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有两中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 见7楼。

zhujinhua 2010-1-22 09:41

人生有两中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 见7楼。

其生也在涯,其学也无涯——《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见6楼。


中学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大学

2009-11-25


徐百柯  


 “够了!”我必须这样说,在被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纷繁议论轰炸半月之后。

  这39所中学的职责所系,不是为北京大学培养学生。我们的中学职责所系,也不是为大学培养学生。中学教育应当对社会负责,而非对大学负责。中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人格健全者。

  遗憾的是,许多议论迷失在斑驳丛林里,尽管不乏精彩,却忘了这最基本的一点。

    太多的关注投向北大,太多的议论围绕大学,可是别忘了,这不是打扑克“进贡”。我愿意相信北大的初衷是为了在中学和大学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渠道,但北大的强势至少在客观上抹煞了此点。39所中学错误地把自己定位于向北大“进贡”,公众也机械地把这项改革尝试单纯置于大学的逻辑里加以理解。

  这样的现状恰恰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里中学定位的尴尬乃至误区。中学教育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被限定于为大学做准备;中学生学业的标准,甚至是终极目标,在于进大学、进好大学。这样的定位,与片面鼓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何如何,在逻辑之荒谬上是衔接的,在认知之粗浅上是一致的,在影响之恶劣上是相同的。

  殊不知,中学作为人生观奠定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具备独立的价值,乃是“人”的教育中重要一环,其承担的功能远超“大学预备”一项。

  中学可称为社会之预备。80余年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林砺儒兼任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的演说《我的中等教育见解》中,批驳了中学教育不过是通往大学的一道桥梁这样的谬见。他提出,“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决非为将来某种专门之准备”,所以,“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少年人格之放射线到各方面去。例如文学的陶冶,并非要把少年立刻造成一位名家,也不是准备将来卖文讨饭,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文学方面去。科学的陶冶也不是要养成科学家或准备做农工,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科学方面去。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样的理由……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决非何种职业之准备……若有人问我中学毕业生做什么,我就说也不为士,也不为农,也不为工,也不为商,是为人:也可为士,也可为农,也可为工,也可为商。”

  而今,北师大二附中及其曹校长也在这份备受关注的39校名单中。前辈校长一席话,或可为鉴。

  学者傅国涌痛感当下中学理念的失落。他认为,中学自身须有清楚的定位,它不是通往大学的输送带上一个机械的环节,不是大学生生产流水线,而应让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以开拓,即使不再升学,作为一个人,其现代文明素养,其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都在这个阶段初步得以成型。

  曾有评论指出,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所读到的东西,会融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

  再次遥想林砺儒。1924年他曾对全校学生有过一次演讲,其中讲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三大律令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人人都看作目的,不要看作手段,并认为这是伟大的发现。今人于是感慨:校长对着中学生大讲康德哲学,不知该慨叹教的人水平高呢,还是听的人程度深。

  中学乃是固本,大学像是修行。修行需先固本,但固本绝非仅为修行。如今我们不断弱化中学的功能,把“全人格”强行纳入升学的狭隘轨道,这既是矮化中学,也是矮化大学。其必然的恶劣后果,就是矮化整个社会。究其根本,在于这样矮化了“人”。

  学者丁学良的一番话颇有见地。他据对香港各大学的观察得出一句大白话:一天到晚改革大学是不行的,还得改革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环套一环。

  所以,请自今日起,恢复中学的气度和中学的尊严。也请公众,把你们的目光和关切从北大、从大学更多地投向中学。

  当然,以上所论诸项,都是以中学的水准为依托的。于是又想起民国时天津耀华学校校长赵君达。他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回国后先为北洋大学教授,但一直有志于基础教育。耀华学校创立后,他辞去大学教职应聘为校长,希望按自己的意图办一所完整的中小学。时人多折服于他过人的胆识和理想主义。

  耀华中学及其任校长也在39校名单之列。前辈校长的追求,或可为鉴。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J-03)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10-2-15 06:57 编辑 [/i]].

LUKE妈妈 2010-1-22 11:02

为什么需要校长推荐,难道以前通过考试选拔的人才不够好吗?.

H爸 2010-1-22 11:28

回复 1#zhujinhua 的帖子

听听有些道理,一路的无奈下来。:o

[[i]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1-22 12:46 编辑 [/i]].

zhujinhua 2010-1-22 19:50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10-1-22 11:2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24301&ptid=470399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听听有些道理,一路的无奈下来。:o [/quote]

:o

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由着社会牵着鼻子走吧:$.

家有龙女 2010-1-23 09:16

  "这样的现状恰恰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里中学定位的尴尬乃至误区。中学教育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被限定于为大学做准备;中学生学业的标准,甚至是终极目标,在于进大学、进好大学。这样的定位,与片面鼓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何如何,在逻辑之荒谬上是衔接的,在认知之粗浅上是一致的,在影响之恶劣上是相同的。

  殊不知,中学作为人生观奠定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具备独立的价值,乃是“人”的教育中重要一环,其承担的功能远超“大学预备”一项。"

支持!.

zhujinhua 2010-1-29 13:15

其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

[quote]中国古代文化,包括中医,不是学来的,是用道来看的,道以一贯之。道是一种洞察力。

现在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过来,荀子说,“其生也有涯,其学也无涯”。生命有限,学习没有尽头。以有涯伴无涯,殆矣。用有限的生命去伴随无尽的学习,是很危险的。

——我原来还以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什么时候又说了“殆矣”呢?才疏学浅,误事啊。

古代学字是小孩越学头越大。道字是智慧坐上了马车,相当于洞察力,也就是悟。道是要悟的,知识要去学。

_《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quote]


这几天在听曲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
现在知识爆炸,铺在孩子们面前要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听到曲老师讲的学无涯,生有涯,我才明白,这自古以来是个问题。
怎么解决。
不是用考试一百分,第一名,名小学,名中学,名大学……来解决。那个解决不了。

而是用“道”来解决。
[color=red][size=6][b]道是智慧坐上了马车[tt0] [/b][/size][/color].

zhujinhua 2010-2-15 06:57

人生有两中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

人生有两中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

kathytangyong 2010-2-15 10:22

[quote]原帖由 [i]LUKE妈妈[/i] 于 2010-1-22 11:0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524044&ptid=470399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为什么需要校长推荐,难道以前通过考试选拔的人才不够好吗? [/quote]

根本原因是大学校长受不了种种关系招生的压力啦,所以就由中学校长承担呀,再下去就是初中校长推荐,然后是小学校长推荐,再就是幼儿园园长推荐,接下去就是妇产医院院长推荐,再就是亲身父母推荐,然后就是祖父母,再下去就是要看祖坟了,看谁家祖坟冒烟,如果是祖坟上有鞭炮声,那一定是旷世人才啊!.

益杰妈妈 2010-2-15 13:20

[size=5][color=DarkRed]乱!自上而下的!并不专指教育界![/color][/size].

金牛白羊 2010-2-15 14:42

现在的中学生的理科学得太多了,太深了,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去产生和整理和实现自己一些愿望和欲望。所有的愿望和欲望就是考进名大学,整个社会,包括家长都是推进者,好多理性的东西都被忽视了。

中学的理科的难度学到高一就可以了,把学生领进各科的大门,有兴趣的再走深入,那个就是大学的任务。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都搞得很累的,特别是对理科没有感觉的人。其实学多了不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考进好大学,真正到长大了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把那些时间都省下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报喜妈 2010-2-15 20:22

这主要因为,中国的人太多,题目出简单了,挑不出“人才”(比如中考),只能在自主招生时,把大一的内容加上去,让高中的孩子拼命赶,一脚跨入大学门,马上可以悠哉悠哉了。[tt34].

lifangliu 2010-2-15 22:52

“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少年人格之放射线到各方面去。例如文学的陶冶,并非要把少年立刻造成一位名家,也不是准备将来卖文讨饭,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文学方面去。科学的陶冶也不是要养成科学家或准备做农工,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科学方面去。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样的理由……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决非何种职业之准备……若有人问我中学毕业生做什么,我就说也不为士,也不为农,也不为工,也不为商,是为人:也可为士,也可为农,也可为工,也可为商。”
欣赏这一段话,但要落实,应该给创造更多让孩子有可能成功的舞台。.

sifanwsh 2010-2-16 09:02

现在的孩子不需要兴趣,也不需要创造力,只需是一台做题的机器。看孩子沉浸在书山题海中有感而发,真是可怜的孩子。我[tt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有两中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 见7楼。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