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kids 2006-4-7 14:40
儿童阅读的医学要则
文/赵永璧(副主任医师)
阅读与视力保护
0-3个月的婴儿,只能看到眼前的玩具与物品;以后可注视1米左右的物体;1-2岁视力为0.5-0.6,3岁时可达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一般从4岁起才逐渐发展,5岁左右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可注意到颜色的明度与饱和度,6-7岁辨色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逐渐接近于成人。
了解了孩子的视力发育进程,阅读时的用眼卫生也就心中有数了。首先是把握好看书的距离。如生后几个月的宝宝不妨躺着,将卡片举在他的眼睛上方一定的距离内看;当他可以坐着时,即可采用坐姿看书,书本与眼睛的距离保持在33-40厘米之间。其次要注意营造一个适合孩子阅读的环境,如光线要柔和;光源最好来自于左前方;不要在摇摇晃晃的状态下“阅读”;桌椅高矮应以孩子胳膊肘能够舒适地平放在桌面上为好。
阅读与注意力
随着年龄发展,幼儿的注意水平与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但无意性与不稳定性仍然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儿童各年龄段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分别为:2-3岁约2-3分钟,3-5岁约5-10分钟,5-7岁约15分钟,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父母在安排阅读时间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以免孩子因疲劳导致无法集中精力,甚至对阅读产生反感。
关于阅读障碍
所谓阅读障碍,表现为对于文字符号的认知具有特殊的困难,如听写表现差;朗读时增字或减字;写字经常多一划或少一笔;逐字阅读或用手指相助;常混淆形近或音近字;学习拼音困难,如常将d看成b;写字常颠倒偏旁部首等等。据调查,我国儿童中阅读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左右。
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在利用语言与声音系统来加工书面或口头的信息能力方面,以及语音记忆方面逊于同龄人。他们在阅读理解上并不落后,而是在阅读理解的一个必要前提—识字能力上落后。
阅读障碍并非父母早期开发不够造成,家长与教师指责这类孩子懒惰和不专心也是不公平的。如果发现此类症状,家长最好到有关心理教育机构咨询求助。
在你迫不及待去实施今天所学到的一切时,我们却要泼点冷水。不要以为指导孩子早期阅读只要肯去做就可以了,很多家长做了很久却还收效甚微,原因恐怕就在于没能走出这两个误区——
早期阅读两大误区
一 阅读等于识字
这类家长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要读书当然就得识字,不然怎么读?孩子学会了多少张识字卡片,一本书背下来又认识了多少字,他们就特别兴奋,到处跟人炫耀。其实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识字根本不应该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
在识字之前进行的阅读可以称为“前阅读”,孩子可以通过对图画和大人讲述的理解慢慢体会读物的内容,这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享乐的过程。慢是慢一点,但孩子的收获会很多,而且过程中很快乐。
对孩子来讲,阅读就应该是一种像吃饭、玩耍一样自然的生活,而不是需要完成的作业。识字也好、背诵也好,种种打着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旗号硬性要求孩子达到某种教育功利指标的方式,都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不能这样去做。
二 买书注重实惠
千万别以为字越多越好,图画太多浪费钱。曾经有位少儿出版社的负责人就谈到类似令人担忧的现象:从他们社出版的各类童书的销售记录来看,比较受欢迎的多数是以文字为主的传统图书,而一些海外引进的大图、多图、少字的新型童书销售起来则略逊一筹。
这种现象由价格而起,也由观念而来。传统童书印刷、纸张方面成本都比较低廉,价格自然不高。海外版为追求色彩鲜艳,往往成本较高,价格难免居高不下。再加上家长观念上总认为图片多、文字少,薄薄的一本就要十几元甚至几十元,性价比低,太划不来。
其实,儿童阅读的兴奋点大多是在色彩和图片上,那些文字繁多、拿起来沉甸甸的大部头,家长觉得买着实惠,孩子看起来未必领情。孩子不爱看,价格再实惠,也毫无价值。看起来,还得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孩子的阅读。.