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漫谈

不言之教爸爸 2008-9-30 11:48

《论语》漫谈

以下文章是我几年之前写的,曾经在“全球读经教育网”的乐学版块挂出。
今天早上看见火车仁兄在此地“点评” 《论语》,觉的挺有意思,便翻箱倒柜将它找出来,供有兴趣的家长或朋友参考。

(如果未来有闲暇、有情趣,我可能会在本帖的下面对火车仁兄的“点评”做些点评。)



[b][font=黑体][size=3]《论语》漫谈[/size][/font][/b]
[size=3]
《论语》并非由孔子本人执笔撰写。孔子一生奉行“述而不作”原则,即只传述前人文化而不作新的创造,好比天上已挂着太阳就不点燃蜡烛。《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回忆孔子生前的音貌、举止、谆谆教诲及与弟子们讨论时的言论,将这些都记录下来、编纂而成之书。《论语》共20篇,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截取二、三字作篇名,如《学而》、《公治长》等等,按照历史沿习的读音,“论”读作“轮”。
   
孔子被前人尊奉为“万世师表”,其意思是孔子千秋万代堪作教师的楷模。这一点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悲哀。现在的教师,既不拜孔子为师,也不读《论语》,他们在学校只打工不传道;而学校教育也以应试为目标,并不关注学生内在精神的发展。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述而》),意思是学生必须以“道”为人生目标,以“德”为发展根基,以“仁”为行为规范,在此三者的基础上,融合贯通地掌握各门学问。孔子以这种教育思想,将自己的弟子培养成为“君子”、“贤人”,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百姓的楷模。
   
虽说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学,培养了“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留下了许多教育的至理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学而》),意思是学了道后不断修习,难道不心中喜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意思是学了后不问为什么会头脑糊涂,光问为什么而不去学会头脑闭塞,等等。然而因此称孔子为“教育家”并不妥当,因为这一称号多少有点以偏概全,如同拿一件小孩衣服套在大人身上。

孔子其实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传承者。假如没有孔子担当为文化桥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长度恐怕要缩减一半,因为正是孔子继承了他之前的二千五百年的文化,并将记载这种古代文化的古代文献编纂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授给他的弟子们,炎黄子孙们才能在孔子之后的二千五百年间继续蒙受这种古代文化遗产所给予的益处。

这种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即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及经朝代更替、政治制度“损益”而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孔子称其为“道”,毕生为向各国君主推行这种“道”,向弟子薪火传递这种“道”而不辞辛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宪问》),故此,孔子实可称为是一位伟大的传“道”者。恰如一位防守仪地边卡的官员说的那样:天下人早已经迷失方向,上天要孔子摇响大铜钤带民众走正道(“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 八佾》)。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传道途中遇险的一件事,证明孔子确信上天赋予他传承文化、传播道的重任:有一次孔子和弟子路过一个名叫“匡”的地方,当地人误认孔子为从前的冤家仇人打算加害孔子。孔子在生死莫测之时对弟子说:周文王的影响力早已消失,古代文化遗产不全都在我这儿?上天若要毁灭这种文化,我就不可能掌握它们!上天若要延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拿我怎样呢?(“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之何?”

《论语 子罕》)孔子在另一场合鼓励弟子们尽主观努力传道,说只有通过人的努力弘扬,道才会实现,人不努力道不会从天而降、自动实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论语 卫灵公》)。

从实质意义上说,文化即道,道即文化;文化为有形,道为无形。孔子传承弘扬的文化或道,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方面内容:修身、治国、建立和谐社会。这三方面内容主要体现在孔子编纂的六经之中,但《论语》中也保留了一些孔子简明扼要的论述。

一. 关于修身,《论语》中有这样几句箴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这是孔子要人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施加于他人,要人保持事事为他人考虑的善心。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子罕》),意、必、固、我,是人认识真理的四大思想绊脚石,因此而犯“盲人摸象”错误的人比比皆是;一个人要能做到不主观猜测,不绝对化思考,不用固有认识封闭自己,不自为是,就可以叩开真理之门。
   
“克已复礼为仁”(《论语 颜涵》),当颜回问孔子何为仁时,孔子说战胜私欲行为处处符合礼就是仁。孔子还对颜回提出了极高的修身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述而》),孔子指出弟子修身中存在令他忧虑的问题是品德不去修养,对道的学问不作深究,知道自己应该去做的事却不去实行,对错误缺点不能改正。
   
二. 关于如何治国,《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其意思是以道德治理国家,百姓会心悦诚服跟随执政者,就象天上的北极星处于正中而群星围绕。
   
按照儒家的观点,政治就是德治,德治就是政治,政治若没有道德内容,就如同驾车不知方向,就会南辕北辙达不到目的地。所以当一个名为季康子的执政者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告诉他,治国就是带领百姓走正道,如果当头儿的以身作则,百姓没有人不敢不跟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颜渊》)
   
既然政治离不开道德的内容,那么政治就是整个社会的事,而不仅仅是行政官员的事。所以当有人问孔子为何不出来做官参与政治,孔子回答说:《书》上写道,天下人皆有孝心天下便得治理;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将这种良好的风气推广整个社会,便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我从事文化传播事业就是在参与政治,难道非要当官才算﹖(“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 为政》)
   
儒家认为政治的实质是执政者率领百姓走正道,因此重视为百姓指明道路方向的标识——礼,强调“礼治”与“教化”。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其意思是以法律禁令来管理百姓,以刑法对违法者实行严打,老百姓即使免于犯罪,但内心并无由羞耻心构筑的防范堤坝;以道德来引导百姓,以礼来规范百姓的行为,老百姓心中有羞耻心的约束,会自觉走正路而不走邪路。
   
三.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孔子言论,并没有记载在《论语》里,而是记载在《礼记 礼运》之中。和谐社会就是实现了“道”的社会,一为“大同”,二为“小康”。孔子是这样描述“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此文大意是: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贤能者共同管理,人人诚实彼此和好,人不仅关爱自己的父母,也关爱别人的父母,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也爱护别人的子女;人到老年有好的结局,壮年人有发挥能力的场所,儿童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些老年无妻无夫无子,幼年无父母的以及各种残废人都能被人收养;男人各有分工,女人均有婚配;随便浪费财物被认为是可恶的,但也不收归己有,人人为自己没有出力而不愉快,出了力也不为自己;阴谋不生,偷窃杀人也不再出现,门窗不关闭也平安无事,这就是大同社会。
   
“大同”盛世据说曾出现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个千年中,如尧舜时代,那时的人们都无私心而富于仁爱。“小康”社会据说出现在其后的禹、汤、文武时代,那时的人们思想境界下降,私心出现,但都遵守礼法。

孔子曾努力要在鲁国实现“小康”,却未获成功。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 雍也》),其意思是齐国要是改变重商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就近似重礼教崇信义的鲁国了;鲁国要是改变大夫执掌实权国王架空的局面就进入“小康”了。“小康”是道的实现,“大同”是“大道”的实现。
   
孔子身处动荡不定的春秋末期,当时并不存在实现孔子“道”的社会环境;那时的中原大地有大大小小许多国家,一些主要的大国都弃传统,采用新的政治理论与学说,走富国、强兵、争霸之路,孔子所推行的修身尚礼的治国之道不被赏识,四处碰壁。孔子在无可奈何时曾对弟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 子罕》)。

孔子去世之后,中原大地在经历了几百年战火之后短暂统一于秦朝,然后又经楚汉相争,统一于汉朝。在汉朝的和平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受到官方的重视,到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了官方的政治理论与基本国策。在汉朝之后,一治一乱的历史长卷上出现了一幅幅相似的画面:每当新的统治者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取得政权,建立了新的朝代,便立即树起儒家学说的大旗,用儒家思想去统一人的意识,治理国家及平定天下;“小康”社会也在这历史的画面上交替出现,给后人留下了一朝又一朝的灿烂文化。
   
孔子教给人的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倘若人人都知道如何修身去做一个好人,种种社会问题自然会消失,也许警察的存在也是多余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莫非说的就是这意思。现在的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大概就是圣人与他的学说吧![/size]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8-9-30 11:49 编辑 [/i]].

涛涛老爹 2008-9-30 23:42

好文章!.

peteryang 2008-10-1 06:31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台湾大师南怀瑾的选集,对中华文化进行了细致分析,包罗万象,可以看看大师是如何进入中华文化的路经,及诸子百家如何在各个朝代演变,分化,分离及归一,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庄子所言,死人堆里翻滚.说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活几千年许多文人,这就是在文化上,后人无法创新的原因..

喜扬扬 2008-10-1 07:04

学习了[tt7].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1 08:56

欢迎涛涛老爹、FRIEDA爸爸、喜扬扬三位家长。
你们都是旺网天空上的星星,能够分享到你们的清辉很荣幸!请多多批评与帮助!.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2 10:04

对《论语点评录》的思考:

1.“孝”就是讲良心


中国几十年来的“全盘西化”,使得传统的东西丧失殆尽,倒是在周边的有些地区和国家如台湾、韩国、日本还可以见到。“孝”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经过了“非孝”的年月之后,人们又对“孝”产生怀念,又在呼唤“孝”。 “孝”是什么?我认为“孝”就是讲良心。有良心的人一定是孝的人,不孝的人我不敢相信他有良心。对父母不讲良心,那么可能在其他方面都有延伸的影响。一个强调“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会给“孝”增添一些其他的内容,如“守丧三年”、“跪拜礼”等等,甚至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有的人天生是“孝”的,有的人后天懂了道理才“孝”,有的人 “孝”是做样子给别人看。 “孝”也有等级之分,舜对屡次要害死自己的父母也保持 “孝”,可能一般的人都做不到的。
只要“孝”与良心或爱心或善心相连系,我个人是赞成的!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8-10-2 13:48 编辑 [/i]].

yiyilaoba 2008-10-2 11:43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8-9-30 11:48 发表 [url=http://www.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3737&ptid=4568606][img]http://www.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以下文章是我几年之前写的,曾经在“全球读经教育网”的乐学版块挂出。
今天早上看见火车仁兄在此地“点评” 《论语》,觉的挺有意思,便翻箱倒柜将它找出来,供有兴趣的家长或朋友参考。

(如果未来有闲暇、有情 ... [/quote]
偶也来凑个热闹,顶 [tt8].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2 13:49

回复 7#yiyilaoba 的帖子

谢谢yiyilaoba 参与!
在《论语点评录》里发言的人中, 子玖妈妈的发言最有水平,而你能看见问题所在,发言也具有一定的功力。因为大陆的人60年来接受的是非传统的教育,所以能看见两、三个人突破这种教育的框框坚定的支持传统价值,有种欣慰的感觉。.

peteryang 2008-10-2 14:57

儒,道,佛,三家是今天主要的中华文化主流宝库,也代表几千年中华文化演变的过程.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经过历代统治阶级的归纳和总结,经过历代文人添油加醋,所谓中华文化,其实已经深入中国人内心世界,成为东方人特有思维一部分.
因此即使有六十年前,老毛的破四旧,也只是不希望国人研究掌握博大精深的国学,用愚民政策来达到统治目的.在儒,道,佛三家地位上,佛法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只存在于民间.而儒家,成为愚民政策的最好理论基础,成为治理国家,人民的国宝,所谓平世用儒家亦!道家是一门官场学问,很难在普通平民百姓间流传,即使是道德经,官家为民解释也着重于德,而不是道.在过去几千年乱世其间,道家所作出平乱之功效,远大于其它流派.
因此有人道出中华文化的奥秘,对民用儒家,求德求心.对统治阶级,只用道家,勾心斗角.也就是,开店用儒家装门面,货物用道家,如药物,佛法为串线,几千年来,就如此运行.民永远不是主要角色.
所谓中华文化,实在有太多宝库,所谓国学,包罗万象,其实从诸子百家开始,就已经道尽天下大事.对国学的研习,应该跳出旧有思维,其实国学之解释,因人而已,本没有固有模式.在今天科技时代,和世界大溶合时代,如果能活学活用国学,定能全盘掌握主动权.
我很推崇台湾大师南怀瑾,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他所定义的国学范围,在他十大卷选集中有归类:
1,论语别载
2.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3.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4.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5.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6.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7.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8.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9.圆觉经略说,定彗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10.原本大学徽言
因此今天国人热衷于国学,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然,片面性使用部分国学,望文生义,难学国学之精髓.无法串起整个国学之内在联系.
我以为,如果真要学国学,应该看前人特别是国学大师的研究著作,这方面,台湾学者在历史上没有断层,文化传承做得很好,可以为己所用,少走许多弯路,也能很快进入思路.出古书而道今日事,是学国学之最高境界亦.
天下大事本质没有变化多少,乱则乱不过战国时期,天下人事,复杂,无出人性弱点,如果能做到融会贯通,心如止水,亦能解心头之魔.归于佛法.
借LZ宝地,乱说一通.

[[i] 本帖最后由 peteryang 于 2008-10-2 14:59 编辑 [/i]].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2 16:07

回复 9#peteryang 的帖子

FRIEDA爸爸说到点子上了:
“今天国人热衷于国学,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然,片面性使用部分国学,望文生义,难学国学之精髓.无法串起整个国学之内在联系.”


您说的南老的这套书我以前下载过电子版,后来电脑中毒重装后蒸发了。

据说南老在无锡的太湖边上建了一所书院,我倒是满欣赏书院的学习方式。

另外,我觉的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修身养性的。如果在儒、道、佛三家的文化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法制,似乎可以考虑吧!.

peteryang 2008-10-2 16:44

如果单纯修心养身,拘泥于学术研究,或许部分国学能达到目的.但对今日之年轻人,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有全面掌握国学之精髓,融会贯通,能治于人,通事理,才能入世而为国家做事.纯粹之科学技术,很难面临复杂之局面.
引伸和发展,如果对西方民主政治之基础和本质有深入研究,从古罗马时期的泛民主,到今天美国的民主,或许可以得出民主体制不一定能拯救世界.西人之民主,盛行今世界,也只是一百多年,和过去几千年世界局势之演变,这种体制不一定是合适整个世界多元文化和群体,民主的基础,或者说民主之推进经济发展,其条件,可能还有附加其它时代特征.
因此,我对西人之民主理念,带有怀疑之态度,西人之民主不是万能之政治体制,百年历史,很难有定论.如果站在历史高度看今日世界变化莫测,演变轨迹,不是今日之人能预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借用西人民主元素,治理中国,还是走过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改革之路.毕竟今日已经没有皇室,政权亦轮流做庄,肯定民意,借重民意,是今日执政者要思考重点.科技和信息传播,已经为民意执政打下基础,这是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的体制改革之路.对人之尊重,部分还权于民,改变历史上官民之地位不平等政治态势,逐步形成完善执政为民的新思维.
因此,旺旺网上父母重视国学是好事,但要掌握分寸,全面了解国学之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本质之运用.学国学,是为社会进级所准备.修心养身,修佛就可以了.除欲而钢,一了百了..

家有考王 2008-10-2 18:00

FRIEDA爸爸的帖子,理性且有深度。.

子玖妈妈 2008-10-2 18:18

修心养身,修佛就可以了.除欲而钢,一了百了.

这对于青少年而言,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子玖妈妈 2008-10-2 18:22

我个人觉得,《论语》对于初中生是合适的,无论是为学、仁道、志向、交友、处事方面,对于价值观正初步形成的初中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至少,以我们两位孩子的学习,我觉得是有效的。借助经典,可以避免父母枯燥说教的负面作用。
普通父母,如我,要把国学完整的学下来,是很难的。但从《论语》开始学起,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当中,自己得到提升,也是一件好事。国学博大精深,小孩子以后有兴趣,慢慢会去学。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0-2 18:42 编辑 [/i]].

yiyilaoba 2008-10-2 21:18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8-10-2 13:49 发表 [url=http://www.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6760&ptid=4568606][img]http://www.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谢谢yiyilaoba 参与!
在《论语点评录》里发言的人中, 子玖妈妈的发言最有水平,而你能看见问题所在,发言也具有一定的功力。因为大陆的人60年来接受的是非传统的教育,所以能看见两、三个人突破这种教育的框框坚定的 ... [/quote]
兰爸过奖了。有兰爸这样逐本清流的帖子,是我等学习之人的幸事。.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3 13:35

[quote]原帖由 [i]yiyilaoba[/i] 于 2008-10-2 21:1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17326&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兰爸过奖了。有兰爸这样逐本清流的帖子,是我等学习之人的幸事。 [/quote]
谢谢鼓励!.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3 13:35

回复 11#peteryang 的帖子

您的(关于民主和科学)思想我理解和赞同,但遗憾的是曲高和寡!(不是贬抑)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8-10-3 16:46 编辑 [/i]].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3 13:37

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最需要的是懂得国学的法官和公务员,所以家里有男孩子的家长,有条件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我估计子玖妈妈 接触国学大概也是近几年的事.能够在具有相当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学国学,也可以学的很好.这是非常值得其他家长羡慕的..

子玖妈妈 2008-10-3 15:58

回复 18#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兰兰的好爸爸夸奖了,惭愧。在国学方面,我绝对是个刚起步的小学生。可能正因为有了些许阅历或者说自己老了,所以偶然之间接触到《论语》,才如获至宝,感叹自己如早些学习、领悟经典,那么人生的路即使不会有什么不同,但至少不会彷徨、迷茫了很多年。
我们过去的人文教育为空,这一点也不为过。而接受西方思想,也不系统,所以勉强除了自己专业外,其他方面可以说并不具备大学毕业的水平。如果人生顺利可能不感觉,但一旦遇到挫折,那么就会明显感觉自己的底蕴、内涵不足。没有文化的根、本来也没有很坚定的价值观,我是这样认为。
说个故事,有位北京人去台湾,遇到一位五十几岁的收藏家。交谈之后,那位收藏家说:你应该多读些书,你这个年龄补其他可能来不及了,就从《论语》开始补吧。那位北京人感觉自己很没面子,毕竟也是个本科生呀,但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说的是事实啊。
我们这代人觉悟可能有些晚,但至少我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用一位台湾妈妈的话说:她送给自己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这些经典。.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3 16:47

回复 19#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和火车仁兄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能联系实际来谈,有思想性,而不是如学校盛行的那种空谈.

因为你是学法律的,我给你出一道题目:为什么我说将来“中国最需要的是懂得国学的法官”呢?.

子玖妈妈 2008-10-3 19:30

回复 20#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你这句话,坦白说,我没有思考过。我只能尝试来谈一下。
目前中国法律环境不佳,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条,不容置疑,就是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差。法律实践告诉我们,司法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绝对冷静客观和非个人化的过程,司法者个人的作用和力量常常对自己参与的司法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法官是一个具体的人,有他自己的喜爱和厌恶、偏好和偏见、习惯和信念,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以其经历、学识、素养、能力为基础,在道德、利益、观念等多种复杂因素驱使下,其所作的裁判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会染上个人色彩。如此,法官能否正确、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从而准确裁判,成为体现公正、实现正义、保障权利和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因此,法官除了专业素质外,他个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是另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兰兰好爸爸,你是从这角度来理解的吗?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0-3 19:38 编辑 [/i]].

子玖妈妈 2008-10-3 19:46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法官一般是从经验丰富的律师当中挑选,有时也从法学院的资深教授当中挑选,而且一般必须得到立法机构批准。由于使用判例法,法官不只是应用法律,其判决某程度会延伸了法律,普遍被认为是德高望重才能担当的职位。
而目前国内是没有这样的挑选程序的。

[[i]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0-3 19:48 编辑 [/i]].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4 10:36

回复 21#子玖妈妈 的帖子回复 22#子玖妈妈 的帖子

见解很精彩!感觉你正在写法学方面的书呢!

中国的冤案、假案、错案堆积如山,越堆越高,正是不和谐的来源之一。这次美国CNN专访在纽约出席联大的温家宝总理,他提出中国民主的三个发展方向,包括民主选举、司法独立和政府接受监督。假如有一天“司法独立”,也是需要有素质的人去做才可以将事情做好。

再给你出一道题目:人类社会的法律,包括大陆法体系的成文法和英美法体系的判例法,它们的最终来源是何处?

(可以参考孔子说的这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思考 “直”的意思。据说孔子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大法官).

Thomas 2008-10-4 11:36

好文章!顶!.

子玖妈妈 2008-10-4 21:32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诉乎”.意思为:断案子,我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但我能做到以后不要让他们再打官司,达到诉讼完全没有才好。这大概是现在法官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至于其他,兰兰的好爸爸自己写吧,被老来考我,自己偷懒。.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5 10:37

回复 25#子玖妈妈 的帖子

是的。
儒家与法家的根本区别就在此了。不仅要做到司法公正,还要进一步消弭产生诉讼的根源。
中央台10 频道晚上9点左右有个“天网”节目,我估计孔子看了会泪流满面,因为从孔子的角度看许多悲惨的犯罪是跟周围的环境与脚下的土壤有关,孔子会思考改造环境与土壤。
本来还有几个问题打算抛砖引玉的,现在只好暂时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去了。.

liuqf 2008-10-5 12:03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8-10-5 10:37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22054&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是的。
儒家与法家的根本区别就在此了。不仅要做到司法公正,还要进一步消弭产生诉讼的根源。
中央台10 频道晚上9点左右有个“天网”节目,我估计孔子看了会泪流满面,因为从孔子的角度看许多悲惨的犯罪是跟周围的 ... [/quote]
    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看看孔子的真面目。不要说我心理龌龊,真希望他是个伪君子啊![tt8]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5 17:55

回复 27#liuqf 的帖子

小恶容易分辨,大恶往往是伪善的,难以分辨的……你看黑社会的头子,大多衣冠楚楚的生活在上流社会,周围环绕着光圈……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伪君子,假善人,大上其当……但这和孔子有何关系呢?孔子已经好长好长时间被我们打倒和遗忘了……孔子所提倡的正是我们现在已经丧失的传统价值……比如“信”……除了您的家人,您现在还敢信任谁?您敢相信您吃下去的东西吗?您敢相信医生吗?您敢相信专家的分析吗?您敢相信白纸黑字吗?您敢相信教育制度吗?您敢相信今天上面做的事情是为了您明天更美好吗?......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这句话是不是对人仍旧有启发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什么意思?您可以解释一下吗?

虽然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仍旧谢谢您的参与并期待分享您的心得!.

liuqf 2008-10-5 23:31

呵呵,我理解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如你所说的“小恶容易分辨,大恶往往是伪善的,难以分辨的……你看黑社会的头子,大多衣冠楚楚的生活在上流社会,周围环绕着光圈……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伪君子,假善人,大上其当……”,很多这些所谓的圣人就是大盗。第二层意思是就是那些品德行为不算大盗的圣人,以他们对自身的道德标准不切实际地来要求别人也要做到,而不管别人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水准,所以他们看天下人当然是大盗多多不止了。
    说到信,我确实不敢轻易信,更不信一切标榜和号称圣人的人。孔子的部分理论很有道理和价值,这个肯定是要尊重和吸收的。但孔子这个人嘛,就不一定要这么尊重了,谁知道当初是啥样子的人呢?圣人和大盗也是一线之间的。再说了即使要尊重孔子也没必要把他的N代子孙也当个啥重要人物,难道孔子的思想非要他家里人才能嫡传的?唉,原谅我又要龌龊了,谁知道现在的所谓N代嫡传当中还有没有孔子的基因啊![tt7] 。不过现在孔家的后人肯定也明白了捧得高摔得痛的道理了。.

无忧32 2008-10-6 16:51

两个《论语》帖子都蛮有看头。[tt2].

peteryang 2008-10-9 08:10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整个含义上,其实是一个中间句,老子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及绝圣弃智,民利百姓等等,说的是一个道理.刍在中文解释为草,引伸为弃之物.
在国家治理上,寄希望于圣人,是很不现实的,中国历史上有太多事例证明,伪圣人太多,即使在当时被称为圣人,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其实这句话,也五四运动的起点,到社会道德日夜败坏,民不聊生时,许多人很希望能出圣人,出救星,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以暴制暴,用一场战争代替另一个朝代的建立,重复过去周而复始的历史更迭.从另一个层面分析,圣人和大盗,是一个时代的二个极端,辩证看,是无法消除的对立面.过去,因为信息和交通因素,人们很难知道许多真相,特别是对圣人之类的真实面目,而对所谓官家所言之大盗,也同样面临信息量不够,难以分辨真伪.被当时的政府操纵和掩盖.即使在今天,也因为舆论工具和国情,普通老百姓亦很难了解政治舞台上人物的真实面目.
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其实是很简单的一执政思维,过去,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的愿望来自儒家君臣,父子等级观念,以为只有如此,才能顺应天意,国泰民安.对反抗和不服从者,特别是思想领域,用镇压和消灭处之.儒家的这种靠礼仪等治理国家的观念,就是一个产生腐败无能政府的原因,问题出在选拔领导人的根源.
官员的选贤选能,按照过去的选拔标准,是很难保证清廉正直的.即使现在的组织选拔原则,也很有缺陷.其实,在和平时期的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按照程序正义执政.而西人的民主政治,特别是国民选举权,对官员的监督还是起一定作用的.同时舆论监督工具,独立媒体的运作,多元化监督政府官员.如果国人思维,还在圣人,还在靠官员自身清明,或者体制内监督,很难走出那种周期率.
儒家那一套,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运用了几千年,有成功,也有失败,特别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该退回到民间,和佛法一样.未来政治上的改革,其实就是和人民分权,给舆论自由权,逐渐释放行政资源的过程.
公道自在人心,执政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天理,良心,人性的公平哲学而已..

不言之教爸爸 2008-10-9 17:34

回复 31#peteryang 的帖子

非常好!
期待继续分享您的思考!
很想知道您对“全盘西化”的看法!.

H爸 2008-10-9 17:37

回复 31#peteryang 的帖子

先顶后百度!:loveliness:.

peteryang 2008-10-9 18:06

H爸也来说几句,你是学文学的,应该对古代各种思想很有研究.
我是半路爬行,这几个月.陆续在看台湾大师南怀瑾的选集,正好搬弄就上,难得大师精髓,很粗糙和肤浅.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道尽天下事.惭愧..

香甜蛋糕 2008-10-11 18:47

今天先路过,再好好的学习。顶一下 。.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29 16:47

j四书"将作为必修课搬上清华大学课堂  
[url]http://edu.online.sh.cn[/url] 2008-09-22 11:32:05 [来源]:光明日报


9月17日下午3点20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二年级学生纪毓迪怀着兴奋心情走进了教室,在这里,“四书”将在建国后第一次作为必修课搬上清华大学的课堂。而她也是第一次去亲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四书”。 更让纪毓迪惊讶的是教室里还有一批特殊的学生——既有六七岁的娃娃也有十几岁的少年。原本还算是面积比较大的教室,此时已是满满当当座无虚席。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走上了讲台。开课伊始,彭林老师就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熟练地背诵“四书”。“太难了吧?”“怎么可能?”讲台下哗然一片。彭林老师并未多讲,而是把他的客人——那些六七岁的娃娃和十几岁的少年请上了讲台。孩子们流利地背诵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还有一名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可以全文背诵六经中最难的《尚书》。就这样,同学们的抱怨和质疑化作了佩服和信心。也就这样“四书”这久违了中国课堂的经典,又重新回到了同学们的视野。接下来是老师耐心地讲解,学生专心地聆听。

“作为一名文科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民族的经典非常熟悉。我很幸运,能够在清华大学学习到‘四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下课后一位同学这样告诉记者。一位理科生特地赶来旁听这门课程,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将来会从事理工方面的研究,但是传统文化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大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文化。

彭林教授就清华大学第一次将“四书”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的原因谈到,首先是帮助同学们去认知儒家文化。现在大家往往是寻章摘句的,是局部、片面地去接触传统经典。而认知儒家文化,就要从“四书”入手。要让同学们踏踏实实、一字一句地学习原典。第二,同学们尤其是文史哲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献阅读能力,要求他们读懂经典。读不懂怎么办?要求我们借助古文的注释,我们提供给同学们的既有朱熹给“四书”做的注也有汉唐的注释,同时也有清朝的注释。经过这样较为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就会大体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第三,中国的学问可以用“修身治人”四个字概括。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而“四书”里所提倡的“诚”、“敬”、“孝”等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就是提升文化自觉。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西方文化的博弈将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这场博弈说到底就是中国的文化到底能不能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让同学们去了解掌握自己的经典而去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希望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有一种温情和敬意。.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29 16:48

[size=3]《大学》片言:

大陆的家庭教育领域中“奥数热”、“英语热”正方兴未艾之时,近几年在台湾王财贵教授的倡导下,又悄然出现了新的读书热点——“读经”;老祖宗的东西,被掘地三尺挖出土,成为人们新的青睐。

“读经”主要指家长让孩子读经,诵读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以及道家的经典《老子》《庄子》等等。除宋代的《三字经》及清代的《弟子规》尚不满一千年的历史,上述经典都属于先秦时期,都是正正宗宗的老古董,与考古学家前几年挖出土的越王勾践宝剑一样,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这自然引起了不少反对嘲笑的声音,称之为“复古”。反对者或许有他们的道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经典的原创人员,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倘若指教有方,读过经的孩子,就像站在巨人的肩上,肯定比未读过经的孩子高出一截。不光是孩子,其实成人读经也有助于他们个人修养及思考实现中的问题。

每个公民,不妨买一套白话注释并带有讲解的《四书》放在床头枕边,夜晚失眠时翻翻看看。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就是这样用了一段时间功夫夜读,让大都督鲁肃刮目相看的。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要想踏进儒家殿堂的大门,最好拿《大学》作开门钥匙,也就是说,先从《大学》着手读起。
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及佛家学说不同,后两者都属“出世”派,不谈“治国”或具体谈“治国”,儒家学说则“入世”,不但讲“修身”更谈怎样“治国”,而其具体的治国之经验则来自前代二、三千年历史。

《大学》出自孔子弟子曾子之手,其要旨就是现代人倡导的“以德治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我们这位先哲在《大学》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治国之道在于提倡讲文明,讲道德的社会风气,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在于让每个人有爱心并成为至善之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曾子引用了他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孔子审理案子与其它法官没有两样,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关键是我要努力使人不犯罪,这样就没有官司了。

如何可以消减犯罪?如何治理人性恶的一面?与法家不同的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一贯主张就是搞教化,即现代人说的抓精神文明。以德治国必须推行“教化”,但推行“教化”又从何入手呢?那就是提高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就是《大学》所强调的“修身”,所以曾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点与道家不同,道家偏重于个人的修身,而儒家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的修身。
在曾子眼里,国家是一个生命体,每个人是其中一个细胞,只要从上到下,个个都提高道德素质,个个细胞都呈良性,国家的疾病就不治而愈了。曾子又引用商汤铭刻在浴盆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曾子希望每个人的心,能每天冲洗污垢,一天比一天清净,这样,国家社会都可以安定和谐了。

因为国家也有一个政府头脑在运作,可以支配四肢去做事,因此曾子对国家的所做所为规定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国不可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意思是国家不以聚敛财富为有利,而是以实行仁政维护正义为有利。曾子又说:“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未,争民施夺”,意思是德是根本,财是枝节,执政者颠倒两者位置,人们就会互相争夺钱财,偷窃、抢劫之事也会频频发生。曾子又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曾子看来,治国的真理 ,或“治国的道”,就是“以德治国”;违背“道”的表现,就是“以利为利”。.

曾子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主要的大国,都采用“以利治国”政策,忙于增加经济财富,忙于扩张军事实力,儒家“以德治国”思想被认为不切实际而遭受冷遇,曾子针对这种观点,忧心忡忡地说:“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意思是国君希望国家长久而聚敛财富者,一定是出自小人的想法。其实小人来管理国家, 一定会引起天灾人祸,到那时候,即使让贤臣出来收拾残局,也无能为力了。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巴黎会议宣言》,其中有一个著名论断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现代人低下高傲的头颅,屈尊去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以便解决种种社会问题,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或许是读经热背后的真正原因吧!                              


兰兰的好爸爸写于2006年2月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9-1-29 16:55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0 01:39

回复 37#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兰爸,没看到你对我的“点评”的点评,不过我可要来给你挑刺了哦。[em16]  你在帖子里讲的: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巴黎会议宣言》,其中有一个著名论断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这个宣言其实是不存在的。根据有关学者的多方考证,1988年确实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的会,但是这个会议并没有发表公开宣言或者会议纪要,所谓“《巴黎会议宣言》”纯属虚构。所引用的说法根据考证应该来自《堪培拉时报》于1988年1月24日的一个报道:Nobel prize winners have suggested that if mankind is to survive it must go back 25 centuries in time to tap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This was one of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obel prize winners after deliberating over the them "Facing the 21st century".

是为孤证。不过就算真有这么一个宣言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关于上面提到的考证,可以参考如下文章(按照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所谓海外新说对孔子现代神话形成的影响──孔子神话研究之三(张颂之)
[url]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swhwxsdkzxdshxcdyx.htm[/url]

诺贝尔奖得主们究竟说过没有——查证‘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21世纪人类要吸取孔子的智慧’的报道(赵鹰、胡祖尧)
[url]http://www.bengu.cn/homepage/paper/confucius02.htm[/url]

对有关孔子的诺贝尔获得者言论的再疑(张颂之)
[url]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2551[/url].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0 10:47

回复 3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欢迎仁兄!
很感谢挑刺和链接!

你的那些“点评”还是比较浅的,应该属于过程中的东西。
相信若干年之后你自己会达到一个与之不同的认识高度。
中国古老的经典不是纯理性的思辩的产物,一个人没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体悟,很难登堂入室的;在门外徘徊和指指点点的人很多,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多少珍贵的字画和古董被打烂烧毁,问题出在人的身上而不是被砸毁的对象身上。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9-1-30 11:01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0 11:22

回复 39#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兰爸既已登堂入室,何妨写一点点门内所见之博大精深?挾(不存在的)洋人宣言以自重,并不能证明孔子的伟大。

[[i]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1-30 11:23 编辑 [/i]].

精灵妈咪 2009-1-30 11:27

看了这个帖受益匪浅,我也要多多学习。.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0 15:55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09-1-30 11:22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37474&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兰爸既已登堂入室,何妨写一点点门内所见之博大精深?挾(不存在的)洋人宣言以自重,并不能证明孔子的伟大。 [/quote]
仁兄的帖子里似乎带有争斗之心,我不敢欣赏!
我愿意做一名小学生接受仁兄教鞭的鞭笞!.

jyuntoku 2009-1-30 18:33

想谈谈我对经典的看法。

对于经典的文本的解读,我想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以古人之心,读古人之文“。尽可能地去探究作者的真实,在作者本身的局限中来解读作品,避免要把几千年后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带到几千年前的作品中去。
还有一种是”以古人之文,映我今日之心“。把手中的文本作为一个当下的存在,而不是作为作者的分身来看待,发挥我的”心“来欣赏和解读文本。
这两种读法都是成立的,但是其解读的目的截然不同,所以也不好说哪一种就比另一种更好。一般而言,前一种,需要的基本训练和知识基础多一些,后一种嘛门槛没有那么高。
评价具体的解读结论观点时,应该根据这种解读属于两种范式中的哪一种,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0 22:20

回复 42#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哈哈,哪里哪里,兰爸你太敏感了。:lol :lol 在下不过是看见兰爸有肤浅之讥,故想求教一二堂奥而已。:D :D

不过兰爸要是无此雅兴,在下也不敢勉强。想必圣人绝学,乃上承天道,不可轻泄。飘过,飘过。;P ;P.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1 09:41

回复 43#jyuntoku 的帖子

很好!.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1 09:42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09-1-30 22:2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38692&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哈哈,哪里哪里,兰爸你太敏感了。:lol :lol 在下不过是看见兰爸有肤浅之讥,故想求教一二堂奥而已。:D :D

不过兰爸要是无此雅兴,在下也不敢勉强。想必圣人绝学,乃上承天道,不可轻泄。飘过,飘过。;P ;P [/quote]
人都是由“浅”入深,如果用“过程”的眼光看待“点评”,会很宽容的;“浅”是中性词,没有贬低的意思。
所谓“肤浅之讥”属于阅读时的主观发挥。

“请教”的人如果没有虚心,就象一杯盛满的水,再倒上去会溢出来的。.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1 12:08

回复 46#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有什么办法呢,我这个人就是年轻气盛,也许本无争斗之意,不过言为心声,既然已经被兰爸定性,大方承认倒也无妨,现在就正式向兰爸挑战。牛年么,就让在下使点牛脾气,顶个真,狂妄一下,哈哈。[tt1] [tt1]

第一,我很在意你如何得出这个“浅”的结论。希望能够就我的“点评”取一两点加以具体的评论,浅止何处,深则何归;当然给出恰当理由整体推翻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仍旧以“一个人没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体悟,很难登堂入室”虚张声势,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纳闷孔子也不过活了七十来岁么,所游历不过方圆几千里,上不知天文,下不晓地质,又不能与异域文明沟通,所知又能有几何。[tt36] [tt36]

第二,关于“《巴黎会议宣言》”,你不要一再躲避,痛快点认栽吧。严谨治学,学人之本,也是孔子一贯的教诲。可怜孔子门徒三千余,后世居然要靠虚构洋人宣言来为自己贴金,悲夫!徒子徒孙何其不肖也![tt6] [tt6]

第三,这个,想到了再说吧。吃饭去了。[tt11] [tt11].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1 12:09

回复 47#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是挑战哦,不是请教,不用担心溢出来![em16] [em16].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1 12:55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09-1-31 12:0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39213&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是挑战哦,不是请教,不用担心溢出来![em16] [em16] [/quote]
觉得自己无知,甘拜下风!.

火车是运茶的 2009-1-31 13:00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9-1-31 12:55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39279&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觉得自己无知,甘拜下风! [/quote]
哈哈,引用下来,免得楼主反悔![em03] [em03] 大概老夫子的学问,真个是较真不得的。.

不言之教爸爸 2009-1-31 20:30

回复 50#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我个人认为,儒家经典是让人明理和自我修养的,而不是来争高低的。
十年前我做不到或许现在可以做到了,这就是实践,或者是“知行合一”。我对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都很无知,所以甘拜下风!.

火车是运茶的 2009-2-1 03:41

回复 51#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明白了,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不是用来求真致知的。

“知行合一”就算了吧。孔子是不会拿蛮夷的话来证明自己的伟大的。.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1 10:00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09-2-1 03:4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40503&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明白了,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不是用来求真致知的。

“知行合一”就算了吧。孔子是不会拿蛮夷的话来证明自己的伟大的。 [/quote]
“明理”是什么意思大概仁兄不理解或忽略了,所以才有“不是用来求真致知的”的什么“点评”!

关于仁兄47楼提出的两个问题,都委婉的答复了,只是没有被仁兄理解而已!
赠送“蛮夷“的一句话:
I WILL TRY TO UNDERSTAND OTHERS
THAN TO BE UNDERSTOOD。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9-2-1 13:15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09-2-1 17:21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9-2-1 10:0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40793&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明理”是什么意思大概仁兄不理解或忽略了,所以才有“不是用来求真致知的”的什么“点评”!

关于仁兄47楼提出的两个问题,都委婉的答复了,只是没有被仁兄理解而已!
赠送“蛮夷“的一句话:
I WILL TRY T ... [/quote]

那,您老人家实在太委婉了,十几年的修养果然不同凡响,佩服![tt7]
您的理我还真的明不了,想想老夫子的话我也钻研过,咋用谎言来替自己的观点做宣传,也成了“知行合一”了呢?[tt36]
那个什么宣言,本来也流传甚广,引用的时候失察,原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您硬要往心里去,变成意气之争,那又何苦呢?
不是我非要揪住这个硬伤不放,实在是您这种“求真致知”的态度,令人无法苟同。
赠言很好,收下了。不过您不像是赠送出一份珍贵的礼物。
这样我也不回赠洋话了,来句原创的:挑剔对手的态度,往往是理屈词穷之后的第一选择。

还有呀,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转移话题、把自己的观点模糊化并随时出台自己的专有解释,以及激怒和反制对手的技巧,在我见过的网友中间,都是第一流的。
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
或者用洋话讲,powerful.
所以,我怕怕,不敢再跟您辩论。耗不起。
哦我又反悔了,还是要送您一句洋话:
Most powerful is he who controls his own power.

[[i]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1 17:24 编辑 [/i]].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1 18:36

[quote]原帖由 [i]火车是运茶的[/i] 于 2009-2-1 17:21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42911&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那,您老人家实在太委婉了,十几年的修养果然不同凡响,佩服![tt7]
您的理我还真的明不了,想想老夫子的话我也钻研过,咋用谎言来替自己的观点做宣传,也成了“知行合一”了呢?[tt36]
那个什么宣言,本来也 ... [/quote]
我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代人,写的帖子仁兄尚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解读,更何况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和他所讲的话呢?

仁兄对我的“点评”我收集如下:

你太敏感了

挾(不存在的)洋人宣言以自重

肤浅之讥

真个是较真不得的。

挑剔对手的态度,往往是理屈词穷之后的第一选择

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转移话题、把自己的观点模糊化并随时出台自己的专有解释,以及激怒和反制对手的技巧,在我见过的网友中间,都是第一流的。

那个什么宣言,本来也流传甚广,引用的时候失察,原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您硬要往心里去,变成意气之争,那又何苦呢?

以上的“点评”很有想象力,含有激情,也有思想性,如果单独的来看挺不错……






我想,如果孔夫子真的穿越时光的隧道来看仁兄对他的“点评”的话,一定会和我此刻看仁兄对我的“点评”一样忍俊不禁吧!

好了,歇歇气吧,我可是将你看作好朋友的;你的“点评”表达了你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有些方面也挺不错的!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9-2-1 18:37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09-2-1 19:13

回复 55#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不,您错了。这些话孤立的看没有什么意思,一定要在上下文里面去理解。“挾(不存在的)洋人宣言以自重”这应该算是在陈述一个(您一直在逃避的)事实吧。既然您没有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能力,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

[[i]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2-1 19:17 编辑 [/i]].

火车是运茶的 2009-2-1 19:22

[quote]原帖由 [i]兰兰的好爸爸[/i] 于 2009-2-1 18:3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343109&ptid=4568606][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代人,写的帖子仁兄尚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解读,更何况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和他所讲的话呢?[/quote]

不好意思,我觉得孔夫子的话比您的更容易理解。您就不要侮辱他老人家了。.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4 13:22

[size=3]《中庸》戏说

学术界一般认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出自孔子之孙子思之手。

子思自小就很有志向。据说有一次,孔子在庭园里仰天长叹,子思路过撞见就问为什么?孔子说:你是孩子,讲了你不懂。子思说:我常听你说,做老爸劈好的柴,做儿子的不能挑起来走,就叫“不肖”;我害怕自己成为不肖子孙,所以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孔子听后高兴地说:祖业不废,后继有人,我不再忧虑了。

子思成人之后,孔子早已过世,他就拜孔子的弟子曾子为师,深入学习儒家学说。学有所成后,也著书立说。可惜子思所著之书,绝大多数都遗失而未流传下来。

子思可能性格严肃,爱沉思冥想,他写的《中庸》内容抽象,深奥难懂,所以他被后人称为“理学家”,按我个人理解就是他的学术风格有点象象西方的康德、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家的意思。

子思的《中庸》主要谈修身处世、治国安邦的最高理想——“中庸”。按中庸的标准去做,即为“中庸之道”。

在现实的社会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常被人与世俗的“折衷主义”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纯属风马牛不相及。读者看完下面我虚构的故事,就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大陆某城市的某药店销售一种新药,该药成本一千,市场价为一千五,老板定价二千,生意不错,财源滚滚。某一顾客来买该药,老板开价二千,顾客还价一千,于是双方你让一点,我加一点,最后以折中价一千五成交。又一女孩,为其病父买该药,老板见其模样贫困,大发慈悲,以一千三价格卖给女孩,同时索要了女孩的家庭地址,每次义务送药上门。女孩父亲病愈后,为表达感激之情,送给该药店一面绣有“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锦旗。

但同样是这家药店,挂在墙上的锦旗日后时常被人扯下,因为时常有以二千高价买下该药的顾客发现在不远的其他药店可以用一千五甚至一千三买到该药,愤愤不平上门要求退款;与药店争执不下,顾客便有过激行为,认为“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纯属欺诈。此类纠纷激化之后常由警察出面解决。

通过以上故事中的事例可以看出,老板谋取暴利,宰客太过,违反了中庸之道,是一切纠纷的根源;与顾客讨价还价,折中成交,纯属商业行为,归属“折衷主义”;同情女孩,卖药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合乎“中庸之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庸之道”应该是一种以善为核心的个人与社会双赢的和谐之道。一般来说,哪儿有善心,哪儿就有中庸,就有和谐;哪儿缺乏善心,哪儿就无中庸,就无和谐。所以子思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大意是说“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生命的根本,“和”是天下万事万物相处的原则,人若能将中和(即中庸)的道理推而广之,那么,天地一切各得其所,万物也就各遂其生了。

从子思的《中庸》中,可以发现中庸之道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中庸之道合乎人的本性。子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意思是按照人的善良本性做人处事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符合上天的意思;帮助人恢复本性,让人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就是教化。

第二个特点是中庸之道自低至高,自近至远,一直到不可知的境界。《中庸》中说:“君子之道弗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大意是君子遵行的中庸之道,作用广大,但却通向无穷。中庸的道理可以被没有知识的普通男女知道,但它的精致之处,连圣人都一无所知;对于浅近的中庸道理,普通男女都可以实行,但要达到这些道理的最高标准,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做到。

子思在《中庸》中,归纳了几种被宋代理学家称为“孔门心法”的“率性”“修道”的方法,如: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慎独、孝、礼、正已而不求于人、诚,等等。其中“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是中庸之道从低做起最方便最易行的法门,如药店老板自己不愿被人宰的话,也要将心比心,不要去宰他人。

子思在《中庸》中记载了一些孔子生前对中庸的赞美。首先,中庸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孔子说自己按中庸的标准做得不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其次,中庸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处事之道,孔子说它“无过无不及”;最后,中庸是一种尽善尽美的和谐的境界,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

现代社会唯利是图,道德贬值,功利成为人们的指路“明”灯和座右铭,贪欲使人几乎沦为经济动物,对照古人的中庸之道,航线偏差的角度越来越大,背“道”而驰而又无法刹车……

若要实现人人向往的和谐社会,首先要校正人心的罗盘,不能走一切向钱看的极端,要朝“利”的反方向“义”偏一点;每个人要从我做起,将利看的淡些。

谁能改变人心,校正人心的罗盘,让人按照中庸之道行事,谁就能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甚至能挽救迷惘的人类而阻止其继续坠落,这是两千多年前的forefather的《中庸》给人的启示!

                                 兰兰的好爸爸写于2006年4月[/size]

[[i] 本帖最后由 兰兰的好爸爸 于 2009-2-4 13:24 编辑 [/i]].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6 09:59

以下是是郑钧1994年6月发行的首张专辑《赤裸裸》(被列为中国摇滚史上的经典)里两首摇滚乐歌词,供欣赏和思考:
商品社会
郑钧
赤裸裸
为了我的虚荣心 我把自己出卖
为了我的虚荣心 我把自己出卖
用自由换回来 沉甸甸的钱
用自由换回来 沉甸甸的钱
以便能够挤身在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令人疯狂的社会
商品社会 令人疯狂的社会
热热闹闹人们很高兴 欲望在膨胀
热热闹闹人们很高兴 欲望在膨胀
你变得越来越忙 物价在飞涨
你变得越来越忙 物价在飞涨
可我买得更疯狂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没有怜悯的社会
商品社会 没有怜悯的社会
So welcome to this
commodity society
commodity society.......(重复一次)
为了我的虚荣心 我把自己出卖
用自由换回来 沉甸甸的钱
以便能够挤身在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令人疯狂的社会
热热闹闹人们很高兴 欲望在膨胀
你变得越来越忙 物价在飞涨
可我买得更疯狂
商品社会 欲望的社会
商品社会 没有怜悯的社会
So welcome to this
commodity society
commodity society.......(重复一次)
commodity society.......(重复一次)
commodity society.......(重复一次)

***************
回到拉萨 歌词  
演唱:郑钧
回到拉萨
回到了布达拉
回到拉萨
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
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
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雪山尽头
美丽的喇嘛庙
没完没了的姑娘她没完没了的笑
雪山青草
美丽的喇嘛庙
没完没了的唱我们没完没了的跳
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萨
感觉是我的家
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萨
我美丽的雪莲花
纯净的天空中有着一颗纯净的心
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
雪山尽头
美丽的喇嘛庙
没完没了的姑娘她没完没了的笑
雪山青草
美丽的喇嘛庙
没完没了的唱我们没完没了的跳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来吧来吧来吧来吧来吧来吧来吧来吧来呀咿呀.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9 09:53

听说人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人迷失在红尘,后天“教育”又让人心扭曲了……《回到拉萨》表达了找到人生真谛和回归自我的喜悦,请欣赏:
歌曲   [url]http://www.nowok.net/GC/81c6b2622eec0551.shtml[/url]
和视频[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f6WXAduJh0/[/url].

猪小弟721 2009-2-17 14:55

*** 该贴被屏蔽 ***

不言之教爸爸 2009-2-17 15:26

回复 61#猪小弟721 的帖子

谢谢!
欢迎参与!.

猪小弟721 2009-2-19 11:32

回复 62#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 该贴被屏蔽 ***

hwuhwu 2012-6-30 22:23

收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漫谈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