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萧云叶小平:“平民教育家“解救”四千少年

旺仔 2006-12-30 15:28

萧云叶小平:“平民教育家“解救”四千少年

鼓励女儿写小说,“治好”她的抑郁症


    叶小平与萧芸结为夫妇之前,两人都各曾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叶小平和前妻生了个女儿名叫叶枝,今年22岁,是苏州大学的本科生。


    叶枝从小学开始,一直都是“三好学生”“班长”,没让父亲操过心。

    女儿读高二的一天,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出问题了”。叶小平赶到学校,女儿已被同学们带回宿舍,只见她泪流满面:“我怕,你们是谁……”


    医院诊断叶枝有“抑郁症”。拿到诊断书,叶小平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他四处求教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就在这个时候,叶小平认识了在《合肥晚报》读者服务热线任当主持人的萧芸。两个离异的中年人因孩子问题走到一起,在结识的第100天登记结婚。


    婚后,萧芸认为叶枝的情况并没有医生诊断的那样严重。她没有让叶枝住院治疗,而是让孩子在家休养。萧芸见叶枝文笔不错,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经过一些指导,叶枝50天写出了以自己青春期的痛苦和困惑为主题的小说《沼泽天使》。



    几个月后,叶枝一鼓作气,写出了8万字的《好孩子坏孩子》。小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叶枝的病也奇迹般地好起来,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80后”作家。



    6年成功"解救"4000青少年



    叶小平说,女儿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家庭教育:女儿突然就出了“问题”,这说明家长们眼中的好孩子不一定成长得很健康、快乐。



    萧芸觉得,女儿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调整就恢复了,说明大人们眼中的“问题”孩子,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恢复的。



    萧芸通过自己主持的热线发现,不少家庭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于是他们萌生了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想法。



    从2000年开始,夫妻俩开始探讨少年“心理断乳期”的健康成长问题。2004年,他们将6个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设计了一个网络夏令营,并取名“火把部落”,叶小平亲任“酋长”,让这些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每天共同解决问题。50天里,孩子们在网上尽情倾吐着内心世界。6少年的作品《火把2004》出版后,引起热烈反响。



    6年来,他们通过热线帮助全国各地的家长掌握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利用网络与全国各地的少年沟通,成功引领4000名青少年走出成长紊乱状态。



    2005年3月,公安部还特批夫妻俩使用“成长110”这一称呼。



    决定自费走百城做讲座



    他们的事迹传开后,各地家长纷纷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寻求帮助孩子走出误区的方法。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接听电话、回复邮件,但他们总觉得精力有限,勉强回复人家,又感觉对人家不负责任。于是,叶小平提前十多年结束警官生涯,萧芸则辞去了报社工作,夫妻二人决定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举办300场免费讲座,去“拯救”那些遭遇成长紊乱的孩子。叶小平估计整个活动预计要投入60万元,所有费用来自两人的退休金、稿酬以及亲朋好友的资助。



    谈起经历,他只说了个“难”



    昨日,夫妇俩开着借来的帕拉丁越野汽车驶入武汉,这是他们所到的第25座城市。从郑州出发到武汉,夫妻俩走了一年。叶小平说起这一年的经历,紧锁眉头说了个“难”字。



    原来,此次“百城义行”在资金的筹备上就遇到困难。目前他们已花费了13万元。他们把自己的公积金取出来作为义行开销;有时等着稿费才能启程,如成都之行,等到启程的日子稿费还没到,无奈之下向一位老干部借了3000元启程。



    并不是每个城市、每所学校都乐意接受他们的讲座,因为是个人行为,没有介绍信,有时,当他们走到一些学校和相关部门,仅被一句“没有介绍信我们不能接待”无情地拦在门外。



     



对话



    没有问题孩子 只有问题家庭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这是叶小平、萧芸夫妇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叶小平和萧芸也曾经犯过家长喜欢犯的错误,比如追求完美,希望孩子进重点大学;有家庭暴力倾向,会打孩子或丢孩子的东西等。萧芸说,女儿觉得她的要求太多,很不开心,曾经与她对抗了8天,不理她。



    萧芸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初二前后,必然会遇到一个蜕变期。父母在这时会发现孩子不听话了,不愿意上学了。通过长期接触不同案例发现,原来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在家庭上。



    她说,他们辅导的对象是中学生,认为孩子成长出现问题后,只有家长改正了自己的态度,孩子才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打骂孩子 是无能的表现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家长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加上有些家长管教孩子方法比较简单,于是许多孩子会经常挨父母的打骂。



    对此,叶小平义正严辞地表示,父母打骂孩子是无能的表现。他说,如果打是一种教育形式的话,所有的老师都可以下课。



    他说,打孩子是一定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只盲目地用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进行,就必然会出问题。



    赏识教育是双刃剑



    不是孩子的错,家长该做些什么?



    家长表扬孩子过多,可能会让孩子骄傲自满、经不起挫折,爱批评孩子,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低。家长也困惑了,究竟该给孩子赏识还是批评。



    叶小平觉得赏识教育是把双刃剑,做得好,能让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能让孩子自信快乐成长。如果做不好,家长不是发自内心地赞赏孩子,会让孩子不信任家长,觉得家长在欺骗自己,也有可能因为赏识过度让孩子经不起挫折。



    比如孩子考得不好而家长说“不要紧,下次再来”之类的话,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在说假话,明明考得不好,家长居然不在意,而且此话还有“批评、提出下次要考好期望”的意思。



    叶小平说,赏识教育对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成长,初中孩子不再需要类似于小学的赞赏。



    萧芸觉得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受到挫折教育,比如从上幼儿园起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孤独或饥饿等。



    孩子心态受父母影响



    有父母觉得,给孩子下了那么大的力气培养,送他们补课培优,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受教育环境,即使责怪孩子也是为了他们好,希望将来有出息,在面对激烈竞争时能站住脚。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可是不明白孩子怎么就是不愿意学习。



    叶小平认为其实是父母的功利心太重,太自以为是。



    他打了个比方,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是父亲押着孩子的左手(如打或骂)、母亲押着孩子右手(如逼着学习),于是,孩子就像被两个人反押着双臂,有种像囚犯一样被镇压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心态怎么会好?孩子怎么会愿意学习?



    叶小平表示父母的心态绝对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如果父母能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给孩子放松,不再逼孩子,孩子一定能感受得到,懂事的他们慢慢地会变好,会愿意学习,会很听话。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自己给孩子看。



    不悔做家庭教育“苦行僧”



    一年之内走了8万公里,走过24个城市,作了38场讲座,而其中所受之苦、遇事之艰难,只有他们夫妇俩才能体会。这对世人眼中的恩爱夫妇,也是宣扬家庭教育的“苦行僧”。



    萧芸说,这样做只是为让更多的孩子回到学校,让更多的家庭教育更和谐。



    但是,他们觉得自己不累,因为“人的一辈子总要做点事”,而且经历过的痛只有自己知道,也非常理解那些家长心中之痛,他们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为孩子寻找“成长新路标”。



    至于以后,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至多是四海为家,每天晚上睡帐篷”。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套教育方式也会受到攻击,但是叶小平表示他们很坦然地接受各种批评,坚信自己是先行者,后面一定会有人跟着走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萧云叶小平:“平民教育家“解救”四千少年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