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满天 2009-12-30 11:27
建议初三家长去看看这篇东西
中文自修第12期上米娜,黄怡老师发了一篇《从阅卷数据看初中语文的薄弱环节》比较有道理的。可惜我网上找不到全文。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下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配额样,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新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3.要重视语文基础只是的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事实上,试卷的情况反引出了很多学校语文教学的不足。但是,板子不能只打在一线教师的身上.
花草满天 2009-12-30 11:33
1.我们对任何文章或者语言现象的理解首先应该是整体感知,不能只见一点不及其余,任何一个语言现象都是在和上下文的交互作用中才真正表现出它的生命力的
2,语文不是政治不是心理,再承载文化的同时,它也是工具,所谓的人文性必须是与工具性融合为一体才能表现出来的。
事实上,很多的语文课堂缺乏这些.
二泉映月 2009-12-30 11:55
回复 2#花草满天 的帖子
[em11].
花草满天 2009-12-30 12:47
如果不过分细化的话,学生在语文学科当中的基本能力可以概括为阅读和表达。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整体把握。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最欠缺.
H爸 2009-12-30 12:49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配额样,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新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3.要重视语文基础只是的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什么是“配额样”?什么是“新的全面性”?什么是“只是的教学”?家长先扫扫盲,学习一下新名词。;.
花草满天 2009-12-30 12:56
[tt7]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3.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抱歉,我打字以后自己不看的。昏倒。谢谢H爸。.
H爸 2009-12-30 13:07
写长篇大论的人,都在玩名词,都在造概念,都在损别人。自己拿点活出来瞧瞧。
一线教师——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不该挨几记板子吗?:o.
花草满天 2009-12-30 13:17
写长篇大论的人,都在玩名词,都在造概念,都在损别人。自己拿点活出来瞧瞧。
不明白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只记得韩寒被骂的时候,骂他的有些人连韩寒写的东西都没看过就骂了
一线教师——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不该挨几记板子吗?
确实该的,但是,1.如果准确的说,是很多一线教师,加入去掉限制性定语,旧变成所有一线教师都该打2.我的原话是,板子不能只打在一线教师的身上。这个只已经说明问题了3.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这几句我绝对赞同。.
xiaoxi95 2009-12-30 13:54
干脆只考文言文和写作就对了。这两样好了,语文就好了。文学就好了。阅读理解怎么说?一诗首可能有各样理解。我说一句话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理解呢。.
XIXIGU 2009-12-30 14:16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09-12-30 13:07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3062&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写长篇大论的人,都在玩名词,都在造概念,都在损别人。自己拿点活出来瞧瞧。
一线教师——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不该挨几记板子吗?:o [/quote]
同意!!.
shumi1 2009-12-30 14:23
回复 1#花草满天 的帖子
上全文吧,看完就知道了.
花草满天 2009-12-30 14:32
回复 11#shumi1 的帖子
5555,蛮长的,我可能没时间打,不过这本杂志很多学生都订的啊.
花草满天 2009-12-30 15:13
回复 10#XIXIGU 的帖子
现在很多教师的确缺乏对学科的对教材的独立思考能力.
花草满天 2009-12-30 15:16
回复 9#xiaoxi95 的帖子
我说一句话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理解呢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体感知的重要性。哈哈哈。正式因为对您说话的背景的了解不一,所以才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理解.
小奕的妈妈 2009-12-30 15:19
[quote]原帖由 [i]花草满天[/i] 于 2009-12-30 15:13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4286&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现在很多教师的确缺乏对学科的对教材的独立思考能力 [/quote]
有同感,小鬼回来抱怨,还是小学的老师教的好,中学的老师不知道在讲什么,只会照着书念,学不到东西,烦恼.
花草满天 2009-12-30 15:22
回复 15#小奕的妈妈 的帖子
?这种情况我也觉得蛮奇怪的。我外面听课听得不少,按说现在的情况比前几年好些了啊.
小奕的妈妈 2009-12-30 15:26
[quote]原帖由 [i]花草满天[/i] 于 2009-12-30 15: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4382&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种情况我也觉得蛮奇怪的。我外面听课听得不少,按说现在的情况比前几年好些了啊 [/quote]
老师刚毕业,还是个孩子吧.烦恼.
花草满天 2009-12-30 15:28
回复 17#小奕的妈妈 的帖子
恩,哪么这种情况的确是可能发生的。新毕业的大学生要走向成熟,的确需要个过程.
XIXIGU 2009-12-30 15:52
回复 13#花草满天 的帖子
不是缺乏思考能力,而是不愿意思考,也不愿意让学生思考,只要应试就可以了。多想学生的答案与标准不一,怎么考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学生的作文,如同看报纸,形势一片大好。.
花草满天 2009-12-30 15:54
回复 19#XIXIGU 的帖子
的确,有些老师是这样的。我也觉得很悲哀.
caijunwei 2009-12-30 16:43
这杂志我女儿好像定的,我回去看看。.
揭幕者 2009-12-30 17:23
从阅卷数据看初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从阅卷数据看初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上海市中考语文阅卷忠心组 黄怡
2009年中考已尘埃落定,近万名考生都已“花落名家”。中考是“指挥棒”,有着教学的导向功能,中考阅卷的一些数据,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初中教学的一些薄弱之处,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诊断、反思”的功能。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以第7题为例。
这道题测试的目标是“考查学生在学习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
《山居秋暝》选自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精华”。教材中对“王孙”有如下的注释:“王孙,原指贵族弟子,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2006年1月第2版)“王孙,贵族弟子的通称,这里借指自己。”(2008年12月第3版)
看似简单的题目,得分率却不高,只有63%左右。考生的失误率不低,在37%左右,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答错。分析下来错误的答案主要有两类。一类的错误答案为“贵族弟子”、“隐居之人”,这类答案失误的原因在于理解的精准性不够,答的是注释中的“原指”,忽略了题目要求回答的“些处指”。另一类的错误答案千奇百怪,有“姓王人家的孙子”、“王八的孙子”、“王维与孙悟空”等,这类答案不着边际,胡言乱语,实在是不可思议。
考生忽略了什么呢?忽略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着资料,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
而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精准性,也是应当引起教师重视的。忽略了借助注释理解内容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同样的问题,还反映在另外几道题中。
如:第10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其中的“以”字,考生译成“以为”;“清”字,译成“清凉”、“清净”、“安静”等;“居”字,译成“居住”等,而且错误的卷子往往连续出现。
再如:第9题,要求学生写出柳宗元,写出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文章篇名时,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捕”字少一点,“黔”字多一点,等等。
这就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尤其在古诗文的教学方面,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以20题为例。
这是一道复合题。要求学生读懂图表并联系文本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绝大多数的考生(95%以上)在读图表时只注意了花期、花型、忽略了“颜色”一栏,回答时只写了花名。信息的把握不全面。在98107名考生中,写了“花色”的仅608人,没有关注到“花色”的有97499人。“列图表”作为列入考试内容的说明方法之一,学生没能全面掌握,以致在读图表、答题目时,忽略了四分之一栏的信息。
同时,考生也没有能够精准地“联系文本内容”。文章第5段有明确的“装饰原则”和答题示范――“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许多考生并没有把握文本给出的提示,造成只写花名,漏写颜色的失误。
反思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会忽略了文中反复强调的“色彩鲜艳”、“色艳”,会忽略了文中反复出现的“粉月季”、“红牡丹”等表述形式?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全面信息、精准处理信息等方面有所欠缺。
在信息的把握和处理上有问题的,还表现在第15题上。
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_。(3分)
这是一道稍有难度的题目。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信息:在原文中注意“于五德之外,竟原具一德”,此“一德”是在“五德”以外的。那么“五德”是什么呢?注释中有相关信息:“五德:指仁、义、礼、智、信。”借助注释中“五德”的解释与语言表现形式,联系下文的“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不难把握文中的一德为“慈”的信息。
这道题的得分率是全卷中最低的,仅为38%。究其原因,除了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的学习习惯(方法)未能养成外,在审题、读文时,信息把握得不够全面也是重要原因。
3、由于现在提倡“淡化语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不教语法,造成学生对最简单的词组或句子也会产生理解误差。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作文题目的理解。
“在学海中游泳”――竟然有考生理解为“在学”“海中游泳”。这样的考生有多少呢?据一位阅卷教师反映,他每天都能批到十几篇这样理解题目的作文。据一位教师统计,在她执教的一个班级学生中,起码有5个学生将题目理解为动宾结构。
这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教语法、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再如:
第13题,翻译句子:“白者频来顾视之。”句子的基本构成十分清晰:“白者”为主语,“来顾视”或“顾视”为谓语,“之”是宾语,“频”或“频来”为状语。可是有不少的考生,都把“顾”当作为了“视”的状语。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我们的汉语教学究竟要不要讲点基本的语法?“淡化语法”是不是等同于“不讲”、“不教语法”?
如果要教一点必要的、实用的语法的话,教学的要求有吗?教材又在哪里?这是基层一线教师所期盼的。
PS:打得累啊!.
wangellen 2009-12-30 17:39
回复 22#揭幕者 的帖子
谢谢,很久没献花了,今天献9朵。[tt23].
花草满天 2009-12-30 18:43
回复 22#揭幕者 的帖子
是在太感谢了。有这样热心的家长,我真的感觉很激动。
黄怡老师也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感谢所有家长.
花草满天 2009-12-30 18:51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具体内容我不复制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其实并不需要所谓的逐字翻译。我们在掌握基本实词虚词的额用法的同时,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容,文言文的阅读的基本原则与现代文是一致的。我们不能把文言文变成纯粹的字词积累。否则,文言文的美在哪里?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事实上,还是对整体感知这个基本的阅读原则的漠视
3、由于现在提倡“淡化语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不教语法,造成学生对最简单的词组或句子也会产生理解误差。
这个事情我不太好说太细。呵呵。不过过分忽视语法的恶果已经呈现。而一线教师很难单纯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来编写一个比较恰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教材。同时这个教材的度很难把握.
盼星星 2009-12-31 08:47
[tt7] [tt7].
小蹦妈妈 2009-12-31 10:06
回复 22#揭幕者 的帖子
谢谢![tt7] [tt7] [tt7].
H爸 2009-12-31 10:28
回复 22#揭幕者 的帖子
老揭强的,一下把大幕拉开,不象LZ还@#¥%……&。.
H爸 2009-12-31 10:29
回复 25#花草满天 的帖子
这段说得极不到位,有失水准的说。:o 莫非LZ也是一线教师,不方便自我批评?;P.
花草满天 2009-12-31 10:30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09-12-31 10:2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8260&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老揭强的,一下把大幕拉开,不象LZ还@#¥%……&。 [/quote]
[tt3].
花草满天 2009-12-31 10:32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09-12-31 10: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8277&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段说得极不到位,有失水准的说。:o 莫非LZ也是一线教师,不方便自我批评?;P [/quote]
哪段?我确实是一线教师啊,没什么不方便自我批评的啊。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每一个人都又应该自我批评的地方。您说是不是啊?呵呵.
H爸 2009-12-31 10:34
回复 25#花草满天 的帖子
花老师其他帖子,偶恭敬百度;只是这张帖子单挑偶们初三家长“上山”,所以上来冒个泡。
最近正在百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看看操着初中语文生杀大权的权威们的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o
初看下来的结果,这本“经”有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给众多老和尚、大和尚和小和尚唱歪的地方。
花老师是有水平的,不在“众多”之列。:hug:.
花草满天 2009-12-31 10:38
花老师其他帖子,偶恭敬百度
?请问您百度出什么?
最近正在百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看看操着初中语文生杀大权的权威们的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初看下来的结果,这本“经”有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给众多老和尚、大和尚和小和尚唱歪的地方。
这一点您说的对,这本东西实际上是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出台的。我不想做过多评价。就好像对索马里获救船员事件一样。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的工作。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包括我包括您。
花老师是有水平的,不在“众多”之列。
我也在众多之列,只不过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而已。至于能不能做的好,是我个人能力问题了。是非功过也没办法马上评说。.
H爸 2009-12-31 10:45
回复 33#花草满天 的帖子
侬这样一句句剥开来看帖子,大卸八块,偶就不发言了。
偶不是学校老师,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跟着自家孩子的学科需要,一步步在学习和成长。
百度——拜读,打了同音字,特此更正。.
花草满天 2009-12-31 10:50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09-12-31 10:4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8487&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侬这样一句句剥开来看帖子,大卸八块,偶就不发言了。
偶不是学校老师,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跟着自家孩子的学科需要,一步步在学习和成长。
百度——拜读,打了同音字,特此更正。 [/quote]
呵呵,抱歉。我是现身说法,说明整体感知的重要性,所有的语言割裂开来不看整体,那么对语言的理解一定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
其实非常钦佩H爸,拜读过H爸的一些帖子,有这样优秀的家长,孩子一定出色。
说句题外话,我也同样钦佩我现在几个学生的家长,自己再忙,每周一定要抽2,3个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感谢H爸.
花草满天 2009-12-31 10:54
建议H爸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贴上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东西里面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适当的时候我会尽力给相关方面提出建议的.
H爸 2009-12-31 10:59
回复 36#花草满天 的帖子
侬要挑偶们更多家长上山?对官方权威文件说三道四?偶们不上侬的当。;P
一些教师体会更深,说得更到位,恭听高见。:hug:.
小滑稽的妈妈 2009-12-31 14:38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
编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61766484
·条形码:9787561766484
内容简介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进行编写,意在使高中学生熟悉、了解《课程标准》,具体感受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梳理已学知识,反思已有能力,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以求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现代文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探究思路,体验、感受文中体现的作者思想感情和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培养问题意识,形成自己的见解;文言诗文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理解词义、句子含义,把握文言诗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形成一定的文化积累,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写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运思布局能力。
每一部分各分解为若干节,每一节都由“基本要求”、“学习引导”、“能力聚焦”、“实践平台”四块构成。“基本要求”主要分解、阐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学习引导”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要点,探求学习方法;“能力聚焦”意在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一步认识、把握要点;“实践平台”则让学生在调动积累、反思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若仍觉有问题,可参考“提示”作思考。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第二节 词、句、段含义和作用的分析
第三节 文章思路及主旨的分析与把握
第四节 写作特点的分析
第五节 阅读内容的拓展
第六节 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第七节 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第二章 文言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第二节 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第三节 文言诗文内容的把握
第四节 文言诗文的鉴赏与评价
第五节 文化与文学常识的积累
第三章 写作
第一节 审题与立意
第二节 材料的积累与选用
第三节 结构与层次
第四节 语言表达
第五节 作文的修改
第六节 应用文的写作
“实践平台”参考答案
文摘
叙述是对事件的原委和始末所作的直接介绍、说明和交代。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明白、线索清楚。从叙述的顺序分,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阅读时要能分清文章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并能理解作者运用这种顺序的用意和表达效果。
《老王》即以顺叙为主体,在一种近乎拉杂的叙述中,写出了一个三轮车夫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愧怍的复杂感情。其中送冰、送人看病、临终送香油和鸡蛋等事件的叙述,平淡中见真情,把一个有着善良忠厚本性的底层劳动者形象生动地凸现出来,如电影定格似的久久烙在读者的记忆深处。如有一段非常平淡的叙述:“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仔细品读,我们会为字里行间隐含的深情而感到很强烈的震撼。
《走出沙漠》情节单纯,没有旁逸斜出,但在作者精妙构思的导引下,却能“尺水兴波”、曲折有致,其中巧用插叙使叙述显得张弛有度。小说开篇便扣人心弦,写出四人死死盯着挂在“我”胸前的水壶,展开激烈的心理对峙。接着却荡开一笔,插叙迷路和教授交给“我”水壶的情节,交代故事的原委,缓和了小说叙事的紧张,也为下文又一次激化矛盾蓄势。顺叙、倒叙和插叙,常在文章中交错使用。阅读时应牢牢抓住总体或基本的叙述顺序。
描写是把人物或景物的真实情况和本质特征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其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例如,《荷花淀》中的对话描写,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生嫂们的个性特点,又逐步深入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描写的基本要求是具体、真切,抓住人物、景物的特征。
说明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主要是介绍事物解说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了把事物、事理介绍得准确、易懂,或者为了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吸收力,就要适当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和引用等说明方法。
议论是作者对某些问题和某些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观点、态度和感想。论证的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简称例证法)、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类比论证等。
在记叙文中,议论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对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说理和发表看法。这种议论,要求文字简练,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使记叙的思想
……
[[i] 本帖最后由 小滑稽的妈妈 于 2009-12-31 14:40 编辑 [/i]].
小滑稽的妈妈 2009-12-31 14:40
上海市 初级中学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 商品编号:2191978 ISBN:754440643
目前无货 目前无货-------卓越亚马逊
上海市 初级中学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 作者: 上海教委编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原价:5.50元 上书时间: 2009-11-09
出版时间: 2006-03-00 印刷时间:2009-01-00
[[i] 本帖最后由 小滑稽的妈妈 于 2009-12-31 14:48 编辑 [/i]].
小滑稽的妈妈 2009-12-31 14:54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一)-----------作者 新浪博客 张老师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
一、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1、拼音:正确认读
2、汉字: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
3、词语:理解词义,领会感情色彩,同义词反义词,词的分类(词性)
4、句子:句子成分,复句七种,关联词语,句式及句式变化
5、修辞:常用七种(对比)
6、标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1种(引号、破折号、省略号)
7、文学、文化常识:课本涉及的著名作家及作品,四大文学体裁,课本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二、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阅读理解
1、辨析文中关键名、动、形容词的语义
2、理解修饰语的作用(定语、状语)
3、理解长句结构及其语义(摘出主干、变换短句)
4、理解语序所表达的语义(句子成分、句子)
三、体会常用修辞的表达作用:7种
1、比喻:使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
2、拟人: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4、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5、设问:揭示下文,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反问:加强表达的语气,体现较强的感情色彩
7、对比:将事物的不同点进行对照,加深读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四、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第二节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一、理解文章主旨
二、了解写作背景
三、体悟作者感情
四、领会作者意图
第三节 文章思路的梳理
一、了解不同文体的一般思路
1、记叙文: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说明文: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议论文:议论顺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掌握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1、审题揭思路:
2、分段显思路:(抓关键词语、抓过渡句段、抓标志性语言)
三、提高概括大意的能力
1、引用中心句
2、用自己语言概括
第四节 品味文中关键语句
一、把握文中关键语句
1、中心句
2、过渡句
3、关键句
二、品味感悟关键语句
1、品味句子的表层和深层意义
2、品味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
第五节 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1、记叙要素:
2、记叙顺序:三种
3、掌握记叙的中心和材料
4、懂得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叙述:
(2)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
(3)议论:
(4)抒情:
直接抒情:表达浓烈的情感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受到含蓄、隽永的效果
在议论中抒情
(5)说明:
5、领会语言的表现力
二、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
2、理清说明的基本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由表及里、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
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由主要到次要
3、理解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种
举例子:能真切的说明事物
列数字:从数量上准确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增强说明的效果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性状功用
三、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1、把握文章的论点
文中语句表现论点
自己概括论点
2、理解论据及其作用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3、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2种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其它:对比说理、类比说理、比喻说理
4、领会语言的严密性
四、其它文体
综合文体:杂文、随笔(笔记)、评论、议论散文、科技小品
第六节 阅读感受的表达
一、养成思考的习惯
1、领悟深刻的思想内涵
咀嚼含义深刻的语句
关注文章的结尾
2、揣摩独特的表现形式
揣摩文章写作角度的选取
思考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品味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
3、品味精妙的语言艺术
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语言鲜明的特色
二、培养质疑的能力
1、了解质疑的基本方法
词句、段落、篇章
2、掌握质疑的多种途径
在困惑疑难处
在看似矛盾处
在反复强调处
在文章细微处
在文章标题处
3、提高质疑能力
三、表达独立见解
1、变换不同角度,有创意地表达
主题
内容
表现形式
2、联系自身体验,有个性地表达
3、结合阅读积累,有深度地表达
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二)
第二章 文言诗文阅读
第一节 背诵默写文言诗文
一、熟读成诵
二、抄录默写
三、化整为零
逐段读,渐进读,反复读
四、找出异同
第二节 解释辨析文言词义
一、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1、基本词:没有变化
2、一般词:发生变化
死词:现代不用:朕、妾
变词:字的音形义都不同:履、冠
半变词:音形同,义不同:劝、卑鄙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关键积累、记忆半变词。
二、依据语境确定实词意思
1、一词多义
2、实词活用现象
3、古今通假现象
4、155个实词的积累和识记
三、了解虚词的含义和作用
1、能用现代汉语解释的
2、不必用现代汉语解释的
3、6个虚词
第三节 疏通解释文言句意
一、突破关键词语
二、注意句式特征
解释文言句子,要按合乎规范的语言习惯作适当的调整和表达。
使句子完整通顺
被动句式
语序变化
句子成分省略
常见固定句式
三、掌握解释步骤
释义
串意
调整
第四节 分析概括语段主旨
一、概览全文、整体把握
二、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
三、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五节 理解把握古诗词
一、捕捉第一感觉
首先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感知诗歌的情感。
二、把握诗词形象
三、联系生活经验
第六节 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一、口诵摘抄
二、分类整理
三、编制图表
文学知识:作家、朝代、主要作品、节选课文、写作特点
[[i] 本帖最后由 小滑稽的妈妈 于 2009-12-31 15:11 编辑 [/i]].
花草满天 2009-12-31 15:27
衷心感谢各位家长。
这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是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出台的。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对初中学段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做出了一些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个人认为在知识点的分解方面还是比较明晰的。
但是作为基本要求,似乎本文的要求超越了基本,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同时,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这个东西里面的很多内容只是做一个简单的阐释。比如修辞手法的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等等。我们绝对不能让孩子只会生搬硬套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比喻:使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这只是概而论之,在具体的而语言环境中,比喻的作用是复杂很多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本体而言,为什么使用这个喻体而不使用其他喻体?语言现象的作用一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出其美丽的生命力的。.
xiaoxi95 2009-12-31 15:27
[quote]原帖由 [i]花草满天[/i] 于 2009-12-30 15: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4312&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说一句话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理解呢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体感知的重要性。哈哈哈。正式因为对您说话的背景的了解不一,所以才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理解 [/quote]
很多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应该容许有不同的理解。就如卞之林的那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李建吾就为此与作者的想法有分歧,如果以作者的原意为标准答案的话,很多文学家要不及格呢。文学不象数学,一是一,二是二。所以我反对考阅读理解。只要不把吃饭理解成睡觉,文学的事是上层建筑的领域,让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吧。.
花草满天 2009-12-31 15:31
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标点符号除了起到停顿,表达语气等作用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比如上海市某年中考的《老海棠树》中有一道考察类似作用的题目,当年考生失分严重。
老海棠树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份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6分).
揭幕者 2009-12-31 15:36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09-12-31 10:2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08260&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老揭强的,一下把大幕拉开,不象LZ还@#¥%……&。 [/quote]
偶只能做做迭种端茶送水的基础工作,理论探讨还得HLD您多费心啦!
祝WW上所有的W友新年快乐!.
花草满天 2009-12-31 15:37
[quote]原帖由 [i]xiaoxi95[/i] 于 2009-12-31 15: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10972&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多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应该容许有不同的理解。就如卞之林的那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李建吾就为此与作者的想法有分歧,如果以作者的原意为标准答案的话,很多文学家要不及格呢。文学不象数学,一是一,二 ... [/quote]
部分同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曾经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就是没有注重这一点而只注意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误入歧途的。
但是有些基本的东西不能有过分自由化的解读的。我不想具体举例了。过分的自由化解读会贻害无穷。加入您真的走进语文课堂,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家长与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了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i]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09-12-31 15:40 编辑 [/i]].
花草满天 2010-1-4 10:17
学期工作马上要结束了,学校事情太多,我争取在寒假里对这个东西做一个稍微详尽些的解读。力争现在开始陆续慢慢写了断续发上来.
H爸 2010-1-4 10:37
回复 46#花草满天 的帖子
期待精彩文章,:handshake 谢绝半拉子工程,;P 最好不要跨年度行情。:o.
花草满天 2010-1-4 10:45
第一节 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
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市的考试坚持不在试卷中单独考察基础知识,而是采用随文考察的形式。理论依据就是所有的语言现象,包括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别便其真正的含义和作用,不能将语言与其生存环境割裂开来。不过,这种命题形式在实践中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上海的学生在整体层面上对基础知识不重视,形成了有文化没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基础薄弱的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命题形式仍然将持续很长时间。.
花草满天 2010-1-4 10:57
1、拼音:正确认读
2、汉字: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
3、词语:理解词义,领会感情色彩,同义词反义词,词的分类(词性)
由于英语的冲击,事实上目前上海的中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认识程度已经出现了年龄越大水平越差的局面。同事由于受到吴方言区的语音习惯的影响,前后鼻音的区分是个难点。同时,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因此,真正辨别字音字形还是要关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对于词语辨析,事实上情况比较复杂。比如:
请选择下面四个选项中不适合填入原文的一个词语
只因为折一个小小的,这场本该胜券在握的谈判( )
A功亏一篑B败走麦城C失之交臂D功败垂成
四个词语从词义而言,B与其他三个存在差异,加入从排除法来看,似乎选B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词义,还要考虑词语的习惯用法,本题应该选C。将失之交臂填入原句将会成为病句
另外,词性等方面也会影响句子的正确与否失误.
小猫宝宝 2010-1-4 11:35
举手发言:
[quote]原帖由 [i]花草满天[/i] 于 2010-1-4 10:4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21668&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第一节 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
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市的考试坚持不在试卷中单独考察基础知识,而是采用随文考察的形式。理论依据就是所有的语言现象,包括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别便其真正的含 ... ,[color=Green]这种命题形式在实践中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上海的学生在整体层面上对基础知识不重视,形成了有文化没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基础薄弱的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命题形式仍然将持续很长时间。[/color][/quote]
对不起啊,花老师,我能提问吗?
针对这种情况,怎样去帮助小朋友提高呢?.
花草满天 2010-1-4 11:54
[quote]原帖由 [i]小猫宝宝[/i] 于 2010-1-4 11:3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22125&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对不起啊,花老师,我能提问吗?
针对这种情况,怎样去帮助小朋友提高呢? [/quote]
我的建议是1.学校里的语文课要认真2.还是最好去做一点基础知识的训练3.平时的阅读强化一些.
小猫宝宝 2010-1-4 11:57
[quote]原帖由 [i]花草满天[/i] 于 2010-1-4 11:5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22240&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的建议是1.学校里的语文课要认真2.还是最好去做一点基础知识的训练3.平时的阅读强化一些 [/quote]
第2、3点能否说具体些呢。比方做什么训练题,哪个版本针对性强些。怎么做才算是做到了“阅读强化”些?[tt7] [tt7] [tt7].
花草满天 2010-1-4 12:15
基本功不是单纯靠做基本联系旧能成功的,重在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字词的积累
阅读能力培养还是就爱你个课内老师的讲解点拨获取的技能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的提高绝对不是做几本习题就能成功的,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阅读量的积累.
花草满天 2010-1-15 20:49
可以再补充一句,其实,各种版本的所谓训练题固然有质量上的差异,但是,更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在做和思考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也不是答案是否和参考答案一致,而是答案得出的思维过程.
一个不嫌多 2010-1-15 21:21
花老师,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我佩服。想请教一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占试卷比例较高,字、词的知识点很多,作为家长,改如何配合学校指导孩子以提高文言文能力呢?.
花草满天 2010-1-15 21:30
[quote]原帖由 [i]一个不嫌多[/i] 于 2010-1-15 21: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90601&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花老师,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我佩服。想请教一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占试卷比例较高,字、词的知识点很多,作为家长,改如何配合学校指导孩子以提高文言文能力呢? [/quote]
1.文言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否则完全无法进行阅读
2.不能把文言文的阅读简单等同于对字词的积累
3.基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文言文与白话文是基本一致的
4.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形象,领会作者情感
可以参考另外一帖子中的部分内容[url]http://ww123.net/baby/thread-4701664-1-3.html[/url].
花草满天 2010-1-15 21:36
[quote]原帖由 [i]一个不嫌多[/i] 于 2010-1-15 21: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90601&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花老师,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我佩服。想请教一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占试卷比例较高,字、词的知识点很多,作为家长,改如何配合学校指导孩子以提高文言文能力呢? [/quote]
如果是初三家长的话,请关注点击那本书,必要的默写训练是必须的,必须保证精准度.
H爸 2010-1-15 22:14
回复 57#花草满天 的帖子
在初中语文教辅里,《点击》算是比较好的一套。但可商榷之处也不少。以文言诗文部分为例:
1、【注释】较多就事论事,举一反三不够。可能是篇幅所限。
2、【今语对释】“水”了一些,不够精炼。或许编书的一线教师认为这是“对释”而不是对译,可以灌些水滋润一下。
3、今语对释中有些对释,跟【注释】中的解释反而不对应,貌似是两位一线教师写的,主编拼版在一起,又不通读通校。
4、【阅读指南】中,有些地方“拔高”拔得太高,以致拔断了根须,“苗则槁矣”,连教学的一线教师也不得不在课堂上当堂纠正,并且毫不留情的指责一番;有些“挖坑”的地方挖得太深,可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了。
也有学校照单全收的,直接复印了发下来当考卷。服帖!
强烈呼吁!下期编委请花草老师加盟把关。.
花草满天 2010-1-15 22:24
点击一书说白了就是主要针对中考,可以说句不该说的话,请看出版社,也许可以明白一些。
编写人员够分量,当然说实话也有一些不精确甚至错误的地方。在不求全责备的情况下,初三的家长还是紧盯这本书。
应该说,这本书90%还是比较精准的。无论就考试还是学习而言。
当然,H爸说的这些的确很有道理.
花草满天 2010-1-15 22:28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一线家长可以写出比这更好的东西,可惜,没看到.
花草满天 2010-1-15 22:30
尽信书则无书,尽不信书则老爸输[tt43].
H爸 2010-1-15 23:04
回复 61#花草满天 的帖子
侬这句话蛮经典的,可以编到2011版的《点击》的前言里去。:lol.
花草满天 2010-1-15 23:07
我这个话在这本书里编不进去的,而且每必要。如果开家长学校是可以进前言的。教育愚昧者正是教育的目的.
H爸 2010-1-15 23:09
回复 60#花草满天 的帖子
集体编书,就有这样的问题。
早先,我也比较看好《精彩阅读》,从小学三年级直到高中三年级,可以省事一些,一套阅读直通车。没想到好几次发现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级册子里,我给责任编辑徐红瑾打了电话,痛责了一番书商骗钱,主编形同虚设,出版社把关不严。看看也是一大摞子编委,便有“三不管”地带出现。.
花草满天 2010-1-15 23:09
删除
[[i]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10-1-15 23:11 编辑 [/i]].
花草满天 2010-1-15 23:15
[quote]原帖由 [i]H爸[/i] 于 2010-1-15 23: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491343&ptid=469954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集体编书,就有这样的问题。
早先,我也比较看好《精彩阅读》,从小学三年级直到高中三年级,可以省事一些,一套阅读直通车。没想到好几次发现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级册子里,我给责任编辑徐红瑾打了电话, ... [/quote]
可见非典型性一线家长啊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螺旋式渐进的过程,同一片文章不同的年龄来读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当然,我是就事论事,加入真的出现上述问题,出版社绝对有责任,不过还是那句话,请看清出版社明清大家自己擦亮双眼,这个责任,不能砸到教师头上,不能砸到所有教师头上。.
花草满天 2010-1-15 23:22
跑题啦,可以另外开个贴单独讨论出版社嘛。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同理,。。。。。。
与本贴主题无关,请另行发表.
花草满天 2010-1-15 23:26
删除
111
[[i]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10-1-16 11:34 编辑 [/i]].
一个不嫌多 2010-1-16 17:27
看了花老师的帖,受益匪浅。学生在你门下学习,真是有幸啊。.
花草满天 2010-1-17 16:47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对中考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可以从应试技巧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准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鼓励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文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