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32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日期:2009-08-28 作者: 来源:新闻午报

     升学制度有望改革,本市小学校外兴趣班“变脸”

     下周,本市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各种校外培训班又将热闹起来。随着全国“封杀奥数”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报读此类培训班的热情明显下降,反而是一些艺体类兴趣班开始受到追捧。很多家长认为,升学制度改革让“小升初”不再“惟证是图”,只有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尝到甜头。

  小学新生做主

  报上“小荧星”

  家住浦东马上要读一年级的聿尔告诉记者:“我已经去学校报过到了,好激动啊!最好明天就能开学!”爸爸王先生对于女儿的开学状态表示满意。他说,为了做好准备,聿尔在暑假里着重练写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很认真地跟着曾是教师的奶奶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认了200来个字。

  不过,在爸爸眼里,比起学习学科知识,小聿尔的长处还是“玩”,而且精力十足。暑假里,她参加小区里的钢琴班,还在少年宫学习书法、围棋和美术。一段时间下来,王先生发现她对钢琴没什么兴趣,倒是很喜欢下围棋,还不止一次赢过自己。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王先生和聿尔一起商量开学后要调整哪些校外兴趣班的学习。“我跟爸爸说不想学钢琴,最好把钢琴课改成跳舞课,爸爸一下子就同意了,于是去‘小荧星’报了拉丁舞。爸爸说,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小聿尔对这样的决定显然很满意。

  学科班“退烧” 艺体班走俏

  很多小学教师表示,近年来只让孩子在校外学数学、学英语的家长确实有所减少。至少,家长会在校外培训课中加入一二种艺体类课程,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更为明显。尤其是一些能增强学生体质的校外培训班,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静安小学顾春慧老师说,不能说家长完全放弃了校外学科补习类培训班,不再去考各类英语证书或数学竞赛证书,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削减了学科类培训班的数量,报了一些孩子更愿意去的下棋课、画画课,以及一些吹拉弹唱的兴趣班。“孩子们不仅去上游泳、柔道这样大众化的健身类课程,还会去上轮滑班。”

  这个暑假,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跆拳道、空手道班比去年一下多了2/3的学生。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学校负责人马梦蓉老师说,虽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班去年才开吸引了家长慕名而来,另一方面也能说明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

  据介绍,近年来应家长需求,活动中心艺体类培训班的办学场地和师资都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心内2万6千名学生中,近半数的假期或双休日都在艺体类培训班的唱玩蹦跳中度过。



  网络版“小升初”最有价值证书榜受质疑

  日前,在本市一家大型教育网站的2010年“小升初”交流社区里,一张“2010小升初最有价值证书排行(网络版)”的帖子以其重学科、轻艺体的“中心思想”受到很多家长的质疑。

  记者看到,发布该帖的网友列举了文艺特长证书、鼓励类证书、三好学生证书、各类英语竞赛类证书、作文竞赛证书及数学竞赛证书等11类证书。其中,文艺特长类证书(如乐器、舞蹈、围棋等)被评为“火力”最弱的证书,之后的建议称:“这类证书‘有不如没有’,只会让名校校长觉得你们家孩子文化课没出路,不学无术。”而“火力”最猛的莫过于华罗庚金杯竞赛证书,“楼主”称该证书是奥数证书中的“大哥大”,但也同时奉劝家长“孩子如果不是很优秀,就别想这个了”。

  对于这则内容很有“诚意”的帖子,不少家长却报以质疑声。有家长认为,考出证书当然好,但别总指望着拿证书当升学的砝码。与其在一些无聊的竞赛上花时间,还不如培养孩子拥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艺术特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家长向记者吐露了这样的心声:感觉“惟证是图”的升学制度会转变。学科知识课堂讲的能掌握就够了,小学生还是应该多开开眼界、多培养点兴趣爱好,这样对他的成长更有好处。

  【专家观点】

  可顺势推进教育制度改革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素质教育的举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为广大家长了解。”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因此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足为奇。不过,家长也应避免出现“大转身”,校外培训一会儿以学科知识为主,一会又骤变成以艺体类学习为主。对于艺体类培训班,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单从培训班的变化,很难看出家长教育孩子心态的变化。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是家长的选择,还是学生的选择?孩子在选择过程中,有无自主性?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性,家长选择学科培训班或者其他特长培训班,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不同。

  家长选择兴趣班,有多少是出于真正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考虑?熊教授认为,正如有的家长认为今后的升学模式可能会变,因此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都是希望积累今后升学的资本。

  不过,熊教授表示,家长更注重孩子的素质发展总是好事。为此,教育部门可针对家长的这种态度,顺势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引导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个性、兴趣与人格发展。○新报记者|沈晓庆|文|李燕|摄.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42

全民奥数 七旬老翁陪读与外孙同班

全民奥数 七旬老翁陪读与外孙同班

日期:2009-08-11 作者: 来源:新闻晨报
    年过七旬的杨老伯已经从工厂退休多年,今年暑假却又重新上岗,工作内容是陪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外孙一道上假期奥数课。而且,这工作不仅仅限于接送和在课堂里充当老师的“协管员”,还要把丢了五十多年的数学拣起来,与外孙同堂听课学习,回家后当起半个奥数老师。

陪读老人苦学奥数

    一头白发,一个布包,手里拿着一本小学生练习本在认真地做着笔记,在一群孩子中间这个人显得非常突兀。近日的一天上午,某知名奥数培训机构徐汇分部的一间教室里,10个孩子正在上奥数小学三年级基础班的课。教室后排的座位上,有七八位家长旁听,教室最后面角落里的一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和许多只是来监督孩子上课是否认真的家长相比,这位老者更加认真,关注的不单是坐在前排的孩子的动向,还有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记者发现,老人手里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老师的板书搬到了本子上。

    老人姓杨,外孙在卢湾区一所知名小学读两年级。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管孩子,于是把“暑托”重任交付给了孩子的外公和外婆。为了让年纪小小的外孙不输在起跑线上,外孙今年暑假报了四个培训班,分别是奥数班、思维训练班,星级英语班和书法兴趣班。“孩子每天‘赶场子’,我和他外婆每天轮流陪着他上课。听听课也就算了,我有几次听外孙讲奥数很难,题目做不来,所以我想自己也跟着学,可以帮孩子辅导辅导。”工人出身的杨老伯决心和外孙同攻奥数,从今年暑假开始和外孙已经一道上了近三周的奥数课,每天上两个小时。“没有一点基础,虽然是小学生学的,老头子也感觉到有点吃力。”

    那堂课上的主要内容是集合问题,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杨老伯的外孙属于那种活泼可爱型的,经常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对题目得到老师赞许之后,外孙总会得意地转身瞄瞄教室后面的老外公,杨老伯只是挥挥手让他继续认真听课。“这是孩子第一次报奥数班,我也不希望他跟不上,现在发现孩子还不错,我老头子辛苦点也开心的。听说他的许多同学都在外面读,我们孩子不读不是吃亏了。”每次课后,老师一般会布置六道相关习题,要求孩子回家后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杨老伯在上课听讲之后,回家还要边做家务边琢磨,如果外孙有做不来的习题时还要帮忙辅导。“有几次,有个别题目我和外孙两个人一起围着桌子研究了很久,还是没有结果,只好第二天提早到教室问老师。”

累了家长 苦了学生

    记者发现,下课后许多家长解题积极性比孩子还要高。一位妈妈拿着孩子的作业本向老师请教题目,而邻座的一位父亲也在饶有兴致地答题,不时纠正前排女儿的错误答案。“现在小孩和家长都不容易啊!”杨老伯轻声感叹了一句,收拾好外孙课桌上的东西,牵着外孙的手,迈着蹒跚的步子动身前往下一个星级英语培训班。

    记者在走访沪上多家奥数培训机构时,都发现家长陪读的情况,也有不少家长走进教室,直接当起了学生。教育界人士忧心,时下许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老人,身不由己地被卷进了“全民奥数”的怪圈。这让老人背负了太沉重的心理负担,也让孩子滋生出依赖心理,影响了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43

高烧不退 奥数产业链勾连种种利益

高烧不退 奥数产业链勾连种种利益

日期:2009-06-26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前不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个人博客上撰文,矛头直指火爆异常的小学生奥数教育。这自然刺痛了一部分人,伴随着激烈的反对和“讨伐”声音的,甚至有根本与教育问题争论挨不着边的人身攻击与威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应是少数孩子课外兴趣学习项目的奥数,除了被异化为升学“敲门砖”和一些学校选拔“尖子”的标尺,还形成了从教材、教学辅导书编写出版,到开课培训、组织竞赛等等的一整条产业链,种种利益勾连其上。一位圈内人直言不讳,像杨东平这样质疑,“要断人财路,当然会招来威胁”。
   
老师巧妙“指点迷津”
   
    记者在社会培训机构各教学点走访时了解到,送孩子参加奥数培训,一部分家长是出于“从众心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听从“老师推荐”。
   
    “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对老师布置的附加题手足无措。”一位家长说,女儿的数学老师讲课时常常出道思考题,搞测验也喜欢加一两道附加题。这些“难题”,大部分学生不会做,只有少数会做——一打听,都是在学奥数的。然后,老师就“指点迷津”:可以去哪里参加奥数培训,去哪里提高思维能力。“我这做家长的很纳闷,这些题目老师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讲解呢?既然奥数这么重要,老师用一部分上课时间讲奥数,有什么不可以呢?”
   
    “有些老师这么搞,是因为利益驱动。”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动用行政手段,明确禁止各学校开设奥数类兴趣班,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却抓住巨大的市场需求,瞅准空档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据一位知情人士披露,某些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联系,学校给社会培训机构输送生源,获利双方分成。而且,有的数学老师周末也到奥数培训班兼课。
   
学校看重“某些”竞赛
   
    北京市某中心城区教育局一位分管小学升初中工作的老师介绍,在招生过程中,以奥数获奖证书和成绩作为升学标尺,是上级主管部门明确不允许的。然而,无需各名牌中学与民办中学明说,谁都知道奥数在所有考量标尺中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把,在“小升初”过程中会起很大作用。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当时,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了小学“奥数”竞赛活动,长春市取消了小学所有竞赛,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上海禁止名校举办小升初“衔接班”,规定不能组织小学生参加带选拔性质的竞赛和培训班……但后来,许多数学竞赛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又回来了。例如“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已经举行过7届全国大赛。还有近几年冒出的“新秀”,如EMC(英文数学竞赛)、AMC(美国数学竞赛)等。
   
    “‘希望杯’还不算真正的奥数竞赛。”杨东平教授在不久前的博客文章中,举例描述了“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广州赛区人潮涌动的场面,但对小学奥数相当熟悉的一位“资深家长”告知他,“希望杯”比赛难度不高,中学基本不认可。
   
    那中学认可哪些竞赛呢?据了解,对五花八门的各类大赛,各所中学各有看法,但对某几项影响较大、“含金量”较高的竞赛都非常看重,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依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些学校与相关赛事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协作关系”!为了升学,孩子得参加这些竞赛;为了竞赛,则不得不参加奥数培训。
   
初中课堂大讲奥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禁止教师推荐学生在课外报班,并逐年取消各类奥数竞赛、禁止学校自办奥数兴趣班等,“但‘奥数热’丝毫没有降温。这与‘小升初’的择校有关,也和奥数教育的畸形发展有关”。
   
    据介绍,在北京市教育质量较高的城区,很多初中名牌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数学课,一上来就讲奥数题,结果,小学阶段受过奥数训练的孩子还能应付,否则很可能就跟不上。很多家长发现这一情况,即使不为了功利的“小升初”,也不敢不让孩子提前报班学奥数。一位名牌中学的数学老师叹苦经:“把远远超出大多数孩子理解能力范围的数学知识灌输给他们,会有理想效果吗?我很纳闷:现今的教育为什么要把奥数作为一个导向?”
   
    一位家长说:“谁都明白奥数成了一条有厚利可图的产业链。但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所以我确实可以说是‘心甘情愿’掏这个钱。”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44

“投资”奥数 万般辛苦就为了一块“砖”

“投资”奥数 万般辛苦就为了一块“砖”
日期:2009-06-25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王晓亮在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读三年级,去年9月起“加读”了一个奥数培训双休日班。一学期熬下来,晓亮非但没有培养起对奥数的兴趣,连对学校里的数学课也产生了反感。身为教师的妈妈很警觉:“当他异常认真地告诉我心理压力很大时,我担心再读下去会有负面效果。”但妈妈的决定并不是让孩子停止奥数学习,而是暂停:“等到他五年级时,还是要‘加码’,否则小学升初中缺了奥数之类的获奖证书,怎么可能挤进名校!”
   
    王晓亮是全国众多学奥数孩子的一个缩影:学奥数是为了参加竞赛,而竞赛证书,是敲开热门学校大门的一块“砖”。
   
要紧的是“占坑”
   
    暑假、秋季学期、寒假、春季学期——学奥数,孩子一年得上满4学期课程,这才算读完一级。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参加培训了,家长说:“让他早日具备核心竞争力……”
   
    “在‘小升初’过程中,奥数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来我们这里学奥数,就可以多一个进入名校的途径与机会。”记者拨通“学而思”学校的报名电话,听到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孩子经过入学测试,依据分数水平编入不同班级(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每学期期末举行考试后,要依据考试成绩再次分班。学校每年还搞比赛,选拔学生进入竞赛班,为应对“希望杯”、“华罗庚杯”等奥数比赛专门强化训练。
   
    “我们与很多顶尖的中学,比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都保持着联系。每年招生时节,都会向名校推荐奥数拔尖的学生。”这名工作人员透露,去年他们拿到了名校的20多个名额。记者反问,这样的进了竞赛班并获了奖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不能挤进去的孩子不就落空了?工作人员解释,无论如何奥数都是升学的重要“敲门砖”。记者致电另一所奥数学校,回答相同:即使去不了顶尖学校,一般的好初中也很看重奥数成绩。
   
    社会培训机构与名校,尤其是口碑较好的民办初中的牵连,或许正是奥数热高烧不退的重要原因。对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学奥数“有没有兴趣”不是问题,要紧的是“占坑”——在奥数培训过程中争取进入名校的希望。
   
“投资”颇为可观
   
    学奥数,“投资”颇为可观。在北京市很有名气的社会办学机构——巨人学校海淀区人大分校,记者遇到了正等孩子下课的庞女士。她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同时在巨人学校的奥数尖子班就读。“寒假6次课,每次1个半小时,约700元学费;春季学期15次课,每次1个半小时,约1600元;正打算给孩子继续报暑假班,一共12次课,每次3小时,约2000元……”庞女士告诉记者,除了学费,还要加上七七八八的“配套成本”。
   
    据了解,巨人学校的奥数班以《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为基础教材,针对1至6年级孩子分别有1至6册“华数课本”。“华数课本班”只是基础班,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举行考试,达到竞赛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可进入竞赛班或者尖子班就读。班级级别不同,年级不同,收费标准不同;而即使基础的“华数课本班”,巨人学校也推出了专家班和名师班的不同选择,各自明码标价。
   
    “读完一整个学年,比大学一年学费5000元都贵!”在“学而思”学校的阜成门教学点,几个家长一起给记者算账:这儿暑假、寒假各8次课,每次都是3小时,总计2200元;秋季、春季两个学期各15次课,也是3小时一次,总计4090元。“别嫌学费贵,来报名的多着呢!”
   
还有“班外培训”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北京市号称“最高规格奥数培训学校”的仁华学校,一些孩子为了保住尖子班学生的“名分”,甚至在培训班外参加“再培训”。
   
    仁华学校的招生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因为每年都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录取、分班,竞争异常惨烈;而在“小升初”时,仁华学校前两个班的学生,可谓是名校眼中的“香饽饽”。
   
    据家长透露,能进仁华学校的孩子,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但对每次考试,人人如临大敌。“有的孩子从三至五年级,一直能保持在前面两个班,但如果到六年级却跌出去了,那不是很可惜?正因为每年考试、重新分班,所以前几个班的许多学生为了保住位置或更上层楼,就再在外面加班学奥数!”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本报北京6月24日专电).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45

家长热学生苦 谁让奥数"高烧"不退?

家长热学生苦 谁让奥数"高烧"不退?

日期:2009-06-16 作者:黄莺 来源:上海星期三
    暑期临近,各种奥林匹克数学班、奥数辅导教材出版商又在厉兵秣马,准备大赚一把。尽管学生怕、家长恨、教师骂,奥数依然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一到假期便红火起来。

    自从十多年前奥数热开始出现,如今奥数已经渗透进中小学的每个角落,进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奥数教材、奥数培训班,林林总总。但是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对奥数现象痛下断言,“奥数之害远甚于黄、赌、毒”,一时间,声讨奥数的声音不绝于耳。奥数到底怎么了?

    本报记者黄莺/文乔勇/图

    ■用金钱和时间换实惠

    去年9月,小敏(化名)顺利地升入杨浦区一所重点初中,这让小敏的父母喜不自禁,尽管小敏各科成绩都很优异,但在父母的眼中,小敏这次得以顺利入学,完全得益于那本沉甸甸的奥数获奖证书,“人家说只有上奥数班才有把握进名校,原来是对的。”小敏的母亲说,“虽然孩子学得很辛苦,我们家长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但只要确实能对升学有利,一切就都值得。”

    事实上,上海目前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数量非常庞大,据了解,上海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习奥数,学习强度则从一周一次课到一周几次课不等。

    黄先生的女儿今年念小学四年级,参加奥数学习已经一年多了,孩子一周进行两次专业奥数培训,周六一次,参加大班学习(12——20人),每次两小时;另外一次,在周日,接受奥数家教的课业辅导。黄先生女儿参加的奥数培训班一年共有四个学期,共计60个课时,每课时收费100元。黄先生说,虽然培训班并没有强调必须上满4个学期,但每一学期的课都是循序渐进的,“既然让孩子学了,总想让他学得系统一些。”尽管一年的培训费高达6000元钱,黄先生还是让女儿坚持参加。此外,另请的私教授课一次(2小时)还需150元。算下来,光是上课,黄先生每年花费在女儿奥数上的费用就超过万元。“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对此并不感兴趣,学起来也蛮吃力的,但我们还得逼着他去学,主要还是想搏一搏。如果运气好,孩子在奥数比赛上获个奖,对升学有百利无一害。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获奖,学了奥数,总归对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帮助,学习成绩也能提高一些。”

    ■盲从攀比心理在作祟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还在念小学一年级,但李先生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张罗各种培训课程,其中就包括了奥数的早期学习。李先生说,自己的孩子入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吃过一次亏,“本来想上的一个幼儿园,因为我的孩子没有什么特长,被别的孩子硬生生比下去了,没有特长就没有优势,进不了心仪的学校,关乎孩子一辈子的命运。”因此这次,李先生发誓要让儿子提早学习奥数,为将来的升学加上一件筹码。“我也不想剥夺孩子的课余时间的,但是别的家长都在这么做,我不能落后。”李先生透露,儿子所在班级的同学已经有不少请了家教学习奥数,“我们做家长的,真是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据一位小学班主任称,她所带的班级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比例超过了95%,班里几乎是“全民奥数”,“很多家长开始并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奥数,但到四、五年级,眼看学的人越来越多,就动摇了。似乎不学奥数,就比其他孩子输掉一大截。”这位老师说,“学习奥数,家长买个安心,至少在起点上没有输。”

    ■奥数证书究竟价值几何?

    家长们对于奥数的膜拜和热衷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学了奥数,获了奖,在求学路上省去了许多麻烦。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清就是一个典型。王清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随后参加上海市的比赛,获得二等奖,因为这本获奖证书,王清说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直升,直到去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升学考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学,我反倒清闲得很。”王清说,“但是,此前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为了学奥数,我牺牲的是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所有双休日和假期。”

    “如果获得一、二等奖,就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我获的是三等奖,所以还是要参加升学考。”已经在IT行业工作了四年的王晨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三等奖虽然要参加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和录取无关,就是考不到分数线也能录取。不过升大学是实实在在凭本事考的,但是因为数学基础好,我高一的时候就把高中数学学完了,到了高三,就基本不上数学课,也不怎么复习,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复习别的功课。”王晨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学校开了个选修课,我数学比较好就去了。”王晨说学习奥数一开始是出于兴趣,当然多少和升学也有关系,“我语文、英语成绩都不好,只能靠数学这门专长搏一搏。”现在想想,数学学好了,对什么都有帮助,学物理,化学都简单。”

    作为过来人,王晨认为,孩子多多少少都可以接触一下奥数,但没有必要专,除非很有天赋,“得奖的比例就那么一点,如果不是数学特别好的,我觉得是浪费时间。”

    ■教师:录取规则“潜”了奥数

    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接受采访时坦言,“奥数是现在很多重点初中招生时考虑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位教师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对于教“好学生”与“相对来说落后的学生”都不是问题,无非就是辛苦点和轻松点的区别,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把好学生教好并不值得骄傲,但如果能将所谓的差生教好反而是一个教师真正的骄傲。“但对学校来说就不一样了,”这位老师说,“学校领导也很无奈,不得不应付来自上面的种种考核、检查,这些考核和检查中当然包括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样的指标,学校因此不得不选择提高这些指标,那么如何来提高呢?就从招生工作中开始落实。奥数证书自然而然成为学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奥数催生的“奥数经济”

    绝大部分送孩子去培训班的家长都知道,奥数实际上并代表着什么,国际奥数金牌得主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是数学天才。戳破奥数的泡沫并不难,为什么大家对这种猴子捞月式的游戏却痴迷了二十年还执迷不悟?因为在奥数的背后是一场成年人的利益之争。

    目前在上海,各类奥数培训班越开越多,除了每周开课的长期班,还有逢暑、寒假开办的假期特训班,各类奥数比赛赛前训练班,此外,还有以小时论价的“私教”,即家庭教师。收费标准不尽相同,长期班收费一学期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假期培训班动辄上千元,而私教的价格更是有很大差别,低的每小时30元,一些名师辅导,每小时的报价可以超过百元。诸如“希望杯”赛前班、“华罗庚杯”赛前班等训练班一次的收费也高达千元。

    在上海书城,奥数书籍品类繁多,记者粗粗浏览了一下,相关辅导书籍至少在一百种以上,涉及的出版社超过30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目前奥数竞赛特别多,报名参赛还需另交报名费,尽管报名费不高,一般在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但一般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获奖机会,在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往往会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比赛,因此,一年下来花在报名费上的钱也不少。

    结合培训、购书、报名这“一条龙”,记者给学生家长算了一笔账。假设某家长一年给孩子参加一期培训班,购买相关书籍5本,参加比赛3次,那么,家长每年为孩子的奥数“买单”至少超过2000元。  .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45

数学家从未学过奥数 被中国小学奥数题难倒

数学家从未学过奥数 被中国小学奥数题难倒
日期:2009-05-25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何谓“敲门砖”?即敲门的砖头,门敲开后它便毫无价值,被人立即抛弃。人们以此比喻那些骗取名利的“最初”工具。而在“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在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今天,“敲门砖”则化身为一种“超越常人”的“技能”——它可以在艺术舞台上展示,亦可在体育竞技场上体现,更可以在奥数大赛上一鸣惊人,它不仅能敲开“小升初”的门,还能敲开“高考加分”的门。

  最近媒体频频传出与奥数有关的故事,故事背后隐藏着的便是人们对“敲门砖”寿命的忧虑了。“敲门砖”本来就是短命的,似无寿命可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升初”或“高考加分”还要不要奥数这块“敲门砖”则不断受到严峻挑战。其实,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又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实施免试入学等政策。但奥数教育中存在着的庞大利益链条,让奥数的生命力犹如“野火烧不尽”,变相的校外培训配合择校的现实,最终让官方的一道道命令很快变成一纸空文。

  就在不久前的南京,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居然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让人诧异的是,这位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大师,竟然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的确,中国小学生为什么这么喜欢奥数?是这么多孩子都有数学天赋吗?老外不明白,咱大伙儿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于是,当福建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后,福建教育厅拟对2009年包括“奥赛”等照顾加分政策进行必要调整时,一些奥赛获奖者的家长纷纷到省里上访。家长们认为,政策调整涉及全省即将高考的上百名已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

  问题何等严重啊!试想如果奥数这块“敲门砖”被即刻判处“死刑”,那无数家长的多年努力和孩子们的寒窗苦读都将付诸东流。所以,说什么“开发智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统统是美丽说辞而已,伪奥数爱好者功利性的诉求一目了然。所以,有专家写博客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直言:“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话虽偏激了点,却一语中的。

  而我更认同,奥数没有原罪,应该警惕的倒是“敲门砖”现象的泛滥,其弊端和危害已日益凸显出来。把孩子们的某一特长、爱好、才艺甚至天赋统统异化为“小升初”或“高考加分”的“敲门砖”,这将会给无数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甚至给我们民族的未来,带来真正的不幸和痛苦——君不见,由于“敲门砖”现象的泛滥,入党可以异化为步入仕途的“敲门砖”,高学历可以异化为获得高薪职位的“敲门砖”,批评可以异化为自我“炒作”的“敲门砖”,创新可以异化为跑项目跑资金的“敲门砖”……“敲门砖”现象的泛滥,让时下的社会风气变得混浊,扭曲的是一代人的心灵,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是短视的、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只能是见利忘义蝇营狗苟的小人而非净化脱俗品格高尚的君子;无论他们将来从事哪一个行当,都将在精神品质上变得华而不实,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缺乏良知,没有真才实学。

  “敲门砖”现象古已有之,且远不会消逝。从明代的西湖居士善作诗到清朝考生熟谙八股文,皆因为可以化身为“敲门砖”。今天我们即便彻底取消了“奥数加分”,“敲门砖”还会变身为其他入时的“门道”,一个好的东西总会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这大约就是生活中的吊诡吧。.

香茗一杯倚清风 2009-8-30 20:51

专家: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

专家: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
日期:2009-05-01 作者:王婧;谢析伶 来源:新闻晨报
  “学奥数对孩子的毒害堪比黄赌毒。”近日,一位专家的惊人之语,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然而,家长一窝蜂让孩子学奥数的状况近年来却愈演愈烈,市场上的奥数班也是层出不穷。其实,很多学习奥数的学生并非出自兴趣。而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为此专家建议,要将奥数教育导回正轨,奥数教育决不可出于功利目的地全民普及。

  升学是“奥”运会的目标

  马女士的儿子今年下半年才入小学,但她已经开始到处打听,希望让孩子进一所高品质的奥数班。“听说学奥数可以帮孩子拓展思维,所以想提前学起来,打好基础。”马女士表示,自己从不少家长那里得知,奥数证书在孩子的升学过程中被看得越来越重,所以也得为孩子早做准备。

  记者发现,虽然“打倒奥数”的声音在社会上出现,但像马女士这样顶风迎“奥”的家长依然为数不少。究其原因,奥数的流行与升学这只“无形的手”息息相关。

  据了解,小升初没有统一的升学考试,因此名校在招生时除了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还常常要求学生出示竞赛获奖证书,而奥数获奖证书则是众多证书中含金量最高、对学校最具吸引力的。沪上某名校一位参加过招生工作的老师向记者透露:“学校在拿到学生递交的材料后,一般都是直奔‘主题’,看看他手上有哪些得奖证书,重量级的就是中环杯、希望杯和奥数等。学生有这些证书的话,被录取的希望就很大。”

  一位教育界人士也透露,一些初中为抢生源,会收集一些数学竞赛,特别是奥数比赛的得奖名单,尽早把名单上的学生给订下来,“对二等奖以上的学生会及早联系,对三等奖的学生则会再考虑看看”。

  不仅是小升初,在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中,数学竞赛奖项同样受到青睐。在最近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公布的“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方案中,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对学生就作出了诸如“数学学科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等要求。

  奥数已走上“邪路”

  其实,奥数并非人人适合学。一位奥数培训机构的田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习奥数,而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只有5%的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奥数,有助于他们的思维拓展。”他表示,学习奥数本身无可厚非,但要有合适的老师对合适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出于升学目的而不考虑孩子自身是否学有余力、教奥数的老师一味让学生做难题、怪题而不注重思维训练,这都是误解了学奥数的本质。”

  沪上某民办学校陆校长也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奥数真正在数学思维上的训练其实是不够的,反而是为了参加数学竞赛,采取题海战术。这样一来,老师训练过的题,学生就会做;反之,就不会了。”他说,学习奥数对于一部分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本是好事,但在功利目的下已走上了“邪路”,这其中家长很被动、学生很无辜、学校很无奈。为此,他呼吁,要把奥数教育导回正轨,从数学思维训练的角度对这一小部分孩子进行合适的引导,而非出于功利目的对全民普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奥数英语降温 吹拉弹唱受宠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