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mzhehome 2010-10-23 01:26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据《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导,今年10月,中国小学语文教材陷入一场新的“杜撰”、“造假”风波,并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近日,一个由17名浙江省语文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炮轰”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任意篡改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被该研究团体批为“臃肿而赘余”。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本来只有6句30个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在课文中,被加入了“写作背景故事”,叙写了作者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课文还配了3幅彩图,相关教案中表示这3幅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

“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对此的评价是“原来琅琅上口的《游子吟》,被费尽心思地包装起来,仿佛农民家里新买了空调,室内机上颇费气力加做的木套,沾沾自喜以为是伟大的发明,其实臃肿而赘余”。

垃圾课文比三聚氰胺危害更深远

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大陆权威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炮轰上海小学语文课本恶意篡改和剽窃他人文章,是垃圾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言论一出,即刻引起网友的几百条跟帖———小学语文教材选用文章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叶开发现上海小学三年级课本有一篇没有署作者名的“课文诗”《信》写得非常糟糕,交杂着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想像,四年级第二册课本的四十篇文章,只有一篇署作者名,其他的大部分是剽窃和篡改的。

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一颗小豌豆》被篡改,叶开称之为“削足适履”。

他认为,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名家名篇选入课本,根据时代的要求适当编辑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编撰者以“削足适履”的手法,把固化的表达方式、 遣词造句甚至是思想方法强加进名家名篇,伤害到原文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那就不是教育的初衷了。

叶开质问道:经典作品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和领悟力的提高而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如果为了孩子的理解力,是不是可以把中国人背诵了1300多年的李白的《静夜思》改为小孩子戏说的“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呢?王安石的名句可不可以改成 “春风溜跶江南岸”呢?

叶开表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因为这是从小孩的课本开始的做假,山寨大国的根源就在这里。教材做假,而且大量做假。还包括公开课做假,评估做假,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忙着做假,他们长大了会怎么样?”

教材亲情名篇被指“假大空”

由17名浙江省语文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对国内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研究,发现部分课文存在假大空现象。该研究小组不久前出版了《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研读报告,指出《陈毅探母》查无实据,《乌鸦反哺》不符合自然规律,《小蝌蚪找妈妈》里面的“青蛙妈妈”抛弃子女,是不是太冷漠。

报告作者认为,尽管它们讴歌了亲情美德,但要么编造痕迹太重,要么思想老旧。该报告主要作者郭初阳、蔡朝阳等表示,批判是为了“让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字形象伴随孩子左右,为生命打下温暖、厚实的底色。”

此外,《爱迪生救妈妈》也被研究小组作为教材“杜撰”的例证。

网友“清风”说:爱迪生利用光学原理,让母亲在光明中顺利地完成了手术,这个故事让许多孩子深受触动。如今,郭初阳做了回揭穿“皇帝的新衣”的“孩子”,他告诉您,您的这些历史记忆中的美好画面,有些是不存在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些画面是被别人PS过的。但PS的理由,不是像“正龙拍虎”的周正龙般为了赤裸裸的利益,而是要对您进行良善的教育。这样的理由总让人有些不舒服,套用一句话,就是“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陈毅探母》剽窃《二十四孝》遭痛批

小学课文《陈毅探母》的故事,郭初阳查询元帅陈毅有关资料后发现内容与历史情况不符,他还发现,在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陈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质的一则故事——《涤亲溺器》。该故事描写了身居高位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侍奉母亲竭尽孝顺,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的感人事迹。

《陈毅探母》的假故事遭到众多网友的痛批,网友认为,假故事无法承载真道理,教材不能用虚构的美德“绑架”孩子,教材做假是忽悠孩子,任何歪曲、篡改、杜撰、拔高得来的“善意谎言”,都是对童年信仰的欺骗。

作者江南醉发表“诘问《陈毅探母》:亲情可杜撰?真实可编造?”的文章指出,“如果一本教材被视为‘权威’和‘统一’,并且不容置疑,进而放到高高的神坛上,才更让人揪心和恐惧。”见贤思齐,疾恶扬善,这种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应该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任何歪曲、篡改、杜撰、拔高得来的“善意谎言”,都是对童年信仰的欺骗。

“试想一下,深深感染自己的课文,竟然是无中生有的伪作;顶礼膜拜的事迹,原来并不曾真实存在。这种挫败感和荒谬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作者孟木二梓在红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撒谎教材”是“撒谎作文”的罪魁祸首。
  
作者表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用文章中的“道”(思想)来教化人。但问题在于,这个“道”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通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来 “精心嫁接”。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如果其中充斥着许多内容失实、无限拔高的文章,对孩子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危害无疑是巨大而可怕的.

mzhehome 2010-11-12 15:43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据《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导,今年10月,中国小学语文教材陷入一场新的“杜撰”、“造假”风波,并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近日,一个由17名浙江省语文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炮轰”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任意篡改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被该研究团体批为“臃肿而赘余”。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本来只有6句30个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在课文中,被加入了“写作背景故事”,叙写了作者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课文还配了3幅彩图,相关教案中表示这3幅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

“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对此的评价是“原来琅琅上口的《游子吟》,被费尽心思地包装起来,仿佛农民家里新买了空调,室内机上颇费气力加做的木套,沾沾自喜以为是伟大的发明,其实臃肿而赘余”。

垃圾课文比三聚氰胺危害更深远

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大陆权威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炮轰上海小学语文课本恶意篡改和剽窃他人文章,是垃圾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言论一出,即刻引起网友的几百条跟帖———小学语文教材选用文章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叶开发现上海小学三年级课本有一篇没有署作者名的“课文诗”《信》写得非常糟糕,交杂着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想像,四年级第二册课本的四十篇文章,只有一篇署作者名,其他的大部分是剽窃和篡改的。

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一颗小豌豆》被篡改,叶开称之为“削足适履”。

他认为,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名家名篇选入课本,根据时代的要求适当编辑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编撰者以“削足适履”的手法,把固化的表达方式、 遣词造句甚至是思想方法强加进名家名篇,伤害到原文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那就不是教育的初衷了。

叶开质问道:经典作品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和领悟力的提高而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如果为了孩子的理解力,是不是可以把中国人背诵了1300多年的李白的《静夜思》改为小孩子戏说的“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呢?王安石的名句可不可以改成 “春风溜跶江南岸”呢?

叶开表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因为这是从小孩的课本开始的做假,山寨大国的根源就在这里。教材做假,而且大量做假。还包括公开课做假,评估做假,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忙着做假,他们长大了会怎么样?”

教材亲情名篇被指“假大空”

由17名浙江省语文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对国内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研究,发现部分课文存在假大空现象。该研究小组不久前出版了《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研读报告,指出《陈毅探母》查无实据,《乌鸦反哺》不符合自然规律,《小蝌蚪找妈妈》里面的“青蛙妈妈”抛弃子女,是不是太冷漠。

报告作者认为,尽管它们讴歌了亲情美德,但要么编造痕迹太重,要么思想老旧。该报告主要作者郭初阳、蔡朝阳等表示,批判是为了“让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字形象伴随孩子左右,为生命打下温暖、厚实的底色。”

此外,《爱迪生救妈妈》也被研究小组作为教材“杜撰”的例证。

网友“清风”说:爱迪生利用光学原理,让母亲在光明中顺利地完成了手术,这个故事让许多孩子深受触动。如今,郭初阳做了回揭穿“皇帝的新衣”的“孩子”,他告诉您,您的这些历史记忆中的美好画面,有些是不存在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些画面是被别人PS过的。但PS的理由,不是像“正龙拍虎”的周正龙般为了赤裸裸的利益,而是要对您进行良善的教育。这样的理由总让人有些不舒服,套用一句话,就是“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陈毅探母》剽窃《二十四孝》遭痛批

小学课文《陈毅探母》的故事,郭初阳查询元帅陈毅有关资料后发现内容与历史情况不符,他还发现,在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陈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质的一则故事——《涤亲溺器》。该故事描写了身居高位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侍奉母亲竭尽孝顺,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的感人事迹。

《陈毅探母》的假故事遭到众多网友的痛批,网友认为,假故事无法承载真道理,教材不能用虚构的美德“绑架”孩子,教材做假是忽悠孩子,任何歪曲、篡改、杜撰、拔高得来的“善意谎言”,都是对童年信仰的欺骗。

作者江南醉发表“诘问《陈毅探母》:亲情可杜撰?真实可编造?”的文章指出,“如果一本教材被视为‘权威’和‘统一’,并且不容置疑,进而放到高高的神坛上,才更让人揪心和恐惧。”见贤思齐,疾恶扬善,这种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应该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任何歪曲、篡改、杜撰、拔高得来的“善意谎言”,都是对童年信仰的欺骗。

“试想一下,深深感染自己的课文,竟然是无中生有的伪作;顶礼膜拜的事迹,原来并不曾真实存在。这种挫败感和荒谬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作者孟木二梓在红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撒谎教材”是“撒谎作文”的罪魁祸首。
  
作者表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用文章中的“道”(思想)来教化人。但问题在于,这个“道”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通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来 “精心嫁接”。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如果其中充斥着许多内容失实、无限拔高的文章,对孩子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危害无疑是巨大而可怕的.

orange_li 2010-11-12 15:58

不作评论。.

翼mm 2010-11-13 11:10

没有啥事经得起深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