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中学教育真相(转)

语儿妈 2007-11-23 11:12

美国中学教育真相(转)

推荐阅读《我在美国教中学》

本帖推荐方帆博士的著作《我在美国教中学》以及他在论坛与网友问答,如果您对美国教育感兴趣,请您仔细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读完这些内容,如果可能找他的书读一下。推荐的目的,只想建议用不同视角看美国教育,以及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晴不想把任何个人观点强加于人,更无把方帆观点强加于人之意,况且晴也并非100%赞同方先生观点。

仅仅是开阔视野而已,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思考和启发。

(转文,此文推荐方帆的著作)

人们谈起“素质教育”,往往提起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似乎只有美国的孩子具有创新能力,似乎美国才是“素质教育”的发源地;人们讲起“快乐学习”,常常就描述美国的学生整天开开心心,负担不重,玩的方式很多,上大学根本就不成问题,搞不好在轻松学习中弄出点什么名堂,诺贝尔奖还会从天而降呢!可目前中国人“知道”的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却大都不是美国的中小学老师提供的。有的是国内研究美国教育的专家写出来的,有的是到美国考察的中国教师的印象,还有的是经历过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中国孩子或他们的家长写的亲身经历。但是从美国第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来介绍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似乎还寥寥可数。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方帆先生所著的《我在美国教中学》,就是这样一本非常难得的书。其中很多篇章,最早是作者在网络上发表的。这位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所著名的公立高中双语系主任的教师,用真实的记录、新颖的观点、幽默的语言,让每一位渴望了解真实的美国教育的读者都会深受启发。  

  一直以来,我们对美国教育的态度,是远距离仰视而不是近距离审视,是顶礼膜拜而不是客观鉴别,了解往往是片面的。常感叹于美国教育理念的先进,哀鸣于中国教育的落后。我们光知道很多美国的公立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年满18岁,可是我们不了解在美国的公立高中大概有一半的毕业生是没有资格上大学的,不会写作文的比比皆是,没有学懂小学算术的也大有人在,即使进了大学也是要先上大学里的“扫盲班”,等具备了高中毕业程度才能上大学程度的课程;我们知道美国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可我们不知道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国际上始终处于下游,初中的老师发现小学升上来的学生很多都没有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高中的老师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很多不会背乘法表;我们知道美国是鼓励中学生男女交往的,更鼓励恋爱,可我们不知道在美国进大学非常容易,但是进好大学却非常难,真正努力学习想进好大学的学生几乎是不花时间和精力谈恋爱的。我们只知道多少年来美国的学生都过着天堂般的日子,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考试”,但我们不知道美国的学生也开始活在考试地狱里了。布什政府在2001年推行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逐渐在各州设立统一的教学标准,使用统一的教材,建立全州统考制度,并且还有校长负责制、老师得参加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正如作者所调侃的:“呵呵,美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我怎么觉得好像跟国内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接近了?”  

  当然,美国的中学教育有非常值得国内学习的地方。作者就以在美国中学教书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美国的教育是比较全面的!“光看高中的学科设置,相信国内就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跟一所普通的美国高中相比!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的中小学基础比不上国内学生,那是学生的问题,学生不读书,给什么好条件都没用。但是,按照课程硬件设施来讲,美国可是比中国先进多了,要是中国爱好学习的学生来到美国,还不是如鱼得水吗?”接着向读者们详细介绍了美国中小学综合性的学科设置,有很多学校有乐队、电脑课、艺术课;学分制的高中课程,如许多社会科学类课程、职业教育课程、难度高很多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课程。中学里竟然有如此丰富全面的课程教育!用作者的话说,“美国的高中就跟中国的综合大学差不多。”而这些课程在国内,大部分学校都开不了,请不请得到老师都是个问题,最多也只能在课外活动看到。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学校教育,也许就是我们所向往的那种能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美国式的素质教育”吧。  

  这本书涉及的话题还非常广,除了真实地记录了一幅幅生动的美国学生、教师、家长及课堂实录的画面和美国教育现象,作者还不忘对比中美教育的差异,对诸如中国的重点中学制度、研究性学习、双语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等,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透过在美国教书的中国人的眼光看美国基础教育和中美教育的差异,这本书的确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有志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人一读,眼明心亮者定能咀嚼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精华与糟粕,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

语儿妈 2007-11-23 11:12

选自《我在美国教中学》

1997年的暑假前夕,在林肯高中工作的第二年。我知道学校开暑期班,便报名当暑期班老师。

暑期学校我不是第一次教,我知道来上暑期班的基本是平时上课不及格,暑期来补课补学分的学生,当然就没有什么好学生。不过,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因为暑期班的学生基本是自愿来上课的,不象平时,13年义务教育,不想读书的孩子也得被政府强迫上学。

林肯高中是旧金山公立学校中排行第二的好高中,能进入这间学校的几乎都是有十几、二十几年经验的老教师(教龄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有优先)。象我这样年轻就能进入这间好学校的,少之又少,还惹来了很多人的嫉妒,那是后话。老教师的工资高,自然不需要靠教暑期学校赚外快。但是,我还是没有料到,整间学校的科学系,除了我以外,竟然没有一个老师留下来教暑期学校的,究竟是为什么呢?

暑期学校开学之前,照例有两天是学生注册。收到暑期学校录取通知的学生,一早就得在学校餐厅门口排队,校长在门口每次放进来十个人,这些人根据自己要读什么科目,就到教那个科目的老师的摊位前面,签名登记。每一个班35个学位,当学位都被登记完以后,科任老师就会把“名额已满”的牌子亮出来,学生就只好选另外一科了。

我一边为学生登记,一边观察我的未来学生们:平时,林肯的学生是亚洲人,特别是华裔占多数,但是,暑期班却是黑人和拉丁裔人占多数了,因为平时不读书,不及格的基本是他们,另外,也有不少越南裔的学生。看样子,来登记的学生没有“超人”,大概不会在上课的时候发难什么的。

暑期班的上课时间跟平时不同:每天只上两节课:早上八点到十点半是第一节,然后学生休息十分钟,到另外一个教室上第二节课,一点十分放学。每节课的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平时我们每节课才五十二分钟,因此,我们是不可以用平时上课的方式来上这暑期班的长课的,相信这也是很多高中老师都不愿意教暑期班的一个原因。另外,上面规定暑期班的课程是不可以使用跟平时学期的课本,只能用其它材料教这门课的内容。这样,便强迫教暑期班的老师自己要编一套跟平时的课程目标和要求一致,却不可以跟平时的课本相同内容的教材。这才是老师们不愿意教暑期班的最大原因。不过,对于我来说,因为我是受小学教学法训练的,教长时间的大课没有问题;而且,编有趣的教材是我的爱好,因此,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学生不捣蛋。

我教的是高中生物。校区统一的课本不可以用,这当然难不倒我,因为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课本,出自不同出版社的,我的系手头就有三四本,我选了一本刚好能在暑期学校这六个星期学完的,信心满满地就上班了。

刚走出电梯,就发现我的课室门口挤满了人。糟糕,第一天就打架?
我赶快走过去,原来不是打架,而是人都坐满了,也站满了,没有地方坐和站的只好站出课室外面。等等!我只注册了三十五个人啊,怎么现在有五十多出现在我的班里面?谁开的玩笑?!

校长满头大汗从课室的人堆里面挤了出来,苦笑着对我说:“方先生,不好意思,因为很多学生都不及格,而今年我们暑期学校只有你一个老师教科学,所以只好安排给你了,总不能把读化学的同学安排到英语课或者历史课吧?”

我差点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或者校长不是在说英文,而是外星语。“老大,有没有搞错?我只教生物,你把这些个笨头笨脑、傻头傻脑、无法无天的家伙全塞给我,究竟我教什么?他们的成绩单上面是生物,还是化学,还是物理,还是海洋科学?”

“辛苦了辛苦了,克服克服困难吧,算我求你了……你现在有学生物、化学、物理、海洋科学、生理学、地质学、生物技术的学生,他们都是上学年没有及格的,很多是明年毕业,等着要这个学分啊,你不教他们,难道眼看着他们不及格吗?这样吧,你有什么要求,我尽力支持你!”

我几乎被他气乐了,心想,这是美国吗?这就是美国教育?

“校长,我没有要求,我一定能教好这个班的!”

校长跟我握了五分钟的手。.

语儿妈 2007-11-23 11:13

节选——

受过所谓“世界最先进的教学法”(上教师执照课程第一天我们教授说的)训练的我,岂能被这个新状况难倒?而且,五十五个学生,嗯,对于美国老师来是多了点,但是,我想起当年自己在中国读高中的时候,一个班好像有六十个人,老师还不是一样教?不可以让老美看低咱们老中啊!

我决定不用那本生物课本了,改用“挑战式学习经验”(Challenge Learning Experience)教学法。这个教学方法是 “2061计划”大力提倡的,我在贺雷斯曼初中的时候多次尝试,效果相当不错,用在这个杂牌班里面,应该也可以。

挑战式学习经验的主要原理是提供一个“挑战”给学生,学生需要通过小组的合作,研究性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点拨,解决这个“挑战”的难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从前不会的东西。挑战式学习跟平时上课不同的地方,就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人,想学什么,不学什么,都是根据“挑战”的需要而定。而老师,并不是在课堂上面讲课的专家,而是跟学生们一起探索,一起解决问题的facilitator(主持人)。(咦?怎么听起来跟国内现在正在实行的“新课程”这么象?)

我飞快地跑回办公室,开动复印机,印了五十五份我的“挑战”说明和“工作纸”,再次跑上课室。咦?剩四十几个学生了?哪些挤在门口的人呢?

“他们看见人太多,走了吧?”一个我认识的学生告诉我。

我瞄了一眼课室:六排椅子,有的学生在化妆,有的在吃麦当劳的早餐,有的几个在一起打扑克,有的在说笑,有的在互相打来打去,有的在玩电子游戏机,有三个黑人女孩在课室后排扭着身体跳舞……就一个胖胖的学生乖乖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 睡着了。

我把 Mr. Fang (方先生)的字样写在黑板上面,一拍桌子,“上课!”

化妆的继续在化妆,跳舞的继续在跳舞,说笑的开始互相推打,互相打来打去的开始说笑,玩电子游戏的继续在玩,打扑克的停了一下,有个中分头的,看起来象越南裔的男生眯着眼笑着对我说:“方先生,你会说英文吗?”

美国学生的排外性十分严重。他们可以容忍带有浓重欧洲口音的老师上课,却无法容忍带有一点亚洲口音的英文。假如你一开口说的英文不地道,这节课基本就没法子教下去了。

我坐到讲台上,也微笑地看着他,“妈的,我不会说英文在这旮哒干嘛呀?”

坐在最前面的一个高大的黑人学生,脸上有条刀疤,正恶狠狠地咬一个麦当劳夹肉松饼,听见了我说的话,慢慢地把松饼放下,裂开大嘴,“嘿,行啊哥们,连咱黑鬼的话也能说?”(看官,在美国,黑人们经常自称“黑鬼”,但是,不是黑人的其他种族胆敢说这个词,那可吃不了兜着走,轻则说你种族歧视,重则把你告上法庭。)

在后面跳舞的一个女生停止了舞蹈,尖叫了一声:“安静!XXX!听老师说话!”

那声音实在太尖,全班都听到了,愣了一下。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

我对她点了点头,“谢谢!啦啦队的吗?” 我发现她最后扭的那几个动作是我们学校啦啦队最近练习的那套操。

三个女孩同时点头,然后兴奋起来,把手同时伸出:“给我—一个L!给我一个—I……” 我知道她们的发病方向,下面就该是学校啦啦队出场的时候的口号了。

“停……”我终于稍微提高了声音喊了一下。“有机会让你们表演的,现在大家都赞坐下来好不好?”

全班开始乱笑,“我们不是都坐着吗?哈哈哈……” “方先生……我没有地方坐,坐在这个美女的大腿上可不可以?” “去你的,想占我便宜……” 全班又乱了起来,刚才互相打的开始打,化妆的开始化妆,扑克再次拿出来。

我走到那三个已经坐下来的啦啦队员身边,小声对刚才那个尖叫了一嗓子的女生说:“麻烦你再用啦啦队嗓子给我尖叫一次,我想大家先停下来,听我说。”
那个女生“砰”的一下就跳上了桌子,“闭嘴!都—闭上你们的嘴!老师要说话!”

尖叫声震得耳朵嗡嗡响,真不愧是啦啦队的,能喊。

趁大家一愣,所有动作都停止了,所有人都来不及再说什么话的当儿,我站在课室中间,很快地说:

“诸位,我们现在要上课了。假如谁不要学分的,我不强迫,这个班人数太多了。假如想要学分的,把课室外的行为收起来,否则你们留在这里玩,我走人。我讲完了。”

全班目瞪口呆了一阵。那个凶巴巴的黑学生把最后一块松饼塞进嘴巴,把纸袋塞到书包里。看见我没有说话,就裂裂嘴,对我说:“嘿,老师,说话啊,我们都在听你上课呢。” 全班都在点头。

“好吧,既然没有人不想要学分的。我们应该可以上课了。不过……”

越南人丢过来一句:“你要宣布一下课堂纪律了是不是?妈的真没劲,老师都这样,没劲透了。”

“我不宣布课堂纪律。暑假本来就是应该玩乐的。今天的天气多好,应该是到海滩的好天气啊。”

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这给了学生们一个松弛的机会,于是很多人开始谈论海滩的问题,班里面马上吵成一片。我给了啦啦队一个手势,她砰地又跳上了桌子,很多人马上就闭上了嘴,捂着耳朵。课室马上静了下来。

“我不说废话了。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六个星期都开心愉快。假如你不想拿学分,没有必要在这里受苦。但是,假如你想留在这里,就得按照游戏规则来做。这个规则不是我订的,我们一起来订,怎么样?”

“我们怎么才能得到A?”一个学生问。

“开学的第一天,你们都有A。要做的是,你们要负责保住这个A,不要丢了。比如说什么都不做,上课就来社交,让大家都无法读书等,你的A就很快会被扣分,变成C甚至D甚至F,不及格了。”

“我没有听错吧?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就拿了一个A?”

“我给你们每日一个A,你们负责给我保管好,行不?”我大声宣布。

黑大汉喃喃地说:“哇,A啊,我长怎么大还没有人给我A呢。老师,等一下放学,你能不能给我妈写张条,说我今天拿了一个A?”

“当然可以。”


三个女孩同时点头,然后兴奋起来,把手同时伸出:“给我—一个L!给我一个—I……” 我知道她们的发病方向,下面就该是学校啦啦队出场的时候的口号了。

。。。。。。。

我走到那三个已经坐下来的啦啦队员身边,小声对刚才那个尖叫了一嗓子的女生说:“麻烦你再用啦啦队嗓子给我尖叫一次,我想大家先停下来,听我说。”
那个女生“砰”的一下就跳上了桌子,“闭嘴!都—闭上你们的嘴!老师要说话!”.

语儿妈 2007-11-23 11:13

节选——

“那,我们做什么?”另外一个学生问。

“我们先规定一个手势好不好。我可不想让珍妮丝再跳上桌子了。这个班人数这么多,有一半人说话,我就没法讲话了,我一举手,大家就帮忙闭上嘴,行不行?”

“行。”大部份人都答应了。

“你们还想要什么游戏规则?”

黑大汉站起来,“我要学分毕业,我高中四年没有好好上过一天学,现在我爸给抓进牢里了,我不想学他。谁不让我拿学分,我跟谁急!”

班里面几个黑人都拼命点头。

一个戴耳环的,矮胖的拉丁裔男生在座位上说:“帮派的颜色都不许出现。”

我点点头:“谁把红的蓝的带到课室,我跟谁急。”

所有的拉丁裔学生都拼命点头。

“方先生,你都知道红色跟蓝色的事情啊?” 胖学生一脸佩服的样子,吊儿郎当的样子收了起来。我在贺雷斯曼教了四年,拉丁裔聚居区的黑社会标志,怎么会不知道。

“没有了吗?我加一条:互相尊重。你不把别人当人看,别人也不会把你当人看。”

大家沉默了。

“谁帮我点名?” 在加州教书,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名字,因为很多是西班牙语,俄语或者阿拉伯语翻译过来的名字,按照英文的读音规则根本就读不出来,或者读错。老师读错学生的名字,就会引来全班爆笑,又会开始大乱。

一个很漂亮的拉丁裔女孩把我的名单接了过去,先用铅笔给自己签了到,她叫莎利.胡里压塔。果然是会说西班牙话的学生就不同,很多很难的名字她都很轻松地叫出来,原来,在这个班的学生,大部份不是来自林肯的,而是来自城东的那些成绩很差的高中,难怪我没有一个认识的。莎利读到了中国学生的名字,就遇到困难了,“张期迅”她就读不出来了,因为英文里面的“Q”和“X”都不象汉语拼音,是不能发音的。不过,我们两个人合作,很顺利地就把全班点了一次名。暑期学校的点名跟平时不同。平时用点名纸点名,没有到的学生,或者迟到的学生才要记下来。但是,暑期学校的点名纸却是要在格子里面填每一个学生在上课开始的第一个十五分钟有没有来,第二个十五分钟有没有到,最后的半小时在不在,每天都由电脑处理,然后送上州教育部,州政府根据这样详细的出勤报告拨款给每间学校的。因此,点一次名都得花半小时。学生们哪里坐得住?扑克,电子游戏……等,又开始玩了。不过,这次我有了信号,手一举,所有东西都收了起来,大家都闭嘴了,看来不错。

“大家合作一下。象扑克啦,电子游戏机啦,CD机MD机之类最好不要出现,否则校长巡过来,没收了,你不好过,我也不舒服,是不是?”

然后,我开始统计,有多少个学生需要什么学分。统计完了,学生们马上就问:

“你这节是什么课?你准备用多长时间教生物,多长时间教化学………”

“我们先分组,要生物学分的举一举手?好,你们都坐到一起,人太多?分三个组好吗?要化学学分的举一举手?好,你们坐在一起……”

很快,四十人分了三个生物组,一个生物技术组,两个化学,一个物理,一个海洋科学组。有两个学生是要上生理课的,我让他们加入了生物技术组去了。

教美国学生比教中国移民学生容易的地方,是美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了美国式的课堂环境和老师的教学程序(routine),一百个美国老师上课,routine都是一样的,因为在美国的师范读书的时候教授就是这样教的。要是在中国,可能一百个老师上课,会有一百个不同的routine。西方人相信把一切东西都规范化,包括如何教书,都有固定的程式,这样就方便传授和学习。因此,西方人遇上中国厨师,教他们“放一点盐”,“放一点糖”的时候是最头疼的,因为无法用精确的称来量这个“一点”究竟是多少。美国的学生发现老师按照他们熟悉的程序来做,就自然感到亲切,问题也少点,但是,中国移民学生就未必适应这种教学程序,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学生的小组分好了以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个组长,一个口头报告员,一个书面记录员,一个时间监测员,一个材料员,要求每三天轮换一次角色。学生们马上进入了角色,开始用各种办法选举职位了 – 这一个程序是他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活动程序。

我的这个“挑战性学习”的内容是这样的:一队科学家准备到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研究当地的生态和动植物资源。但是,当他们到达了塔斯马尼亚附近的一个无人岛的时候,因为飞机的故障,他们迫降到了一个地方,所有的对外联络都中断了,而且,其中一个科学家被一只爬行动物咬了一口,出现中毒的迹象;另外一个科学家则被一只全身是刺的动物刺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毒。幸好,飞机上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室,而且,电脑里面有百科全书和相关的工具书,还有一些简易的工具和医疗箱。全班的任务就是:分成不同的小组,一个组负责找出究竟他们迫降的地方的生态环境是怎么样的,定出整队人生活的方案(吃野果?捕鱼?捉野兽?有猛兽威胁吗?天气会威胁生存吗?有干净水吗?等等)。一个组则负责研究,究竟伤害了同伴的那只爬行动物和全身是刺的动物是什么?假如可能的话,配出解药。一个组则负责进行生态和资源的研究,在这个地方,会找到什么特别的动植物呢?这些生物,在进化上跟澳洲大陆的生物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最后一个组是要利用当地的资源和飞机上有限的工具,要制作几艘能把全队人渡过海峡的船,通过模拟试验,选择最好的那艘,让大家至少能登上塔斯马尼亚,获得救援。(怎么样,这个项目牛吧?)

这个挑战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我提供的,因为我在接受“2061计划”训练的时候,曾经专门收集了组织这个挑战性学习的课程资料,因此,所有的资源我都有,包括电脑的百科全书,有照片和录相的CD,地图,以及塔斯马尼亚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志卡片等。学习的步骤是这样的:学生们先在小组里面讨论,明确了他们的任务,然后把任务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他们需要的资料和知识、技能是什么,看看得到了以后能否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就继续分析任务,重复上面的讨论,直到他们得到了足够的资料、知识、技能,可以完成任务为止。在开头的第一天,小组向全班,也向老师报告他们初步讨论的结果。从第二天开始,老师每天只向全班讲大概十五分钟的背景资料课,给大家看看那个地方的录相,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然后就是小组工作。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咨询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建议研究的方向,或者干脆教他们一两样没有学过的东西。

从一开始,这个“挑战”就是对我的挑战,因为我发现全班虽然大部份的学生听说过澳大利亚这个地方,但是,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在地图上指出澳洲在哪里,更加不知道七月份澳洲的天气是冷还是热。好,先教全班看地图,讲怎么用经纬度决定一个地方。天,他们是高中生吗?

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全班没有一个人懂科学记数法,一半人没有学过分数。

“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教了你们什么?”我忍不住问。
“我们初中的老师跟你一样好,她也给我们挑战性学习。”几个学生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说。我的课堂很自由,除了耳机和播放音乐的机器不可以出现,学生可以吃,喝,垃圾却不可以乱扔。

“挑战性的学习学了什么?多久?”

“整个八年级都挑战。我们研究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数学家,给他们画像,贴满了课室。”

根据加州的数学教学大纲(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课程标准”,也还没有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全州统考),八年级的学生数学应该是学代数的初步,相当于中国初中一,初中二年级的数学内容。不过,这些学生花了一年的时间“挑战”画画和数学家的生平。.

语儿妈 2007-11-23 11:13

大家的问题:

  1、假期补课是不是不很正式?所以上课时候(课间和课上):



引用:

有的学生在化妆,有的在吃麦当劳的早餐,有的几个在一起打扑克,有的在说笑,有的在互相打来打去,有的在玩电子游戏机,有三个黑人女孩在课室后排扭着身体跳舞


  平时上课也是这样子吗?
  (目前。这种情形在中国国内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想象的。)
方老师回答:平时上课,假如是差的学校,大致差不多。
加州三千五百多所公立高中,根据统考成绩来判断,大概只会有五十多所是学生老老实实上课的。
   2、您站在这样一些学生面前您有没有思考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比如有没有思考过:美国学校的课堂与中国学校课堂怎么会不一样?这种不同是形式的不同还是存在内在本质的不同?

方回答:美国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跟中国有本质的不同。

美国的儿童是国家未来的纳税人,因此,他们并不是哪个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理论上来说是属于国家的。因此,政府一旦发现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或者虐待,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包括马上取消当父母的权利(取消监护权,让更有爱心的人当父母。比如最近美国就有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因为生活困难,没有时间,临时把女儿交给教会的一对美国夫妇看管几个月,结果这对美国夫妇告上法庭说他们根本就不重视这个孩子,于是法庭前天把孩子判给了这对美国夫妇,取消了亲身父母的抚养权。)

所以,在公立学校里面,理论上来说,教师是用纳税人的钱请的,学生是未来的纳税人,学生才是教师的老板。因此,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绝对不可能出现国内那种老师上课在上面讲,学生无条件听,接受的情形。最好的可能,是老师跟学生共同制定一个互动规则,大家在这个规则下教,学。假如是希望读书的家长/学生,会要求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听老师的话;学生跟老师的关系还比较平等;但顾不上孩子的家长,则不会跟学校配合。孩子知道学校或者老师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便尽情捣乱。

  3、阅读方先生的叙事文本,注意到一些词句,比如:



引用:

老大,有没有搞错?我只教生物,你把这些个笨头笨脑、傻头傻脑、无法无天的家伙全塞给我,究竟我教什么?

引用:

“妈的,我不会说英文在这旮哒干嘛呀?”

引用:

我知道她们的发病方向,下面就该是学校啦啦队出场的时候的口号了。

引用:

越南人丢过来一句:“你要宣布一下课堂纪律了是不是?妈的真没劲,老师都这样,没劲透了。”


  想起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所看到的西方学者最终给予了这本书很高的社会文化评价。不过也有的批评家提出过严厉批评。批评的理由就是这本书中的如下内容:



引用:

主人公(霍尔顿)满嘴脏话(“混帐”“***”--不知道英文怎么说),读书不用攻,几次被学校开除,小小年纪抽烟、酗酒、甚至搞女人(叫来妓女)。


  问方先生:现在在美国校园是不是“霍尔顿原型”已经普及化了?您认为这种情况和您在中国国内接受的基础教育时候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不过我需要说明:对“霍尔顿”的理解,西方的学者最终超越了个人道德层面给予了评价。录几段文字于下:



引用:

“在一个可怕的战争之后,在一个可怕的假和平的时期里,《麦田里的守望者》表明,年轻人有必要对成年人世界的失败提出抗议。”
--安东尼。伯吉斯

引用:

这个孩子(霍尔顿)的孤独是令人沮丧的。霍尔顿的思想感情把他 于那些庸俗的、结成一帮的同学们,与他的老师们,与他在曼哈顿浪迹时结识的、生活在一个与他不同的世界里的陌生人和朋友们隔离开来。
--汉斯。彭纳特




方回答:我跟校长说话的时候用的是欧亨利的小说“慈善数学讲座”里面的话。这些名言,就好象文革过来的人听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都会笑一样,这是文化的问题。至于在里面的脏话,学生说的原话并不是如此,我只是用最接近的中国俗话来翻译,要是直译,就不是“没劲”了。他说的是"Teacher sucks! They all suck!" 对比起来,我说的“妈的(Hell you know)",就“干净”得多了。在这些学生面前,假如不粗野一点,他们根本就不会理你,更别说尊重了。

4。不知方博士内心对(美国)这样的教育现状是否感到满意。:)
方回答:不满意,但可以做的又能是多少呢.

语儿妈 2007-11-23 11:14

节选——

再问一下那几个不懂分数的学生,他们为什么到了十一年级还没有学过分数。

“我们的数学老师说分数是不用学的,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会用计数机就行了。”

“我在上高中以后就没有一个数学老师教我们超过两个星期的,不是代课老师就是给我们气走了,嘻嘻……”

“我每星期只上两天课,其余六天都在街上闲逛……” (一个星期有八天?!)

两天下来,我发现我这些学生并不是没有受过教育,他们都是从小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受教育的;他们的老师也并不是没有教书,他们都记得从K年级到8年级或者9年级都玩了些什么,都创了什么新,发明了什么,做了哪些大项目(Big Project),不过,究竟基本的英文和数学知识技能学到了多少呢?没有人说得上来。有一个小组的口头报告员是一个墨西哥裔的男孩,他流利地把他们组的秘书记录的东西读了一遍,我也听懂了,可是,当报告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没有几个字能看懂的。

“喂,我不会看西班牙文!”

“冤枉啊老师,我们写的是英文!”

把 “We think that we can first look for the stream then try to get some fresh water back to our camp site.”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先找那条小溪然后设法弄点新鲜水回我们的营地。)写成 “wi ding tat wi can firs lok fur the estream ten too ge esome fres woter bak too our cam sai.” 是英文吗?

那几个物理不及格的学生在上物理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怎么上课,对物理概念完全是零。那几个要上化学的学生只不过要一节化学的学分,好让他们能高中毕业。要上生物的学生比他们好点,几乎全是在同一个老师的手下不及格的:因为那个老师没有给“挑战性学习”给他们,而是每人一本课本,上课讲课,练习,回家做功课,复习,第二天回来就测验,然后就讲新内容。谁都不想坐下来学,谁都听不进去……

根据我学的“理论”,这些学生的“学习模式”(Learning Style)都不是传统的“纸跟铅笔”式的,他们需要老师的帮助来发挥他们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他们不喜欢看书找资料,就让他们看电视,看图画找资料;他们不喜欢使用数学公式,就让他们用积木把对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摆出来,让老师自己理解好了。(例如不知道10加2等于多少,摆十块黄色的,再摆两块红色的积木,老师自己猜吧。)不喜欢写字的学生,就给他一个录音机,录音好了,或者口头报告也不错。

不过,我马上就发现,我的这个“挑战性学习”再教他们一年也是完成不了的,因为我的这个班的学生根本就没有高中的程度。小组讨论的结果,任务越来越简单,有个小组干脆写:“我们组的张期迅说他会气功,我们没有必要造船,用气功飞过海峡就可以了。”

生化组没有任何结果,因为他们对着实验仪器和药品都不敢动。他们在高中上过一年的生物课和一年的化学课。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做过一次用试管和药品的实验。

“为什么?”

“我们老师自己都不会,他是临时执照的,都不会教书。”

“有一次我们有个同学被几个同伴压着,往他的鼻子塞煤气管,看看他过多久能中毒,结果从此我们老师就不做wet lab(用药品的实验)了。”

“我们常常在课室里面打架,试管都打破了,呵呵。”

生物组的进度似乎好一点,所有人都听说过“袋鼠”和“树袋熊”,他们一窝蜂每人都去抢画着一个袋鼠模样或者树袋熊模样的动物的资料卡片,然后就抄在他们的研究记录本上面。

“等等,你抄什么?”

“老师,袋鼠啊!白痴都知道澳洲有袋鼠。”

“可这是岩袋博,第一,它不是袋鼠,虽然样子像得很。第二,它不生长在你们迫降的那个岛上面。”

“树袋熊是袋熊的近亲,虽然它们一个生活在树上,一个生活在地下……”我一边放录相,一边跟生物组的人解说。不过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听,看得出来,他们还没有养成在课堂上面听课的习惯。

“树袋熊真可爱。”莎利对通尼说。通尼就是那个越南裔男生。

“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通尼很诚恳地对莎利说。

“别做梦了,假如你送我一只树袋熊当圣诞礼物,我就答应做你的女朋友。”

两个人在嘀嘀咕咕,完全没有怎么听我讲。

“通尼!树袋熊吃什么?”我喝了一声。

“嗯……这个……”

“尤加利叶!”珍妮丝快嘴提了他。

“尤……这个加利塔斯……”(英语“桉树”的译音)通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那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旧金山动物园树袋熊住的房子被人从房顶上挖了一个洞,有人从那里爬进去抱走了动物园的树袋熊母女。电视台播放了新闻,动物园的发言人要求偷树袋熊的人归还动物,“请归还我们可爱的树袋熊。它们不喝水,不吃东西,只吃它们生活的那棵桉树的树叶。你是无法把它们当宠物养的……”树袋熊的饲养员眼泪汪汪地对着镜头。

二十四小时以后,旧金山警方逮捕了两名青少年,树袋熊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动物园。

背对电视镜头,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说:“我只不过想把这只树袋熊送给她当圣诞礼物,好让她答应当我的女朋友……我真后悔……没有听清楚老师讲它吃什么,唉……老师还提问过我呢……我怎么就没有留心……我给它们喂牛奶,糖水,猫食,狗食,麦当劳的汉堡……它们怎么就什么都不吃呢,连水都不喝……”.

语儿妈 2007-11-23 11:17

回答问题“对美国基础教育的盲从是不可取的,方博土,你认为呢?”


方答:“是的。对任何地方的基础教育都不可盲从。每一个地方的教育方法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美国为什么不像国内那样教书,就是因为大部分学校的学生,都是像大家在我的文章里面看到的那样,你怎么可能让大家乖乖地听老师在上面讲?”

回答另外问题:

“教育券是政府用提供金钱资助的形式,让读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到学费的补助。比如,政府每年平均拨款8000元给每一个进入公立学校的学生。假如这个学生不读公立学校而读私立学校,政府就把大概4500元以“教育券”的形式给这个学生的家庭,补贴他们进私立学校的学费。赞成教育券的人认为,这个办法可以鼓励公立和私立学校竞争,因为假如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提高,学生就会带走你的钱,流到私立学校去,这样就强迫公立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反对的人认为,教育券补助的学费,根本就不足以让学生负担得起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结果,仍然是有钱的学生去私立学校,穷学生留在公立学校,造成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低下。(美国跟中国不同,美国的穷人百分之九十是因为懒,犯罪,不上进而导致穷的,因此,生长在穷人家庭,几乎是看不到任何一个学生会发奋努力向上的。)政府把原本应该拨给公立学校的经费拨给了私立学校,等于变相补贴私立学校。因此,在美国,虽然很多州,包括布什总统,都支持教育券制度,但一但提出实施,都遇到法律挑战,很多无法实行,实行的也在法律程序中被调查或在法院审理中。(美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政府不可以表示对某一个宗教的偏好,这是违反宪法的。但是,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有宗教背景,政府把公立学校的拨款通过教育券给了私立学校,等于政府赞助了某一个宗教,当然是犯法。)

美国没有高考,因为美国高中能毕业的人数远远少于能提供大学教育的学校所能容纳的人数。另外,社会上职位的空缺和寻找职位的学生的比例也不太大。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加州大概每一个空缺,有3个学生竞争的样子。但在国内,平均每一个空缺,会有70个左右的应届毕业生竞争。从前是十分之一的人能读大学,这样,有资格竞争这个空缺的就剩下7个人,假如只有6个能毕业,6个人竞争一个职位,也勉强可以。但是,现在大学扩招,百分之五十的人都可以读大学了,结果,变成了30到3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并不要求高学历的职位竟然要收博士生硕士生了。假如取消高考,让70个人或者60个人都具备竞争职位的条件,这个情形会更加严重,更多的人会找不到工作。因此,改革高考不是一天就可以成功的,要根据中国的国情现状,目前看来就做不到。 ”.

圣城 2007-11-23 11:29

呵呵

我们知道美国是鼓励中学生男女交往的,更鼓励恋爱,可我们不知道在美国进大学非常容易,但是进好大学却非常难,真正努力学习想进好大学的学生几乎是不花时间和精力谈恋爱的.

牧童 2007-11-23 12:12

暑假在朋友家看到他儿子的女朋友,两个人是在教会认识的,男孩弹吉他吸引了女孩的目光,于是就成了一对,暑假过后,女孩就要去康乃尔了,男孩比女孩小两个月,还留在中学里读高三。两个人驾着二手车来去匆匆, 清澈的目光让我心中一动:他们真的很幸福,和中国的孩子不一样!.

阿正妈妈 2007-11-23 13:32

去年买了这本书,看了之后有很多感触..

StarBugs 2007-11-23 20:12

回复 8#圣城 的帖子

不是都这样的。 比如, 在美国当地的电视里看到, 一个女孩生完孩子, 交给妈妈, 自己去上哈佛的也有。

美国很大, 最好的了解方法是生活在其中。.

samyik 2007-11-26 11:01

笔试制度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自己一直不断地指责它,但是一百多年来全世界都在引进中国的笔试考试,它被认为是最公正最公平的评价考核方式,美国同样不例外。.

兔八哥 2007-12-2 18:08

有启发,继续关注.

花间 2007-12-3 19:49

网上买了书回来学习中,受教育啊,原来我们一直在猜测美国的教育。.

花语妈妈 2007-12-4 11:32

去买一下书试试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中学教育真相(转)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