩子又不是只学一样东西,他们自然会判断、思考。.

慢吞吞 2011-11-30 15:22

回复 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看仔细点,他说的是机械记忆部分。.

慢吞吞 2011-11-30 15:23

回复 8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没有人生阅历很难体会其中智慧的。” 那是你个人观点。我的观点是,如果真的在人生阅历后理解了其中“智慧”,那是个悲剧。.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26

回复 9楼慢吞吞 的帖子

对于这位砖家说法不予置评。
我的观点是读经比学奥数、学英语强,但读经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还要博览群书、学习批判性思维等等。认为读经的孩子其他就不学了,这是自己的想象。.

慢吞吞 2011-11-30 15:35

回复 1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扯。。。。。.

子玖妈妈 2011-11-30 15:45

回复 12楼慢吞吞 的帖子

这有什么扯的。我还真的买过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给2个孩子上过课,上的不多而已,因为有些内容我也不太懂。不过这个理念我很早就教给他们了。.

龙凤胎的妈妈 2011-11-30 16:03

我们家现在6年级。中庸大学世说新语,孔庄老孟,孙子兵法,3大名著(水浒没买,怕匪气太重,俗话说少不看水浒),历史名人书籍等等一系列的书,基本上都配了。书柜的一排都是古文德育方面,一排名人传记为主。一排是民国时期的优秀的散文小说诗集。二排是国外获奖儿童文学小说,啥猫武士,啥啥书,反正看中了想看就买回家放着。还有一排学校学习的辅助书籍。

然后做完作业,不是很晚的话,每天选一小段,先自己看,第一遍通篇读古文,第二遍读一句解释一句,第三遍,通篇解释。然后合上书说一下这段话所要表达的观点,解释不对的地方我随时纠正。古文中一些以后可能学习中涉及到的字词特别挑出来关注一下解释。特别是古文和现代语言中都有出现频率的词,对比一下说个笑话,一起笑笑。

一般是餐桌上有时间儿子女儿和我聊聊天,把前些天学到的道理拿出来再讨论讨论,古往今来社会现状对照着为人处世的道理随便聊聊。

我们不背,读一下,把道理弄明白即可。功课太紧张了,这些个东西只能见缝插针了。读一下也不过几分钟而已,就是讨论的时候实在是海阔天空的收不住了。书很早就一本本的买回家了,不过小时候么不懂,读这个事倍功半。现在长大了开始逐渐明白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开始认真的学习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联系实际有感悟了。小学3、4年级以前学这些个东西太深奥了,不懂的。

现在的社会道德观太差劲了。学校也没有相关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只好自己补补。我是非常推崇这些传统的德育。这些东西和数理化外语琴棋书画兴趣爱好根本就不冲突的。学了这些个,语文水平绝对提高。作文水平也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婷婷妈咪 2011-11-30 17:23

回复 14楼龙凤胎的妈妈 的帖子

民国时期的优秀的散文小说诗集有哪些?请介绍一下,谢谢!.

meia 2011-11-30 17:23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30 15: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52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但是,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进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清华

有逻辑关系吗?俺们从来没想去北大清华(也进不进去:funk: ),但也读经了。脑子就坏掉了?这人还是教育学硕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5 编辑 [/i]].

和和美美 2011-11-30 17:23

我不敢苟同这位教育家的想法,如果仅仅是为了小红花,我还能理解这位教育家的批评。儿童的记忆因为没有自我意识的干扰,是会比成人好,这个时候学习什么,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古时的四书五经,有其积极的一面,大部分文章是押韵的,朗朗上口,便于背诵,比如弟子规和三字经,只要家长在孩子背诵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解释,我个人觉得积极的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没有这位教授讲的这么严重,更不存在因为背诵这些就缺乏想象力。.

meia 2011-11-30 17:29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30 15:2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59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对于这位砖家说法不予置评。
我的观点是读经比学奥数、学英语强,但读经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还要博览群书、学习批判性思维等等。认为读经的孩子其他就不学了,这是自己的想象。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6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1-30 17:30

想读的就去读,不想读的不用读,不必强求一律。
提倡在公立学校里推广读经的,倒是可以省省了。.

子玖妈妈 2011-11-30 17:31

回复 16楼meia 的帖子

说的没错,读经是种选择,到底有多好不知道,但也没这砖家说的这样糟糕,这也是事实。
实际上因为我家孩子都十六、十八岁了,马上面临出国留学,九年级后都是学的西方那套东西,我还后悔当年读经读得太少,以后要学习这些东西机会很少,只有靠他们自己慧根了。.

子玖妈妈 2011-11-30 17:32

回复 18楼meia 的帖子

我们家孩子健康的很,谢谢关心。.

子玖妈妈 2011-11-30 17:38

回复 17楼和和美美 的帖子

背诵这些就缺乏想象力

李安应该是个没有想象力的人。结果这个没想象力的人混得比陈凯歌、张艺谋好。.

meia 2011-11-30 17:52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30 17: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93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们家孩子健康的很,谢谢关心。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6 编辑 [/i]].

龙凤胎的妈妈 2011-11-30 18:44

[quote]原帖由 [i]婷婷妈咪[/i] 于 2011-11-30 17: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91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民国时期的优秀的散文小说诗集有哪些?请介绍一下,谢谢! [/quote]
家里买的书籍都是些我欣赏的名家的精选集。
个人感觉他们的描写文笔很优美。
我仅仅是从文学角度去欣赏这些文章,没有从语文课本推崇的革命文学家的角度去购买教辅书。可能和教育大纲所倡导的有些出入的。
胡适
穆旦
艾青
徐志摩
林语堂
席慕容
戴望舒.

怡冰妈妈 2011-11-30 18:56

回复 1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觉得你说得对.

旺旺她爸 2011-11-30 19:11

回复 1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现在讨论的是读经,不是其他事情。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指的是那种囫囵吞枣地背诵,我的观点是重复的无意义的脑力劳动,类似的还有公文数学。
如果你指的读经是让有能力的孩子看一遍四书五经,然后理解其中的意思,分析其中的对错,恐怕没多少人反对的。
你还是老毛病,对于一个词语的定义与其他人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在讨论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必须按照大多数人理解的定义,而不是你自己的定义。.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16

回复 26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公文数学我不懂。
但读经现在有几种读经方式。一种是解释意义的,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背诵,实际上这类东西很浅显,小孩子象背儿歌一样;第二种是不解释的,只是诵读,比如对论语、大学、孝经,但会对其中有些浅显的句子讲些故事。但诵读多了,孩子记忆力强会背出几段的。

别跟我讨论这个,你不懂。就像我跟你跟讨论计算机一样没意义。.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18

回复 2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第三种  对论语这样也解释的。上次浦东小贝妈介绍过她女儿学的经验。.

旺旺她爸 2011-11-30 19:18

回复 2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那你所谓的读经是指的哪种呢?
论坛开在这里就是供大家讨论的,你要不想跟我讨论,请忽略我。.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19

回复 29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我们家第一第二种都有.

旺旺她爸 2011-11-30 19:19

回复 3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家的多大?.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25

回复 31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我们学得比较晚,我现在后悔,因为我看过比我们小的都学得很好。
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读到三年级,后来教课的香港老师回香港了(义务的,所以文章里说的什么利益集团驱使,胡扯)。然后我儿子在预初读到初二上学期(也是义务授课)。.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27

回复 24楼龙凤胎的妈妈 的帖子

这位妈妈很用心,赞[em08] [em08].

旺旺她爸 2011-11-30 19:33

回复 3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1. 楼主文章中讲例子的是幼儿园孩子读经,跟你孩子的情况根本不是一回事。小学生家长恐怕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表演这种背诵了。

2. 其实你所谓的读经仍然注重的是理解,如果不能理解背出来又有什么用?这点我相信大部分家长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3. 你孩子也有教课的老师,说明不是“读经”而是“教经”,包括上面龙凤胎的妈妈的方法,也是教而不是简单的读和背。

4. 至于什么时候孩子该教这些了,各人看法不一,我的观点是:当孩子能理解古文后再去读,可以事半功倍,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后再去读,可以防止思想僵化。.

子玖妈妈 2011-11-30 19:44

回复 34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1  其实幼儿园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小学一年级差别不大。我们是耽误了好吧,我看过一些幼儿园小朋友读的很好。
2  教课的老师其实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诵读,不会每句话解释,但是会讲些故事。对于弟子规,我儿子当时未必理解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内容,但对于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些内容是懂的。老师不讲,我也会讲一讲:funk: 。

不过,我们家不是龙凤胎妈妈的方法,我们主要是诵读。但还会去参观一些古迹,比如范仲淹的家什么的,增加对儒家的认识。这是什么教育方法?反正不是你理解的教授内容这类的。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1-30 20:04 编辑 [/i]].

龙凤胎的妈妈 2011-11-30 19:59

弟子规我们家也学过,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候,都是我自己教的。
我们不是诵读,我儿子女儿估计也背不出。我只是把弟子规中要求做到的几点,挑主要的翻译出来,为人处事应该怎么做
首孝悌,首先要孝顺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次谨信,其次就是为人处事要严谨守信用
小时候一二年级我儿子成绩属于班级倒数前5名,老师是直面批评,认为孩子接受能力差,反应慢。总之是集合了若干学习上的贬义词。
我就是用弟子规的要求给他重塑信心。告诉他,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再学文。人的品德在学习之上。他是一个孝顺有教养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未必能够做到这些,成绩只是不重要的小部分而已。
一直以来他也是以自己的教养为傲,并且对那些读书好行为不好的好同学嗤之以鼻。他终于能够抬起头来,现在6年级了,令人欣慰的是,学习成绩越来越有进步了。.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00

回复 34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说浪费时间?只是一个礼拜周末去老师家花二小时读一读,比各种补课有意思多了。老师还教孩子读读英语圣经、英语一些名篇,说来奇怪,我儿子完全不知道内容、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却可以把英语文章读得非常流利,平时放放英语磁带,跟着学舌一番(很感激这些海外的义工,他们开阔了我的视野)--------这是一种流行的教育方法。

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可怕的。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1-30 20:03 编辑 [/i]].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10

回复 37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个叫机械记忆,时间长了就会忘记的。.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12

回复 35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很显然,你这个办法就是所谓的“读经”,不是龙凤胎妈妈的“教经”,因为你认为:不理解不要紧,只要能背出来就行了。
如果你是这个观点,那我是坚决反对的。.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13

回复 34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以孩子学英语名篇为例,这种教学方法其实也是来自于西方教孩子读圣经的经验。中国人读英语是从字母、单词开始,但这种教授方法是让你一开始就接触英语最好、最优美的部分。可惜我接触得太晚,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地方。
这是我儿子现在还会背的一篇文章  General Douglas’s prayer for his son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bone will not be where his backbone should be; build me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n;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learn to laugh, yet never forget how to weep;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15

回复 39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不是背出来,是诵读--------以孩子的记忆力,多读就记住了。
反对是你的权利,我可没有推广的意思。我只是反对楼主这篇文章而已。.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16

回复 4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不认为这种读圣经是西方非常普及的方法,恐怕只有一些虔诚的信徒家庭才会这么做。.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17

回复 4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要求孩子理解文中的意思?.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20

回复 43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英文吗?木有。
中文,也没有一定要理解,但有些简单的他们是理解的。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1-30 20:21 编辑 [/i]].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21

回复 44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们讨论的是中国的读经,当然不是指圣经。.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23

回复 44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所以你的观点是:即使孩子不理解所读的东西,把它们背出来或者多读几遍也是有好处的,对吗?.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23

回复 45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我是个很懒的妈妈,不会去对孩子解读这些内容的。我只会提供一些东西让他们去接触。当然有些简单的他们会理解。.

子玖妈妈 2011-11-30 20:28

回复 46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再强调不是背,而是诵读。我确实认为不理解,诵读对他们也有好处,也不会花什么时间啊。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玩。

现在看到的好处是我儿子古文很好,但我希望的是他将来把那时学过的东西再好好温故知新。他出国的时候必送的礼物:孔子、孟子的书和磁带:lol.

旺旺她爸 2011-11-30 20:32

回复 48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恐怕就是教育观念的区别了,我始终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最大的任务就是玩,他们是在玩中学习的,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枫林路 2011-11-30 20:53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教育的方法很多,试试不好的话,这种方法用的人就会少了。.

采桑子 2011-11-30 21:16

可理解的输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经很好。
囫囵吞枣,有这时间,幼儿园的孩子不如多玩一会儿,或者多看点绘本。我家小孩,在3岁左右也能熟记三字经,纯属照相记忆,除了人前炫耀下,无啥用处。时间长了,又忘了。.

meia 2011-11-30 23:51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30 17:3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94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背诵这些就缺乏想象力

李安应该是个没有想象力的人。结果这个没想象力的人混得比陈凯歌、张艺谋好。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6 编辑 [/i]].

meia 2011-12-1 00:07

[quote]原帖由 [i]旺旺她爸[/i] 于 2011-11-30 20: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624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不认为这种读圣经是西方非常普及的方法,恐怕只有一些虔诚的信徒家庭才会这么做。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7 编辑 [/i]].

鸿飞妈妈 2011-12-1 00:13

我的孩子现在一年级,基本上每天和我一起学一段《论语》,越背越熟越快,也开始能理解某些词的意思,偶尔会引用一句,十分到位,所以,对我的孩子来说,读经益处多多。其实,不管学什么,都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帮助,走哪个极端都不可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PS:我也给个链接,尽说读经好的呢:[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ff7f40100rbg4.html[/url].

bbaaoo123 2011-12-1 08:45

我家孩子小时候也读三字经,百家姓,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是字学了很多,对看书非常有帮助。目前小一,各科成绩都很好。.

金牛白羊 2011-12-1 09:43

我有点同意那个大观点,希望经历过了,回头再看看那些古东西比较能产生心里共鸣

关键书中的东西,观点,也是来自生活的经验.

太平洋 2011-12-1 09:44

回复 53楼meia 的帖子

其实啊,我看一些主张读经(不管是中国经典还是圣经)的家长,一部分是出于无奈。因为自己没能够体会经典的精髓并加以身体力行,不能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但是又希望给孩子传承传统,就让他们直接去读经。.

子玖妈妈 2011-12-1 10:09

回复 52楼meia 的帖子

李安出名的是《卧虎藏龙》《喜宴》《推手》父亲三部曲,这是西方人文精神?恰恰相反,他是这几个导演中最有中国人文精神的。有人把他和中国诗人导演费勒比较:20世纪上半期,费穆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最现代的艺术形式电影中复苏;20世纪末,李安又一次使中国传统精神在电影中表现,并且将这种精神推向了世界。李安与费穆有着相同的文人气质,二人深厚的学识与修养,使他们的名字永远地记录在电影史上。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1 11:03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11-12-1 10:10

回复 57楼太平洋 的帖子

你不学就不学,谁也没强迫,但不要臆测别人.

太平洋 2011-12-1 10:15

回复 59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谁说我不学的?我说不定学得比你多。.

子玖妈妈 2011-12-1 10:23

回复 53楼meia 的帖子

中国人这样学英语,是听也听不懂的,怎么是学习呢,心理安慰而已。

这是语感啊,大姐。当然要看懂英文,还是要学单词的。这种学语言的方法,早就有了,辜鸿铭 就是这样做的。[url]http://www.jiese.org/bbs/viewthread.php?tid=51498[/url]不过,申明一下,我们接触得晚,这样学英语的方式时间很短。.

子玖妈妈 2011-12-1 10:32

回复 6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补充点资料,英国早期教英语就是这种诵读法(LOOK&SAY),当时孩子就是这样跟着老师读经典作品,老师也不多作解释。后来教学法才逐渐改变。但现代欧美国家也开始重视这种方法。

我这本手中《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有《I  Have  a  dream>.圣经第十三章、短诗等内容。有CD。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1 11:09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 10:43

回复 6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国外主流的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是通过分级阅读逐步提高难度.

太平洋 2011-12-1 10:45

回复 6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种中国人编的“导读”,不读也罢。编写的人还不知道有多高深的造诣呢。.

子玖妈妈 2011-12-1 10:47

回复 64楼太平洋 的帖子

你水平比人家高,我早知道了。.

太平洋 2011-12-1 10:49

回复 65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气急败坏干嘛。我又没拿他们和我自己比。你要看导读,好歹也找个人家本国主流的呀。.

子玖妈妈 2011-12-1 10:50

回复 66楼太平洋 的帖子

我毛气急败坏啊,我是真心赞美.

子玖妈妈 2011-12-1 10:51

回复 66楼太平洋 的帖子

我介绍的是自己孩子当时学习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你可以介绍他国主流啊,矛盾吗?.

太平洋 2011-12-1 10:54

回复 68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谢谢分享.

子玖妈妈 2011-12-1 11:00

回复 64楼太平洋 的帖子

郭姮晏,美国纽约大学金融、国际贸易双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水平对我来说足够了。.

太平洋 2011-12-1 11:03

回复 7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不是说编写者的水平相对读者来说应该有多高,而是说编写者在所有作者中间,应该具备较高水平。.

子玖妈妈 2011-12-1 11:48

回复 72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诵读的时候不是玩。我说的玩是诵读以外的时间-----------.

bbaaoo123 2011-12-1 12:14

我家小孩小时候读三字经是自愿的,读一会也就几分钟。根本没耽误玩。.

AndrewMom 2011-12-1 13:02

儿子小时候背过《三字经》,专门学过《弟子规》,现在还打算三年级暑假里专门去学学《论语》,中国的古文这么博大精深,小时候不灌进去,实在太可惜了。这种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论语》,《道德经》和《韩非》,三本觉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代表儒家,道家和法家,打算在他成人之前先通通灌进去。
我自己记得我初中看蔡志忠的漫画《菜根谭》,很多都不能理解,但是那些话都印在脑子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时不时浮现出来,让我感悟。.

安容妈妈 2011-12-1 13:22

我觉得读经,对孩子来说可以知道什么是良知和道义。多多少少保存在心底,长大后不至于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破道德底线.

安容妈妈 2011-12-1 14:44

不错,只要是父母有一颗向善的心,教育方法是见人见智的.

阿哼的妈妈 2011-12-1 15:39

[quote]原帖由 [i]安容妈妈[/i] 于 2011-12-1 13: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93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觉得读经,对孩子来说可以知道什么是良知和道义。多多少少保存在心底,长大后不至于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破道德底线 [/quote]

顶!.

ccpaging 2011-12-1 15:45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1-30 15:45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65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有什么扯的。我还真的买过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给2个孩子上过课,上的不多而已,因为有些内容我也不太懂。不过这个理念我很早就教给他们了。 [/quote]

弱弱地问一生,书名就是《批判性思维》?作者是谁?几年级给孩子讲的?.

ccpaging 2011-12-1 15:47

再弱弱地说点自己的小意见:经是那个经,读不读,它都在那里。也许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如何读书,当然,也包括经书。.

子玖妈妈 2011-12-1 16:32

回复 81楼ccpaging 的帖子

书名是《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过去我好像介绍过。还算浅显易懂。我记得是小孩子预初左右教过。.

meia 2011-12-1 16:48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1 10: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16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李安出名的是《卧虎藏龙》《喜宴》《推手》父亲三部曲,这是西方人文精神?恰恰相反,他是这几个导演中最有中国人文精神的。有人把他和中国诗人导演费勒比较:20世纪上半期,费穆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最现代的艺术形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7 编辑 [/i]].

meia 2011-12-1 16:53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1 10: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22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中国人这样学英语,是听也听不懂的,怎么是学习呢,心理安慰而已。

这是语感啊,大姐。当然要看懂英文,还是要学单词的。这种学语言的方法,早就有了,辜鸿铭 就是这样做的。[url]http://www.jiese.org/bbs/viewthread[/url]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8 编辑 [/i]].

meia 2011-12-1 16:54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1 10: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26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补充点资料,英国早期教英语就是这种诵读法(LOOK&SAY),当时孩子就是这样跟着老师读经典作品,老师也不多作解释。后来教学法才逐渐改变。但现代欧美国家也开始重视这种方法。

我这本手中《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有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8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11-12-1 16:55

回复 85楼meia 的帖子

我没有说过他弘扬儒家精神,谢谢。.

meia 2011-12-1 17:04

[quote]原帖由 [i]安容妈妈[/i] 于 2011-12-1 13: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93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觉得读经,对孩子来说可以知道什么是良知和道义。多多少少保存在心底,长大后不至于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破道德底线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8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 17:32

回复 84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学好了先拿来批判下儒家[em16].

franco 2011-12-1 19:15

看了半天,知道旺爸的意思了。旺爸的意思是不赞成机械记忆,因为一个东西不理解就去记忆的话,是无用的,也是记不牢的。
这个就是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理解了并且掌握了之后再记住。
关于这一点,建议旺爸去看一个视频,是读经的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很有意思的,其中特别提到了“是否需要先理解之后再记忆”这个问题:[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W4TljcWkAg/[/url]
视频有点长,希望旺爸有点耐心把它看完。

中国古人读十年书后,就可以做国家的总理,管理一个国家了。我们今天读十年书,高中还没毕业。我们每天都在送孩子去学校读书,都在问“今天在学校读了什么书?”。回头想想自己读书的过程,整个从小到中学阶段,我其实几乎没读什么书,我读的全是课本,全是课本里面的一篇篇孤立的文章,要不是某个暑假我强迫自己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我还真是没在高考之前读过一本像样的书。这那叫读书啊!应该叫“读文章”更恰当一点。建议以后各位BBMM问孩子的时候不要再问读书读的怎么样了,应该问读课本读的怎么样。同样是读书,古人读十年的书,估计超过我们今天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读书的量。.

franco 2011-12-1 19:19

[quote]原帖由 [i]旺旺她爸[/i] 于 2011-11-30 20:3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629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恐怕就是教育观念的区别了,我始终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最大的任务就是玩,他们是在玩中学习的,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quote]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
小孩子是需要玩,在玩中学习,问题是在玩中学什么?其次,小孩子也不能只玩不学,适当的学还是需要的,同样的问题:学什么?.

franco 2011-12-1 19:23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1-12-1 17:0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8716&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破道德底线”,到底是哪些人呢?是指现在的年轻人吗?包括我们自己吗?包括我们的父母这一代吗?包括我们的祖父母这一代吗?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开始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 ... [/quote]

从不读经开始。哈哈,开个玩笑。.

franco 2011-12-1 19:29

[quote]原帖由 [i]旺旺她爸[/i] 于 2011-11-30 20: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624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不认为这种读圣经是西方非常普及的方法,恐怕只有一些虔诚的信徒家庭才会这么做。 [/quote]

据说比尔盖茨后来的软件开发的灵感(又据说,写软件和写文章一样,有灵感的人才能编出好的程序)是因为他小时候背熟《圣经》。据说而已,别当真。.

franco 2011-12-1 19:48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1-12-1 16:5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867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不是有效率的方法,我自己的体会。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人在美国多年,还不会说英语? 语感到哪里去了? 其实这不是关键所在。

辜鸿铭,看看他的经历,很难效仿的。 [/quote]

这帖子竟然扯到如何学英语的问题上来了,有意思。

在中学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要像学母语那样的去学英语,这样才能掌握的牢固。可以我那位英语老师自己也没给我指出一条如何想学母语(也就是汉语)那样去学英语的方法,故此今天我的英语虽然可以和洋人自由对话,但还是个洋泾浜。

后来,接触了读经,猛然发现:这就是学母语的方法啊!
想想小孩子躺在摇篮里,抱在母亲怀里,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其实他就在学母语了。从小孩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学母语了,先用耳朵去听,听各种各样的语言和声音,包括大人的讲话,电视、电台里的人们的讲话。虽然我们有时候教婴儿发个什么啊、哦、爸爸、妈妈等的话,但孩子醒着的时候,听到的几乎全是大人们完整的讲话(也就是标准的汉语)。所以,婴儿学母语,从来都不是从爸爸、妈妈、啊、哦等所谓的“婴儿语言”开始学起的,而已从完整的标准的母语开始学起的,只是因为婴儿的发声器官不成熟,不能讲出来而已。

现在有很多洋人在中国,会讲很流利的汉语,但是看不懂报纸,会讲不会看。因为他们学中文就是沿用了学母语的原理来学的。

而我们读经中的读英文的经典,从一开始就听完整的、标准的英语经典,是最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在此同时,适当的教一点语法就足够了,至于语音,掌握一下音标即可,因为大量听和背英文的经典,自然就学到了最标准的发音了。这样学到的英语,不但是地道的英语,纯正的英语,而且还是高雅的英语。终身不会忘记啊!.

meia 2011-12-1 20:04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1 19:15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8922&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了半天,知道旺爸的意思了。旺爸的意思是不赞成机械记忆,因为一个东西不理解就去记忆的话,是无用的,也是记不牢的。
这个就是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理解了并且掌握了之后再记住。
关于这一点,建议旺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9 编辑 [/i]].

meia 2011-12-1 20:12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1 19:4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897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帖子竟然扯到如何学英语的问题上来了,有意思。

在中学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要像学母语那样的去学英语,这样才能掌握的牢固。可以我那位英语老师自己也没给我指出一条如何想学母语(也就是汉语)那样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19 编辑 [/i]].

changqing 2011-12-1 20:16

我是很同意子玫妈妈的思想的。想想老一辈的,没有读几年书,但是写字,作对都比我们多了十几二十年的人强得多。我是非常赞赏多阅读的。.

meia 2011-12-1 20:17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1 19:4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897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帖子竟然扯到如何学英语的问题上来了,有意思。

在中学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要像学母语那样的去学英语,这样才能掌握的牢固。可以我那位英语老师自己也没给我指出一条如何想学母语(也就是汉语)那样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0 编辑 [/i]].

zhudatou 2011-12-1 22:34

赞同旺爸的观点, 如果孩子有兴趣, 家长能指导帮助孩子理解, 适当读一点的确可以提高孩子古文水平, 对中国文化也能有深入的了解.
但坚决反对现在那些所谓专家提倡的, 不管懂不懂, 先读了再说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园开始, 每天大量时间的阿宝背书。一则浪费孩子游戏的大好时光。二则破坏了孩子长大后初识古文的那种惊艳感受。想想我们小时候熟读的“床前明月光”,直到现在也没觉得这词句有啥激动人心。倒是一些课文上没学过的诗词,长大后第一次读到,反而带来更多惊喜。.

Hansson妈 2011-12-1 23:23

对于反对诵读经典的家长,我想反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在自己孩子或其他孩子身上做过类似实验?有没有自己实际经历和感受的?有没有结合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下尝试去诵读这些古文经典?如果没有,我个人觉得你的认识是有想当然的嫌疑的。
    先把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贴过来(自己写在其他论坛上讨论作文的一段话),有时间再多写点感受:
    如果真想孩子做到下笔如有神,就需要多读多背诵古体散文、唐诗宋词、甚至诸子百家、史记等文章,虽然对文章孩子不懂,但如能在小时候多背诵,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收益:(1)深度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2)文学和哲学思想方面的熏陶。唐诗宋词大部分家长知道怎么回事,但不知道我们家长当中有多少家长读过诸子百家、史记等著作?如果把唐诗宋词比作流行歌曲的话,诸子百家、史记等著作就是宏大的交响乐,它不但具有文学性,还具有思想性,而这两点是目前语文基础教育上基本是缺失的。我们的语文教育基本沦落为和外语一样,是作为交流的一个工具。而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科学在学,注重语法、字词,缺少关注优美的表达。语文教学具有与英语类似的病症:关注字词,而缺少对文学性、思想性的教育。这种方法导致的后果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解放后各行各业缺少大师,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语文(准确来说应是国文)教育当中缺失文学性、思想性所致,我们教育出来的都是缺少文化内核的技匠型、知识型人才,对于每年数百万毕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准确地定义应该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遗憾的是我自己也属于这其中的一分子。
     学国文和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不一样,读不懂并不等于诵读就没意义,就拿相同的一部<<红楼>>来说,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在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段读起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相同的一部<<命运>>交响曲,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段听下来感觉也会不一样。而数学,你必须学会加减法运算,才可能理解和接受乘除法运算;必须接受未知数的概念,才可能学会列方程、解方程。因此,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是非常严谨的,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明确,不会产生一个人十岁时理解数字1的概念和六十岁时理解数字1的概念是不同的情况。正是国文、音乐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具有不同的属性,决定我们要想学好它们的方法自然是有区别的。
   再有一个我们家长和老师最容易忽略或根本不曾考虑过的问题便是:中小学生的孩子们从生理特性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孩子最大的优势便是相对大人来说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记忆能力是不断衰退的,而四岁(四岁以前孩子没有长期记忆能力)至十三岁是每个人关键的长期记忆期,一旦过了青春期,人的长期记忆能力和记忆效率将大打折扣。因此,抓住孩子的关键记忆期,大量诵读一些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的文章将令他(她)终生受益。
   在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当中,具有大量违反基本人性或生理特点的过度教育现象,从三年级开始要学生写作文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对于人这个系统来说,阅读是基本的营养摄入,写作是产出。不经过大量的营养摄入,要想有良好的产出显然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而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无论是文章阅读的书面信息摄入,还是现实生活中耳闻目见的现实世界信息的摄入,都是相对比较有限的。而为了应试,老师们不得已教的一些所谓模版和套路,除了增加孩子们为赋新词强作愁的痛苦之外,其作用便是大大禁锢了孩子们的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发育发展。在原来仅仅普及小学教育的社会现实情况下,在三年级开始教作文,可以让仅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而现在已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完全可以将作文推后到6-7年级学生具备了更强的自我识别能力之后开始可能更为合理,而在6年级之前,利用孩子的生理特点和优势,主要增大孩子们的背诵量和深度,做好知识储备。.

meia 2011-12-2 01:18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1 23: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409&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对于反对诵读经典的家长,我想反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在自己孩子或其他孩子身上做过类似实验?有没有自己实际经历和感受的?有没有结合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下尝试去诵读这些古文经典?如果没有,我个人觉得你的认识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0 编辑 [/i]].

旺旺她爸 2011-12-2 06:07

回复 102楼meia 的帖子

同感,我家旺旺读水浒,古文版读了3,4次,每次都是第一回还没读完就放弃了,实在读不下去。现在在看少儿版的,但仍然不习惯其中的很多用词,也不喜欢其中的打打杀杀,动辄一个人头砍掉的情节。
我自己小时候读红楼梦,也有类似的情况,看不下去,直到高中大学有了情感体验了,才读出滋味来,反反复复每年都要看上2遍。
对于幼儿教育,我的观点一直是:先让他们学会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运动...--在这些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才是最好的办法。.

meia 2011-12-2 06:25

[quote]原帖由 [i]旺旺她爸[/i] 于 2011-12-2 06:0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46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同感,我家旺旺读水浒,古文版读了3,4次,每次都是第一回还没读完就放弃了,实在读不下去。现在在看少儿版的,但仍然不习惯其中的很多用词,也不喜欢其中的打打杀杀,动辄一个人头砍掉的情节。
我自己小时候读红楼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0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2 09:54

回复 101楼Hansson妈 的帖子

这位妈妈很认真,送花了。

不过我认为文学熏陶和思想培养应该分开。后者尤其需要消化吸收,甚至反复比对不同的思想。万万不可囫囵吞枣。

而说到文学,我不认为儒家经典有多大的文学性。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才是精华。.

太平洋 2011-12-2 10:09

回复 102楼meia 的帖子

也给你送花.

Hansson妈 2011-12-2 10:24

针对诵读古文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定论,我也仅是根据对自己接触过的长辈、自己及周围的平辈的观察,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有些感悟和自己的思考而已。这种思考是从孩子3~4岁时开始的,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做了一些实验,很显然有点认识也是很肤浅与不成体系的。在这里讲一些我们家的做法与大家共享,不讨论绝对的对错问题。

(1)对自己长辈的观察。
  自己有两任导师,因为作为学生有超过2~3年和他们近距离学习生活的经历,值得把我对他们的观察结果对比一下:
  A导师,分别在新材料主体和通信主体组做过5年累计10年的863专家,79-81年有德国留学经历,在专业领域可以说是对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40年代初生人。他写文章不说行云流水、信手拈来,至少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轻松,他给我们讲道理通常是引经据典,是真的信手拈来,生动而恰到好处。他小时候,爷爷有一个干儿子是国民党的官员,为了表示孝敬送了两架线装古书给他爷爷,他爷爷整天督促他叔叔(当时十几岁)读这两架书。A导师当时5岁左右,跟在旁边玩的,结果是他叔叔读得不怎么样,A导师做到倒背如流了。按照A导师自己的感受,这两架书让他终身受益,我也是从他身上开始关注我们古文著作。
  B导师,在新材料主体组做过5年的863专家,55年生人,工农兵大学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研究生,84年去德国留学,拿的德国博士,然后在德国世界知名的研究所从事研究,98年回国。B导师是我见过的人当中,最勤奋的一位,在和他接触的2-3年当中,总是见他充满工作激情,像蜜蜂一样忙碌,也是本专业领域很成功的一位科学家。
  两位导师在专业领域方面对国家的贡献,我个人认为A导师更大一些,但因为经历和时代不同,不好评判。我这里要说的是,对两位导师在写文章和表达方面的观察和比对,从B导师身上,我没能感受到A导师的那种轻松和肆意挥洒。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原自A导师具有非常良好的古文基础。

(2)自己的感受及平辈观察。
  我们这一辈人在正规的教育安排当中,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我们古文化当中最经典的文章,所以,这方面在读书期间基本没有特别感受。反面的感受倒有一点:在高中阶段,时间花在学习语文上,似乎没有明显的效果,时间花得少点,似乎也差不到哪去。但这样我也获得一个结果,也勉强算做一种对比吧:我本科母校也算是国内top10的学校,曾听学校的一位老师讲过,当时我们高考的平均分与上清华的平均分基本是语文这一门拉下的,语文这一门拉开分差20多分,其它科目基本没拉开分差。我们宿舍当时和我同省一起两位同学,120分的语文,我76,那位68,都是在及格线上下,如果我俩在语文上加30确实达到当年清华的录取线。在自己的平辈当中,也没有遇到像A导师那样写文章相当轻松的同学或同事。在旺旺网上,倒是看过一些水之形老师的观点和论述,深表赞同,也学到不少东西。她的古文功底和对中国文化体系的认知在同辈当中绝对是佼佼者。

(3)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实践。
   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刚好可以闲一点,每天是自己接送,这样有时间做些思考和实践。正是有A导师的例子,也是这个时候,自己开始读《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孟子》、《庄子》、《荀子》、《古文观止》的部分文章,对这些经典才有了自己的肤浅认识,而不是道听途说了。目前,孩子五年级,和孩子一起我们已经读过的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这是在小学之前读的;小学之后,读过《论语》、《道德经》、《孟子》和《庄子》、《荀子》、《古文观止》当中的部分文章及大几十唐诗。本来计划今年读完《庄子》,因为五年级小升初的原因,改为背唐诗宋词,小升初之后再继续。按照我们的计划,在初三毕业之前,争取让他读完《史记》、《资治通鉴》等基本涵盖古文经典的著作;到高中开始读国外的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经典著作。因为孩子还小,这部分坚持的收获,目前来做评判还为时太早,并且我希望给他的这些是当他到30岁、40岁人生顶点的时候发挥作用的,这也是目前自己感觉有所欠缺的地方。至于大家说的《水浒》、《红楼》等实际上不在我的讨论之列,我前面发言举《红楼》的例子,只是大家都熟悉而已,不是说让孩子很小就去读这些书。
    我能感受反对的家长主要出自几个方面的原因:(1)孩子不懂;(2)机械背诵;(3)诵读了一点,但感觉效果不大;(4)古文化里有许多迂腐、封建的东西。我来说说我们家的做法:
    可持续教育是我们家一直强调和注意的,即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会尽量不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去强迫他学习,在他小时候,我们通常是以不同的方言去读同一段文字,或以文字接龙的形式一人读一段,读书的形式活泼、有趣,怎么会是机械记忆?另外,一个基本方法是化整为零,每天仅读一小段,每天花费时间也不多。难懂的《道德经》总共5000多字,我们是花了半年多读完的。现在让孩子自己读儒家和道家的著作,他虽然懵懵懂懂,但已能感受到儒家作品好懂些,道家著作想象力更丰富,更天马行空。所以,诵读经典关键的是采取孩子感兴趣的形式及父母的坚持,如果方法得当,孩子是根本感觉不到负担的。另一个方法是和旅游结合起来,当孩子站在滕王阁楼前吟诵《滕王阁序》的时候,当他看到一块块阁匾上熟悉的语句的时候,所能引起的共鸣和成就感,是单纯的游玩所不能比拟的。当然,以目前的社会环境,这样坚持的确需要父母花费不少心思。
   关于诵读开发孩子记忆力的一点体会。这个事情很难做一个确定性的说明或定义,只是一点体会。我们家孩子记忆我自己的感觉在同龄孩子当中是非常好的。孩子两岁多开始识字,四岁多可自己阅读,但小一之前从来没教他写,因此,他识字应是一种图形记忆;上小学后,他背诵不少古文古诗,也是不太懂的,但能非常快地背诵下来。记得三年级时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等,这都是非常难懂的诗,也不像一般唐诗朗朗上口。但孩子可以先慢读两遍消灭生字,再快读4遍左右就可以顺利背诵下来。这种能力体现在背诵英语上也是极快。
   不记得谁说的话,大致意思:你不去为孩子推开一扇门,也许由于某种机缘,孩子会自己去推,但大部分的情况可能是孩子永远不会去推这扇门。对于古文经典,如果不是A导师,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去读、去了解。所以,我目前为孩子做的,不是一定要求他读得多好、读出多大成就,我做的仅仅就是帮他推了一下这扇门,告诉他我们的文化里有这些东西我认为蛮有价值。至于他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修为,还得要看他自己,这是超出我们为人父母能力之外的事情。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2 10:59 编辑 [/i]].

bright202 2011-12-2 11:05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2 10:2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86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针对诵读古文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定论,我也仅是根据对自己接触过的长辈、自己及周围的平辈的观察,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有些感悟和自己的思考而已。这种思考是从孩子3~4岁时开始的,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做了一些实验,很 ... [/quote]
谢谢!学习了!
中国古文化有大美而不言(包括中医),时间早就证明了一切,欢喜的,就带孩子一起领略。。。.

子玖妈妈 2011-12-2 11:51

回复 107楼Hansson妈 的帖子

你不去为孩子推开一扇门,也许由于某种机缘,孩子会自己去推,但大部分的情况可能是孩子永远不会去推这扇门。

深以为然。尤其孩子到高中后,基本上是不受家长影响的,初中时间相对比较少。所以喜欢传统文化的家长应该在早些时候为孩子推开这扇窗。.

子玖妈妈 2011-12-2 12:11

回复 107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对四大名著我倒不纠结,因为好看,这类书孩子只要养成阅读习惯,什么时候看都可以。我让我儿子《水浒》以后再看,他早就看完了,不过现在孩子对水浒不会太热衷。我们看的是柏杨版资治通鉴,没看完,他现在兴趣转移到社交活动去了。
但有些传统文化内容确实他们以后是没机会接触的,早些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学校是指望不上的。.

子玖妈妈 2011-12-2 12:16

回复 102楼meia 的帖子

理解的这里讨论诵读的意思就是背诵

想当然。你用了错误的方法让孩子背《论语》,谁吃得消。我觉得你没碰上好的引导老师。不过没什么,确实诵读经典有什么好处没有定论,但有什么坏处是家长自己方法错误造成的。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12-2 12:18 编辑 [/i]].

meia 2011-12-2 16:31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2 12: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023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理解的这里讨论诵读的意思就是背诵

想当然。你用了错误的方法让孩子背《论语》,谁吃得消。我觉得你没碰上好的引导老师。不过没什么,确实诵读经典有什么好处没有定论,但有什么坏处是家长自己方法错误造成的。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1 编辑 [/i]].

meia 2011-12-2 16:43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2 10:2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86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针对诵读古文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定论,我也仅是根据对自己接触过的长辈、自己及周围的平辈的观察,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有些感悟和自己的思考而已。这种思考是从孩子3~4岁时开始的,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做了一些实验,很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1 编辑 [/i]].

zhudatou 2011-12-2 20:02

回复 107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对于读经,我有几点疑问:
1,开发深度记忆力是否真有必要?记忆力增强是否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记忆背诵能力能有多大用处?不懂的东西上网一查就都知道了。写文章能引经据典,无非就是让人觉得这人知识渊博而已。但能创新吗?有独立思考能力吗?有自己的想法吗?这样的人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吗?脑子里塞了太多别人的东西,先入为主的印象多多少少会阻碍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吧。
2,读经如果是为了读思想,中国古代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的部分不需要懂古文也能了解,好的经典的东西总会通过各种途径让我们了解到。同时糟粕就这样被过滤掉了。如果一定要挖出古典仔细研读,就怕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全盘接受,那就得不偿失了。
3,读经如果是为了读文采,那能看懂唐诗宋词及古典小说就已经很享受了。根本没必要读四书五经。
4,语言的学习到底应该先从简单的儿歌开始还是先从艰涩的古文开始?各有各的道理。但我们养孩子必须一次成功,没有反复实验的机会。就象meia说的,老外推崇分级阅读,而不是大家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莎士比亚。不是我崇洋媚外,我就相信老外的专业精神,他们肯定是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才得出这个结论,不象我们的专家都是拍脑袋想问题的。他们的教育方法肯定比我们的要靠谱,所以我宁愿采用他们的方法。

我也看过推广读经的视频,看后也觉得深受启发。但冷静下来想想,总觉得教育还是自然点好,什么事情做过头了都有风险。.

changqing 2011-12-2 21:00

回复 107楼Hansson妈 的帖子

知道得晚了些,说得太好了。.

龙凤胎的妈妈 2011-12-2 21:17

[quote]原帖由 [i]zhudatou[/i] 于 2011-12-2 20:0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479&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对于读经,我有几点疑问:
1,开发深度记忆力是否真有必要?记忆力增强是否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记忆背诵能力能有多大用处?不懂的东西上网一查就都知道了。写文章能引经据典,无非就是让人觉 ... [/quote]
有道理。过犹不及。
经能流传到现在必有其值得推崇的好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必有其不适的东西。应当有选择有区别的。
读经收到非议,并不是经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读,何时读的问题。
教育产业化,当经成为图利的媒介之一,经的效用被无限放大,而经的弊端也被刻意掩藏。
太小的孩子,我是反对读经的。连很浅显的道理都是一知半解,读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有亲戚家孩子,2、3岁高薪聘请保姆,教她唐诗宋词,亲戚聚会父母让她背诗显摆。得众人夸奖。不过3、5分钟就吵着正在饭桌上吃合家团员饭的父母陪她去外面玩。不达目的吵闹不止。父母皆不觉有何不妥。如此不识基本道理的情况下读经。真的是亵渎蹂躏千古流传的文化。心口不一。
我还是推崇大点的孩子去认识经,去理解明白经。
小和尚念经一般的有口无心,不管啥经,都读不好。.

子玖妈妈 2011-12-2 21:46

回复 114楼zhudatou 的帖子

2007年7月号《教育文汇》刊载的《自由阅读何时能自由》一文,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独立阅读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四年,阅读量仅为美国儿童的1/6,而且近八成的中国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他们放不下手中的教科书,或者是一大堆的辅导性书籍。

我的观点:分级阅读是对的,小孩子很小就让他看名著不可取,应该由着他兴趣慢慢提升阅读的深度---------但诵读经典跟独立阅读课外书籍不是一回事,目的、手段都不一样,两者不矛盾、也不冲突。.

JUNMA_POWER 2011-12-2 21:51

[quote]原帖由 [i]安容妈妈[/i] 于 2011-12-1 13: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793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觉得读经,对孩子来说可以知道什么是良知和道义。多多少少保存在心底,长大后不至于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做人和做事会冲破道德底线 [/quote]
赞成!所言极是,国学课堂的意义:).

franco 2011-12-2 22:37

[quote]原帖由 [i]旺旺她爸[/i] 于 2011-12-2 06:0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46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对于幼儿教育,我的观点一直是:先让他们学会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运动...--在这些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才是最好的办法。[/quote]

绝对赞同!

一个人应该首先学会如何生存,没有了生命,就妄谈学习了。而从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己独立生活,这也正是我们中国的古人从小教育孩子要做的事情,故此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的教诲。不过,这些都是行为教育的范围。遗憾的是,自从今人被利益熏昏了头脑,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只要你把分数考上去,别的都不用你做”,我们就开始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了。

当然,除此之外,同样要学习,古人也是很注重学习的。有很多很经典的故事,给出了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

franco 2011-12-2 22:48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1-12-2 01:1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9449&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古文其实现在已经不用了,少而精地读一点就可以了,还是以白话文为阅读重点吧。
[/quote]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有20个字,但却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含义啊。如果要用白话文来表达一下同样的意思,恐怕要写一篇小说才行。单是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古文就比现代文有效率的多得多了,而且还环保、低碳,少浪费很多印刷油墨、纸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是否也大量的节省了人们学习的时间呢?或者说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效率呢?.

meia 2011-12-2 22:53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2 22:4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77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有20个字,但却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含义啊。如果要用白话文来表达一下同样的意思,恐怕要写一篇小说才行。单是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古文就比现代文有效率的多得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1 编辑 [/i]].

franco 2011-12-2 22:58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1-12-2 22:5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78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先说服大家用。 [/quote]

说服大家是不可能的。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meia 2011-12-2 23:00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1 编辑 [/i]].

meia 2011-12-2 23:02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2 22:5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79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说服大家是不可能的。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2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11-12-2 23:28

回复 120楼franco 的帖子

古文的精炼准确确实为人称道。我一大学同学研究过台湾的《六法全书》,认为条款用语很慎密、严谨。而现代汉语歧义很大,法律条款理解有差异。

但现实是现代人语言已经不可能回到古文时代了。.

Hansson妈 2011-12-3 10:17

回复 1楼慢吞吞 的帖子

因为自己没有作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样本统计,所以,这位郑教授的观点或结论只能不予置评。只是个人觉得他的结论和对他人目的有太多的臆测成分,作为教授学者这是不应该的。

   由于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此,进行简单的否定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显然也是相对比较消极的做法。针对目前国文基础教育上的缺失,整个社会大众心态普遍浮躁、社会道德整体沦陷的现状,作为个人对社会现状无能为力,但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花些心思诵读些古文经典著作,以弥补这些方面的缺失我觉得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对孩子有益的事。

  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体系不可能绝对完美,因此,对孩子,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希望他(她)能博采众家之长。基于我自己的引导能力及中文的母语现状,可行的操作便是先把自己的母国文化学好,再去学习外国文化和思想体系。在坚持诵读古文经典的同时,我们也已坚持了四年的外教(在家里,一个外教老师对五个小孩)。可见孩子诵读古文经典,仅仅是他日常学习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那些担心“糟粕”毒害的家长显然多虑了。

  关于为什么选择《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这些古文经典原著,而不用后期各种解释读本,我个人的认识是这样的:我国的文学著作以秦统一中国为界,秦之前的著作中,君王的地位不是那么高的,诸子都有很多批评君王、士大夫的言论,这在秦统一之后家天下的各朝各代中,批评帝王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先秦著作,我个人觉得没有奴态思维,而后期的各种解释读本则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释读本作者自己的主观性,也就引入了解释读本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就像孔子,文革要打倒他,因为他封建、迂腐。但自己读过《论语》之后,觉得孔子不是迂腐,而是一个有理想、具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说他有理想,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很多事情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因为对自己理想的这份坚持而显得“迂腐”了。我的这一印象和原来孔老二的印象差别还是蛮大的。因此,选择原著读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真实的思想之源。日后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也会鼓励他尽量能读到源头的著作。至于最后孩子如何选择,只要父母给了他足够开阔的眼界,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

   关于背诵限制孩子的创造性。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回答:
(1)创造性是指什么?我估计大部分家长的理解是指科技创新的能力。但我个人是把新思想、新文化的创新看作比技术性创新更高层面的一种创新。所以,我在引导孩子诵读的时候是希望他能关注原著中的思想性,而不太强调背诵形式,实际上很多时候变着花样以玩的形式读的。如果人的一生当中能够熟悉不同的思想及文化体系,再结合一定的社会体验和感悟,多多少少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相反,如果母国的思想和文化体系都不教给孩子或不让孩子熟悉,等成年之后,即使有出国学习外国思想和文化体系的机会,他(她)成为思想创新性人才的概率会更大吗?
(2)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其反方向就是怎样避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制约了。记得有次看易中天的一个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谈话节目,他有句话印象很深:创新型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听过丁肇中先生介绍他研究反物质课题的一段话:我吃不愁、住得也很好,所以,每天就有点胡思乱想了:宇宙哪里来的?物质有没有反的?多么创新的生活和研究状态!看看我们孩子每天大量的课业,父母们紧张的工作,离这种“养”的创新状态好像不是一点点的距离。大家知道,目前小学阶段孩子最大的学习负担是语文,我家孩子因为阅读早、读古文经典也教得比一般孩子深一点,他五年级之前的学习实际上一直是很轻松的,读了不少课外书,也喜欢做科技小实验。所以,就我看来,大量字词抄默、作文模版、奥数解题套路等,不仅占用孩子大量时间,而且遏制孩子的创新思维发展,这才是孩子创新能力的大敌。而古文诵读,我们的做法一个方面是注意多读,读多了像英语一样自然会产生一种语感,对文章的思想和文学性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感觉,而不会过分强调背;另一方面,每次的量不多,没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细水长流,重在建立一种熏陶的环境。这样可能对孩子其它方面发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会尽可能小。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3 17:18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3 14:08

回复 126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关于思想文化创新。只有真实而勇敢地生活着、奋斗着并真诚地把自己的主张付诸实践的人,才有可能发现思想文化之不足,进而有可能有所创新。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学,而在于怎么学。是背诵自己并不了解的一些音节,还是在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很显然许文针对的是前者。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其实不值得推崇。儒家之学不可行,问题出在自身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不在于人心不古。修身不错,齐家治平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反思并改进儒家学说,而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当然,孔子自己可能觉得他的学说很伟大,世人不接受是他们的错。孔子是圣人当然可以这么想,普通人就不应该了。.

franco 2011-12-3 20:31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3 10:1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97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体系不可能绝对完美,因此,对孩子,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希望他(她)能博采众家之长。
…………
  关于为什么选择《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这些古文经典原著,而不用后期各种解释读本,我个人的认识是这样的:我国的文学著作以秦统一中国为界,秦之前的著作中,君王的地位不是那么高的,诸子都有很多批评君王、士大夫的言论,…………
[/quote]

说不可能绝对完美,是因为这种绝对完美的文化体系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吧。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一种文化体系是绝对完美的,它将引领全人类向着永恒美好前进。

对于你后一句的认识,我表示佩服!能够这样来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在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中,可能没几个。古罗马有元老院和议会制,算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雏形。而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其实也是联邦制国家的最早的形式。那时候虽然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君王,但是老百姓是自由流动的,无需护照,更不要签证,爱到哪里到哪里。那时也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没有多少文字狱,故此才有百家齐放的局面。比起后来的中国那是更加民主和自由!

[[i] 本帖最后由 franco 于 2011-12-3 20:34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3 20:54

回复 128楼franco 的帖子

[em11] [em11] [em11]
太对了!太智慧了!!春秋战国是联邦制,算盘就是计算机的最早的形式!!!
[em01] [em01] [em01] [em01] [em01].

meia 2011-12-3 20:55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3 20:3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265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说不可能绝对完美,是因为这种绝对完美的文化体系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吧。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一种文化体系是绝对完美的,它将引领全人类向着永恒美好前进。

对于你后一句的认识,我表示佩服!能够这样来认识春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2 编辑 [/i]].

meia 2011-12-3 21:25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3 10:1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97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因为自己没有作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样本统计,所以,这位郑教授的观点或结论只能不予置评。只是个人觉得他的结论和对他人目的有太多的臆测成分,作为教授学者这是不应该的。

   由于任何事情都有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2 编辑 [/i]].

zhudatou 2011-12-3 23:12

回复 131楼meia 的帖子

研究古代思想从娃娃抓起, 从源头学起,就象学习钢琴从三岁开始, 每天练三个小时。美其名曰陶冶情操,实际使的是培养这方面专家的劲头。孩子就这点时间这点精力,某方面发展过头了必定会压制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是把时间和力气放在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上吧。.

meia 2011-12-4 01:01

[quote]原帖由 [i]zhudatou[/i] 于 2011-12-3 23:1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290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研究古代思想从娃娃抓起, 从源头学起,就象学习钢琴从三岁开始, 每天练三个小时。美其名曰陶冶情操,实际使的是培养这方面专家的劲头。孩子就这点时间这点精力,某方面发展过头了必定会压制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是把时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3 编辑 [/i]].

柴菲 2011-12-4 01:23

回复 91楼franco 的帖子

有理啊!高见!.

Hansson妈 2011-12-4 12:29

回复 131楼meia 的帖子

由于我并不是学教育的,也不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而是学理工专业的。因此,很多观点并不见得对,想法也不完善、不成体系;另一方面,有限的文字表述不可能百分百表达出我自己的意思,你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就是我所说的。可见思想的表达和转述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部分信息的失真甚至歧义,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我会鼓励孩子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争取读到他的原著,如国内的《论语》、《道德经》等。国外的读哪些,怎么引导孩子读,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做选择、细化具体操作。实际的操作,由于孩子外语能力及文化背景的限制,肯定是先接触中文译本,他也看了不少中译本的外国童话和小说。但随孩子外语能力的增长,会尽力引导他有所选择去读些比较经典的原著。读原著的目的是减少中间翻译环节部分信息的失真甚至歧义,同时加深外语的学习。读外文原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相信会比中文困难很多,这也是等孩子相对大一些,外语能力相对强一些的现实考虑吧。
由于我不是从事教育相关专业的,也没有太多时间做这方面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原本针对这个帖子的标题,仅是想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家长共享一些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没有别的意思。就像我前面说的,引导孩子诵读中外经典,我仅是有计划地去帮孩子推开这些门,而不是驱使他去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难免也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算作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收获吧。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引导的。
由于时间和精力原因,后面就不再做回复和发言了。.

meia 2011-12-4 17:48

[em01]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4 12: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320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由于我并不是学教育的,也不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而是学理工专业的。因此,很多观点并不见得对,想法也不完善、不成体系;另一方面,有限的文字表述不可能百分百表达出我自己的意思,你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就是我所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3 编辑 [/i]].

bright202 2011-12-5 11:11

诸子智慧(转)

孔子直解:你越仰望他,就越觉得高;越钻研他,就越觉得深。  
孟子正道:走在人生大道上,为彷徨无助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灯。   
老子讲道: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他令我们安静。
  庄子洗心:轻轻撩开人生的哪一层薄纱,让生命的风景清晰可见。
  墨子清淡:你摆脱时钟的专制,重新找回自己的罗盘   
孙子诡道:知识给人力量,而智慧则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  
韩非子御法:当你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的时候,给你一部论亊入简的实用哲学。  
鬼谷子诡道:权谋策略的智慧,睿智商家驰骋商场的谋略之道。
孔子:仁爱、和谐、诚信、安身立命的基石。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点亮彷徨无助人们的一盏心灯。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庄子: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墨子: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孙子: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韩非子: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雍塞。  
鬼谷子:阴阳并用,收放自如。

经就在那里,读不读,随你,有缘人自是欢喜。
再次感谢Hansson妈的智慧分享!.

hxy007 2011-12-5 12:37

007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研读中国古典,所以我比某个妈妈肯定更了解中国古代经典。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幼儿读经弊多利少,中学生倒是可以有选择地读些古代经典。
但是,《孝经》和《弟子规》之类的糟粕,还是别读吧!
说《孝经》和《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古代经典!.

hxy007 2011-12-5 12:40

[quote]原帖由 [i]和和美美[/i] 于 2011-11-30 17:2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6591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不敢苟同这位教育家的想法,如果仅仅是为了小红花,我还能理解这位教育家的批评。儿童的记忆因为没有自我意识的干扰,是会比成人好,这个时候学习什么,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古时的四书五经,有其积极的一面,大部 ... [/quote]
你好!你不厚道呀,人家在回忆往事替你说话时,咋一声不吭涅?.

和和美美 2011-12-5 15:06

回复 139楼hxy007 的帖子

呵呵,我刚刚挪了窝,蹭的网,时而能上,时而不能上,刚刚看到,真不好意思。.

meia 2011-12-5 16:42

[em11] [quote]原帖由 [i]hxy007[/i] 于 2011-12-5 12:3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497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007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研读中国古典,所以我比某个妈妈肯定更了解中国古代经典。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幼儿读经弊多利少,中学生倒是可以有选择地读些古代经典。
但是,《孝经》和《弟子规》之类的糟粕,还是别读吧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3 编辑 [/i]].

meia 2011-12-5 16:46

[quote]原帖由 [i]bright202[/i] 于 2011-12-5 11:1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460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孔子直解:你越仰望他,就越觉得高;越钻研他,就越觉得深。  
孟子正道:走在人生大道上,为彷徨无助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灯。   
老子讲道: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他令我们安静。
  庄子洗心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3 编辑 [/i]].

hxy007 2011-12-5 18:42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2 23:2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182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古文的精炼准确确实为人称道。我一大学同学研究过台湾的《六法全书》,认为条款用语很慎密、严谨。而现代汉语歧义很大,法律条款理解有差异。

但现实是现代人语言已经不可能回到古文时代了。 [/quote]
  古文大家韩愈的《马说》,算得上是中国文人的范文了。请你看看它有多精炼准确?
  就看第一段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很有文彩,很有文气!可是,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韩大师不知所云!他的意思要靠人去猜。从表达的准确性看,简直一无是处。可中国文人就喜欢这个调调!.

子玖妈妈 2011-12-5 18:56

回复 143楼hxy007 的帖子

你一如既往的来迟了。请原谅,这话题早就不辩了。见仁见智啦,喜欢读的去读,但要注意方法,不喜欢的别读。[:sz12:].

hxy007 2011-12-5 19:02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5 18:5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621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一如既往的来迟了。请原谅,这话题早就不辩了。见仁见智啦,喜欢读的去读,但要注意方法,不喜欢的别读。[:sz12:] [/quote]
我还是喜欢的,也是在读的,但我不会让我儿子的幼儿园或小学的时候去读。.

hxy007 2011-12-5 19:05

回复 144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另外,很欣喜地看到你开始提醒大家“要注意方法”!.

太平洋 2011-12-5 19:30

回复 143楼hxy007 的帖子

文言的文字本身还是精炼的,不过写成文章就要看写作者了。
古人不太讲究逻辑,武侠小说里刚刚说过黄金粪土,紧接着往往会来一句仁义千金。.

meia 2011-12-5 19:34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4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11-12-5 19:38

回复 146楼hxy007 的帖子

那是因为我看到有人居然让孩子背《论语》。诵读(LOOK&SAY)和背诵本身是不一样的,另外对小孩子而言一天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分钟为宜,不能求多求快。这是当时老师教我们的。不过,我们当时可没有每天读。.

子玖妈妈 2011-12-5 19:39

回复 149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不回了,你们继续。.

hxy007 2011-12-5 19:41

[quote]原帖由 [i]太平洋[/i] 于 2011-12-5 19:30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6298&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文言的文字本身还是精炼的,不过写成文章就要看写作者了。
古人不太讲究逻辑,武侠小说里刚刚说过黄金粪土,紧接着往往会来一句仁义千金。 [/quote]
记得年少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胡适接到一个聘请,他不想去,需要拍电报回复人家。
推崇古文的冬烘们就等着看他的笑话:你不是提倡白话文么?你用白话拍电报可要费老钱了!
谁知道胡适的回电就仨字:不,谢谢!
冬烘们想用古文草拟更简短的电文,结果无功而返。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古文精炼,现代文就拖沓。

[[i]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1-12-5 19:42 编辑 [/i]].

hxy007 2011-12-5 20:04

干不了,谢谢!

我上面写的逸事不准确,下面的内容引自[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9672e0100tbe4.html[/url]

  胡适在“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说“文言是半死文学”,“可读而听不懂”。
  一生以白话文布道者自居的胡适,始终关注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他还特意编著了一部《白话文学史》。
  1934年秋,胡适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文言文的学生,听不入耳,心中厌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
  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魏姓学生,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学生更加激愤地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扶扶眼镜透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也很省字。请学生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胡适说完这段话后,只听得课堂内“嚓、嚓”的取纸声,顿时整个教室呈现出紧张沉寂的气氛,每个学生都在开动脑筋,认真地编写电文。
  15分钟过后,胡适让学生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恰当地反映,所谓研究,就是细心琢磨问题的中心所在,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白话文较文言文是更可省字的。
  经胡适这一精辟阐述和热情鼓励,那些对白话文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franco 2011-12-6 23:57

[quote]原帖由 [i]hxy007[/i] 于 2011-12-5 12:3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497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007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研读中国古典,所以我比某个妈妈肯定更了解中国古代经典。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幼儿读经弊多利少,中学生倒是可以有选择地读些古代经典。
但是,《孝经》和《弟子规》之类的糟粕,还是别读吧 ... [/quote]

一个四条腿的木头凳子,在木匠看来,他就是一个木头组成的凳子,提供人们坐的工具。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某些人看到凳子的腿,会联想到女人的腿,进而联想到其他的东西。所以,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从中看到的东西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人的心——不一样。.

franco 2011-12-7 00:02

[quote]原帖由 [i]zhudatou[/i] 于 2011-12-3 23:1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290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研究古代思想从娃娃抓起, 从源头学起,就象学习钢琴从三岁开始, 每天练三个小时。美其名曰陶冶情操,实际使的是培养这方面专家的劲头。孩子就这点时间这点精力,某方面发展过头了必定会压制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是把时 ... [/quote]

据科学家说(这回总算把科学家给弄来了):目前人类的人的大脑只开发了5%,还有95%是未被开发的。所以,大家都在找方法,把那95%哪怕再弄个5%出来,也不得了了。
也许,读经就是一种方法呢,呵呵。.

hxy007 2011-12-7 13:16

[quote]原帖由 [i]franco[/i] 于 2011-12-6 23:5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7979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一个四条腿的木头凳子,在木匠看来,他就是一个木头组成的凳子,提供人们坐的工具。但是,鲁迅先生又说了,某些人看到凳子的腿,会联想到女人的腿,进而联想到其他的东西。所以,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从中看到的东西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人的心——不一样。[/quote]
:L :L :L 俺承认俺从“四十五斤”中看到了许多“女人的腿”。
你真厉害,怎么联想到我联想到女人的腿的?.

zhudatou 2011-12-7 14:16

回复 154楼franco 的帖子

你说的对, "也许"这是个方法, 但你拿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室的小白鼠吗?.

zhudatou 2011-12-7 14:20

回复 138楼hxy007 的帖子

虽然我没读过"孝经", 但我觉得中国文化里最糟粕的就是愚忠和愚孝了. 到了现在社会, 这两个品质还在为大众所津津乐道, 真是悲哀..

Hansson妈 2011-12-9 10:02

回复 138楼hxy007 的帖子

呵呵,有点意思!我确实对经典不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而我又是实实在在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很多方面这一思想是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日常行为里而不能理性地去认识它的,所以,才感觉更需要去读、去了解。读了<<论语>>,并不是说我就会全盘接受它的思想,就会按照它所定义的行为规范去做,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际上,读了<<论语>>与没读之前的我相比,感觉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理解有了更高的层面。说到这,顺便请教007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表达儒家的核心思想,您觉得哪个词最好?

另外,归纳了一下大家的回复,似乎:支持者多半是正面、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的;反对者多半是从消极面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本身就是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是无法用自然学科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对错的评判。而从我的导师、水之形老师这些小时候读过这些经典的现代人样例来说,并没有见到他们迂腐、愚忠、愚孝,而是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他们闪烁的思想、流溢的文彩。就拿胡适本人来说,虽然他提倡白话文,实际上恰恰是国学经典成就了他:他5岁启蒙,读了9年私塾。可见他读私塾从5岁幼儿园的年龄读到14~15岁初中快毕业的年龄。也应是这一段时间打下的基础,他才能在19~20岁以文章满分的成绩考取官费赴美留学。我对孩子的期望(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是一样),就是走象我导师、胡适这样的受教育之路:有母国文化之根,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作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根本不用担心孩子读了《论语》等经典之后,他的思想就仅仅停留在这些经典之中。但作为思维的母语和文化的母国,暂且不论好坏,实际上只能选择这些经典以培养他的思想和文化之根,否则,容易出现的恰恰是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缺乏文化内核的技匠性人才,我自己及我周围绝大多数,我个人感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本来不想再关于这个帖子发言,因为不想卷入对错的争辩争论,这不是简单的对错所能评判的。也觉得花时间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实际上并不值当。另外,我是Hansson爸,只是借用了Hansson妈的地盘(或称马甲?)发了贴。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41 编辑 [/i]].

Hansson妈 2011-12-9 10:14

回复 143楼hxy007 的帖子

呵呵!您满自信的,您能肯定韩大师就是您理解的意思?
我觉得您是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考虑社会学问题。文字和音乐等语言本来就不可能像数学语言那样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也因为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阅读者的理解不可能百分百就是作者的意思,我认为不仅中文是这样,英语及其它文字也应是这样的。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37 编辑 [/i]].

magvalley 2011-12-9 10:29

回复 1楼慢吞吞 的帖子

《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


这段论述的真正意义,是道出了少儿面对的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悲剧根源:

这个许姓教育专家,预设了“诵读”会丧失“最宝贵的学习品质”前提、“儒家经书****全是现成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问题,不需要探索,更不******”的推论,得出了“诵读”以后“心智成长停止”的结论。

此君的思维方式,和文革时大辩论的风格如出一辙,先假定对方是坏人,接下来讨论可以判几年。

诵读只是学习方法之一,甚至可以只看作训练方法之一,只要父母自己不过火不极端,对孩子而言,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没什么结果。

非儒家经典诵读的学习方法,父母用过火、用绝对了,一样可以毁孩子。

这个姓许的,大约自幼学习的是红小兵教育,所以思维写作一如红小兵,反观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红宝书里倒是“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

再回到现实教育,这里的家长、孩子,一代代受着的教育都没把咱们祸害傻掉,读点故纸就会让儿童心智停止?.

Hansson妈 2011-12-9 10:42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批驳得到位、有力道!也学习了。赞一个!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9 10:48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11-12-9 13:19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小马哥,才看到这篇精彩反驳帖子。献花了.

hxy007 2011-12-9 13:59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9 10:1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62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呵呵!您满自信的,您能肯定韩大师就是您理解的意思?
[/quote]
对呀!韩大师的意思,我是猜的。如果你认为我猜错了,那么请你告诉我,他的意思是什么?.

hxy007 2011-12-9 14:01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9 13:1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6372&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小马哥,才看到这篇精彩反驳帖子。献花了 [/quote]
呵呵,你不是不辩了么?怎么又来了?.

子玖妈妈 2011-12-9 14:02

回复 165楼hxy007 的帖子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sz12:].

hxy007 2011-12-9 14:08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9 10:1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62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文字和音乐等语言本来就不可能像数学语言那样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也因为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决定阅读者的理解不可能百分百就是作者的意思,我认为不仅中文是这样,英语及其它文字也应是这样的。[/quote]
  按照你上述逻辑,你是不可能理解我在143楼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既然如此,你凭什么怀疑我没有理解和表达韩大师的意思呢?.

hxy007 2011-12-9 14:10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9 14:0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650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sz12:] [/quote]
那倒是,个人感觉你很少辩论,经常布道,经常投票。:lol.

hxy007 2011-12-9 14:36

[quote]原帖由 [i]子玖妈妈[/i] 于 2011-12-9 14:0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650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小马哥是我大哥,要捧场的。再说我辩了吗?[:sz12:] [/quote]
  人家是大哥,你就捧场;我是小弟,你就不理?
  再说了,大哥说的就全对?
  既然如此忌讳红卫兵那套戴帽子打棍子的诛心术,自己就更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能在给别人戴“红卫兵”帽子的时候,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红小兵”。.

子玖妈妈 2011-12-9 14:38

回复 169楼hxy007 的帖子

大哥说的都是对的,长幼有序,侬懂的,以后不要来找我麻烦,小弟[:ph83:].

meia 2011-12-9 17:56

[quote]原帖由 [i]magvalley[/i]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686&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4 编辑 [/i]].

meia 2011-12-9 17:59

[quote]原帖由 [i]kathyzhang0703[/i] 于 2011-12-9 12:55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629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诵读只是学习方法之一,甚至可以只看作训练方法之一,只要父母自己不过火不极端,对孩子而言,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没什么结果。

——————————————————————————————————
确实如此。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i]].

zhudatou 2011-12-9 18:30

回复 160楼magvalley 的帖子

你觉得我们现实的教育没把我们孩子祸害傻掉吗?.

meia 2011-12-9 19:16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9 10:02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57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呵呵,有点意思!我确实对经典不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而我又是实实在在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很多方面这一思想是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日常行为里而不能理性地去认识它的,所以,才感觉更需要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i]].

ljj 2011-12-9 20:01

[quote]原帖由 [i]magvalley[/i]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686&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quote]
本来还寻摸着要不要给孩子补上儒家经典,这样讲用红宝书来启蒙也是不错,家里现成就有,还省钱。[em16].

magvalley 2011-12-9 21:32

回复 173楼zhudatou 的帖子

你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那么失望?

如果是对别人的孩子,那么不妨急于下结论;如果是对自己的孩子,那就要先从家长身上找找原因了;

从你的语气看,你是认定有孩子被教育傻掉了的,那么还可以看看,这个比例有多大?

从你的语气看,你对于致力于教傻孩子的教改和教育产业化的伟大成果并不认可,请问,你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否比现在的更不易教傻人?你自己就是一个不怕这种制度的最好例证,有什么理由对孩子灰心呢?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都可以充满信心的啊。

读雷锋日记长大的我们,都早晚提出了一个政治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怎么样才能做好事不留名又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为什么怕让孩子读一点老祖宗的东西呢?难道孔孟之道真是如同批林批孔时揭发的那样毒害人心?

再套一句N年前的流行语,对于大毒草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即便孔孟之道每字每句都是毒草毒瘤,也要看完后才能批判哦。.

meia 2011-12-9 22:33

[quote]原帖由 [i]magvalley[/i] 于 2011-12-9 21:32 发表 [url=http://www.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7419&ptid=4797622][img]http://www.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那么失望?

如果是对别人的孩子,那么不妨急于下结论;如果是对自己的孩子,那就要先从家长身上找找原因了;

从你的语气看,你是认定有孩子被教育傻掉了的,那么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i]].

longmother 2011-12-10 00:24

要读的继续读,不读的继续不读就好了贝。.

longmother 2011-12-10 00:28

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你们自己对经典到底学得怎样啊?真的学到点东西的人,好像不会这样子的啊。.

meia 2011-12-10 08:04

[quote]原帖由 [i]longmother[/i] 于 2011-12-10 00:2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7655&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你们自己对经典到底学得怎样啊?真的学到点东西的人,好像不会这样子的啊。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5 编辑 [/i]].

慢吞吞 2011-12-10 09:53

[quote]原帖由 [i]magvalley[/i] 于 2011-12-9 10: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5686&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反观WW上的家长,虽多半从小喊着咸豆腐浆诵读着小红书长大,也极少有文革遗风者,难道儒家经典比红宝书祸害更甚?红宝书里倒是“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 [/quote]

不太对吧. 阿诚写过篇讲食物酶的文章(<思乡与蛋白酶>),说的就是人的胃有适应的问题,从小吃过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了长大后对新食物的接纳度,所以有"胃最爱国"的说法.文化也是一样的.

再者你又如何证明, 在红宝书中接受启蒙的那些人,跟之前以及之后的人相比, 没有更多的文革遗风? 我看恰恰相反,有文革遗风的,很多正是在那个时代接受的启蒙.

这又牵涉到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如果把它当垃圾或毒药,是不会让孩子去尝试的---即便可能牺牲了日后对新文化的容纳度,正如一般情况下,家长不会让小孩去尝试吃垃圾和毒药一样..

magvalley 2011-12-10 11:33

回复 181楼慢吞吞 的帖子

你的说法我完全理解,只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方法上有差异:

看来很多家长有意无意都希望由我们这一代人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清理:

认定儒家即糟粕的,不会让孩子去学,担心孩子学了就变烂了;

赞成从中学习有益知识的,会让孩子学习;

认为传统文化完全是精华的,我没看到有出来表态的,有的话,也不在此讨论。

我前面的帖子,是针对许某人的言论的,不涉及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本人没这个能耐,有一些判断、看法,也是对自家孩子、责任自负,不会与不同观点者争个你死我活)。

许文的谬误,(我认为是谬误,仅此而已),前贴已说了。其实,此君的言论一贯如此,针对“神童”的帖子也是。

《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如果把它当垃圾或毒药,是不会让孩子去尝试的》——这个看法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前半句是说个人理解,后半句是一种定性,定位是垃圾、毒药,但是你没有明确范围,如果范围是“全部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不必在此讨论;如果是有益也有害的,那么也有个不同内容不同理解的差异,也许你认为是精华的,我正好看法相反,反之也一样可能。

你说到了“新文化”,不知道是指什么样的文化,是完全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关的、完全西方、现代化的吗?

文化,在我的理解,除了继承(很大程度是主动的),还有个“渗透”,不管你我如何防范、摒弃,你我共同认定的糟粕也会渗透,影响后世。

继承(主动学习、实践)的具体内容,依各人理解就会有很大差异,其实也不必争论,就算是同一个词语(比如孝敬),也会有不同解读;

渗透、流传下来的,因地域、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等差异,会有不同程度、方式的沉淀。

文化这个东西,靠“反”、靠“清理门户”,都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人、只能尽自己理解,选择自己认为有益的教育孩子,也不排除教孩子知道传统文化中的、现在已经被普遍反对的、但不排除某些群体依然热衷的东西(这些东东相信你我都认为是糟粕),试想,一个孩子,对于某些东东(比如WW家长们一致认定的糟粕),听都没听说过、或者仅知道一个词语并不知其意,你是否可以断定孩子今后肯定不会受其荼毒?反之,如果孩子了解到一定的传统文化内容,你是否断定他们今后一定会受其荼毒?

社会总是会进步的,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每一代都会有足够的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个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糟粕被我们的后代抛弃的。.

子玖妈妈 2011-12-10 14:05

回复 182楼magvalley 的帖子

你还在战斗?岂是佩服两字可以表达的我的敬意?[:sz12:].

franco 2011-12-10 14:09

[quote]原帖由 [i]hxy007[/i] 于 2011-12-7 13: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111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L :L :L 俺承认俺从“四十五斤”中看到了许多“女人的腿”。
你真厉害,怎么联想到我联想到女人的腿的? [/quote]

你误解了,就事论事,我的意思是(不对,应该是你的意思是):《弟子规》里尽是糟粕。而我并没有从中看到多少糟粕。
我是拿鲁迅的文章来做个比喻,呵呵,在此补充解释一下。当然,这个比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很多地方的。.

franco 2011-12-10 14:19

[quote]原帖由 [i]zhudatou[/i] 于 2011-12-7 14: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134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说的对, "也许"这是个方法, 但你拿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室的小白鼠吗? [/quote]

说实话,老祖宗都试了几千年了,我认为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了。当然,开发了百分之多少,这个没人统计过。试试这个总比什么也不试强。光说不练,将一事无成啊。.

慢吞吞 2011-12-10 15:16

回复 182楼magvalley 的帖子

谢谢你这么认真的回答. 不过好像有点跑题阿。

先要更正下我原来的说法(“各位家长到底如何理解"经"),精准表述是:各位家长是否认为“经”重要到需要提醒孩子特意关注的地步?
“开眼看世界”到现在100年都超过了,如真有对孩子来说错过就惋惜的经典,我觉得“经”轮不上。

许认为读经有害,一个可能他认为“经”是糟粕,毒药,当然不能碰;二个可能他认为家长或老师的特殊关照(鼓励孩子读经),可能使“经”在孩子心中从此占有一个不该有的崇高地位,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行为是有害的。前者是个人观点,属个人自由,不同观点可以各自保留;后者的风险难道不存在么?故意屏蔽、隐藏、销毁,和刻意推荐、鼓励、宣扬,都会使事情扭曲。

所以我不认为许立足于他本人对经的理解,发出这样的呼吁,有什么错。

就我个人来讲,既然“经”完全没有重要到需要特别鼓励孩子注意的地步,那就顺其自然,网上资料那么多,想不想学,完全自由,家长老师都不需要参杂其中指指点点。

至于新文化,这个新,跟我文中所说新食物的新,是一个意思。.

Hansson妈 2011-12-10 16:24

回复 174楼meia 的帖子

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印象当中,胡适之后国学方面超过他的好像没有(听说他13岁以前读遍了各类古文文章)。如果胡适当时有其它选择,比如像在他后来的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一样接受白话文教育,我认为他不见得有他后来的成就(当然这仅仅也只是一种假设),我是从这个角度理解"他的国学基础成就了他"。至于他们那批人出国受到文化冲击,那是必然的结果:就是到现在,又有几个留学生能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胡适他们那批人在走出国门之后意识到世界的存在和中国的落后,从而回国后努力改造中国是没错。而在当代的中国,我们是否存在过分重视外语而忽视本国文化的传承、母语思维和表达训练的现象?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小升初。经历过小升初的父母应该知道,各中学主要是看英语和奥数证书,进行英语和奥数考试,语文多半是陪衬,或其分值仅为英语的一半甚至更少。英语只不过对外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已,外语的学习和训练很多是无法代替母语的,因为深度和广度不够。但反过来母语的训练很多方面却是可以代替外语训练的: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语文好的孩子,通常英语也不差;但反过来不成立。我个人的观察结果是,当代社会之所以如此重视英语、忽视语文,实际是一种非常功利思想的结果:英语出国需要、考研需要、进外企需要!致命的是这些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所以,也容易为大家所认同。而母语的训练和文化传承,因为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而难以获得认同甚至因为英语的马太效应而不断受到挤压。实际上,母语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因为在深度上可以做得更深、广度上可以更广,因此,基础可以打得更为厚实,对孩子的作用也就更为持久。学理工专业的有一个现象,就是学工程的上手很快,但发展后劲不足;学理论的,上手会慢,但一旦上手,发展后劲会更足。道理上应该是类似的。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16:27 编辑 [/i]].

zhudatou 2011-12-10 16:53

回复 176楼magvalley 的帖子

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

meia 2011-12-10 18:22

[em11] [quote]原帖由 [i]zhudatou[/i] 于 2011-12-10 16:5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8296&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i]].

meia 2011-12-10 19:03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10 16:24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826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印象当中,胡适之后国学方面超过他的好像没有(听说他13岁以前读遍了各类古文文章)。如果胡适当时有其它选择,比如像在他后来的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一样接受白话文教育,我认为他不见得有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i]].

Hansson妈 2011-12-10 23:21

回复 190楼meia 的帖子

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也非常欢迎列数据、摆事实,反对预设结论、为了捍卫自己已有的立场而辩论!

确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以,对我举的案例,我强调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比对或理解的结果,也难免会有偏颇,但我是用心在观察、在思考、在比对、在寻找方法、并常分析利弊。

实际上,我觉得讨论的目的应是在现实条件约束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很高兴你也有"我们的母语教育差"的共识,在我们不可能解决教育大环境的条件下,怎样改善家庭的教育小环境,这一点可能才是我们这些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的意义所在。很遗憾的是,除了引导孩子自由地大量阅读外,我目前发现还只有陪他诵读些古文经典文章,才能进一步提升他的阅读深度。到目前为止的教育效果,我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非常注意方法,不会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给孩子预留思想空间,注意可持续教育。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我倒是真心愿意听。

母语是一个人思维的基本载体,我相信我们当中能用英语思维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绝大多数人读英语都是先翻译为中文再接受并理解的,英文丰富的信息和文库,我们得要先把它翻译成中文才能输入。从这个意义来讲,英语它只是一个像字典一样的过渡性工具。所以,中文和英语的重要性不在一个层面,但目前的社会现状却是很多时候英语反客为主,占了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地位过高,这种做法会极大制约孩子母语综合能力的发育发展。不过,我赞同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学英语,只是在小升初的地位应该和语文调过来,为语文分值的一半甚至更少;学习方式也以构建英语语言环境、情境对话等方式为主,让孩子在玩耍中,模仿发音、感受英语。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0 23:32 编辑 [/i]].

meia 2011-12-11 01:02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10 23: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8891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也非常欢迎列数据、摆事实,反对预设结论、为了捍卫自己已有的立场而辩论!

确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以,对我举的案例,我强调只是我个人的观察、比对或理解的结果,也难免会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6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1 11:22

回复 191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学习得法的话,下一代完全可以做到英语思维。英语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汉语无法比拟的。.

Hansson妈 2011-12-12 08:44

回复 193楼太平洋 的帖子

在世界大国此起彼伏的兴衰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完全割裂本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得到大发展的。相反地例子却可以看看现在的韩国,因为他们的历史文献及政府公文基本是用汉字,在排斥汉字一段时间后(高峰在上世纪40~70年代),在经过了一代不会使用汉字的痛苦试验和经历后,于2005年,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这本身说明了什么?

至于要做到下一代实现英语思维,简简单单的一句“学习得法的话”真的会误导很多父母。我的孩子像诵读古文一样,接触英语也是比较早的,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几乎是和中文同步进行,到目前为止四年半的小学学习期间,我们上了一年的双语学校,坚持了三年半的家庭外教,目前孩子在他同龄孩子中英语绝对是属于非常好的一批。我们在英语方面投入的费用也远远大于语文。相信目前社会上大部分家庭难以进行这样的坚持和投入。但因为没有日常应用语言环境,只能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孩子阅读和观看原版影像的时间来学习,他要达到英语思维早一点可能在初中高年级或高中阶段达到。就算这样,真要到初中高年级、甚至高中阶段再来实现有一定深度的阅读和思维训练,会错过大量宝贵的语言发育发展期,反而是害了孩子。.

Hansson妈 2011-12-12 08:57

从反对者的声音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有限的反例实际是方法不当。

“拥有睿智的父母(老师)是孩子的福音”这句话又有了一层理解,尤其是没有深度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2 09:39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2 10:21

回复 194楼Hansson妈 的帖子

学英语不等于排斥汉语甚至割裂文化传统。再者,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跟国家发展何关?.

meia 2011-12-12 10:57

[quote]原帖由 [i]Hansson妈[/i] 于 2011-12-12 08:5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90330&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从反对者的声音中,我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有限的反例实际是方法不当。

“拥有睿智的父母(老师)是孩子的福音”这句话又有了一层理解,尤其是没有深度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2 11:03

回复 199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没有个人的发展,何来社会的繁荣(我不喜欢用“国家”这个词)?.

太平洋 2011-12-12 11:19

回复 201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有这么个问题:那么,我要不要牺牲自己的发展,求得国家的自由?

胡适回答说: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可以建立起来的。

这话比较刺耳,但是确实,把“国家”的发展置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实际上就是做了国家的奴才。或者换句话说,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争取个人的发展,就是争取国家的发展。

不存在抽象的“国家的发展”,只有一个个个体的发展。.

太平洋 2011-12-12 11:22

回复 203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并不冲突.

太平洋 2011-12-12 11:29

回复 20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国家(state)往往指政权,社会指个人和各种机构、团体的集合。.

太平洋 2011-12-12 11:32

儒家传统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把“集体”(国家、民族、家乡、宗族等)当作有积极利益的角色并凌驾于个人之上,否认个人的自由发展,造就的只能是平庸之辈。

一群平庸之辈无法构成一个繁荣的社会。.

Hansson妈 2011-12-12 12:25

儒家传统我个人理解最核心的词汇是“伦理”,方方面面的“伦理”网络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浸入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并发挥作用,集体主义、官僚政治、崇尚权威、人情执法等等都是这一关键潜意识的表象而已。与西方的“制度(或说契约精神)”深入每一个人的意识相比,对个体的约束确实更大。因为制度可以明确制定,在明确的制度范围内,个体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而在我们的“伦理”网络,很多是不确定或难以确定的,个体获得的自由度反而更小,当然,也容易形成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体制。有何破解之道?自己有时候瞎想想,但还没有一点点心得。

不过对于孩子教育,我个人态度是自我完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希望他在能力范围内能有所担当。

[[i] 本帖最后由 Hansson妈 于 2011-12-12 13:00 编辑 [/i]].

太平洋 2011-12-12 13:27

回复 208楼Hansson妈 的帖子

中西方的差别不在于中有伦理西有制度;事实是中有伦理有制度,西也有伦理有制度。不同的是此伦理不同于彼伦理,此制度不同于彼制度。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东西推卸给孩子。.

meia 2011-12-12 16:21

[quote]原帖由 [i]太平洋[/i] 于 2011-12-12 13: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9122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中西方的差别不在于中有伦理西有制度;事实是中有伦理有制度,西也有伦理有制度。不同的是此伦理不同于彼伦理,此制度不同于彼制度。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i]].

Hansson妈 2011-12-12 18:49

回复 196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谢谢你的推荐,确实有许多共鸣。
与其在此做些无谓的争论,不如潜水多读些别人的好文章。.

franco 2011-12-13 12:17

[quote]原帖由 [i]太平洋[/i] 于 2011-12-12 13: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391223&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传承传统是大人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成长为能够自立的人才是孩子的事。大人不要把本该自己承担的东西推卸给孩子。 [/quote]

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孩子很快就变成大人了。.

Jack的爸爸 2012-1-27 23:49

[quote]过程令我很困惑,读不懂的东西,怎么背下来。[/quote]

根据个人经验,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不懂的东西背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就是多读而已。而且还可以再一边看其他的书,一边背诵。.

meia 2012-1-28 00:13

[quote]原帖由 [i]Jack的爸爸[/i] 于 2012-1-27 23:4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48220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根据个人经验,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不懂的东西背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就是多读而已。而且还可以再一边看其他的书,一边背诵。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i]].

Jack的爸爸 2012-1-28 00:26

[quote]跟美国日本等国比比,我们的孩子(指平均水平)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责任感欠缺,就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人家。这是不用讨论的事实,不是家长有点自信就可以改变的[/quote]

在了解了一些国外的教育之后,真的很难接受这样的结论。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总是一身的缺点,而看别人的孩子,都是优点,没有一点优点;也有的家长刚好反过来。.

Jack的爸爸 2012-1-28 01:03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2-1-28 00:1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48223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背下来 花得时间太长了。关键是背一个不懂的文章,没什么意思,完全可以做其它有利于孩子认知的事情。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quote]

说个小事儿。今天小朋友在读《庄子》,读到“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小朋友说:”我知道‘改容更貌’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把他的理解说了一遍,听起来挺对的,于是表扬了他。小朋友还问:”‘子无乃称’是什么意思“,顺便就告诉他了。小孩子不问基本不给解释,除非很有意思的段落。

其实所谓的读经,就是”朗读“而已,背诵仅仅是结果,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背诵去的,读多了,自然就会背诵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会说,”这里我会背诵了“,就不看书开始背诵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很有成就感。

另外对于读经还有一个误解的地方就是读经让孩子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其实没有哪个读经的孩子成天读的,我们小朋友每天半个小时。有充分的时间做各种事情。鲁迅把喝咖啡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小朋友是把看电视的时间花在读经上了。

其实读经的问题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有三个争议的地方:1 四书五经和老庄等中国传统经典需不需要学。2 如果要学,什么时候学。如果不能学,那么应该学什么。3 如何学。

这个帖子里面这三个争议的地方,都有网友讨论到了。

有的朋友认为要学,有的朋友认为都是糟粕不能学。个人理解是,看一本书或者一个人说的话,至少要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从字面上理解,对于当代有没有意义;第二,放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那句话或者那本书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么背后的精神是什么,根据这样的精神,在当代应该如何发扬和运用。

最近有几点体会:
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论历史,其实他是想影射当代。这时必须要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细节,才能判断他说的内容。

[[i]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10 编辑 [/i]].

meia 2012-1-28 01:18

[quote]原帖由 [i]Jack的爸爸[/i] 于 2012-1-28 01:03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482244&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说个小事儿。今天小朋友在读《庄子》,读到“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小朋友说:”我知道‘改容更貌’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把他的理解说了一遍,听起来挺对的,于是表扬了他。小朋友还问:”‘ ... [/quote]

[[i] 本帖最后由 meia 于 2012-12-6 17:27 编辑 [/i]].

Jack的爸爸 2012-1-28 01:29

[quote]我非常感谢有机会看到“萧愚--站高一线看教育”,其中有关“慧商--高级思维”这一部分的博文让我感受很深,下面转一篇文章给你看看,文章名为“艰苦的第二次开窍”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yqa.html[/url]

读经没什么不好,但是也真的没有多好,毕竟对我们思维的发展没有更好的作用。我们自己当年局限于各种条件没有能够尽早开窍,多多少少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点我的个人感受跟萧愚一样。那么现在如果有其他好的方法和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尽早升级到高级思维,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纠结在这个“经”上面呢。[/quote]


萧愚的文章,我追踪过多年,他开博之前的文章也看过。他认为他已经第二次开窍了,说”你就像知道了另外一个世界的语言,知道了孔孟老庄,马恩列毛这些人究竟在想什么。“ 说实话,个人并没有觉得他到达这个境界,而且,在他的其他文章里面还没有看到他有这样的深度。

而且在这篇博文中也没有讲到如何升级到高级思维,如果升级高级思维,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会怎么样的。萧愚提到逛各种论坛,每天的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可是看得懂是一码事儿,自己会想是另外一码事儿,经得起讨论和批判更是另外一码事儿。

另外萧愚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养小孩的经验。所以判断有没有操作性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不过相对于网上的很多育儿专家,萧老师的博文还是很有参考的意义的。

[[i]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49 编辑 [/i]].

Jack的爸爸 2012-1-28 01:42

[quote]”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论历史,其实他是想影射当代。这时必须要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细节,才能判断他说的内容。“

这些孩子怎么能搞清楚吗?[/quote]

这几点不是让小小孩去判断的。是我自己的体会,是我自己去做判断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孩子大一点,倒是可以尝试讨论一下。关于和孩子的讨论,水之形老师谈过一些,讲得非常好。

比如弟子规里面的,”晨则省 昏则定“。有朋友讲,这是糟粕,现代社会这么忙,而且有时孩子还住校,经常出去活动,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做不到的事情让小孩子去做,不是糟粕是什么。类似的有好多。

其实,这句话可以从农业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背后的精神,放在现在不是”good morning“和”good night“吗?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讲得非常好。建议那些认为中国孩子没有礼貌,也认为弟子规等是糟粕的朋友们看一点蔡老师的讲座。如果看过了,还认为是糟粕的朋友请无视这个建议。

[[i]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28 01:45 编辑 [/i]].

猫猫妈妈 2012-1-30 10:36

回复 21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非常有理,很受启发:handshake.

sherinajl 2012-1-30 19:47

幼儿读经没什么好处。青少年,怎么读,都是本题以外的其他话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弃之不理的确可惜,但今天确实很难教,我们这代家长自己也没有多少能力读古文。如果有良师和好的学习氛围,我也很希望自己孩子受受熏陶。受传统文明教化的行为言谈之气质,据说在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不知他们那里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的。.

Jack的爸爸 2012-1-30 22:07

[quote]幼儿读经没什么好处。青少年,怎么读,都是本题以外的其他话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弃之不理的确可惜,但今天确实很难教,我们这代家长自己也没有多少能力读古文。如果有良师和好的学习氛围,我也很希望自己孩子受受熏陶。受传统文明教化的行为言谈之气质,据说在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不知他们那里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的。[/quote]

这位网友的重点在第二点上面,既什么时候读的问题。“要不要学”已经不是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很大的问题。看看读经的幼儿就可以了。我了解一些,不过样本不大,不能以偏盖全,也没有统计数据。不过从我们家孩子的情况来看,是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我们才会每天花半小时读经,刚好3年了。

另外说到中国文化,个人真的没有觉得台湾保有的比较好。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是在中国本土产生或者吸收外来文明后发展出来的文化。儒释道法墨等灿烂的中国文化属于农耕时代,而现在是工业时代,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不在吸收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去发扬和诠释,并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工业时代文化,那么中国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地理、文化、政治、气候、物产等),中国本土不能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前从农耕社会自发的进入工业社会,但现在经过几百年的血和火、千万人头落地,我们终于开始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但是现在看起来非常复杂,农耕农业、现代化农业、轻工业、机械重工业、核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等共存,一部分很落后,一部分追赶,还有一部分世界领先。

工业化过程肯定很曲折、有时候可能会倒退,必然要从古代典籍中吸收养分,但是回到农耕时代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这个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文化就是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么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i]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30 23:16 编辑 [/i]].

Jack的爸爸 2012-1-30 22:38

[quote]原帖由 [i]kathyzhang0703[/i] 于 2012-1-30 09:51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485021&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管萧愚自己的思维在哪个阶段,他提出的这个有关思维的观念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记得前几天一个主日学里的牧师讲到有关goal这个话题,提醒大家要认清并关注目标,就不会被日常的一些杂事蒙蔽,还是很有道理的。 [/quote]

您说的对,要有目标。其实不管牧师、教师还是导师,都会提醒我们要有目标。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我并没有否认萧老师的博文可以提供借鉴,萧老师的博文我一直学习的。想说的是说要慎重,要考虑到一些可操作性方面的因素。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占有材料,这一点萧老师往往忽略了。也许是我忽略了萧老师曾经强调过,也许萧老师没有认为占有材料是重要的。窃以为一个人不懂历史、地理、文化、军事、政治和经济,没有社会经历和思维训练,是很难做到有高级思维的。所以高级思维或者称为批判性思维不是目标,而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思维训练的自然结果。

当碰到一个问题时,如果不从各个方面去考虑,是做不到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的。我们分析问题只能从已知的已知去分析,而不可能去未知的已知出发的。如果我们已知的已知越少,未知的已知越多,分析问题越不可能全面和接近事实。有人认为材料的占有可以依靠搜索引擎,从搜索引擎上面可以搜索到一切。但是搜索引擎只能部分解决已知的未知,甚至不能完全解决,因为互联网上信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不能解决未知的已知;而且搜索引擎太商业、太政治化,受到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个人理解,为什么古人先读经不讲解,等到背诵一定量,年纪也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开始讲解。其原因就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在幼儿时,记忆力好,思想相对纯洁,思辨能力弱,这时尽量多的占有材料。等到13-14岁之后,记忆力下降、思辨能力增强,这时开始讲解,这就是思维的训练,同时辅以历史、地理、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书籍的阅读。当然这是农耕时代的优秀教育方法。工业时代有待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工业时代的优秀的教育方法。

可惜的是我自己明白的太晚了,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现在正努力补上知识这一课。自己小孩子的培养方面,广泛的兴趣、广博的知识和背诵几部经典是第一步。

从旺旺上学到很多东西,也和网友们分享一点心得。

[[i] 本帖最后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1-30 23:04 编辑 [/i]].

Jack的爸爸 2012-1-31 13:24

[quote]现在的社会毕竟不同于农耕时代了,而且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不光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有国外文化的精髓,所以不管是读中国的经还是国外的经(圣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长成一个完整的人。至于怎么读?何时读,全在父母的想法和功力。[/quote]

您说得对,需要了解国外文化。国外的文化对于如今的中国就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需要研究和吸收的。英文的圣经也在我们的读经计划里面,不过我自己还没有想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quote]
我更偏向于国外的一些观点,比如open mind, 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这些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但是我希望能早早地传递给孩子,可能这些观念在中国的经里也有论述,只是我的中文底子太弱。[/quote]

我猜测,这里的国外应该指发达的国家吧,可能范围更小,如美国、英国。其实美国公司可能是我接触过的最开放的公司,我也很喜欢。如果把美英公司内部治理的文化吸收了,并传递给小孩子,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等。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泛化到各个领域。

从最最现实的角度去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古文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多读一点,对考大学有好处。除非小孩子不参加高考或者打算移民的。但是就算移民了,在美国很多人学中文的环境里,如果移民小孩子的中文又比不上美国小孩,那岂不是杯具了。

您说的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典籍里面都能找到。

例如open minded。论语里面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庄子里面,谈论大葫芦用法的故事,不龟手药的故事。

例如How to agree what you disagree。可能有好多做法。

资治通鉴有这么一个故事。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畮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抄一段别人的解读

“汉武帝设立自己的近卫军,期门军;建上林苑。

水评:

期门军的儿郎,个个都是骑射高手,且人数没限额,最多曾达到上千人。上林苑是一个天然的猎场,其中有鹿、野猪、狐狸、野兔、熊等多种野生动物。

骑射、打猎,正是匈奴儿郎从儿童成长为战士的唯二法宝。(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明白了吗?这是汉武帝在向匈奴人学习呢。当然啦,面积有限的上林苑不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农耕出身的人也不是游牧出身的人,但是,像不像,三分样,学习怎么着也比不学习,强一点儿吧。不得不感叹一下,咱们的山寨精神那也是历史悠久啊。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林苑狩猎是小学水平,草原征战是大学水平,汉家儿郎总不能不上小学,就直接读大学吧,他们要是有那两下子,何苦和亲来着。

同时,上林苑也是关中地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的产出、手工业的原材料、各种副业的收入,足以让该地区的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汉武帝一声令下,这些人只好领了拆迁费,去他处另寻生路。

放在今天,约等于是把长三角改造成一个军事训练场,同时,把该地区所有的人迁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代价……,汉武帝知道不?

知道。

东方朔给他掰饽饽说馅儿,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拿历代昏君恣意妄为所酿成的苦果来吓唬他,汉武帝却不为所动,依旧建了上林苑。深有意味的是,汉武帝同时还给东方朔升了官儿,并且还赏赐给他一百斤黄金。

不得不说,刘彻这小子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既不因为眼前付出的代价,而放弃远大的目标,又不因为远大的目标,而阻塞眼前的言路。”.

Jack的爸爸 2012-1-31 14:59

回复 227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过奖了,知道自己空白的地方太多了,正在努力补课中。.

水之形 2012-1-31 15:44

[quote]原帖由 [i]meia[/i] 于 2012-1-28 01:18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482247&ptid=4797622][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1 看书或者看事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的世界环境去看。
2 如果不拥有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很容易受骗。这里说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细节,而不是结论性的东西。
3 如果一个人在谈 ... [/quote]
meia,这正是孩子们应该通过十二年教育学到的本领啊。如果有这个本领,也就不枉寒窗苦了。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分数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