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yik 2011-1-6 10:17
提倡雅言尊重方言
提倡雅言尊重方言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周振鹤
按照最一般的说法,中国现有七大汉语方言。其中最大的是北方方言,从东北的黑龙江到西南的云南,都大致通行这一方言,普通话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南方方言则有六种,即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与客方言,只流行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这些方言之间以及这些方言与北方方言之间通话都存在问题,所以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远到明朝,中国就通行着一种官话,用以沟通不同方言之间的交际。这里的“官”具“公共”的含义,并非官员的意思。当时的官话也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虽然不是人人都讲得很好,讲得不好的人有时被嘲笑为“蓝青官话”,但究竟还是能作为交流的工具。清代雍正年间,又专门在福建办有许多正音书院,为的就是帮助福建人讲好官话,否则皇帝都听不懂来自福建的大臣的话语了。所以今天的推广普通话其实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的。
实际上南方方言区的人,尤其是吴方言与闽方言区的人,因为交际的需要,加上这两种方言与北方方言差异较大,对于学习普通话有相当的自觉性。你现在到厦门与福州去看看,普通话十分流行。在厦门大学里,甚至厦门人之间也用普通话交谈,原因是许多新名词与科学学术用语用闽南方言读不出来或读起来不方便,索性大家讲普通话。即使在台湾,在用台语(实即闽南话)交谈时,也常常插入一些国语用词,否则难以表达准确的意思。在吴方言区也有同样的现象,平常谈话也许用方言,但开起会来,也多用普通话。数十年来,推广普通话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这个推广工作自然应该继续下去,使全国人民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不过目前也出现另一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感到有点遗憾。那就是不少方言区的小孩都不大会,甚至不会讲父辈的方言了。表面上看这种现象与国计民生似乎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却是会把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也随着方言丢弃了。中国是一个有着博大文化的国家,这一文化的伟大除了有悠久历史的积淀以外,还因为有丰富的地域色彩。即以戏剧而言,除了京剧以外,还有极其出色的地方戏。这些地方戏都是以方言演唱的,方言一旦消亡,地方戏也就会跟着寿终正寝了,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的损失。至于各地方言的精细微妙处,在调侃中,在幽默里,在詈骂时,都有普通话不能表达的地方。而且从感情上说来,乡音是最令人魂牵梦萦的,游子回家最想听到的就是人情味十足的乡音,而乡音正是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即使是北京方言也不能说就等于普通话。事实上在同一北方方言中,也存在地域的差异,东北方言与北京话自然可以通话,但那味道显然不同,否则东北小品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的。但目前连北方方言也在迅速的同一化,如天津话有人觉得太土,今天的天津青年也有许多不说它,而改说普通话的。其实方言并无土洋高低之分,被上海人一度看不起的“江北闲话”,在民国的时候,还是国语的候选语种之一呢。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正在经历的现实,但文化全球化恐怕是没有那一个民族愿意看到的前景。语言不止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文化方面总希望看到多彩而不是单一的面孔。因此我们在强调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方言,否则等到多彩的文化丢失以后,要找回来就很难了。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方言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应该顺其自然,不必强力挽回。但在目前,至少我们还应尊重方言,不必因大力推广普通话而人为地使其过快地消亡。为此之计,我以为提倡普通话与方言的并行是可取的态度。先秦时代,将中原地区通行的语言称为雅言,我以之来作今天普通话的雅称,所以主张“提倡雅言,尊重方言”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