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等征求意见

月行者 2009-2-7 09:27

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等征求意见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今日发布公告就4个方面、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公告说,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1月7日正式启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以来,收到了社会各界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问计于民、广集众智,努力制定高质量的、管用的《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面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意见建议,提出若干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自即日起至2月底,继续公开征求意见。

  公告称,希望社会各界围绕切实解决下列4个方面、20个问题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实招、硬招、新招:

  (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1、实行城乡教育统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2、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办法措施。3、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

  (二)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4、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5、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8、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9、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10、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11、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12、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13、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14、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15、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制度。16、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17、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18、如何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强调政府投入责任。19、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20、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

  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函形式集中就上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告提供了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发至[email]dtl@moe.edu.cn[/email];来函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102617,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月行者 2009-2-7 10:05

自己顶一下!各位旺网的爸爸妈妈上来讨论讨论,如果不分文理对孩子今后高考的影响如何?对高考试题结构有什么影响?有想法就多提提!这可是对孩子们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小牛的爸 2009-2-7 10:25

瞎折腾。[s:010.gif] [s:010.gif] [s:010.gif].

shumi1 2009-2-7 11:48

理论上是对的,我赞成。但就怕砖家们整出一个更荒谬的替代方案来.

绒绒球 2009-2-7 11:59

赞成!取消高考,各高校自行招考。
没有听到过参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说“十门科目的考试面太广,没有办法去顾全”之类的话。.

月行者 2009-2-9 09:07

根据今天的新闻,这只是中长期的规划,目前上海不会取消!.

shumi1 2009-2-9 13:32

山东2011年将完全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从2011年起,我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2011年,我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

绒绒球 2009-2-12 10:50

[url]http://news.qq.com/a/20090212/000094.htm[/url]
江苏高考八年前取消文理分科今再度恢复
2002年的春天,江苏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了,高中也不用分文理班了。地理老师于青(化名)的脚步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匆忙:8本书怎么复习呢?不过他也知道,更忙的是他的学生——他们将同时要向九门科目开战。
从2002年到2009年,江苏一直在文理不分科大小综合的教育改革中苦苦探索。而最近,关于2010年的江苏高考方案出台,重新分文理划线录取。8年试水文理不分科,为何重又回头?记者展开了调查。快报记者 黄艳 谢静娴

江苏召开分科座谈会

国家教育部就“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向社会征求意见。江苏也作为被征求意见的一个省近日召开了相关座谈会。记者了解到,在江苏召开的研讨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部分学科教师和教研员以及中学校长和教育局长都认为还不到取消文理分科的时候,但参与讨论的高校专家普遍赞成取消文理分科。

据介绍,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有一部分学科文理分班以后,其学科选择的人少,不受重视,这样的学科觉得取消文理分科比较好,至少有课上。而受重视的学科相关教师则大多不太愿意取消文理分科。不过,没有人主张取消分科后让学生考九门的,因为这种做法实在负担太重。

与会的不少专家认为,文理分科不是问题,分科的问题出在现在分得太早了,高一就分了。为了高考,有些学校就不完全按课程方案执行。同时引导学生选科太偏也是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单靠中学解决不了,高校如果在课程设置和科系设置中不改革,中学改革的余地也不大。有一种观点认为,整个中小学教育12年,也就是高二、高三分了科,12年也就分了两年,其他都是全科教育,把这一段短时间造成的影响扩大化了。中学在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准备中都是跟着高校走,如果高校做了调整,选材的标准变了,对高中办学肯定有很直接的影响。先把配套做好,再谈取消文理分科不迟。

■网友声音

网友小王:“不能再害人了,不分文理科,当时我们受的罪最大。”小王是2002年的大综合考生,偏好理科,结果当时的现状就是要天天硬着头皮背文科,那段日子被他形容为天昏地暗。

网友“世界很华丽”:取消文理分科?钱钟书要是生在现在,惨喽!

网友“欣甘情愿”:俺高二文科女生,现在一天6科我们都背不过来,又要改??!!

网友cq20981919:我只能说这些人的本意是好的,想提高素质,问题是教育制度不改,高考制度不改,这些皮毛改了有什么用,不是更乱了么?你这样改,大学还改不?改了还叫大学?不改现在学习好的高中生9成是要考大学吧!

网友dingdangzh:文理分科绝对应该取消,但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高考及录取制度必须有相配套的改革,否则将加大中学生的负担导致反弹。

2002年不分文理科

“大综合”开了个大玩笑

2002年,“3+大综合”考试模式,大综合是个大拼盘,共300分,考六门,每门算下来50分。于青拿到了考试大纲,当时心里就凉了,原来一天复习六门,现在一天要复习九门,总课时不得不增加,而属于每一门的时间反而减少了。

“虽然对于具体的学生而言,每门课的课时都减少了,但他们的在校时间变长了不少。”于青原本只要教文科生学地理,现在是要教所有的学生学地理,工作量几乎成倍增加。于青所在的学校通过教研讨论后一致认为,学生一下子考这么多门,一门的分值也不高,肯定只考主干知识,于是,他们就按这个路子紧紧张张地完成了高考复习。

“物理、化学真的很难学,我根本没那个脑子。”小邱是2002年的考生,不是在于青所在的那类名校上学,她自认从小没有理科细胞,一心想着选个文科,将来当语文老师。理科越学越没有成就感,但老师说了,越是薄弱的越是要抓,小邱把课余的时间都给了物理化学题,最后高考的结果是大综合做得一塌糊涂。因为没有强化优势学科,又没有把薄弱学科补上,最后理想的学校没考上,降了一档,还是上的文科专业。

许优(化名)当年在某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对当时的变革略知一二。“就是因为高校的学者们反映,原来3+2的模式不重视地理、生物,所以才改成小综合的,后来还是这个原因,嫌小综合偏文科或理科,觉得大综合好,跨了文理科,很全。”当时,高校学者们的反映非常强烈,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一向都走在改革的前面,当时就趟进了这条河。“这条河哪里那么好过?才公布的时候,就有高校、中学都提意见,认为不合适。”许优说。相对于高校研究型的学者,身处招生第一线的学生处、招办的人员这时是和中学、考生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反对3+大综合的模式。

许优的说法得到了时任某高校招生负责人的黄林(化名)的证实。黄林说,先不说别的,文理都得学,学生们肯定吃不消的,教育部门到时就扛不住了。果然,最终3+大综合方案执行一年后落幕,与学生负担过重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幸好一年就取消了,如果延续下去,肯定会是一个相互推诿的结局。”某中学校长李金(化名)说,当时大综合把六门放在一张卷子上考,根本无法判断哪门课学得好、教得好,时间一长综合卷涉及学科的老师肯定会相互推,谁也不认真,因为自己的劳动没有在评价中体现。

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模式只存在了一年,却给高校录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文理科一条线录取,结果文科计划都没招满。”南京大学招生科科长赵鸣说,只好砍掉了一些给了理科计划。清华大学江苏招生组原组长朱宏亮回忆:2002年,学校在江苏录取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很强的考生,文科好的学生基本都没录取到,给学校的专业安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2003年至今不分科但分班

复旦在苏招不到文科生

大综合仅仅“存活”了一年,最终在一片反对声中淘汰了。此后,江苏又陆续推出了“3+1+1”和2008年高考新方案。这两个选科仍然是不分文理科的,但在中学教学中,文理分班却依然存在。

2003年~2007年,江苏实行“3+1+1”高考方案,按理说,这个方案只考五门,学生负担应该轻一些,而且这个方案非常尊重学生的兴趣,文理不分科,可以选择15种选科组合,即使是跨文理科选科也可以。

这个方案实施后,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就出了麻烦。“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文科或理科范围内选择,实际是文理分班占大多数。”一位校长回忆,比如选物理和地理学生,可能他会首先保证跟着一个班相对稳定地学地理,这个班如果是个物化班,同学学化学时他才能有空去学地理,这时地理班上的不见得是地理,听不全课,让这些学生很头疼,这样就有些学生短时间内退出了跨学科组合。还有些学校只能在周六周日为这些学生开小灶,无疑负担很重。

20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仍是说不分文理,因为语数外以外的学科都已经在考试科目以外了。但由于在录取时两门选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和分数不匹配,考生就不能被录取,加上选科规定必选物理或历史,实际造成的仍是文理分班。

2009年尽管把选科等级的要求放给高校决定,但只要想上本科院校,肯定等级门槛不会低,反而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加放不下偏文偏理的选科。

复旦大学有关招生人士透露,从2003年起,复旦大学在江苏均没有录取到文科考生,这是因为江苏高考考试科目可以自选,共有15种科目组,而且科目组之间没有可比性。文科考生总成绩一般很难高于理科总成绩,这样使得学校按照总分由高到低录取的话,就无法录取文科考生。尽管每年学校都在江苏投档大约二三十个文科计划,但最终都招不到人。同样,2003年、2004年,同济大学连续两年在江苏没有招到文科考生,学校决定2005年取消了在江苏的文科计划。

2010年江苏重“分科”

短期内不玩“乌托邦”了

从2002年~2009年,文理不分科在江苏实验八年。或许是时机不对,或许是过于理想化,文理不分科的理想在江苏还是破灭了,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消息称,2010年起,江苏将实行文理分开划线、录取。

据了解,2008年高考后,因为“转行”选考历史的人太多,在高考录取中,不少高校的偏文专业分数线扳倒了偏理专业的分数线。这种现象极不正常。照这样下去,会有更多的考生涌上这座“独木桥”。

2008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对08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意见,其中一项就是“从2010年起,文科和理科实行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

虽然细则至今未出台,但大方向上把文理还是分开了。这一举措得到了身处其中的高中生、老师们,以及高校招生人员的肯定评价。教育专家也表示,从2002年的“3+大综合”,到“3+1+1”再到2008高考新方案,江苏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坚持改革。现实是,文理不分科在江苏成了理想的“乌托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中学校长——

这是个“伪命题”,温饱不解决何谈营养

“讨论取消文理分科希望这只是个话题,引发大家的思考,然后画个句号就行了!”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媒体的报道,对他而言,如果国家教育部取消文理分科,无疑又会大大地折腾一回,这样的折腾,他和学校的老师、学生都承受不起。

一位中学校长表示,目前这个阶段根本没到讨论取消文理分科的时候,这个话题只能算是个伪命题,学生的负担轻重,不会因分不分科改变。这位校长表示,很多高端专家都在谈分科过早扼杀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大家”,但“大家”毕竟是少数人,就比如94%的人都是中间智商,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偏好,一味地要所有人成为通才根本不可能实现,反而影响了他们成为专才的可能性。

教育专家——

取消文理分科起不到减负作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郝京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取消文理分科的目的主要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即便是取消了文理分科,这些目的也压根达不到,分不分文理科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简单来说,让学生文理科合并在一起考试,那也只是在考查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并非综合素质,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意识等等都不是在一张试卷上能够体现的。而且,目前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学生只能通过激烈的考试挤进大学。只要考试存在,不论是考多少门,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同样很大。

“如果期望‘取消文理分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就得有配套的评价体系,同时对升学制度进行改革。”她建议,可以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权,由各高校选拔所需的人才。

高校招生负责人——

改革应从高校和高考开始

南京高校的一位招生负责人直言,目前,他并不推崇取消分科,并不是因为文理分科不能推行,关键是现在的条件不成熟。虽然说目前本科阶段是通识教育,但高校目前的专业还是有很明显的文理倾向的。比方说,学校的物理专业,如果招进来的学生对物理了解平平,那教学上肯定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果要让中学不分文理科,高考首先要改革,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得改革。比方说,高校的教学也得改,最初的一两年,不分专业统一培养,然后再选专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等征求意见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