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她爸 2009-12-29 22:31
你确定你真的会讲上海话吗?--既然要讲就要正宗、讲究
上海话-介绍
上海话(Zan her er au)指上海地区及周边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比照有人称广东话为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这种称法比较少见。
上海话的历史只有七百多年,比苏州话和松江话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上海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这是由上海独特点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独特机遇所决定的。原来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滩头,所谓“上海滩”是对它的最合适当称呼,它是远离府治的乡村僻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域的边缘。历史上苏州府和嘉兴府是两个大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松江府却比较落后,而上海地区又是在近海滩,所以就整个松江地域的方言来说在太湖片里发展是很缓慢地,上海方言更为古老。它保留着许多松江方言留给它的很古老的语音和词语。然而,上海又面临东海,碰上了特殊的机遇,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以后,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租界,有相当长时间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庞大移民和高速经济的冲刷,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近一百五十年来,上海话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突飞猛进,上海话中的一些要素在短短的两三代人里就可以看到较重大的变化轨迹,这在国内的近代语言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点。
上海话-语音
上海话内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龄区别老派、中派和新派。
老派:声母27个,韵母51个,声调6个(阴平、阴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中派:声母28个(增加【ʑ】),韵母43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新派:声母28个,韵母32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上海话-声调
“声调向重音化倾向进化。上海话的声调从8个合并成5个,实际上只余下一个降调(阴平)和一个平升调,变得十分简单。这使得上海人读声调时,自由变体可以相当宽泛,如降调读成‘53’‘51’‘552’都不影响听感,平升调读成平降升调也不会影响理解。语音随着词汇语法词双音节连调成为主流以后,上海话在吴语中最快进化到“延伸式”连调,后字都失去了独立的声调而弱化粘着,重又向屈折语变化。前字有声调音位的作用,除此以外,只有一高一低或一低一高,上海话语流中的语音词读音已像日语的读法。 目前,上海话语的语流中,相对稳定的音位有两类,一类是声母,一类是前字声调,这两类为首的音位对上海话语音正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钱乃荣 《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话曾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吴语方言之一,由于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已经越来越失去吴语的代表性及特性。
上海话-特点
一 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初民从松江移来,加上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如“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上海话里的“角落”就是“角”、,“鸡壳落”中的“壳落”就是“壳”,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呢?这是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的证明,即【kl】这个复辅音现还遗留于上海话里,有时读【klo?】,有时分成两个音节读作【ko?lo?】,有时单辅音化读为【ko?】。上古有【kl】这个复辅音还可在汉字的形声字里找到证据。如“格、胳”的声母现读【k】,“络、洛”的声母现读【l】。在老年人的老派语音中,“帮”、“端”的声母不是读【p】、【t】的,而是读一种伴有浓重鼻音的缩气浊音【’b】、【’d】,这种缩气音现在浙南庆元、仙居等山区才有,在壮侗语里还有这种音。壮族、侗族人都是古越人即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百越语音的缩气音作为一种语言底层还长久保留在上海话的主要声母中。这些例子说明上海语音里还保留着很古老的因素。近一点的例子,比如上海话里“龟、贵、鬼”白读都读【ʨy】,读如“举”,不读“桂”;“亏”【ʨhy】(吃亏)读如“区”,又读如“奎”;“柜(柜台)、跪”【ʥy】都读如“距”;“围(围巾)”【y】读如“雨”,“喂(喂饭)、圩【y】”读如“迂”,不读如“为”、“委”。在乡村有的地方,“归去”(回去)还读如“居去”,“鲑鱼”还读如“举五”,“钟馗”读如“钟具”,这最后几个读音在太湖片吴语区里是保留最老的发音了。但是,语音的快速合并,上海话又是跑在最前面的,如“碗”“暗”不分,“官”、“干”不分;“圆”、“雨”不分,“权”、“具”不分,“出书”与“拆尿”不分,“石头”与“舌头”不分,这些都是上海话里首先发生的,走在其他吴语方言的前头。上海话的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最全的。在乡下老年人中,“客【kh??k】”、“掐【khæ?】”、“刻【kh∧k】”、“渴【khœ?】”、“磕【khe?】”、“壳【khɔk】”、“哭【khok】”都不同音,即有七个基本韵,发展到现在城区的青少年,合并到只余下二个了,“客=掐=刻=渴=磕【khɐ?】、壳=哭【kho?】”。上海话的韵母从19世纪中叶开埠时的62个,归并到20世纪末新派只有32个,就在四代人中完成,这种语音上的跨度也是其他方言中没有发生过的。上海城里语音的内部差异很大,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说着不同发展层次口音颇不相同的上海话,彼此常常觉察到差异,但也没感到有什么交际障碍。偶然发生理解错误也是有的。如有一个老上海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批评公共汽车上青年售票员把“乌鲁木齐路”叫成“麦琪路”,因为“麦琪路”是原来殖民主义者取的旧路名。其实是他听错了,该售票员叫的是简称“木齐路”(双音节化倾向),那是新派语音【A】、【o】开始接近,【ʑ】向【ʥ】(“齐”的声母)合并对结果(齐=琪)。又有一次有人在报上批评越剧青年名演员赵志刚在领奖时说“今天我捞到奖了”,言语不够文明。其实赵志刚是说“我拿到了奖”,“拿”字的读音在年轻人口中已从【nE】演变为【nɔ】,与“捞”字音【lɔ】相近。那位长者是听错了。现在【nɔ】倒是恢复了上海话的旧音,1862年麦高温记“拿”的音就是【nɔ】。老派、新派不管哪一派,在上海都没法成为权威左右别人的说话了。
二 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埠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词有“一共、一总、总共、共总、统总、拢共、一共拢总、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拢总、一齐拉起、一齐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国落三姆”等,其中“一共”、“总共”来自北方话共同语;“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拉起、一齐勒化”则出自本土,现在在上海农村还在用,城里多已不说。“拢总、拢共”等多用于浙江籍人;“亨八冷打”来自闽粤语,“国落三姆”来自宁波腔的洋泾浜英语“all sum”,最初的读法是“和路三姆”;“一共拢总”曾在40-60年代的上海很常用,现在说“一共、共总、一共辣海、一塌括子”比较多。
常用词的多样化是上海话宽容度高的一种表现,它使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容易听懂近于家乡话的上海话。再举几个例子:在上海话里,“一定”有“一定、肯定、准定、一准、板、板定、定计、定规”等同义词;“大约”有“大约、大概、作兴、大约莫、大约莫作、大约光景、约莫光景”等;“忽然”有“忽然、突然、突然间、突然之间、忽声能、着生头、着末生头、着生头里、辣末生头”等。又如方位词“后头”有“后头、后底头、后底、后面、后面头、后头起、背后头、屁股头”;“外头”有“外势、外首、外头、外面、外面头、外底头”等。“慢慢地”有“慢慢叫、慢慢能、慢慢介、慢慢能介、慢慢能个”。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话渐渐放弃不少自己方言中较土气的常用词,一些吴语中的通用形式取胜,如放弃“户荡”、“场化”而通用“地方”。
上海方言词中可以包容不少别的方言的用词。比如山东人来上海卖“大饼”,上海话词汇中就加上一个叫“大饼”的词,而且“大”不读“度”音而读如近山东音的“da”。又如苏北人在上海卖“油馓子”,上海人就在自己的语言里加了个“馓”字,读如“散”,苏北人把上海人叫“绞捩棒”的食物称为“脆麻花”,上海人也叫它“脆麻花”,就连“麻花”读音也跟作“mahua”,不读“moho”;广东人卖“鱼生粥”、“云吞面”,“鱼生”一词上海人叫“生鱼”的,原不读正偏式的“鱼生”,“云吞”与“馄饨”本是各地读音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写法,上海人都把它们照搬来用;在上海的宁波人把“百叶”叫“千张”;把“干菜”叫“菜干”,上海人也拿来就用。上海话可以吸收其他方言的第一级的常用词使用或取代自己的常用词,如吸收宁波话的“阿拉”替代了老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伲”,“高头”、“窗门”也大有取代“浪向”、“窗”之势,“老头”、“老太”的连读声调也用了宁波音。不是歧视或排斥、而是可以较随意地吸收来沪移民的生活用语,以至改造自己,这也充分说明上海人说话海纳百川的气魄。
三 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市民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俱乐部、博物馆、幼稚园、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拍纸薄”等等。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共同语。民间用语也常常赶时髦,如上海最早通电车,有了“电车”一词,当时都是有轨道,紧接着上海人就把人脸部额上的皱纹叫“电车路”,又把步行称作“十一路电车”。上海自从有了交易所后,从“算盘”上引申扩用开来“开盘”和“收盘”两个词用于交易,定价格就成了定“盘子”、即有“明盘”、“暗盘”之别,于是欺生加码的客盘(对客边人即外地人)和“洋盘”(对外国人)应运而生。再发展,化了冤枉钱的外国人被称为“洋盘”,后来干脆把“外行不识货”、“上当不察觉”的“阿木灵”都叫成“洋盘”。这种灵活造词和用词的发散性思维,不能不说是在上海这个海派社会的氛围里造就的。
上海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面向海外,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上海话对于外来词是积极引进的。在20世纪初曾领风气之先,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语,又造出了一大批音译词,以至有的类后缀也自外语中来,如“瘪三、红头阿三”的“三”,“小刁码子、三光码子”的“码子(moulds)”。又如称某人“老克拉”,“克拉”是“经典classics”中来的,称“办法、窍门”的“挖而势”是“ways”,还一度产生了闻名全球队“洋泾浜语”。现在在青年中说上海话时夹杂洋话词语的现象也时而可见。这种“拿来主义”的习惯使上海话总是走在新潮里,利于推动社会现代化。
上海市民使用语词还表现出其不同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在同义的词语或语句面前,各说各话而互不干涉,在老百姓中,说话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的用法,不讲究规范性。有说新的“飞机浪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也有说旧的“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有说“酷”的,也有说“嗲”说“灵”的,传统和新潮并举,俚俗和正规同行。
中国南北方言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分歧,这里用那里不用的,在上海话里却可以和平共处。如可以用点头或摇头代替答问道“是非问句”,在汉语里大致有四种形式:1,V吗;2,V不V;3,V不;4,可V(“V”为动词)。在许多比较单纯的方言中,往往只用其中一种来提问。如苏州话只用“可V”式,杭州话、绍兴话只用“V不V”式,宜兴话只用“V不”式,嘉兴话只用“V吗”式。但是,在上海方言中,这四种形式及其混合式都可以自由说。如“侬是学生伐?”“侬是勿是学生?”“侬阿是学生?”“侬是学生勿啦?”及“侬阿是学生伐?”“侬是学生阿是伐?”“侬是学生,是勿是?”甚至英语的反意问句的形式如“侬勿是学生,是伐?”上海人也用。所以到上海来的外地人,不论他是何地人,问的话是哪种形式,在上海都能交际,上海人都听得懂。于是,正像人们在上海搞经济活动很润滑那样,问话也很自由,上海话也在此种纷繁交际的环境下养成了宽大的自由度。
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带兼语形式的“V1+人+物+V2”句子,其语序原来在上海话里只有一至两种表达形式。后来,在各地移民方言的影响下,也变得很自由,只要在语义上不造成歧义,下面六种说法都可以:“买好小菜拨伊吃”、“买拨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好小菜吃”、“买好小菜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吃”、“好小菜买伊吃”。由此可见在上海话中语言的组装能力之强和上海话容纳各地说话习惯的灵活性。
四 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许多上海人现在都会操双语,如又会说上海话,又会所其原家乡话。像有些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区里说苏北话,而与别的人或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说上海话。如今,多少上海人都会说普通话。这种根据说话的不同场合或不同对象,可以不断地转换双语或多语的现象,在上海社会交际中已司空见惯。这就为不同语言间的杂交和互相吸收长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境。上海的语言环境能分能合,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组装着不同层面的上海话。跟祖父母说老派的,跟老朋友说俚俗的,跟年轻新朋友说新潮的,跟老师同事说“正宗规范”的,在会议上说书面化的,跟白领说带洋词语的,跟股民说带行情流行语的,在正式场合、媒体话筒前就说普通话。久住上海的不少上海人说带有许多上海话词语或语音特点的“上海普通话”,如“这部片子好看得来”、“我弄不来的”、“你去不啦”、“这里有个洞洞眼”、“他不大开心,我倒老笃定的”,连公共汽车的报站器中把“车儿拐弯了,请拉住扶手”说成“车辆要转弯,扶手请拉好”。还有什么“体育场调头”、“开门请当心”等都是普通话的上海变体,更别说“zh、ch、sh、r”和“z、c、s、l”不分了;不久前才来上海的外地人又说着刚学到不多的带上海词语的“普通上海话”,如“赶明儿咱们去南京路白相!”但大家都可以听懂可以交流。上海话就在此开放的环境中变革着,变得更有生气,在必要处更简化更公约数化,在一些特别场合又更有区别更细腻,有统一,有分散,形成了一种有丰富层次的社会方言。
上海话-发展进程
1853年,英国传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统地发表了他记录的上海话:“黄浦水大来野”,“买拉个米担(拿)来拨是(给了)穷人”。那时的上海归属松江府,上海话很像现在的松江话。
随着城区的扩展,大量迁入上海的移民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方言。像上海话中的“阿是”来自苏州,“阿拉”来自宁波,“木佬佬”来自杭州,“小把戏”来自苏北。就拿上海的小吃来看,五方佳食的美名由于热闹的夜市开放而融入沪语词汇:宁波的“鸭膀”、“黄泥螺”,苏州的“甘草梅子”、“盐金花菜”,广东的“鱼生粥”,苏北的“麻油馓子”、“脆麻花”,山东的“大饼”,加上本地的“擂沙圆”、“熏肠肚子”、“五香茶叶蛋”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单说反映上海饼类的名词一下子就增加很多,如“面饼、大饼、羌饼、麻饼、蹋饼、葱油饼、香脆饼、香酥饼、老虎脚爪、蟹壳黄”等。“马路、洋房、自来水、卡车、黄包车、足球、高尔夫球、酒吧、报馆、书局、博物馆、幼稚园、影戏院、俱乐部、雪花膏、牛皮筋、拍纸簿”等等,上海话中一时面熟陌生的名词骤增。
西方现代文化的东渐也带来了许多新词,像“色拉、土司、白兰地、吉普卡、沙发、司的克、水门汀、派司”,形成了本世纪初外来词引进的高潮。与此同时,“十里洋场”上一些腐朽文化也曾污染过沪语,像“燕子窠”里“吹横箫”,“开门堂子”中“打野鸡”,一些黑行为带来了“打白客”、“剥田鸡”、“背娘舅”、“拉皮条”、“放白鸽”、“吃豆腐”等一批词语。上海还一度出现了闻名世界的“洋泾浜话”:“麦克麦克”形容钞票多,“毕的生司”则是身无分文了。在与洋人的交往中,洋人做过沪上店肆的“洋盘”,上海人也有过“吃外国火腿”(足踢)的经历。那些旧词语而今有的随旧事物的消亡成了过眼烟云,有的则一直话到现在,如洋泾浜语“chopsticks(筷子)”就留到英语词典里去了。
繁荣的经济文化和频繁的交往使上海话成为吴语中发展最快的方言,即使一些别的方言中很稳定的常用词也在上海150年里发生变迁。相当于普通话“很”的副词,沪语中就先后有“野、邪、邪气、交关、穷、老、瞎”好几个,现在 “野、邪”都只留在了郊县,“穷”已传给了苏州,上海城区里“伊老好”的“老”占了优势,青年人又说起了“瞎”。“你吃饭没有?”开埠时说“侬饭吃啊末?”后来说:“侬饭阿曾吃?”现在是“侬饭吃了伐?”几经更迭。
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上海方言,积累了许多极为生动的词语,表达十分灵活。如形容圆有“的粒滚圆”,形容脆称“刮辣松脆”,形容烫说“热炙普烫”,形容青为“碧绿生青”。“额角头碰着天花板”极言侥幸之喜,“霉头触到印度国”极言倒霉之重,“门槛精到九十六”极言精明之盛。一大批惯用语如“插外快”、“轧苗头”、“牵头皮”、“打回票”、“触壁脚”、“收骨头”、“卖关子”、“吃空心汤团”等等,往往随口说来,言简意赅。青少年还在不断创造和使用新词,如表贬的“大兴”、“戆脱”,表褒的“乓乓响”、“一只鼎”、“瞎嗲”,海派风味隽永。本世纪末又掀起流行语的高潮,新词层出不穷,只好另文详说了。如今上海话已跟着上海人的足迹流传各地,不但在中国处处可闻,而且远布欧澳日美,传播着大上海的民风和文明。
上海话-上海俚语的殖民地起源
这里公布的是上海殖民地核心语词(中文和英语的混合结构,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所得出的词源学结论(部份结果曾经在十五年前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和《新民晚报》),这些语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才泛化为市井俚语,并且继续成为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若“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
【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用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示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
【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哇色】
WORSE,更糟的,更恶劣的,被引申为专门形容心情的难受和恶劣。
【落佻】
ROTTER,英国俚语,指无赖、下流胚、可恶的人、讨厌的家伙,名词。后转为形容词,意为无赖的、无耻的、下流的、卑鄙的。
【噱头】
SHIT,大便、胡说、谎言、大话,蹩脚的商品或表演,引申为吸引观众的低级趣味的表演,引顾客上当的骗局,以及各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引人发笑的手段。
【嘎三壶】
GOSSIP,聊天,闲谈。
【邋遢】
LITTER,杂乱、四下乱扔的东西,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
【回汤豆腐干】
属于比较古旧的上海话,流行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恋人分手后重新复合,往往被称作“吃回汤豆腐干”。后也泛指一切“吃回头草”的行为。
【戏话】
请注意新闻里的“笑称”两字,如果阿忆的解释有自嘲的意思,用上海话说,他的言辞就属于“戏话”。“戏话”并非指不真诚的话,言说的人常常由于十分明显的戏谑表征,而令听者会心一笑:“侬格只赤佬,又讲戏话了喏!”
【落场水】
上海话里“呒啥落场水”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之意。阿忆如果不是说的“戏话”,复出真的因为是教授收入寒酸的话,那堂堂北大可真的“呒啥落场水”了。
【弄松】
上海话里捉弄、令人出丑的意思,程度上较“恶作剧”稍轻。明知娱记的镜头对着自己,还要在竞争对手力捧新星的演唱会上“公然”打瞌睡,如果是故意为之,则属于“弄松”对方。“弄松”未必有多大的杀伤力,用北方话说,最多给对方“添个堵”。
【粢饭糕】
新兴的上海话,指“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本事件中最起劲的是“凉粉”,如果人家李宇春的领导真的因为生理原因而在张靓影的演唱会上睡着的――如此,“凉粉”们还要纠缠不休,搞劲十足,那基本上就属于“粢饭糕”了。
【挖塞】
从英语worse演变而来,意思即worse的原意:更糟糕、更恶劣。现在对“挖塞”的通常理解是:心情郁闷、愤懑郁结于胸而不得舒缓。
【坍招势】
被人恶搞,最高境界是宽容+自嘲,最大程度地消解恶搞对自身社会评价的降低。面对恶搞,企图用“正搞”对抗,最后的结果就是“坍招势”―――丢面子、下不了台。
“坍招势”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钱财”之意,原指流氓退还敲诈来的油水,后在沪语中引申为“丢面子”。
【刮三】
上海话“比较不堪”的意思,语意近似北方话“咳,这件事整的,可真有点那个……”里边的“那个”―――用上海话表达就是:“××,格桩事体真额有点刮三喏。”
原以为粉丝都是发自肺腑崇拜“教主”的性情中人,哪知道居然混了这么多雇佣粉丝,刮三,邪气刮三,勿要特刮三噢。
【豁胖】
实力不逮,但硬要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谓之“豁胖”,比普通话里“打肿脸充胖子”的同义更浓缩、传神。某年春晚里郭冬临扮演的那个好面子的北方汉子,就是“豁胖”的经典版。
明明魅力、实力没到那个份上,拼命组织庞大的“粉丝团”,不惜以雇佣粉丝注水―――这样的明星,就是在“豁胖”。
【奥特曼】
Outman也,out和in(时尚、新潮)的意思相对,“奥特曼”即新上海话中“落伍之人”之意。近年日渐式微的金鸡百花奖,就是这么一位“奥特曼”。“奥特曼”的命门并不在于out,而是他从来不向往in,抑或所有人都认为他很out,但偏偏他一直以为自己很in。
【头挞】
把一个电影人的节日办成这副腔调,应该给他一个“头挞”尝尝。上海话中用手心的前半部分快速但轻微地拍击一个人的后脑勺,即谓之“请伊吃一记头挞”。请别人吃“头挞”在更多时候是虚指,带有浓重的警示作用。比“头挞”程度更甚的,就是“吃生活”了。
【神之胡之】
上海话中对脑子不清楚、办糊涂事之人的斥责语。例:侬格个人,哪能做事体格能神之胡之!“神之胡之”者有时并非糊涂,而是不知天高地厚,明知冒天下之大不韪仍一意孤行,例如这位真把自己当做“盖万里长城”的始皇帝的主儿。
【唐伯虎】
新上海话中对欠他人财或者物不肯归还者的戏称。唐:音同“宕(拖欠)”;伯虎:谐音“不付”。
花儿诡辩的话说得够多的了,唯独欠消费者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道歉。故而,花儿就是“唐伯虎”。
【搓】、【彪】
这两个比较传统的上海话意思近似,都有“戏耍、挑逗”的之意,但细细品味略有差别,其中细微的分别只有长期在上海话中浸淫方能体会。
其中“彪”读第三声,该字“戏耍”之中蕴含的“挑衅”意味更甚于“搓”。范冰冰拿出相机拍记者,如果双方都具有足够的幽默精神,那该举动充其量就是一次程度很轻的“搓人”,搓人的,被搓的,相视一笑,也就泯恩仇。记者心态差的,会寻思:××,我拍照属于本职工作,侬拍我,不是在“彪”我么?
上海话-上海话发音部分释疑
无 = 我
侬 = 你
伊 = 他
啊拉 = 我们
一拉 = 他们
那 = 你们
接滚 = 厉害
额 = 的 (好额=好的 对额=对的)
米空 = 脸
起 = 去
起西 = 去死
今朝 = 今天
明朝 = 明天
刚度 = 傻瓜 白痴
叫关 = 很多,非常
伐 = 不
娘娘 = 姑姑
册那 = 操
撒 = 啥 = 什么
测无 = 拉大便
测斯 = 小便
测来无 = 原意拉稀,现多用于做事不认真,做得乱七八糟
测泡斯 = 小个便
老绿 = 牛(强)
来塞 = 行(可以)
宁 = 人
仇缺西 = 傻瓜
好白相 = 好玩
色跟 = 爽、过瘾
伐来塞 = 不能够,不行
看野眼 = 注意力不集中,到处乱看, to look around without focus
西格格 = 自以为是
当相当 = 打架
别苗头 = 比高低
十骨头 = 贼,小偷
弄松 = 戏弄;Tease
愁(寿)头 = 傻瓜,低能,fool, dump
睬东里睬 = 石头剪子布
涅昏 = 昏头,搞不清是非
雅花花 = 比喻说话夸张
捣浆糊 = 捣乱,to mess with
毛估估 = 粗略的算一下
划领子 = 暗示
老邦瓜 = 不再年轻的男人、中年男人,老头
多悠悠 = 悠闲的,安稳而轻松
打桩模子 = 站在街边做黑市交易的人
抓 = 干吗
死不临盆(西伐玲崩)= 死不认错。比喻顽固
毛毛雨 = 小意思
开羊 = 虾米
蓝乌三西汤 = 乱七八糟地,马马虎虎地
哈切搭巴 = 胡说八道
撬边模子 = 拖儿
刮三 = 奇怪(不是很贴切)
巴子 = 乡下人
港督 = 傻瓜
亚岛/亚里相 = 晚上
早浪响 = 早上
桩 = 件
转去 = 回去
一眼眼 = 一点儿
花脚头 = 费力
拿勒浪 = 拿着
便当来西 = 容易得很
勿敢 = 不敢
啥闲话 = 什么话
轧勿出 = 挤不出
投五投六 = 心急慌张
回转 = 返回
极吼吼 = 急匆匆
奔 = 跑
汗嗒嗒滴 = 汗直流
常有勿见 = 好久不见
开房间 = 订房间
勿灵 = 不好
老 = 原来
免脱 = 免掉
一般来西 = 很一般
下格号头 = 下个月
一记头 = 一下子
掰能 = 这样吧
措科 = 恶毒
瘪堂 = 凹陷的地方
切尼光 = 打耳光
特头落派 = 丢三落四
搜头郭起 = 傻头傻脑
阿里的 = 哪里
拉惜憋塞 = 捡垃圾的
乌里头 = 大便
活森 = 猴子、多形容多动调皮的小孩.
ROBYN 2009-12-29 22:33
闹忙啊,报告W爸,北京时间22:32分
炒咸菜板块全部被上海人占领了:time: :victory:.
秋伊妈妈 2009-12-29 22:34
[tt9] [tt9] [tt9] 俄看了笑S特了!
旺爸真厉害!.
asdf7070 2009-12-29 22:37
收藏了,细细看,慢慢品。.
dingdingxu 2009-12-29 22:38
一起收藏[tt18].
海之蓝TB 2009-12-29 22:38
*** 该贴被屏蔽 ***
爱子亮亮妈 2009-12-29 22:41
我4岁随父母回上海探亲,学会的第一段上海话就是:上海 hai wo 不会 gang ,灭西灭西炒han菜,
打拼音部分是我不知道用那些字,再说我现在已经在上海呆了20多年,仍然不会说上海话:L :L :L.
六一 2009-12-29 22:43
哦哟,广东人一定要叫LD为“咸菜旺”了.
不见不散 2009-12-29 22:45
学习.
tracy2006 2009-12-29 22:57
*** 该贴被屏蔽 ***
大头儿子的妈妈 2009-12-29 22:58
抗起来,欢喜格!:loveliness:.
chu 2009-12-30 00:11
老亲切额,收藏了,呵呵~~.
千零 2009-12-30 00:14
[quote]原帖由 [i]六一[/i] 于 2009-12-29 22:43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99597&ptid=46994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哦哟,广东人一定要叫LD为“咸菜旺”了 [/quote]
那干脆叫“咸蛋黄”。.
佳年华MM 2009-12-30 00:28
吼吼 斜斜旺爸老大。这叫老上海旁着新问题了,看来上海宁还真要好好叫补补上海闲话啦。.
xiaohong 2009-12-30 07:34
回复 1#旺旺她爸 的帖子
夏夏老大啦,最好有语音,更锦上添花啦[em08].
elvera 2009-12-30 08:35
我倒觉得正宗不正宗倒不是大问题,关键要愿意讲,多讲。.
小天使 2009-12-30 10:03
老大上海闲话讲的嘿好,顶一记。.
tianba 2009-12-30 10:10
格记有腔调,有严啊拉字噶忙站的米道......灵饿!.
一宝 2009-12-30 11:39
有些音对,字不对,活森应为:猢狲。拉惜憋塞:垃圾瘪三,搜头郭起:寿头,亚岛/亚里相:夜里厢,蓝乌三西汤:烂污三鲜汤,多悠悠 :笃悠悠,叫关:交关。等等。 实际上周立波的书上也有些上海话的书面写法有误。一些二三十年代的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里有不少原汁原味的上海话。我记得《孽海花》里也有不少苏白。看起来蛮亲切的。.
hkdd 2009-12-30 11:43
[quote]原帖由 [i]爱子亮亮妈[/i] 于 2009-12-29 22:4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99587&ptid=4699459][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4岁随父母回上海探亲,学会的第一段上海话就是:上海 hai wo 不会 gang ,灭西灭西炒han菜,
打拼音部分是我不知道用那些字,再说我现在已经在上海呆了20多年,仍然不会说上海话:L :L :L [/quote]
牢正常额,只要娘上海宁刚上海咸窝就可以勒。阿拉娘舅勒勒广州60年,也伐会刚粤语,不过一捏到衙刚广州好,西呀伐肯回上海。.
icenine 2009-12-30 11:47
好白相额呀,居然各种也有专门额圈子哦。
8过想想也是必要额。阿拉屋里香小宁就阀答会答港上海闲话了。作孽!.
爱咪咪 2009-12-30 11:59
那能, 挑阿拉上山咯.
xiexiaobei 2009-12-30 12:13
灵额,嗲.
小猫宝宝 2009-12-30 12:15
喔呦
我最勿欢喜一点小年轻刚的上海闲话了
好好交的外婆,偏偏要刚成鞋婆,真吃无消!.
kldsh33 2009-12-30 12:20
从伊在开始自家要好好叫学一学拿能用上海闲话打字了,真开心有个板块让啊拉上海宁有讲闲话的地方了,谢谢旺爸!支持!.
rain696 2009-12-30 12:22
叫晓君到各得来港上海矮窝 阿拉欢喜听额
LD[em01] 侬!.
ddyy7299 2009-12-30 13:21
给旺爸献花。.
黑发侠女 2009-12-30 13:27
阿度啊,侬夹起来赛
个么阿拉一道嘎嘎三湖.
xlhappy 2009-12-30 13:57
好呀!收藏!.
soso 2009-12-30 14:27
支持旺爸,我敢说全国除了上海不准说上海话,哪里也没有这么猖狂的外地人敢这样对本地人说你们不要说白话四川话合肥话 闽南话.......真的是太过分了!自己的孩子在上海出生都不会说上海话了,还要怎样!!.
胖兔她妈 2009-12-30 16:41
老大就是老大,言之有理,老早听过一个上海不知道哪个郊区的人,然后呢她又学市里的上海话,听的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要吐了。.
臭屁辰辰 2009-12-30 16:53
我来米西米西炒咸菜了[em01].
大头女儿小头爸 2009-12-30 20:56
送花,老大就是老大。.
云雀 2009-12-30 21:02
阿来嘎一脚。[tt18].
hongjiMM 2009-12-30 22:14
旺爸专业又敬业!送花,收藏。用拼音打上海闲话吃力格。.
山林 2009-12-31 09:08
昨天,同事问我一句上海话的来源, 我讲不出,弄得老没落场水额,嘎记好了,好到嘎得来看了..
粉太狼 2009-12-31 09:49
旺爸格宁老绿额~~~~[tt26].
大熊妈妈 2009-12-31 09:51
好贴,有空炒炒冷饭。.
兔子波波 2009-12-31 09:54
偶只记得,老虎的发音叫“老付”.
粉太狼 2009-12-31 09:54
无了握上海窝~~请搭嘎帮助无~~祝搭嘎新年夸落~~~~[em16].
宝贝猪猪妈妈 2009-12-31 09:57
20读“ 南”还是“眼”?:).
兔子的姐姐 2009-12-31 10:05
献花.
兔子的姐姐 2009-12-31 10:06
回复 43#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都不对,问问周围上海宁就晓得哪能读了。有点难度额.
小二妈 2009-12-31 10:14
灵额,LD介绍得到位的,希望这桩事体能够救救上海闲话。本来还跟小人讲普通闲话,现在句句讲上海闲话,管伊听得懂伐,反正讲普通闲话,伊也是拣听得进的听额[tt35].
meimeimm 2009-12-31 10:33
本来以为自己会说上海话的,看好了就不敢说了。以后我坚持说普通话了,争取说不洋泾浜的普通话!.
fairyzhu 2009-12-31 10:38
回复 26#小猫宝宝 的帖子
哟, 我前面看了鞋婆鞋婆, 不晓得是啥东西哦.
侬这样一讲我晓得了, 鞋婆其实就是外婆和阿婆的组合, 读"阿"音, 用"外"的调, 就变成鞋婆了..
麻辣大龙虾 2009-12-31 10:58
一楼贴子里的很多词不太适合学习和运用吧, 我觉得不雅观.
真正的上海话其实属于吴侬软语系的, 应该还是文雅的. 上面有些词, 难道大家会在家里对着小孩说吗?
有些明显属于粗话, 有些明显属于没文化的话, 大家还是区别使用吧. 语言本来应该体现一种文化.
学周立波, 不如学姚幕双周伯春, 档次不一样. 上海话也要讲究点档次, 老克勒还是小鳖三, 虽然讲的都是上海话..
麻辣大龙虾 2009-12-31 11:08
回复 20#一宝 的帖子
其实一楼错的很多,
一拉 = 他们 正确的应该是"依拉"
叫关 = 很多,非常 是"交关"
娘娘 = 姑姑 "嬢嬢" 不是娘娘
雅花花 = 比喻说话夸张 应该是"野豁豁"
常有勿见 = 好久不见 应该是"长远不见"
......
太多错误, 我都懒得改了.
总之, 大家不要瞎学八学, 学得来三不象, 上海闲话真的要绝代了..
月亮妈妈ylmm 2009-12-31 11:10
旺爸结棍的,霞霞侬再啃地策来!.
月亮妈妈ylmm 2009-12-31 11:21
阿勒被工色的80后内eu刚涔o!!!.
小猫宝宝 2009-12-31 12:00
回复 49#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刚得忒对了!!!!
我就喜欢姚慕双!
老灵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