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yi1968 2010-3-2 23:07
ZT 嘉兴免费方言培训班受追捧
“大爹”、“亲妈”、“内啦”、“嗯牙”、“伊啦”……这些地道的嘉兴方言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一个外地人来猜测意思的话,肯定会闹出不少笑话。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一所成人学校就别开生面地开办了一个嘉兴方言免费培训班,不料,一开班便受到新嘉兴人的欢迎。
镇长助理的困惑
说起开办方言培训班,不得不说一个叫朱娅的新居民。该校杨校长说,朱娅以前是该校的一名老师,后来调到镇上担任副镇长助理,就经常要与村民打交道。可嘉兴方言她听不懂,只能让同事“翻译”。甚至有时她说普通话,村民们就觉得她“摆架子”。
朱娅到嘉兴已有8年,以前在学校做老师,觉得不会说嘉兴方言没关系。可自从调到镇上工作后,她越来越发现嘉兴方言的重要作用。所以她就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嘉兴方言,这样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一次偶然机会,朱娅遇见了杨校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朱娅的困惑,说到了杨校长的心坎上。不久前,学校的一次新居民调查,发现95%以上的新嘉兴人听不懂更不会说嘉兴方言。
教师家访难沟通
方言对于新居民来说,就像一门“外语”。如何掌握这门“外语”,就连中小学老师都感到为难。杨校长说,经过调查,他发现镇上一些学校的外来老师最希望有个培训班。
杨校长说,现在嘉兴很多乡镇中小学老师都是外地来的,家访时,最苦恼的就是不会说方言。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而乡下的老辈很少会说普通话,这样就给每次家访增添了难度。一位张姓老师说:“听不懂家长说什么,家访也就失去了意义。”
杨校长说:“之所以开办培训班,就是希望为老师做点事。”
深受新居民追捧
去年底,培训班正式开班。让杨校长意外的是,除了一批自愿报名的教师外,还来了一些机关和企业没有预先报名的新居民。
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是余新镇上一个有2000多名员工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曹淑蓉来自四川,她就是自发来听课的新居民:“我把嘉兴当作第二故乡,当然要学习故乡话,这样就能更好地与本地职工交流,而且生活中也增添了趣味,以后去菜场买菜,讨价还价也有优势。”
杨校长说,曹淑蓉已经向学校发出邀请,希望学校能将方言培训班开进企业,为企业外地员工进行一个系统的培训,这样也有利于她以后的工作管理。张世新 冯成
[[i] 本帖最后由 yiyi1968 于 2010-3-2 23:09 编辑 [/i]].
yiyi1968 2010-3-2 23:07
ZT 不妨对“老嘉兴”免费培训普通话
真要加快新老嘉兴人的融合,不妨,一边对新嘉兴人培训嘉兴方言,一边对“老嘉兴”培训普通话,岂不事半功倍?
写下这个题目,缘自晚报关于方言培训班的连续报道。报道说,近日在南湖区余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50多名新嘉兴人参加了嘉兴方言的免费培训,也摆开了新嘉兴人学习嘉兴方言的阵势。
笔者曾在很多省市生活过,对于听不懂一个地方的方言的人来说,别说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就是平时的人际交往,也是十分不便的。早在几年前,广东民工潮汹涌,也曾掀起学习粤语的高潮。现在,嘉兴的新嘉兴人多了,并且有部分新嘉兴人还有在嘉兴安家落户的想法,此种语境下,免费给新嘉兴人开办培训班,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嘉兴,出发点显然是好的。但是,新嘉兴人如此积极,老嘉兴人也应该主动。比如,针对现在一些老嘉兴人不习惯说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或者不分场合、对象,张口就说嘉兴方言的现象,是否可以考虑给“老嘉兴”也开个免费普通话培训班?
这绝不是借题发挥,跟免费为新嘉兴人开办嘉兴方言培训班唱“对台戏”,而是感觉免费为“老嘉兴”开设普通话培训班非常有必要。按人口比例来说,新嘉兴人的占比已经很大了。嘉兴人是宽容而热情的,平时对新嘉兴人也很友善,倘若老嘉兴人真不会说普通话,跟新嘉兴人打起交道来,一样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倘若老嘉兴人会普通话而不跟新嘉兴人说普通话,在选择说普通话还是说嘉兴方言上较劲,则会让新嘉兴人误解为对他们的不尊重。让其误解,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说了,现在到处都张贴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标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普通话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学习普通话更符合历史潮流。要不,我们一些习惯说方言的“老嘉兴”,也不会任凭孩子在自己面前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们都意识到嘉兴已经日趋开放了,怕孩子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另外,嘉兴人也有走出去的,倘若真不懂普通话,这不是很别扭吗?免费为他们开办培训班,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让新嘉兴人融入嘉兴,其实也不是只有让新嘉兴人学好嘉兴方言才能做到,老嘉兴人学好了普通话,习惯了在公共场所讲普通话,跟新嘉兴人讲普通话,不也是一样的沟通和交流吗?毕竟,方言有着极深的地域和历史渊源,不是几堂形式上的免费培训课就能学好的,真要加快新老嘉兴人的融合,一边对新嘉兴人培训嘉兴方言,一边对“老嘉兴”培训普通话,岂不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