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一杯倚清风 2010-8-22 22:12
与鸟儿自由“交流”的女孩
与鸟儿自由“交流”的女孩
——记卢湾高级中学学生张璐的“绝技”
2010年8月22日 05:科教卫新闻·聚焦世博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薇
--------------------------------------------------------------------------------
本报记者 彭薇
暑假的清晨,闵行体育公园林地里,一个女孩盘腿而坐,正在“数鸟儿”:树麻雀、乌鸫、白头鹎……腿上放着笔记本,不时记下什么。半小时后,她又跑到河岸边蹲下,细细地观察鸟儿戏水的姿态……
女孩名叫张璐,在卢湾高级中学读高三。爱鸟近乎“成痴”的她,跑遍了申城的山林、田野、水边,为的是寻鸟、观鸟、听鸟。
张璐有个“绝技”:听到鸟鸣,就能准确辨别出是什么鸟。她说,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聚集于枝头,翱翔于蓝天,用悦耳的歌喉美化着大自然,给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听鸟,辨得出鸟儿“情绪”
张璐像介绍老朋友似的报出一长串鸟名:树麻雀是顽皮的精灵,经常成群结队地撒野吵闹;黄颊山雀则喜欢站在云杉枝顶孤独地唱情歌,而灌丛里的栗耳凤鹛总是成双入对地出现。鹞巍⒑诹吃腽獭白愈恕…很多鸟儿名字记者闻所未闻,但张璐却可娓娓道来……
对她来说,听鸟儿歌唱是最惬意的事。 “雀叫‘啾啾’、‘唧唧’,鹊鸣‘啧啧’、‘喳喳’,燕儿的叫声总是很柔情缠绵,给人‘呢喃’的感觉。”她还能听得出鸟儿的“情绪”——拖长调的鸣叫是吃饱睡足了;叫声百转千回、忽高忽低,那是它们在唱歌;而急促短暂、仅有一声的鸣叫,有可能是它们饿了,或者是自己的领地被别的鸟儿侵占了,有时群鸟还会为争夺食物叽叽喳喳地 “吵架”,很有意思。
一天大清早,在共青森林公园,张璐看到灰喜鹊、树麻雀和画眉站在三棵树上 “传情”,“它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极了在打电话”。张璐“翻译”道:灰喜鹊心情不好,很聒噪地叫着,画眉用独特的转调嗓音和灰喜鹊打招呼,似在说“你好”,树麻雀听见了叽叽喳喳地“凑热闹”。“三种鸟儿这么近距离‘沟通’,很难得!”张璐开心地拍下了这一刻。
张璐还给各种各样的鸟儿取了“别名”:百灵、画眉、绣眼、红蓝点额,它们大都体态轻盈、羽毛鲜艳、歌声婉转,是“无冕歌王”;金雕、白尾海雕、红隼有着弯曲锐利的喙、爪和敏锐的眼睛,捕食猎物有一手,是“空中雄鹰”;啄木鸟、杜鹃和夜莺,它们是鸟中的“攀援高手”,凭借强健的脚趾和坚韧的尾羽,让身体牢牢贴在树干上……
观鸟,一站就是两三小时
“我家推门就可见田野、树木,抬头可见屋顶上燕子衔泥做窝。”在闵行区曹行镇长大的张璐,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情感。看见叫不出名的鸟,好奇的小张璐总要问父母,可父母总是答不上来。从7岁起,张璐就四处搜集关于鸟的图片和资料,总爱找有鸟儿欢叫的地方玩。读小学和初中时,她参加了几次全市少年鸟类识别竞赛,捧回一、二等奖。
考入卢湾高级中学后,一次与上海鸟类权威专家的偶然相遇,让张璐对鸟儿从“原生态”的喜爱,发展到专业研究。
去年暑假的科技夏令营里,华东师大生命科学院唐思贤教授带来了几个鸟类标本,张璐指着其中一个,随口报出学名“燕隼”。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唐教授非常吃惊:“很多生态学研究生都不一定认得这种‘冷门鸟’,你真的很棒!”唐教授觉得张璐是块“料”,鼓励张璐“深究”,思考鸟类和生态的问题。
就这样,张璐带着研究课题,正正经经地“观鸟”了。学校破例允许她每周四上午缺一两节课,去校外实地考察。科技老师姚敏还给她当起了“专职”司机。
观鸟,第一步要“调时差”。张璐说,鸟儿有自己的“作息表”,清晨五六点和黄昏时往往最欢快。大冬天时,天还墨墨黑,张璐五点就起床了,“看着寝室同学香甜地打着小呼,真不想爬起来,每次都是咬牙硬挺着。”可是到了公园,听见鸟鸣声,张璐所有的困意都一扫而光,马上精神抖擞起来。
观鸟要定点采样,长时间地呆在某处,观察各类鸟的栖息习性和飞行痕迹。张璐和姚老师从西边的西郊绿地、长风公园,到东边的世纪公园,再到东北的杨浦公园、黄兴公园,南边的上海植物园等,跑遍了近20个公园和绿地,有时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一年的专业观鸟“生涯”,张璐不仅熟悉了三十多种在上海生活的常见鸟,更会寻找合适的观鸟区,最让张璐意外的是,一次在延中绿地的棕榈树上,她发现了棕背伯劳。“这种鸟是猛禽,需要很大的领地范围,不常出现在市区”。观察周围地形后,张璐发现,延中绿地大多被针叶林“包裹”着,是天然的隔音屏障,减弱了道路车辆噪音,给鸟类创造了非常适宜的 “原始”环境,“这证明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将远郊的鸟儿拉回到市中心”。
护鸟,别把它们都吓跑了
“我觉得,外国的小鸟叫得特别欢。”张璐曾参加市记协组织的“小记者团”美国和日本文化之旅,爱鸟的她,在国外也总是“条件反射”地搜寻鸟儿的身影。她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在美国和日本,很多鸟儿就在你身边,鸣叫声听起来很清亮;而在上海,总感觉鸟儿离人很远,叫声忽断忽续,有时还特别低沉。
“鸟儿是否生活得自在,和它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有关。”张璐说,在日本北海道等地的公路两旁,几乎都是大片大片的树木,就像“原始森林”,可以看见大量的鸟儿飞来飞去,而中国城区更多的是“水泥森林”,很难看见这样的场景。
张璐在分析一些公园和绿地的观鸟数据时,发现“平均道路宽度”会影响鸟类行动。比如,黄兴公园和长风公园道路较宽敞,晨练人群多,由于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鸟儿较少。而杨浦公园有特定的晨练区域,绿化区道路较狭窄,通行的人不多,鸟儿愿意在此栖息。张璐说,为给鸟儿创造宜居环境,“城市里应该多一些绿地,让鸟儿自在活动。公园的水域别光顾着‘景观化’,可以设计得开阔些,让河岸与草坪衔接,真正成为鸟儿栖息地。”
“除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在东京的竹林、纽约的皇后区,张璐都能和鸟儿自由“交流”。“它们安心地环绕在你身旁,海鸥就在眼前飞来飞去,有时夜莺停在你的肩头,感觉美极了!”回国后,小张璐却为鸟儿的生活忧心,“在国外,人会给鸟‘让路’,久而久之鸟儿对人没啥戒心,‘惊飞距离’比较短;而在上海很多地方,只要有鸟儿停在地上,人们就马上奔过去,把鸟儿吓跑了。”
前不久,张璐去了趟世博园,在波兰馆旁边的一栋小建筑里看见了一道独特景观:墙面四周贴上了逼真的树林图片,引来几十只小麻雀欢快地叫着。“旁边人来人往,感觉‘蓝天、森林、鸟儿、人流’组成的画面特别美,那种和谐妙不可言。”只可惜,这还只是“人工的画面”,并不是真正的自然景象。
“希望世博会倡导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能早日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实现。”新学期升入高三的张璐,准备报考华东师大的动物学专业,将来做一个专业的鸟类保护工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